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车与运动》2008,(9):8-8
在中国汽车市场,很多厂商、媒体.甚至是消费者都喜欢使用"性价比"这个词来评价一款汽车.时间长了."性价比"就成了大家买车前务必参考的一个要素。当我们深究一下"性价比"这个概念时,就会发现,这原来是一  相似文献   

2.
<正>有关中国汽车后市场的很多数据,大家都已耳熟能详了。截至2013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达1.37亿辆,其中乘用车超过7200万辆。而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预测,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可见,未来我国汽车后市场的规模将非常庞大。透过这个前景庞大的汽车后市场,我们也应看到中国市场和海外市场的差距。众所周知,海外成熟  相似文献   

3.
谢颖 《上海汽车》2006,(2):22-23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逐步成熟,汽车行业的竞争将由价格竞争转向整车性能价格比的竞争。同时,随着汽车知识的普及,消费者对购车消费也渐趋理性,人们更注重汽车性价比的高低,不再一味地追求低价。文章对汽车性价比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伍珍 《汽车与安全》2007,(11):22-27
许多汽车厂家认为,"金九银十"是汽车销售的大好时机,消费者也在此时准备出手。在这个时间段里,厂家为了给新车型让路,或者完成全年的销量任务,对一些车型进行降价或优惠。专业人士则认为,一些车型不仅仅在这两个月里有降价的计划,在下半年里都有可能实行降价,因此消费者会有更多的机会选购自己喜欢的车型。价格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仍然是买车的首要因素。市场上降价频繁,买一款降价降到底的车型就不用过多担心车型贬值的问题了。在近期的汽车市场里,有许多车型进行了降价销售,我们为读者提供了性价比很高的10款车型供大家选择。  相似文献   

5.
kim 《世界汽车》2004,(8):94-96
德国不仅是世界汽车生产三大汽车生产国之一,也是世界上第四大滴费国(刚被中国挤去了第三的位置,但比目前中国国内的汽车市场要成熟的多)。一般而言,凡是能在德国汽车市场上畅销的车型,都是能经得起长期考验,性价比皆优的车型,对于国内消费者买车很有参考价值。本文分车型介绍一下德国市场最畅销的车型,数据来源为德国机动车管理局(KBA)的5月份汽车上牌数,是最权威的汽车销量统计数据。  相似文献   

6.
1.6L的排量之所以成为家庭用车的首选,从根本上讲是市场与消费需求相接合的结果。现在的消费者已经越来越注重汽车产品的实用性。人们在评论这个档次的车型时。最看重的就是其性价比,因此,细分市场的争夺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对于消费者来说,未来买到性价比高的电动车、新能源车将不再是奢望。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繁荣,但却不希望看到国外的电动车喧宾夺主,横行中国市场的威风。  相似文献   

8.
中兴C3     
<正>以皮卡见长的中兴汽车,如今推出了主打家用车市场的首款小型SUV。他们通过与广汽集团合作、整合国际研发团队,力求带来一款质量过硬、性价比高的入门级车型也许大家对中兴汽车这个品牌并不熟悉,因为中兴汽车之前一直以生产皮卡车型为主要业务。此次推出的这款小型SUV C3是中兴挺进家用车市场的首款产品,中兴也在这款小车上投入了不少心血,但是否能赢得消费者的喜爱,还要通过上市之后的市场反应来验证。不管它是否符合你的口味,中兴汽车却整合了各方面的优势资源来打造这款小型SUV。中兴C3是中兴与广汽集团合作之后推  相似文献   

9.
作为菜鸟开店的系列文章开篇,本期内容我们就先一起探讨一下大家为什么要在“三百六十行”里选择了汽车后市场,毕竟作为多年汽车后市场从业者,大家已经清楚的知道这个行业酸、苦、辣都有,就是没有甜.  相似文献   

10.
<正>1什么是汽车后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后服务市场分为9类,包括:汽车配件供应、售后维修服务、汽车后装、汽车金融、二手车及租赁、汽车文化、汽车报废回收和汽车专业市场及其他。2为什么这个时点推荐后市场汽车后市场曾经是2014年市场最受关注的领域。现在时点,推荐来自于以下几方面。1后市场是市场上为数不多能见清晰成长前景的板块,数万亿的产业规模、可观的成长速度、反垄断致市场份额从整车主导体系中流出,使得这个行业新进入者的投资机会富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11.
晓青 《汽车情报》2006,(12):43-48
汽车传感器作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部件,在汽车上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它的市场应用现状、技术态势、未来发展趋势与国内汽车电子技术实力的整体提升息息相关。汽车传感器作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信息源,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部件,也是汽车电子技术领域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车用传感器是促进汽车高档化、电子化、自动化发展的关键技术,世界各国对车用传感器的研究开发、提高性价比都非常重视。  相似文献   

12.
广阔的二三级市场成为中国汽车消费增长的新起点,也成为各大汽车厂商的必争之地。但是,这类市场数量众多,需求量大,汽车企业开辟二三级市场面临着严峻考验。目前,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二三级市场的重要性,但对于如何进入这个市场大都束手无策。文章指出,当前汽车企业开发二三级市场应解决5大问题:汽车企业开发二三级市场重视程度不足;口碑指数下降;销售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业务不全、价格偏高以及渠道建设创新。  相似文献   

13.
每一个真正热爱汽车的人,都不会忽视捷豹这个品牌。在去摩纳哥的路上,我一直想着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这一次会见证捷豹的什么?因为在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听闻许多关于捷豹这个品牌的传闻。坦率地说,这其中有很多消息都不是我们愿意听到的。在这个品牌的过去时间里,归属到福特名下已经是一件让爱车人士觉得很过分的事情,虽然捷豹最主要的汽车市场就是在北美,但现在如果真的要卖给印度人的话,就不能不让我们为这个汽车历史上最优雅的品牌深深地担忧了。  相似文献   

14.
陈庆 《汽车杂志》2006,(2):253-255
随着国内已成风潮的两厢车市场蓬勃兴起.各大汽车制造厂家都积极的投入了自己的产品.国外进口两厢车也对这块蛋糕虎视耽耽.当然.进口车虽好.其昂贵的价格在崇尚“性价比”的中国市场未必吃香,下面我们将推荐10款主流的两厢国产小车.希望您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两厢伴侣。  相似文献   

15.
新年寄语     
2010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国汽车市场赶超美国,整车市场的井喷,汽车后市场也随之迎来了自己的机遇。而随着私车保有量的激增,汽车后市场的"蛋糕"也变得越来越大。规模空前的北京国际车展,业已触摸到了汽车工业的脉络。而国际知名汽车服务企业大举进入中国,汽车用品需求的高端发展,无论从前景、规模还是利润来看,都显示汽车后市场行业发展尚存无限空间。  相似文献   

16.
日新月异,伴随2009年整车市场的风生水起,三分修、七分养的观念正在深入人心。寒暑易节,汽车养护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热门,但汽车用品行业从未停止创新的脚步。喜怒哀乐,汽车用品市场我们看到了新企业的崛起,也看到了许多企业面临发展的瓶颈。做一次2009年汽车养护与装饰用品行业的总结,也是对2009年栏目编辑工作的总结。2009年《汽车维修与保养》杂志立足于汽车后市场,关注汽车养护与装饰行业的最新动态,总结过去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发展,我们期待汽车养护与装饰行业能给汽车后市场带来更大的利润,更多的商机。  相似文献   

17.
中国汽车市场的持续升温,也使汽车后市场火爆起来。汽车4S店作为汽车后市场中一种重要的发展模式,已经受到广泛的认同。伴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汽车降价风潮的再次侵袭,仅靠汽车销售赚取的利润已很难维持企业的发展,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是每一位企业经营者都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戴丽 《时代汽车》2012,(10):58-59
自主品牌为了获取消费者的信任和青睐,也都各自出奇出新,上海汽车2011年就推出了“宅捷修”的服务。老生常谈 钓鱼岛事件争执的愈演愈烈,抵制日货,尤其日系车的呼声越来越高。与此同时,自主品牌汽车趁此机会抢滩国内汽车市场也成为一个有利的机会,这个时候自主品牌是否能够取得民心成为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正>有数据统计,到2015年,我国汽车后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7000亿元,2020年将超万亿元。国内汽车后市场规模大、潜力大,但却也存在着市场混乱、竞争无序、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毫无疑问,我国的汽车后市场面临着转型和升级。在前不久召开的"宁波杭州湾新区汽车后市场服务业发展前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们便针对中国汽车后市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剑平 《汽车与配件》2014,(11):32-33
<正>汽车后市场产业链上的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但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残酷的市场环境、落后的企业现状和诸多的发展瓶颈,严重制约着整个后市场的健康发展。2013年,中国汽车产销双双超过2000万辆,增速大幅提升,连续五年蝉联全球第一。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产销量的日益增加,汽车后市场也因此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并由此形成了2万亿元的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与其配套的汽车售后市场更是迎来新的曙光,快速增长的需求推动着汽配后市场的更快发展,从制造到创造,从产品到品牌,从单一的商品买卖到提供全面的增值服务,中国汽车行业迎来了后市场快速发展的时代。基于汽车后市场蕴藏的巨大商机,很多创业者和投资人都迫不及待地想要进入。的确,汽车后市场产业链上的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但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残酷的市场环境、落后的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