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公路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针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特点,从选取生态因子入手,采取定量分析的手段,研究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和景观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用8个生态因子进行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能够反映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程度,并且具有计算简单和直观的效果。综合看来,这些定量方法对评价生态和景观受影响的程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热带雨林地区高速公路建设生态评价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迁乔  宋夫才 《公路》2005,(11):155-159
结合热带雨林自然环境特点和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具体特征,探讨了思小高速公路环境影响生态评价指标应遵循的原则,阐述了思小高速公路环境影响生态评价指标选定的方法。建立了一套适合热带雨林地区“生态公路”建设理念的高速公路环境影响生态评价指标体系。体系的确定既考虑了生态分区的基本方法和指标量化的可行性,还实现了通过指标的评定,能够反映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能计算显示出生态影响的重点地段和敏感区域.并且用各生态因子的分值直观看出重要的生态环境影响因子,由此给出针对性强和有效的生态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上海市青浦区为对象,对生态城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生态城区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生态城区评价指标表明,青浦区目前的生态化程度一般,处于Ⅲ级水平,城市结构、功能及协调指标均有待进一步提高。最后给出了青浦建设生态城区的主要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借助模糊数学理论,定量分析处理影响公路建设的模糊性因素,建立了自然因素对公路工程影响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将专家的工程实践经验融入因素指标的权重分析中,提出了表征自然因素对公路工程综合影响程度的指数,并以公路自然区划中的Ⅱ4区为例介绍了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冲突严重性划分的公路平交口安全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公路平交口为研究对象,引入交通冲突技术定量分析交通安全状况,提出应考虑不同严重程度的冲突对交通安全的影响。通过录像观测冲突距离、冲突速度参数,间接获得了一般冲突和严重冲突的TTC指标,并借助累积频率分析的方法,界定出我国公路平交口交通冲突严重性的判定标准,为冲突的分类采集提供了依据。结合对交通量参数的观测,以分时段不同严重程度的冲突数与交通量的比值作为评价指标,运用灰色理论的相关计算方法,对多项评价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得到所调查的8个公路平交口的安全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6.
科学评价城市常规公交线路运行效率是优化公交线网、提升服务水平的前提。构建以线路配车数、线路长度、平均站距、非直线系数、发车间隔、运行速度和票价收入比为投入指标,客流服务居民数量比和每公里收益为产出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模型对公交线路运行效率进行评价。为了修正小样本情况下随机因素带来的偏差,采用Bootstrap抽样法扩大样本数量使之接近总体分布;为了降低效率受指标维数影响的风险性,引入基尼不纯度(Gini impurity)系数赋予各指标子集权重并求出综合效率值,以此联合提升传统DEA模型的区分能力。同时,针对DEA模型难以确定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的问题,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量化各评价指标对公交线路运行效率的影响程度。基于构建的Bootstrap-DEA-Gini模型来联合改进DEA模型,并以广东省佛山市457条公交线路为例对其运行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平均站距、线路长度和非直线系数对公交线路的运行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平均站距影响最大,影响程度高达0.98。平均发车间隔偏长、非直线系数偏大和线路配客座总数偏...  相似文献   

7.
上海轨道交通以地下线路、明挖车站居多,对造价指标的影响因素分析既为建设前期选取估算指标提供依据,也为后阶段投资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价值。本文将车站土建工程分为主体围护、主体结构和附属工程三个部分,分别分析其造价指标的关键影响因素,并结合上海轨交某线路地下明挖车站土建工程的造价指标,采用技术经济对比和数据统计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为上海轨道交通的造价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多阶梯模糊综合景观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速公路建设对自然、美学及生态的影响出发,建立了以视觉资源、美学、生态为准则层,人文资源、自然环境、交通心理、色彩、形式美、环境、植物、生态边坡为一级指标及24项属性为二级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能考虑各指标之间影响关系的多阶梯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应用该模型对岳常(岳阳—常德)高速公路进行了环境景观综合评价,其评价结果反映了岳常高速公路环境景观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
生态住宅作为一种可持续建筑,推动其发展是适合我国国情需要的。健全的生态住宅综合评价体系是发展生态住宅的基础。构建生态住宅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住宅全寿命周期费用的理论基础上对生态住宅的功能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综合评价是研究的重点。将灰色关联投影法应用到生态住宅的综合评价中,并采用离差最大化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规避主观因素的影响,能使评价结论更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10.
由于影响泥石流的危险性的因素很多,且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很难精准地对泥石流的危险性进行描述和定量分析。以安县枇杷沟为例,采用基于粗糙集-改进层次分析法综合定权和模糊数学理论,对泥石流的危险性进行了定性、定量评价。选取泥石流一次最大冲出量、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沟道两侧坡度、弯曲系数、流域相对高差、最大日降雨量、植被覆盖率、人口密度、松散固体物质储量共10项指标作为评价因子。评价结果表明,枇杷沟泥石流为轻度危险。该方法对泥石流的监测、防治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软土地基公路建设的分析,确定路桥结构选型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工程造价、行车质量、土地占用以及公路对周边地区环境和发展的影响等四个方面。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提出了一种软土地基公路建设路桥结构选型决策的方法,并以广州绕城高速公路西二环段为例进行选型程序的实施与分析研究,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软土地基新建公路的结构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以龙门县省道S355线龙门段改建工程为例,从线路走向规划、合理利用保护资源、绿化及水土保持等方面,提出了山地旅游区公路建设项目中环保设计的内容,以解决好建设与环保的矛盾,达到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和谐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寒冷地区公路建设日趋发展,公路建设对土壤、植被等生态因子产生影响,导致寒区路域生态环境恶化。以典型寒区代表黑龙江省公路为研究对象,创新性地提出将冻土环境作为寒区生态环境评价的重要方面,建立公路施工期路域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TOPSIS模型,通过计算各级指标贴近度来确定公路施工期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对国道丹阿公路呼十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为Ⅱ级。结果表明: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适用于黑龙江省公路生态环境评价,组合赋权法确定的权重科学合理,TOPSIS模型适用于黑龙江省公路施工期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速公路地质选线仍然以案例分析为主,缺乏通用性定量分析模型的现状,以某高速公路为背景,在分析文献与案例的基础上,提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地震与新构造运动、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等8个影响因子,构建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基于地质调绘、地质勘察,遥感影像等原始资料,借助ArcMap的空间与属性分析功能,将地质影响因子分离,并分级量化。采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格栅数据进行加权叠加、模糊逻辑运算,形成格栅综合成本。基于Dijikstra算法原理,综合运用ArcMap内嵌距离成本分析、成本路径分析工具,实现全面考虑工程地质影响的最佳线路选择。  相似文献   

15.
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数学分析建立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将无量纲化的方法运用于公路工程的环境评价模型中,对创新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国道318线邛崃至名山高速公路是成都经邛崃到雅安的最快捷通道,是川藏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公路网中具有重要作用。设计单位自初步设计起,即将“生态、环保”放在首位,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文环境的要求并注重路线方案比选,坚持地质选线、环保选线,体现新理念下的生态高速公路设计。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建设生态环境影响关键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昌敦虎  陈济丁  孔亚平 《公路》2005,(6):130-135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因冻土退化而造成的一系列生态环境破坏。文章利用“建没项目——生态环境要素”矩阵,在分析公路建设施工期和运营期各工程项目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得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建设生态环境影响关键因子为:植被、野生动物及其生境、自然保护区、湿地、水土流失和冻土层。  相似文献   

18.
江肇高速公路对烂柯山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广东烂柯山自然保护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调查与现状评价,从自然植被、珍稀物种保护等方面分析高速公路建设对该保护区的影响,提出符合其特点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使该区域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和维护。  相似文献   

19.
喻沐阳  张烁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5):27-30,49,M0006
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地形地质复杂,征地拆迁困难,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为了将绿色公路的设计理念贯穿在项目设计的各方面和全过程,首先系统研究了公路工程绿色发展理念;然后在总结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基于绿色公路理念的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设计要点和原则;最后以省道S478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为例,从线位优化、指标选取、断面布设、景观规划等方面开展设计实践,最大限度降低对山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为绿色公路理念在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中的设计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从无人机遥感及GIS技术在公路地质选线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入手,利用ArcGIS Engine和C#集成开发法构建了集地质灾害解译、信息录入、属性查询、线路评价等功能为一体的公路选线系统,并为路线带三维可视化提供了解决方案。通过在桂柳高速公路改建项目中的应用,直观展现了公路沿线地形地貌、地质灾害情况,极大提高了选线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