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了互通式立体交叉变速车道的设计,包括平面接线设计、变速车道的长度要求和变速车道的横断面设计。  相似文献   

2.
变速车道是立交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实际经验对变速车道及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3.
变速车道是立交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实际经验对变速车道及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4.
城市地下道路出入口变速车道长度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介绍国内外立交出入口变速车道设计长度和国外地下道路出入口变速车道设计长度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地下道路的功能定位和分类,结合我国城市地下道路交通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地下道路出入口变速车道设计长度的取值建议,对我国地下道路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及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结合车辆运行特征,对变速车道的设计进行了安全性分析,得出了合理的变速车道长度的确定方法,指出了变速车道设计中出口匝道设计要点及技术指标,并给出具体立交设计实例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6.
互通式立交变速车道平面几何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变速车道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重要主成单元,本文结合实践经验对各类型变速车道设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解决快速路进出口匝道左进左出设计难题,通过理论分析、规范梳理、实地调研等系统性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城市快速路左进左出变速车道长度影响因素,结合实地调查数据和规范取值计算出符合车辆驾驶行为的左进左出变速车道长度推荐值,确定设计速度80 km/h的快速路左进加速车道长度为270 m,左出减速车道长度为150 m,并通过仿真模型验证该变速车道长度布置方案下能获得良好的运行安全和运行效率评价,可为类似工程的实施或改建提供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现行规范中变速车道参考值所存在的问题,对比国外规范进行研究。基于江苏省高速公路枢纽互通式立交运行车速的实地测量,对变速车道长度深入分析,在保证行驶安全的前提下,提出最经济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互通式立体交叉变速车道成为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在缓解交叉口堵车、减少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分析互通式立体交叉变速车道设计存在的问题和设计要点,并提出几点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变速车道是互通立交设计中的难点,也是事故多发路段,设计中的一些疏忽,往往会引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鉴于此,在分析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变速车道设计进行归纳、总结,以供同行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四车道高速公路部分占用超车道交通控制区开展研究,得到交通控制区各主要区段行车道和超车道上的流量分布曲线,换道方向与换道率曲线,速度分布曲线,标定 Greenshields 模型并据此确定各主要区段的道路通行能力. 研究结果表明:当交通量处于较低水平时,超车道的利用率较低,只有正常水平的20%左右,此时应对车道划分、车道设置及交通控制方式等进行优化调整;较低交通量水平下,交通控制区的平均车速、运行速度等均较高,宜使用运行速度作为限速值的取值依据;施工作业区段的道路通行能力只有正常路段的 89%左右,在保障交通安全的前提下应着力提高瓶颈路段的道路通行能力,并将瓶颈路段的断面通行能力作为是否进行强制分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交织区是快速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车辆频繁换道、相互作用复杂,容易造成交通瓶颈。本文提取城市多车道交织区时间分辨率为0.1 s、空间分辨率为0.1 m·px-1 的高精度车辆轨迹,分析交织区及相邻路段的交通流和车辆行为特性,提出分区元胞自动机模型。在上游和下游换道模型中,建立基于速度差、车辆间距的换道动机规则、间距规则及Logistic换道概率规则。对于交织影响区,建立考虑速度、间距及路径转换需求的换道动机规则,根据安全风险构建换道时机的多步决策规则,提出基于换道频率Gaussian分布模型的换道概率规则,并对主要参数进行灵敏度仿真测试分析,模型具备评估交织区不同换道状态的实际应用潜力。仿真与实测显示,本文 模型流量、速度、密度及换道分布等特性与实际相符,能有效反映车辆在不同位置的换道需求与强度差异性,刻画多车道交织区复杂的换道行为。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车辆在高速公路车道保持阶段行驶过程中的轨迹横向摆动行为特征,利用高速公路无人机航拍的车辆轨迹数据集,基于车辆位置坐标提取行驶轨迹和速度,计算车辆在自然驾驶状态下的轨迹摆动特征指标,包括轨迹横向摆动的幅度和在摆动周期内的纵向行驶距离,分析不同车型的速度分布特征,研究行驶速度和车道位置对车辆轨迹横向摆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小型车和大型车的车身尺寸和动力性能存在显著差别,但两者的轨迹摆动幅度在整体上基本相同,两种车型的摆动幅度平均值分别为0.587 m和0.560 m,摆动周期内的行驶距离分别为252.95 m和251.99 m;车辆轨迹的横向摆动幅度对速度变化不敏感,不会随速度增加而增大,在高速条件下趋于平稳甚至下降,同样,摆动周期内的行驶距离与行驶速度之间未见显著相关性;不同的车道位置对轨迹摆动行为有一定影响,对小型车而言,车道位置由内向外变化时,轨迹摆幅有一定的增加趋势,而大型车的轨迹摆幅则是中间车道最小;国内高速公路车辆轨迹摆幅略高于德国HighD数据集的分析结果,但整体上非常接近;根据车辆轨迹的横向摆动幅度特征,可以确定高速公路小客车专用车道(或是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的...  相似文献   

14.
张慧杰  程炜 《交通标准化》2012,(12):130-132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加减速车道是高速公路事故多发地点,其长度是影响安全性的因素之一.在总结国内外加减速车道长度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不同主线设计速度对应不同匝道设计速度下的合理加减速车道长度,可为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加减速车道安全设计、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减少双车道公路交通事故数量、提高运行效率,提出了双车道公路设置附加车道的理念,基于试验数据开展了双车道公路设置附加车道的交通量条件研究.通过双车道公路实车实验获得的基础数据,建立了双车道公路交通冲突时间与交通量、设计速度的关系模型.依据构建的模型,给出了对应不同设计速度的双车道公路设置附加车道的交通量条件.基于样本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设计速度为80 km/h的双车道公路,单向交通量大于495 veh/h/ln 时,应设置附加车道;设计速度为60 km/h 的双车道公路,单向交通量大于454 veh/h/ln,应设置附加车道;设计速度为40 km/h 及以下的双车道公路,设置附加车道效益不明显,不建议设置.  相似文献   

16.
依据驾驶人换道决策的产生机制,提出速度期望满足度、危险感知系数和换道 可行性系数作为换道决策的识别指标并确定其量化方法.通过实车试验数据的分析表明: 量化指标与换道决策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同时在换道初期、车道保持及过渡状态阶 段存在显著差异.以速度期望满足度、危险感知系数和换道可行性系数为特征输入参数, 建立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驾驶人换道意图识别模型,进行驾驶人换道意图的识别.结果表 明,该模型在换道初期的预测准确率达到89.93%,虚警率为9.52%,优于以碰撞时间TTC 为输入指标的BP神经网络模型,以及以RV、RP、RS为变量的Logistic 模型,说明模型具 有较好的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徐大刚 《交通标准化》2007,(10):100-105
公交专用道的实质是对城市道路资源的重新分配.为检验专用道布置实施的效益,需要对专用道规划设计进行评价.通过对评价体系中的核心指标--车辆车速的分析与计算而提出的有关公交专用道的计算方法,经实践证明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