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1 毫秒
1.
京派文人作为现代意义的知识分子,他们凭借都市文化空间建立了网络化的公共交往活动,从而形成了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文学流派。本文从他们的公共活动空间、大众媒介和权力意识等角度论述了其与中国现代都市文化的紧密联系,展示了他们独有的精神魅力。  相似文献   

2.
贾平凹是当代文坛实力派作家,他的小说风格多样,艺术成就很高,小说之外创作的大量的散文更是脍炙人口,颇受评论家和读者喜爱,本文从其艺术特质出发,论证了他的散文成就,认为他的散文有深厚的文化意蕴,忧患意识和批判情结,阳刚和优柔合一的风格,古典的雅洁和西北口语交融的语言等特色,同时,也对他的近期散文中出现的颓废,没落的情调进行了批评。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文化精神的集中概括,也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思潮.其大胆的否定和决绝的质疑姿态是一种可贵的思维品质.本文立足于对其文化逻辑和诗学精神的把握,从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视角,探讨了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内涵,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原因,关注、探究它对中国90年代"新生代"小说创作的深刻影响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开拓出了对"新生代"小说的新的审视维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创作观念、社会文化批判、艺术表现形式诸方面,探讨了鲁迅创作与近代小说的关系,揭示了中国文学现代化过程中,近代小说不可忽略的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5.
东北作家迟子建老练、流畅的笔下表现着人生世相的复杂,对世界和世道人心的把握举重若轻,她的小说更多地带有人间烟火的气息,凝重、开阔、浑厚。纵观她的小说创作,无论她前期还是后期容量较大、意蕴深厚的小说都充满了爱意的温情书写。通过对迟子建小说整体与细节的把握,去探究她在对庸常"生之挣扎"的琐碎描写中所透出的抹抹温情,及这抹抹温情背后所蕴藏的对人性与世道人的心批判。  相似文献   

6.
张洁和林白是当代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二者的创作有着源与流的关系。她们的小说文本反映了女性苦难的生存境遇,抨击了男性霸权文化,是为“战斗的女性主义”。但解构男权文化并不是她们写作的终极目标,之所以坚持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和文化姿态,是因为女性作为弱势性别,始终未能从社会的进步中真正获救。  相似文献   

7.
莫言是当代中国文坛上一个标杆性作家。莫言的长篇小说《檀香刑》中描写了两位与众不同的女姓——孙眉娘和钱夫人,她们一个处于民间社会,一个处于上流社会;一个是天足大脚,一个是三寸金莲;一个仗着一双大脚到处抛头露面,一个遵守封建礼教足不出户。她们都是封建社会小脚文化的牺牲品,她们摆脱不了迎合男人、取悦男人的可悲命运。莫言启承鲁迅等"五四"作家的国民性批判精神,在小说中对小脚文化作出了冷峻的解读,在大脚与小脚的较量和对比中,展现了封建小脚文化的荒唐昏聩,表达了作家强烈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8.
"犹太性"是指犹太作家在其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某种与犹太文化或宗教相关联的一种思想观念,主要体现在某犹太作家本人或其作品中人物的思维方式、心理机制以及任何能表现犹太人生活、性格、语言、行为等特点的东西。犹太裔作家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展现的主人公霍尔顿的精神流浪及其"滞后"心理等特征隐蔽地表现了该小说的犹太情结。  相似文献   

9.
伊万·布宁(1870—1953)是俄罗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是跨越两个世纪俄罗斯文学史上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复杂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多为描写旧俄乡村生活,语言朴素得近乎吝啬,但与此同时,就声音和形象性而言,他的语言又是极为丰富的,富于色彩、气味、音乐感和画面感:乐声、潺潺地流水声、有节奏的铿锵声、柔情的絮语声。注重大自然的描写是布宁乡村小说的特点,乡村色调冷峻灰暗使主题意蕴丰富。本文中笔者以其乡村主题代表作为例,浅析布宁乡村小说的主题与情调。  相似文献   

10.
老舍作为20世纪文学界中最杰出的创作者和批判者之一,有着卓越的文学成就。在文学创作和文化批判的诸多方面,他受惠于"五四"新文化倡导者鲁迅。文章通过对鲁迅和老舍小说的细致分析,寻找老舍小说中的祥林嫂型人物形象,并进一步分析他们对于底层妇女的关注,从中透析老舍对鲁迅创作精神和艺术手法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经典文献中共同体及其精神辨析的基础上,详细考察了中国传统社会家庭、家族、宗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礼俗文化和绅士在社会治理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并由此得出结论,认为中国传统社会具有较好的自治传统和共同体精神。由于社会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因此,在当今新农村建设中,最为基本的问题乃是保留与培育出适应现代新农村社会发展的共同体精神,如此才有可能把新农村建设成为和谐的新农村。  相似文献   

12.
由于尊崇自由主义文艺观和同属京派文人阵营的缘故,李健吾和沈从文的文学批评在一些方面有着相似的地方,比如在总体上带有印象批评的特点,重视感悟和直觉。但这只是表层的现象,应该看到他们的文学批评在内在精神上更有实质的差别,他们在审美的现代性意识以及现代批评范式、批评态度等很多地方均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可谓貌似而神离。而这些方面的差异也决定了李健吾和沈从文的批评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价值、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13.
“学堂乐歌”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一次启蒙运动,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次真正开始自觉地吸收西方音乐的开端,由于长期以来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浸润,这场运动所考虑的并不是关于音乐在美学上的作用,而是试图以“乐歌”来改变国民的精神,以“乐歌”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传统人物画中,与工笔画相对应的是另一大画种——写意画.写意画的诞生源于传统人物画用笔由密向疏的转变,而在这转变中,佛教的般若佛学思想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般若佛学“以无为本、以有为末”的性空之理不仅为中国文化打开了一扇空无之门,也为传统艺术创作注入了一股新的主观精神力量,促进中国传统人物画进一步摆脱了对可视物象的逼肖追求,而转向对神似的追求,对张僧繇、吴道子、梁楷等简略而写意的“疏体”风格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5.
校训是大学传统精神和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大学历史积淀的反映,又是大学现实追求的浓缩.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说明校训中凝聚着对航海学子的期望与要求.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中医精气神学说,结合经济学知识提出了企业的精气神概念;对企业主要职能部门作了五行分形,利用五行相生相克分析了各功能区的相互依存与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关于魏晋时代是"文学的自觉时代"的学术观点有自己独特的内涵.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肯定的是魏晋时代一批文人疏离或摆脱了重教化的实用主义文学观念,他们坚持"师心"、"使气"并在这个意义上获得自身"文"的独立思想品格和审美价值,这种意识的出现,就是鲁迅所说的"自觉".赵敏俐《"魏晋文学自觉说"反思》体现了他在今天与鲁迅当年不同的一种对传统文化的选择与阐释.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校训“自勉自奋,祈通中西”的内涵进行了深层次的探析和延展,从而概括出校训中的“自勉自奋”是校训的核心精神,具有“自强不息、勤力精进、勇猛不懈、发愤振起”的内修精神品格,“祈通中西”包含“胸怀江海,汇通中外”兼容外张的开放精神蕴意。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思想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背景。传统文化的人生理想着眼于理想人格的形成;人生态度以乐观主义人生哲学为基础,提倡自主精神,肯定主体自觉;在道德修养上强调道德践履。从而可以启迪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值得现代思想教育工作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