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使湖北武汉港阳逻港区成为真正的绿色港口,对港区现有绿色港口建设状况进行评价,建立绿色港口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阳逻港区现阶段绿色化建设状况良好,但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在此基础上找出其绿色港口建设薄弱环节,从政府、港区自身、消费者等3个角度提出发展建议,以期对阳逻港区后期的绿色港口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水运管理》2010,32(12):36-36
2010年11月9日,作为2010国际海运(中国)年会重要议程的“广州港之夜”晚宴在广州举行。上海港、广州港、鹿特丹港、安特卫普港等世界港口巨头齐聚一堂,发布《广州宣言》,倡议大力建设智能港口、绿色港口,发展低碳物流,推动港航业及世界经济健康发展,减轻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汪超  陈强 《港口科技》2023,(4):8-11
为加快广州港绿色港口建设步伐,促进广州港早日实现碳达峰目标,对广州港绿色港口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进行总结,并提出在系统性、认识高度和标准等3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SWOT分析模型,从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等4个方面对广州港绿色港口建设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提出统一认识、构建体系、优化集疏运结构等6个方面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上海港科技》2004,(2):46-46
广东正在加快广州、深圳、湛江、汕头、珠海等枢纽港的建设和改造。加快深圳港的盐田和大铲湾港区、广州南沙港区、汕头广澳港区、湛江大型原油码头及储备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湛江沿海大型铁矿石接卸码头的建设;建设珠江口出海航道以及汕头、深圳、湛江等主枢纽港深水航道。同时,提高港口软硬设施水平,使主要港口?自位朝着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交通运输部等九部门《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对港口的绿色发展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港区绿色规划发展与改造升级迫在眉睫。以日照某发展中港区为例,对标生态环保与节能低碳两大内容,探索港口绿色规划设计思路。通过调整产业布局、加速公转铁、散改集功能实现,减缓港城矛盾,实现港城融合发展;通过对污染物实行源头减排、过程阻断、末端处理的全流程治理措施,借助监测及效果评估来达到污染防治的效果;通过雨水资源收集与循环利用,达到治污与节水同步。从港口功能布局、集疏运一体化水平及环保措施等多维度来实现港口绿色发展,可为类似港区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港口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推进绿色港口建设,本文通过对《绿色港口等级评价标准》的研读,对绿色港口建设从绿色发展理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加强港口污染防治、港区美化和提升港口节能环保管理能力六方面提出了相应措施,以期为绿色港口建设工作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7.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杭甬运河集装箱港口布局进行规划研究,通过对港口腹地经济环境、集疏运网络、港口资源、港口服务管理水平、港口地理位置和投资等因素的权重分析,得到了以杭州港区为杭甬运河的主枢纽港,宁波海河联运港区和绍兴港区为重要港口,萧山港区、柯桥港区、上虞港区和余姚港区为一般港口的布局方案,其中主枢纽港和重要港口应以建设集装箱专用码头为主,其余应建设多用途码头。其结果对杭甬运河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冉 《中国水运》2013,(1):32-33
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和唐山市提出"绿色港口模式建设"为背景,结合唐山港港口建设、运营现状,分析唐山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探讨现阶段唐山港港口环境保护的框架和路径,提出绿色港口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港口对集聚经济要素、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随着近年来港口建设快速发展和港城融合不断深化,港区发展与城市生态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提倡绿色发展理念,创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和谐、清洁文明的绿色智慧生态港区已成为新一代港口可持续发展新趋势。本文通过对泰兴市天星洲整体开发策划项目的研究,提出了关于港口开发与生态有机融合应着重考虑的几个问题,并通过探讨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为此类生态型港口开发策划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陈瑶 《珠江水运》2023,(18):16-21
本文选取湄洲湾港东吴港区为研究对象,对东吴港区绿色发展现状、采取的措施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而后利用DPSIR模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5个方面,结合东吴港区实际情况,选取了28个绿色港口评价体系指标,解释各指标的含义和考核方法,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赋予各个指标权重,从而建立适合湄洲湾东吴港区的绿色港口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集装箱化》2010,(12):27-27
<正>2010年11月9日,作为2010国际海运(中国)年会重要议程的"广州港之夜"晚宴在广州举行。上海港、广州港、鹿特丹港、安特卫普港等世界港口巨头齐聚一堂,发布《广州宣言》,倡议大力建设智能港口、绿色港口  相似文献   

12.
为响应国家对港口绿色发展水平的要求,本文将“海绵城市”设计理念融入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工程港口建设中,打造生态化海绵港口。结果表明,在满足港口排水能力的前提下,通过在排水系统中建设下凹式堆场、绿色屋顶、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等海绵工程性设施,利用其对雨水存储、渗透、调蓄功能,可大大增强港口的防洪排涝能力,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海绵港口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陈会东  金辉虎  蒋扬 《水道港口》2010,31(5):553-556
结合广州港南沙港区一期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对港口建设前后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维管束植物、底栖动物、渔业资源等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监测,并收集项目开工前、施工期和试运营后的水生生态资料,对比建设前后水生生态的变化情况,分析了港口建设对水生生态的影响情况,评价了现有水生生态保护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正发展绿色港口作为港口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措施,已成为厦门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厦门港作为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沿海主要港口和集装箱干线港,集装箱吞吐量已超过1 000万TEU。厦门港绿色港口建设既是适应国家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也是厦门港务集团推动港口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港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树立负责任的社会形象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正>以镇江港扬中港区为例,提出港口发展空间导向和规划方案优化调整建议,为优化并落实镇江港大宗散货减载运输前景及后续空间承载能力提供技术路线,也为长江沿线港口实现生态优先的绿色规划提供样板十九大提出了科学发展的新发展理念,《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建设27个沿海主要港口。镇江港是沿海27个主要港口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宁波舟山港将始终把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港口作为重大责任,把港口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融入港口经营管理之中,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最终做到港口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对于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非常重要,绿色高效对于宁波舟山港推动"世界一流港口"建设更是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7.
正绿色发展是当前全球港航领域重要的发展议题。美国的绿色港航起步较早,至今已有十余年的积累,并且取得阶段性成果。本文介绍美国加州地区在绿色港航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希望能够对我国港口绿色发展提供参考。1加州港口概况位于美国西海岸的加州是美国经济贸易重镇。繁忙的经济贸易促进港口的发展,加州地区沿海岸线分布着多个港口,包括国际集装箱港口长滩港、洛杉矶港、奥克兰港,也包括怀尼米港、圣迭戈港、旧金山港等区域性港口,此外还有斯托克顿港等内河港口。繁忙的港口也成为城市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8.
<正>大连港集团申报的《大连港绿色循环低碳港口主题性项目实施方案》顺利通过了交通运输部组织的竞争性评审和第三方机构审核等程序,获得了2014年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补贴1103万元,与广州港、福州港、日照港一同被确定为全国节能减排主题性试点港口,同时率先成为辽宁省低碳示范港。多年来,大连港为加快绿色生态港口建设,提出了先进的绿色生态发展理念,通过完善的节能减排管理体系,广泛采用了绿色节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港口发展环境,从岸线利用、功能布局、生态保护、保障系统等方面对集约绿色发展的内涵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在港口规划建设中充分体现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的发展要求。以汉江襄阳港总体规划为实例,总结分析襄阳港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集约绿色发展理念,对襄阳港总体规划的港口定位、港区划分、功能布局、集疏运体系、支持保障系统等内容,在现有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方案优化调整,实现港口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的目标,为开展类似港口总体规划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广州港是华南地区综合性主枢纽港。在腹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广州港货物吞吐量持续增长。1999年全港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成为中国大陆第二个跨入世界亿吨大港的港口。2004年2月26日经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广州港集圆有限公司成立,从此,港口生产和建设一年一大步:2007年9月广州港南沙港区二期建成投产,标志着广州港实现从集装箱支线港向集装箱干线港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南沙港区已初步形成了以集装箱、油品、汽车为主要货类的专业化深水码头格局。2008年广州港集团货物吞吐量达2.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865.5万标准箱。2008年广州港集团荣获国家“五一劳动奖状”,是广州地区唯一荣获该殊荣的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