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05年3月,中远(集团)总公司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部署,将中远船务集团总部从南通迁至大连。两年来,得益于大连市地方政府的大力关心扶持,中远船务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在大连、南通、舟山、广州、上海等地相继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上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大型船舶修理、改装和海洋工程修造企业。2006年中远船务修理和改装各类大型和超大型船舶近600艘,年销售收入与利润分别是2001年中远船务集团组建时的5倍和25倍。企业呈现强劲的经济运行能力和赢利能力,为大连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2.
寄语     
值此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三周年之际,我谨代表中远(集团)总公司和中远船务集团董事会,对长期以来给予中远船务关心和支持的各级领导、中外船东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中远船务三年来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付出辛勤努力的中远船务全体干部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 三年前,中远集团重组整合中远修船业资源,成立了中远船务集团。三年来,中远船务按照既定的战略,一步一个脚印向世界一流修船企业迈进,取得了较大  相似文献   

3.
2004年,中远船务克服了钢材涨价等不利因素,完成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0.2%;实现利润同比增长83.2%,在中远航运主业形势十分火爆的情况下,中远船务作为中远陆上企业的排头兵,实现利润再创历史最好水平。抓住机遇突破常规科学发展为了抓住当前修船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远船务瞄准中国修船业巨大的市场增长空间,加快提升生产规模和设施能力。从2004年开始,中远船务高起点、大手笔地掀起新一轮建设高潮,使修船实力实现了新的重大突破。2004年2月,中远集团决定在舟山六横岛投资兴业,总投资预计将超过25亿元的中远舟山大型修船基地建设拉开了帷…  相似文献   

4.
技术     
《航海》2011,(3):21-22
中远船务研制造船可视化系统 日前从中远船务获悉,由该集团技术中心申报,中远集团批准立项并资助的《船舶建造可视化系统》项目的研究方案获得评审通过。并已交企业信息中心进入实质性设计阶段,为企业数字化造船再添新亮点,标志着中远船务一目了然工程进入了数字化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5.
2005年3月,中远(集团)总公司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部署,将中远船务集团总部从南通迁至大连。两年来,得益于大连市地方政府的大力关心扶持,中远船务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在大连、南通、舟山、广州、上海等地相继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上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大型船舶修理、改装和海洋工程修造企业。2006年中远船务修理和改装各类大型和超大型船舶近600艘,年销售收入与利润分别是2001年中远船务集团组建时的5倍和25倍。企业呈现强劲的经济运行能力和赢利能力,为大连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6.
2月14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中远集团所属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研发的“深海高稳性圆筒型钻探储油平台的关键设计与制造技术”项目成果喜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远船务获奖项目所在企业负责人、南通中远船务公司总经理倪涛代表中远船务研发团队赴京参加奖励大会。  相似文献   

7.
“一年之际在于春”。中远船务在2004年产值、效益大幅提升的基础上,积极贯彻落实中远集团工作会议精神,聚精会神抓生产,集中精力创开局。1月份,中远船务以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59.09%、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100.75%的骄人成绩,为2005年全面完成经营目标打下良好基础,企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8.
2001年6月22日,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在南通成立。中远船务成立之初整合了南通、大连、广州等地的中远修船资源。2003年1月1日,设立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中远船务经营总部正式运作。中远船务在世界修船同行中率先实现了集团化统一经营。中远船务技术中心也在上海成立。2002年2月,素有世界航运旗舰美誉的丹麦马士基公司(MaerskLine)与中远船务签订了9艘集装箱班轮修理的系列合同,标志着中远船务在拓展重点市场,抓牢核心客户上取得新的成效。在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公布的2002年修船企业排行榜上,中远船务所属的南通、大连和广州三家主力…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的5年中,中远船务以超强的发展速度谱写下了中国修船业的新辉煌。2005年,中远船务进一步加快发展建设步伐,在大连,我国自主设计建造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最大30万吨级浮船坞顺利投入生产,全新规划的海洋工程生产基地建设迅速推进;在舟山,一个规划六坞九泊位,坞容近200万吨的世界级大型修造基地正在加紧建设之中;在广州,新增的一坞二泊位,使之成为华南最优和最具发展潜力的修船企业。凭借实力不凡的一次次精彩亮相,中远船务再次成为全球各方瞩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王兴如 《船舶工程》2007,29(2):I0013-I0014
2005年3月中远船务总部落户大连,当时VLCC(超大型油轮)修理市场看好,但国内却不具备承修能力。中远船务作为国内修船业的领军企业,理应担当重任。当时,建造30万吨级浮船坞国内尚无先例,常规的总体性能和经济性的研讨论证需要进行,而且没有可借鉴的船坞和船台的基本工艺。中远船务在没有成型技术和常规设施的情况下,完成了30万吨浮船坞的建造,又一次创造了中远神话。  相似文献   

11.
中国港口信息化30年辉煌建设及其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中国港口信息化建设30年的主要历程,阐述了中国港口信息化领先水平的表现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成绩。介绍了中国港口信息化的典型成果——电子政务和港航企业信息化对港口生产管理的促进作用,证实了我国港口建设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管理水平”这一发展原则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现代物流业的核心是信息化。我国物流业要发展,必须大力提升信息化水平。介绍了浦东物流业企业为提升我国物流信息化水平进行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船舶管理信息系统研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士君  黄爱平  沈忠  吴雨华  董建华  董晗 《机电设备》2005,22(6):I0001-I0005
经校企双方多年合作,采用先进船舶管理理念和标准化代码、运用国际先进的船岸通讯技术开发出的船舶管理信息系统完全符合国际、国内船舶管理行业的业务要求,该系统的研发成功对我国航运界实现船舶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面向造船企业的信息化一体化方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我国船舶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本文指出欲实现"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这一宏伟目标,必须进行技术与管理的创新,必须应用信息技术和实施造船模式的转变.结合我国造船企业及其信息化的特点,对造船企业信息化一体化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体化方案所应涉及的下述内容:建立符合新的造船模式的经济运行体系、与CAD集成构成一体化造船设计平台、应用现代造船工程技术建立动态生产计划管理系统;以成本和交货期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建立面向生产和物资成本控制的物流管理系统;实现异构数据库间的集成和数据共享;建立船舶制造业的数据标准等制造资源数据库.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上游物流业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一个全新的物流信息模式。其核心因素就是物流信息的共享与畅通。介绍了其平台的基本架构与平台的功能。详细阐述了平台建设的基本做法,以及对港信息化建设的体会与思考。长江上游物流业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将对港口物流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上游物流业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一个全新的物流信息模式。其核心因素就是物流信息的共享与畅通。介绍了其平台的基本架构与平台的功能。详细阐述了平台建设的基本做法,以及对港信息化建设的体会与思考。长江上游物流业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将对港口物流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造过程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在各行各业逐渐推广开来。造船业作为国家重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在推行船体设计、加工、制造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对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特种型材,尤其是船体肋骨所用T型钢、球扁钢的成形过程进行了简要介绍,并设计实现船体肋骨成形后外形的自动检测装置,实现检测过程的自动化、记录的数字化及检测结果的三维可视化。为船体肋骨加工过程数字化和信息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张福保 《港口科技》2012,(11):37-40
面对迅速发展的中国邮轮业,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加强对企业的科学管理。介绍上海港国客中心的基本情况。从四个方面介绍科学管理的做法。即:坚持安全、便捷、舒适的服务宗旨,推进精细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加强与口岸单位的协调配合,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等。成效显著,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而产品数字化设计是信息化的基础和源头。现详细分析了国内外三维CAD技术的发展现状,简述了自主版权的船舶三维设计系统开发的指导思想,介绍了自主开发的三维设计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特点。该船舶三维设计系统开发和推广应用的成功,打破了国外三维设计系统在我国船舶设计上的垄断,为我国造船数字化工程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0.
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永德 《舰船电子工程》2010,30(8):148-151,174
在新军事革命的推动下,装备保障信息化是装备保障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从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含义,美军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动态,以及我军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就我军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发展给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