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了苏南运河无锡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中提出的"绿化、美化、亮化、文化"高品位建设理念,凸显运河"造福于民"的亮点,以及将运河整治与水环境治理、城市化进程、历史文化传承、生态环保、提升服务等结合起来的工程建设经验,以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淮扬运河文化产业带:中国大运河标志性文化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扬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代表作。建设淮扬运河文化产业带是主动策应运河申遗的标志性成果,是策应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载体。淮扬运河文化产业带是以淮扬运河为主轴、以运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遗址、园林、美食、文化产业园、创意文化园等为载体,以文化与经济结合为特征的新型产业带,具有生态湿地型、盐运漕运型、古城文化型、江淮风情型的重要特色。建设淮扬运河文化产业带,要以观念更新为先导,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高科技为支撑。  相似文献   

3.
邢丹 《中国船检》2014,(7):47-48
在历史的长河中,运河对于人类的经济、运输以及精神文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厢京杭大运河刚刚申遗成功,那厢似乎不甘心于运河文化的不再延续,北京市社科院蓝皮书《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13-2014)》提出一个大胆设想,打算开凿一条全长160公里,平均宽度达1公里,深30米,可以通航30万吨级轮船的“京津陆海运河”。  相似文献   

4.
航运是千年运河的核心功能,也是运河文化的逻辑起点。本文通过回顾大运河镇江段的历史和现状,研究大运河航运文化的基本结构和时代特征,管窥大运河这一独特的文化符号,探索大运河航运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以期对镇江高质量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扬名于天下的京杭大运河,在华夏这片土地上静静流淌了两千多年,它曾经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为今天的人们输送着充裕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它在长期的开凿、疏浚、改造和航运过程中积淀了丰厚的运河文化,作为运河儿女,我们应尽可能地将运河文化展示给世人.  相似文献   

6.
如今,大运河文化带的传承、保护与更新成为全国焦点,沿岸古镇作为承载着数千年运河文化的载体,岁月的痕迹古镇随处可寻,文化古镇作为近年来一直受关注的保护概念,挖掘其空间特征的演变与发展,有利于现阶段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及古镇空间的更新。窑湾古镇经过1300多年的历史演变,窑湾独特的特色文化印记逐渐淡化,古镇建筑形式单一,非遗文化种类单调等问题层出不穷。该文从现阶段窑湾古镇空间特征入手,结合空间特征的相关理论知识及美学理念逐步深入对该区域文化价值的研究分析,进而了解伴随空间特征变化的文化特征内涵,领略受京杭大运河影响的运河文化在窑湾的具体文化表现,希望为提高窑湾古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以及优化更新窑湾古镇空间设施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营造维护运河文化氛围,共同保护运河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京杭运河枣庄段是京杭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大运河一脉相承而又独具特色,她的形成、变迁和发展同样闪耀着历史和文化的光辉。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生活。具有400多年历史的枣庄段运河如今货通天下、物尽其流,她所积淀的丰厚遗存,形成的完备功能,展现的突出价值,充分体现了枣庄段运河的精彩和魅力,进一步作好保护和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8.
2月,又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这个日子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目中,都会激荡起无限的温馨和亲情。 春节,一个预报春天到来的节日,一个给予生命生长和发展机遇的节日。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不断地播种、耕耘和收获。应该说,我们今天这个意气风发的时代,就是历史给予中华民族的隆重的回报。 一个新的春天到来了。前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02年的经济工作作出了部署。这个会议,让我们聆听着关于春天的繁荣的信息。无疑这又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春天,一个令人热血沸腾的春天。……  相似文献   

9.
陈加升 《中国水运》2006,4(6):14-15
杭州的发展离不开西湖、湿地和运河,在继续开发西湖和湿地的基础上,如何开发运河,已经成为杭州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运河的历史、现状着眼,把运河与世界著名的法国塞纳河进行比较,论述了运河今后水上旅游的趋势和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翔子 《中国水运》2010,(2):60-63
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项人工工程共同在祖国大地上组成了一个汉字——“人”字。那阳刚的一撇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而这阴柔的一捺便是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在两干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她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她显示了我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大运河与长城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