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哲学的主客体二元对立出发,利益是独立于主体世界的彼在。利益的实现需要评价利益的正当性,只有获得正当性评价的利益才能上升为权利。农业补贴是解决农民基本权益和生存问题的最直接、最具有实效的社会公共产品,是达致社会和谐的基础性的平衡稳定机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下,从生存权与发展权平等的双重理论维度,分析影响该权利实践过程和结果的一系列变量,进一步深化对农民权利保护的全新理念,以期为破解我国“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思索。  相似文献   

2.
城乡教育差距已成为当今中国最突出的问题之一。通过对我国社会分层的现状及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阐述,从社会分层对教育公平的影响、城乡二元结构对农村学生通过教育实现社会流动的影响、城乡二元结构下教育社会流动功能的弱化三个方面探讨城乡二元结构下的社会分层因素和教育公平的相互影响,揭示其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城乡道路客运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城乡物流发展,促进城乡道路客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以辽宁省盘锦市为例,介绍了盘锦市在建设全域客运公交一体化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并提出几点建议,为下一步在辽宁省推广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举措。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必须从破解制约城乡统筹发展的瓶颈因素—农村土地流转这个难题入手,分析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在土地流转的背后,深层次的问题是如何平衡土地流转中的多边利益,实现农民对土地财产权的价值,让农民以土地的权利参与城市化,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5.
《交通标准化》2009,(10):8-12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客运交通二元发展的格局,使其相互之间缺乏协调,导致城乡交通发展过程中矛盾日益突出,化解这个矛盾、逐步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是交通运输行业落实中央决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学术自治源于中世纪大学,并成为现代大学自治的核心内容。现代大学结构和职能的复杂化,为科层制逐渐在大学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合理性。学术自治与科层制在基本价值、资源的控制与依附,以及组织目标等方面存在重大差异和冲突。超越二元对立,实现学术自治和科层制的动态平衡应重点解决三个关键问题:深刻认识现代大学的本质;进一步改善官僚体系,重构现代大学制度;提升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7.
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诉求,而政府主体在教育政策中所起的作用是影响教育公平的主要因素。分析城乡教育政策落实的偏差.从政府公共职责缺失、教育政策的民主性有待加强、教育法制存在的问题三个角度剖析当前政府决策机制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对教育不公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不仅是交通运输行业贯彻落实国家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服务支撑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及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和必然要求,也是城乡道路客运行业自身资源整合、系统优化配置的内在要求。2011年9月交通运输部出台的《关于积极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需要以推进城乡道路客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保障城乡居民"行有所乘"基本需求为目标,  相似文献   

9.
农村公路的建设关系到新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农村的建设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是农村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之一,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对保障和改善社会民生具有重大意义,为新农村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广大辛苦工作的农民来说,农村公路的建设不仅仅意味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出行的便捷,更意味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意味着逐年增长的收入。对于新农村建设来讲,农村公路的建设是农村发展的基础设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农村公路的建设是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与管理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的满足城乡居民的出行需求,必须进行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城乡公交一体化就是将城区公交与农村公交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考虑.一体化的公共交通体系应当包括两个基本内容:一是线路的一体化,即妥善安排城区公交线路和城乡公交线路以及中转站的位置,使人们能够方便地在各线路之间换乘;二是运营、管理的一体化,即由统一部门调度、管理,安排发车时间,确定合理站点、站距,更方便的满足城乡居民的出行需求.  相似文献   

11.
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然而,在原有利益格局发生了迅速变化的同时,在个人之间、单位之间、行业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所有制部门之间以及劳动收益与资本之间的收入差距和利益差距正在急剧扩大。这一变动直接导致了社会整合上的失序和社会价值观的冲突。本在分配差异,差异的成因和政策建议上作了详尽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城市与区域轨道交通的一体化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与区域一体化的轨道交通系统,是城乡统筹交通体系的一大支柱。不仅为城市中心区的出行提供方便,而且能使城市中心区与外围组团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缩小城乡经济生活差距,保障合理的通勤时间,为市区人口产业向城市外围扩散创造条件。从城市与区域轨道交通一体化规划的内涵出发,对城市与区域轨道交通一体化规划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轨道交通线网一体化规划的建议,为决策和设计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城乡交通一体化是加快城乡融合,推动交通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交通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逐步实现城乡交通基本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我国城乡交通一体化的交通结构模式主要由城市公交、城乡公交、农村客运按不同比例构建。根据四川省各地区的地形、经济发展现状,将其分为平原、丘陵、山区三种区域类型,然后针对这三种区域的特点分别探究各自的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策略,并提出确定四川省城乡交通一体化交通结构的关键在于从当地实际及其特点出发,将现有的三种交通方式统筹考虑,合理调节三者之间的关系、发展程度,做到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已接近国际警戒线,导致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的目标是既要保持城镇居民收入合理拉开差距,又要避免收入差距过大,特别是要避免收入差距的不合理拉大,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建议从扩大就业入手,促进劳动力要素的平等化,增大劳动报酬在分配格局中的份额,整顿分配秩序、合理调节收入分配,辅之以广泛覆盖的社会保障和有效的扶贫政策,随着我国经济的继续发展、社会转型时期的结束,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将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15.
城乡公交线网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城乡客流需求特征出发,在对城乡公交线网规划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城乡公交线网功能划分,探讨与城区公交的衔接模式,总结城乡公交的规划方法。结合慈溪市情况进行实例分析,优化慈溪市公共交通网络。提出城乡公交规划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可为相关规划作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张家港市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发展目标,系统研究了公交线网规划,结合张家港市的实际,通过对市域公交线网功能的梳理、定位和层次划分,提出了构建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的三级公交网络来解决城乡公交一体化的问题。文中提出的分层规划的思想和针对城镇公交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其他同等规模和发展水平城市的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提供了一些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社区文化活动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加快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城郊结合部社区文化活动既有独特性,又有差异性。对城乡结合部社区文化活动的嬗变及其现状进行调查,探寻外部环境条件的改变对社区文化活动的影响,挖掘提升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有效渠道,对造就和培养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城市居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研究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交通模式、编制远城区综合交通规划逐渐成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关注的热点。远城区是位于主城区外围的市级下属行政区划。通过分析编制远城区综合交通规划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总结了远城区交通需求的特殊性以及远城区与主城区的交通关系,指出远城区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交通问题。最后,结合武汉市既有相关规划的编制经验,探讨城乡一体化交通发展对策和远城区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时间阈值对公交可达性计算结果的影响,是否进一步影响到公交不平等评价结果,尚不明 确。以浙江省海宁市为例,用一种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E2SFCA)计算公交可达性,得到 10~90 min共9个时间阈值下研究区域的总体、市区和农村公交服务的基尼系数,比较了不同时间 阈值下的基尼系数差异;按市区和农村两个群组对总体基尼系数进行分解,分析在时间阈值下群 组内和群组间不平等对总体公交不平等的影响。结果发现:随时间阈值增大而基尼系数逐渐减 小,公交不平等评价由“差距悬殊”变为“相对合理”;总体公交不平等的主要来源为群组内不平等 且贡献率在10~40 min时逐渐下降,在50~90 min时逐渐上升。研究表明,不同时间阈值会使公交 不平等评价结果出现偏差甚至得到相反的结论,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消除时间阈值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经济社会制度之一,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对我国现阶段城市和农村的社会保障建设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取向,国家应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打破二元体制,逐步建立起三维型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最终统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