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Sasobit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士翠  王衍辉  裴建中 《公路》2012,(6):242-246
在相同的储存时间和温度条件下,对Sasobit掺量为1%~5%的改性沥青进行离析试验;对Sasobit掺量为3%的改性沥青改变储存温度(100℃、120℃、140℃、163℃)和储存时间(1d、2d、3d、5d、7d)进行离析试验,以离析试验后上、下部沥青软化点差为指标,分析Sasobit掺量、储存温度和时间对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的影响。试验发现不同Sasobit掺量的改性沥青稳定性均较好,Sasobit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在低温时较高温时稳定,Sasobit改性沥青3d的储存稳定性最好。通过对比不同沥青显微照片,发现Sasobit改性沥青的改性剂分散均匀,较SBS改性沥青和橡胶粉改性沥青具有较好的储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改性沥青的热储存稳定性,通过离析试验,研究分析了环烷油/SBS改性沥青的制备工艺、环烷油掺量及掺加方式、SBS溶胀温度及时间等因素对环烷油/SBS改性沥青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环烷油改善SBS改性沥青的热储存稳定性,利用荧光显微图像分析了环烷油/SBS改性沥青的稳定机理。结果表明:环烷油/SBS改性沥青离析主要是由于SBS的离析所引起,环烷油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SBS改性沥青热储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林江涛  王暖绪  樊亮  马士杰 《公路》2012,(4):181-184
采用8种成品SBS改性沥青,根据《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中T0661的方法,分别对其进行热储存离析试验;并且采用AR-2000型动态剪切流变仪对不同品牌的成品SBS改性沥青及热储存离析试验上、下部试样进行动态剪切试验,以获取SBS改性沥青动态力学温度谱。试验表明,仅以离析试验上下部软化点差值小于2.5℃来评价SBS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是不全面的,SBS改性沥青在储存中会产生软化点的升高或衰减,这些同样会导致沥青的使用性能的不稳定性。在温度扫描下损耗因子tanδ是否出现平台区,即是否形成空间网络结构与SBS改性沥青的储存动力稳定性的好坏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王海战  王学娟  赵静卓  魏强  陈鹏 《公路》2023,(3):343-348
改性沥青由于制备工艺不同,且在施工过程中存在长距离运输等情况,会对其储存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采用基于红外光谱法的特征峰面积离散系数值来表征SBS改性剂分布的均匀情况,从而快速预判改性沥青稳定性。分析了不同发育时间下改性沥青试样面积离散系数与均匀性的相关关系,可以利用特征峰面积离散系数值的大小来表征改性沥青SBS分布均匀情况。对特征峰面积离散系数值与离析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SBS掺量的改性沥青在不同发育时间下面积离散系数与离析指标相关性较好,R2均在0.9以上,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将其作为预判SBS改性沥青均匀稳定性的快速评价方法,从生产阶段开始,做到严格质量把控。  相似文献   

5.
SBS改性沥青存储稳定性及其试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SBS改性沥青存储稳定性,文章针对现行试验方法—试管法存在的问题,开发了新的改性沥青存储稳定性测试仪(MAST),并采用2法对SBS改性沥青的存储稳定性能进行了试验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基质沥青是影响改性沥青存储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试管法过高估计改性沥青离析可能性,而且改性沥青存储48h后,其软化点差能够满足要求,但这并不能保证改性沥青的储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王锋  安雷生 《中外公路》2021,41(1):280-283
为研究OMMT/SBS改性沥青的存储稳定性,对比分析离析试验的冷切法和热融法的显微试样图像中SBS的细观形态结构,改进荧光显微试样制备方法;将试样在130、60℃下储存12、24、48、96、168 h,比较宏观指标——软化点增量的变化规律。采用图像拼接技术处理景深过大的荧光显微图像,发现SBS在早期是颗粒小而多,随着存储时间的增加其最大粒径尺寸逐渐变大。采用离析增量指标定量分析改性沥青的存储稳定性,130、60℃两种温度下改性沥青的离析率依次降低,说明存储温度对离析效果影响大。  相似文献   

7.
反应性SBS改性沥青热储存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利用界面层理论解释了SBS改性沥青热储存性能差异的原因,并以该理论指导提出了反应性共混改性的方法,以提高SBS改性沥青的热储存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性SBS改性沥青具有良好的热储存稳定性,长期高温储存(163℃,8d)未发生离析。  相似文献   

8.
该文利用橡胶粉(CR)和废旧塑料(PE)制备成橡胶/废塑料复合改性沥青,在CR/PE改性沥青最佳配比的基础上,采用流变试验研究了改性沥青的高温抗变形能力和储存稳定性,并通过灰关联法分析了流变性指标评价其储存稳定性的可行性。研究表明:低密度聚乙烯替代部分橡胶粉可以改善橡胶沥青的高温储存稳定性以及在低应力条件下的抗变形能力,同时动态剪切模量G*的S1评价指标与离析差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并且通过S1指标更能区分出3种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的差异,具有较好应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SBS改性沥青稳定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双瑞  林青  董声雄 《公路》2007,(9):153-156
添加稳定剂可以使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在沥青中稳定分散,制备出储存稳定性良好的SBS改性沥青。通过FD-06无硫稳定剂和一种含硫稳定剂对SBS改性沥青稳定效果的测试,比较其相容性效果和路用性能指标的变化,分析稳定剂性能特征。结果表明,加入稳定剂后样品的高温储存稳定性改善明显,同时,加入FD-06无硫稳定剂的SBS改性沥青在热贮存过程中性能更加稳定,不易离析。  相似文献   

10.
针对SBS改性沥青在施工过程中的循环加热储存时产生的性能衰减问题,结合室内试验,模拟储存过程中的4种典型工况,研究SBS改性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布氏旋转黏度和离析指标的衰减规律;同时,以自主研发的RE高黏改性剂作为恢复剂,研究不同工况下恢复剂对SBS改性沥青和SMA-13混合料性能的恢复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循环...  相似文献   

11.
阻燃SBS改性沥青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SBS对沥青的燃烧性能及复合阻燃剂对SBS改性沥青的阻燃性能与物理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动态剪切流变仪和DSC-TG试验对阻燃SBS改性沥青的流变性能和阻燃机理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SBS的加入使基质沥青的氧指数降低;复合阻燃剂可显著提高SBS改性沥青的阻燃性能,并可提高改性沥青的车辙因子和热储存稳定性;当添加的阻燃剂与基质沥青的质量比为10%时,改性沥青可成为自熄性材料,并具有较好的物理性能;复合阻燃剂的加入可提高改性沥青的热分解温度和开始燃烧温度。  相似文献   

12.
新型无卤阻燃沥青的开发与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向SBS改性沥青中添加无卤阻燃剂的方法开发了新型无卤阻燃沥青,并对SBS改性沥青和新型无卤阻燃沥青进行了胶结料和混合料的性能试验。对SBS改性沥青及阻燃沥青胶结料针入度试验、软化点试验、弹性恢复试验及氧指数试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阻燃沥青胶结料的针入度、软化点及弹性恢复性能与SBS改性沥青相比变化不大,而氧指数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较好地改进了阻燃性能。对SBS改性沥青及阻燃沥青混合料进行了车辙试验、小梁弯曲试验、水稳定性试验及疲劳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无卤阻燃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能和抗疲劳性能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相比变化不大,仍然具有较好的路用性能。因此,该无卤阻燃沥青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阻燃沥青。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阻燃沥青的存储稳定性及降低其对性能的影响至最小化,选择纳米阻燃材料并对其进行表面处理制备了新型纳米阻燃沥青。通过沥青基本性能(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及沥青氧指数试验确定了阻燃沥青的最佳掺量7%;随后借用扫描电镜及热分析试验仪器对阻燃剂的阻燃机理及改性特征进行表征。电镜结果表明,对非表面改性阻燃材料与表面改性阻燃沥青的微观结构对比发现经过表面改性的阻燃剂具有更佳的分散特性。而基于SBS改性沥青及其阻燃沥青的热重分析可知,添加阻燃剂可提高SBS改性沥青的热稳定性,添加阻燃剂后的改性沥青成碳量增加,主要是因为阻燃剂有助于沥青燃烧过程中形成致密炭层,阻碍氧气输入及外界能量的进入,隔断气体挥发物的逸出,实现阻燃及抑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SBS物理改性沥青与化学改性沥青性能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国内外对SBS物理改性沥青和化学改性沥青性能对比还未有深入研究。为此,对SBS物理改性沥青和化学改性沥青的性能采用常规与非常规(美国SHRP)的试验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地研究,进而对物理改性沥青和化学改性沥青的感温性能、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以及抗老化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通过沥青混合料的试验,对两种改性沥青的路用性能进行比较,并且结合实际工程铺筑试验路对室内试验的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SBS化学改性沥青的性能更为优越,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路用材料。  相似文献   

15.
多聚磷酸与SBS复合改性沥青改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多聚磷酸(PPA)掺量、发育温度、发育时间、PPA添加顺序对多聚磷酸与SBS聚合物复合改性沥青改性性能和储存稳定性的影响。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推荐PPA与SBS复合改性沥青的最佳PPA掺量为0.5%-1.0%,最佳发育温度为170℃。在生产PPA与SBS复合改性沥青时,首先应加入SBS改性剂,待SBS溶胀后再加入PPA,如此复合改性沥青可获得较好的使用性能和储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建立SBS改性沥青在老化过程中性能衰变的非线性预测方程,通过薄膜烘箱试验验证了预测方程的可靠性,基于预测方程分析了SBS改性沥青老化过程中性能指标的变化速率。研究结果表明,非线性方程x(t)=(Lx0)/[1+(L-1)e-rt]可用以预测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在SBS改性沥青老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沥青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的变化速率随老化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其中延度指标在老化初期的变化速率下降最快;可通过建立宏观性能指标与红外光谱a1700/a1600的关系方程,进行SBS改性沥青老化程度的预测评估。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抗车辙剂对SBS 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通过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肯塔堡飞散试验和沥青三大指标试验对比了两种不同厂家的抗车辙剂。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对抗车辙剂的增强改性机理进行了进一步地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虽然两种抗车辙剂均能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但增强作用机理不同。通过FTIR 分析发现,抗车辙剂A 与SBS 改性沥青以物理共混为主,抗车辙剂起到加筋填充作用;而抗车辙剂B 与SBS 改性沥青发生了化学反应,导致沥青质含量的增加。DSC 结果显示,抗车辙剂B+SBS 复合改性沥青相比抗车辙剂A+SBS 复合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热稳定性更差。  相似文献   

18.
崔鑫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2,(2):201-203,209
通过三大指标试验、旋转粘度试验、高温PG分级试验和多应力重复蠕变回复试验(MSCR)对不同SBS掺量(0、1%、2%、3%、4%、5%)的高掺量胶粉改性沥青(内掺35%)的基本性能和高温性能进行研究,全面研究SBS掺量对高掺量胶粉改性沥青高温性能的影响,探究高温法制备高掺量胶粉改性沥青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SBS掺量的提高,高掺量胶粉改性沥青的针入度不断减小,软化点、延度和运动粘度不断增大;高温PG分级试验和MSCR试验均表明,高掺量胶粉改性沥青高温性能差,复配SBS后,其高温性能提升明显,当SBS掺量为3%时,复合改性沥青的高温PG分级为76℃,弹性性能也十分优越;当SBS掺量较高时,继续增加SBS掺量对复合改性沥青高温性能的提升贡献很小,所以从性能和经济角度综合考虑, 35%高掺量胶粉改性沥青的推荐掺量为3%、4%。  相似文献   

19.
不同稳定剂对SBS改性沥青稳定效果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测试不同老化时间样品的针入度、软化点和延度比较其相容性和路用流变学性能指标的变化,分析体系宏观稳定性和稳定剂性能特征,并通过形态结构照片分析稳定剂改善的效果。结果表明,加入稳定剂后改性沥青的高温储存稳定性明显改善,同时加入FD-06无硫稳定剂的改性沥青在热储存过程中性能更加稳定,不易离析。沥青中的部分组份具有化学活性,利用其活性点,引入带有活性基团的反应物,并通过被引入分子的化学结构的调节改善SBS与沥青的相容性,从而制备储存稳定性良好的SBS改性沥青。化学改性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路用改性沥青的性能/价格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