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雅坤 《世界汽车》2012,(10):32-33
从2007年开始,来自法国的法雷奥公司一直致力于停车辅助系统的研究,其自主研发的Park4U系统可以利用超声波传感器实现水平或者垂直辅助停车,整套系统包括电子控制组件和10个超声波传感器(4个安装于后保险杠,4个安装于前保险杠,2个安装于前保险杠侧面)。  相似文献   

2.
针对轻型货车前部吸能区短、发生正面碰撞时吸能效果差的特点,提出了改进货车车架和保险杠之间缓冲吸能区的方案.通过分析改进前与改进后各测试点X向位移、整车加速度及保险杠系统能量变化情况表明,在整车前部长度不增加的情况下,改进后的结构有效降低了正面碰撞中的加速度,改善了吸能效果,对提高轻型货车碰撞安全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汽车前保险杠是现代汽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安全性、装饰性于一体,其设计的合理性对汽车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汽车前保险杠的组成部分及其材料选择,同时还概述了前保险杠与周边件如中网、翼子板等的匹配结构设计,旨在为后续同类结构设计提供参考。同时根据以往车型顾客反馈的前保险杠开裂或断裂情况,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HyperMesh和Nastran对前保险杠基于外界振动频率响应的强度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应频率下前保险杠横梁及安装支架的最大应力均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验证了此前保险杠设计符合要求,避免后续因前保险杠开裂或断裂等导致前保险杠的修模费用。  相似文献   

4.
卢家海 《上海汽车》2021,(10):19-23
文章提出了基于弹簧模型和优化技术的刚度性能解耦方法,将轿车前保险杠系统匹配性能解耦至关键零件的设计要求。首先通过载荷路径分析,识别出中支架是影响前保险杠系统匹配性能的关键零件。在此基础之上,采用弹簧模型简化中支架结构,并通过对最优匹配性能的定义以及优化求解,将前保险杠系统匹配性能解耦至中支架安装点刚度目标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某新能源车型一体式前保静刚度不足的问题,通过研究局部渐变料厚、形状轮廓对一体式前保静刚度的影响,进而优化一体式前保结构,提升了静刚度。通过CAE虚拟分析和保险杠样件对优化方案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有效,为后续新能源车型保险杠静刚度优化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6.
前保险杠是商用车上较大的外覆盖件之一,作为一个独立的总成在整车上安装。它对车辆的安全防护、造型效果、空气动力性等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讲解了商用车前保险杠的设计流程节点,各个节点需要完成的工作及输出物;同时,介绍了设计过程中常规的检查项目和内容,以及相关法规对设计因素的约束,为前保险杠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车型前保险杠系统模态的有限元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了吸能块和小腿保护杆与防撞梁和蒙皮的接触在前保险杠系统模态分析中的贡献量.探讨了接触对模态试验及模态有限元分析的影响机理.指出,在有限元模型中适当考虑接触,可显著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度,确保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失效件进行断口、材料、焊接质量、固有频率、疲劳强度等分析,得出某改款车前保险杠支架断裂问题,是由前保险杠总成质量增加导致前保险杠支架的结构强度不足而造成的。为提高前保险杠支架的强度,利用更改结构、增加厚度、更换材料等措施组合成多种加强方案,并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从中选出了最优方案,使其所受应力有所降低,疲劳寿命大幅提高。整车道路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改进方案可以有效解决该改款车的前保险杠支架断裂问题。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分析保险杠系统行人腿部保护和低速冲击特性的概念模型,对模型进行了试验设计分析.基于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了保险杠系统的几何参数和刚度特性参数对其行人腿部保护和低速冲击特性的影响.综合考虑这两方面性能的要求,进行了保险杠系统的联合优化设计,给出了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在开发某车型时,参考2018版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中柔性小腿(Flex-PLI)碰撞规则,运用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对其前端保险杠结构进行优化。基于前端碰撞模型的简化模型,分析了前保险杠结构布置尺寸与碰撞伤害指标的相关关系,确定了优化方案,并通过CAE仿真分析验证了该优化方案的可行性。以上研究为改进行人保护柔性腿型碰撞的车辆前保险杠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减小SUV车型在人车碰撞中对行人小腿的伤害,文章对SUV车型前保险杠造型进行了优化。分析了上支撑与下支撑布置和材料对小腿碰撞伤害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保险杠上支撑安装位置处于小腿上部质心以下时,上支撑与小腿上部质心距离及上支撑材料对胫骨加速度值影响较大,上支撑与下支撑距离与下支撑材料对剪切位移影响较大。采用优化后的前保险杠防撞系统有效地控制了行人小腿伤害值,有利于该车型行人保护性能的提升,为以后SUV车型行人保护前保险杠防撞系统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1上汽大众辉昂车夜视辅助系统故障的技术解决方案故障现象组合仪表提示"故障:夜视系统"(图1)。故障诊断用故障检测仪(ODIS)检测,发现诊断地址"0084-夜视系统"中存储有故障代码"B201000无基本设置主动/静态"。检查夜视系统摄像机(R212)的安装情况,发现R212正面局部被前保险杠散热格栅遮挡(图2);拆卸前保险杠散热格栅,借助铅垂辅助线检查,发现  相似文献   

13.
保险杠薄壁化设计具有降低零件重量、减少制造能耗、提高生产节拍等多方面优势,其所选用的改性聚丙烯材料须具备高流动、高冲击、高强度和高刚性的特点。CAE模拟明确了薄壁设计对保险杠系统模态、疲劳特性、静态下沉量及系统刚度的影响,为汽车保险杠薄壁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综合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仿真分析与风洞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某量产微型客车进行整车全细节空气动力学仿真分析和研究。对比分析前保险杠、后视镜、车窗等零部件对气动阻力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优化前保险杠并增加导流板、修改后视镜造型、车窗一体化设计等方案,可使该车气动阻力系数减少约6%。  相似文献   

15.
保险杠及安装支架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保险杠安装时的人性化和与车身钣金配合的优质化。本文主要介绍几种保险杠的安装结构,通过对安装支架设计的优化,尽可能实现安装人性化、配合精细化、性能优质化。  相似文献   

16.
<正>加装套件编号:51922356907,M空气动力学基础套装的加装套件。1.M空气动力学加装套件一览图前部保险杠挡板配件范围,如图1所示。侧围配件范围,如图2所示。后部保险杠挡板配件范围,如图3所示。轮眉饰边配件范围,如图4所示。2.准备工作(如表所示)3.安装车头使用已有固定材料安装进气口  相似文献   

17.
针对行人保护柔性腿型(Flex-PLI)、RCAR低速碰撞、高速偏置碰撞3种工况,采用有限元建模方法,对某车型前保险杠系统进行耐撞性仿真分析,分析表明该车前保险杠系统不能满足碰撞安全性要求。以前保险杠系统主要结构参数为变量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利用综合分析法对前保险杠结构进行优化匹配。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以厚度为变量利用响应面和多目标遗传算法对前保险杠系统的安全性能和质量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其整体耐撞性能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8.
《汽车实用技术》2014,(4):26-26
<正>成360°全景摄像头系统MCU。驾驶辅助系统中的绝大部分功能都要依靠车外安装的摄像头,而随着技术进步,车企不仅仅对功能性有要求,对外观也有了更高的标准,它们希望摄像头能够变得更小,更不引人注目,从而不会破坏车辆的美观。小型摄像头能够更轻松地安装在车辆的前格栅、保险杠或侧视镜上。Qonvva MPC5606E芯片的尺寸仅为8×8毫米,可使摄像头的体积最多减小50%。  相似文献   

19.
武汉青山长江公路大桥主桥为主跨938m的双塔双索面全飘浮体系斜拉桥,20号桥塔墩钻孔桩基础采用哑铃形双壁钢套箱围堰(平面尺寸103.8m×43.4m、高37.0m)平台一体法施工。围堰下沉过程中,上、下游两端的河床面高差大,下沉施工分为下沉准备、着床前与着床后下沉、清基与封堵4个阶段。下沉前安装控制及导向系统,布置吸泥设备,完成平台系统向下沉体系的转换;随着围堰下沉,向双壁舱内注水,使下沉力始终保持在吊挂力的允许范围内,完成着床前下沉;通过测量及数据分析掌握围堰姿态、入土深度、吊挂力,并根据检算分析指导围堰吸泥、配重,采用下游端优先下沉、上游端配合下沉的方式完成着床后下沉;下沉至设计高程后,进行清基及封堵,完成围堰下沉施工。围堰下沉过程姿态可控、安全平稳,围堰就位后的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混合动力汽车,以动力电池支架为研究对象,根据动力电池支架设计原则,使用CATIA软件设计一种动力电池支架方案,通过有限元技术对该方案的结构进行了模态分析、冲击强度分析、正面碰撞模拟分析,和安装螺栓受力分析,该方案的结构性能满足设计原则要求,实现了在最小空间里稳定地固定动力电池,有效地防止电池晃动;同时可以降低重量,有利于整车轻量化,减少模具费用,节约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获得项目组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