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外海岛礁大型围填海工程规模大、风浪大、地质条件复杂、用地需求紧迫的特点,开展了围填海工程关键技术的研究。依托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围填海工程,在分析工程规模、水文特征、地质条件及工期需求等基础上,归纳总结围堤、防渗、开山、围垦及地基处理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爆破挤淤、防渗、快速成陆、沉降控制等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措施,并结合已实施工程,验证关键技术问题的处理效果。研究成果为外海岛礁大型围填海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金晖 《水运工程》2007,(4):70-74
吹填淤泥形成陆地是当前围海造陆的一种趋势,针对上部使用功能要求的不同,必须对吹填淤泥进行合理的加固处理。连云港庙岭三期工程中,对吹填淤泥预压排水后,采用强夯法进行加固,满足了集装箱堆场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利用有限差分ADI方法建立曹妃甸海域平面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通过对曹妃甸工业区围填海工程前后曹妃甸海域的潮流场的模拟,得出工程前后周边海域的潮流特征,分析了围填海工程对曹妃甸海域的影响范围及程度。结果表明,曹妃甸工业区围填海工程的实施对甸头、老龙沟及港区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更合理、科学地实施围海造地工程,以南方某城市滨海新区原海湾围海造地工程为例,通过分析国内围海造地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国家政策,从"保护自然岸线、延长人工岸线、提升景观效果"三个方面着手,提出该工程人工岛式围填海的平面设计思路。采用人工岛式围填海方式合理、科学,可实现土地的综合价值及未来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澳门机场围填海工程束窄了连接九澳湾和澳门水道的连接水道,工程周边的水动力环境也随之发生改变.基于CJK3D模型建立了澳门海域的潮流动力数值模型,模拟了澳门机场围填海工程前后九澳湾潮流变化,从潮流特征、水体交换周期等方面探讨九澳湾潮流动力及水体交换能力对围填海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澳门机场围填海工程不会导致澳门水域整...  相似文献   

6.
大型围填海工程前期策划是集市场需求、工程立项审批、项目建设、环境保护、运营管理和效益评估等众多专业学科为一体的系统分析论证工作。以东莞长安新区围填海大型工程前期工作为例,从项目运作实际需求出发,梳理海洋部门管理政策和审批流程,提出在产业策划、城市规划、项目申报、立项报批、管理模式和生态化海岸规划等项目前期工作全流程运作层面的策划思路和推进路线,总结长安新区围填海工程前期工作的实操经验,探讨提升水运设计咨询单位一体化解决大型围填海工程前期工作问题能力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全球吞吐量前100名港口中有83个位于沿海地区,沿海港口作为我国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地位重要、不可替代。考虑到我国沿海地区的资源禀赋条件,适宜建港的天然优良海岸线资源稀缺,大部分港口需要通过工程手段弥补水深、泥沙淤积、风浪掩护的不足,通过正常用海和必要围填海形成深水岸线资源,是保障沿海港口建设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必然要求。目前,在《国务院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发布后,港口围填海实行“一刀切”,直接导致了港口规划环评要求全部取消新增围填海,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极其缓慢,沿海港口新建项目基本停滞等诸多问题,港口建设与发展已呈现出“停摆”的征兆,亟待重点关注并研究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立曹妃甸海域平面二维悬沙输移扩散和床面冲淤变化数学模型,预测分析了2005年和2013年曹妃甸围填海工程对海床冲淤环境的影响,得出曹妃甸海域的海床年冲淤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2005~2013年9年间曹妃甸围填海工程实施后海域仍呈现整体冲刷趋势,北部近岸海域及围填海形成的港池则呈淤积态势,海床冲淤强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结合澳门某填海工程地基处理的实测沉降数据,采用三点法、双曲线法和Asaoka法推算软基的固结度和最终沉降量,分析了各种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有效指导了工程施工,为今后类似填海工程的监测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双鱼岛工程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晖  柯学 《水运工程》2013,(10):1-6
重点介绍双鱼岛的前期填海造陆设计如何考虑与后期上盖规划之间的衔接,并根据工程所在位置地质相对比较 复杂、淤泥层厚度较大的特点,对人工岛平面布置、护岸结构方案、陆域填筑、地基处理、特殊功能建筑等主要关键技术 作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11.
由于土地资源紧缺、国家经济和近海渔业养殖技术的发展,围填海已成为缓解土地资源和渔业养殖设施建设的主要方式之一。文章采用历史回顾和对比分析的方法,从水文动力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近几十年来我国围填海工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填海工程会对海洋环境产生巨大的破坏,造成附近海域水交换率下降、纳潮量降低等问题,对海洋环境的危害多于其积极影响,且长期效应不可预计。  相似文献   

12.
真空预压法处理新近吹填淤泥已经在围海造地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处理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结合连云港新近吹填淤泥工程,提出浅层3~5 m范围为真空预压处理的重点部位,流动状淤泥抽真空3个月后进入临界状态,继续抽真空效果不显著;进而提出从土体非饱和带角度出发,采用注气法将此时的流塑或软塑淤泥处理成为浅层具备非饱和带的淤泥质黏土。与普通软基处理方法对比后,发现采用注气法的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沿海地区对土地需求量的日益增长,围海造陆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程实践中。而围堰形成作为整个围海造陆工程的基础环节,直接影响到后续陆域形成和软基处理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介绍我国围海造陆的发展现状以及围堰填筑的结构形式和施工技术,并结合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等项目,重点探讨抛石围堰、砂袋围堰、复合型砂袋围堰、插入式钢结构围堰以及水上施工智能控制系统等关键施工技术,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某电厂场区岸坡的水下淤泥软基处理工程的条件和技术要求下,提出能量补偿爆炸法,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给出设计参数,在工程应用上取得了较好效果,表明该法对水下淤泥质软基处理的适应性,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大面积围海造陆围堰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沿海地区对土地需求量的日益增长,围海造陆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程实践中.而围堰形成作为整个围海造陆工程的基础环节,直接影响到后续陆域形成和软基处理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介绍我国围海造陆的发展现状以及围堰填筑的结构形式和施工技术,并结合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等项目,重点探讨抛石围堰、砂袋围堰、复合型砂袋围堰、插入式钢结构围堰以及水上施工智能控制系统等关键施工技术,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填海项目竣工海域使用验收测量是落实海域法的重要保证,也是海洋管理部门对填海造地活动进行海域使用监督管理的重要环节。本文以浙江省苍南县江南海涂围垦工程中心渔港配套设施建设用海填海竣工海域使用验收测量为例,详细叙述了海域使用竣工测量的技术方法,希望能为填海项目竣工海域使用验收测量工作的实施和围填海开发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沿海潮差带粘性土地基上的一种新型围埝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沿海潮差带粘性土地基,一般都是新近沉积的淤泥质粘土或淤泥,采用一般的围埝结构和施工方法,造价高、工期长,往往满足不了建设的需要。通过工程实例分析,提出了国内首先应用在流泥和浮泥的地基上,以潮差带真空预压加固法处理地基基础联合模袋固化土构成的围埝结构型式,相对其它围埝结构,这种新型结构型式工期短、造价低、施工工艺简单,能够保证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8.
孙明 《港口科技》2023,(1):14-21+33
为加快推进上海港洋山港区建设,结合小洋山港口公共设施及资源综合利用区围填海工程,在分析工程所在区域的水文波浪、LNG管线保护、地基处理等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围填海工程设计方案。围堤采用底宽53 m冲灌袋装砂堤芯和200~1 000 kg抛石斜坡堤设计,可以有效保证安全稳定性,确保用海红线;结合近远期建设开发情况,适当缩减堤身尺寸,以减小地基压力。通过分析施工难点,在外侧抛石至+4.5 m、砂垫层铺设至+4.0 m后,采用陆上结合水上塑料排水板方法进行围堤地基固结,可有效节约施工工期。在施工中采用多块分层分区吹填的方法,与围堤袋装砂冲灌作业平行交替施工,从而提高吹填作业效率。通过加强施工船舶和车辆管理,落实承载力、水平位移监测和LNG管线保护等措施,多措并举推进围填海工程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9.
围填海不是一项单独的海洋活动,而是跟周边的海洋产业密切相关的,会对海洋产业产生影响。因此,应当紧密关注本区域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围填海开发。本文分析了围填海与相关海洋产业之间的密切联系,站在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校对,提出围填海的可持续开发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连云港庙岭三期东侧砂被堤工程采用施打砂桩和吹填袋装砂的施工方法,处理淤泥厚度迭12.7米,筑堤长度为407米,通过施工期风、浪、潮及吹填的考验,围堤安然无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今后连云港港口筑堤的形式寻找到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