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油船发生碰撞事故的危险性较强,有效应对此类海上突发事件尤为重要。本文以笔者在现场参与应急救助的两起油船碰撞事故为切入点,剖析油船碰撞失火事故应急救助处置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油船碰撞失火事故应急救助工作的建议。1 事故案例简述易燃油类在载运过程中的燃爆风险比普通货物高。载运易燃油类的船舶货舱发生碰撞后,货舱突然变形导致舱内压力瞬间升高,碰撞产生的静电、火花遇到具有易燃易爆性质的货物可能引发油船立即燃爆,燃爆产生的热辐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油船的数量和吨位越来越大,油船进出港口次数日渐增加,船舶发生海损事故的几率也随之增加。由于船舶碰撞等海难事故而发生的溢油,也成为海域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目前我国的海上溢油应急防治能力还是较低的,与国际上相关先进成果相比,理论和实用性方面均有一定差距,提高海上溢油应急反应能力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MARPOL73/78附则I第13G条是对第13F条“防止在碰撞或搁浅事故中的油污染”的补充,它是为了防止事故性油污染而针对现有油船的特别措施,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单壳油船的宽限措施,其最终的目的是使现有油船达到13F的要求,从而避免和减少在碰撞或搁浅事故中的油污染。在针对13G条款的PSC检查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一、对13G条款的理解和针对性检查 MARPOL 73/78附则Ⅰ第13G条是对第13F条"防止在碰撞或搁浅事故中的油污染"的补充,它是为了防止事故性油污染而针对现有油船的特别措施,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单壳油船的宽限措施,其最终的目的是使现有油船达到13F的要求,从而避免和减少在碰撞或搁浅事故中的油污染.在针对13G条款的PSC检查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统计资料显示,船舶(特别是油船)碰撞事故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是造成海洋原油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定量风险评估技术作为风险评估方法的一种,可以科学预测事故发生的概率及破坏程度,近年来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已引起广泛的关注.依据P.T.Pedersen碰撞模型,建立了船舶碰撞事故的数学计算模型,计算了船舶碰撞事故的发生概率;运用DNV风险评估软件Neptune分析了溢油的扩散情况,提出了减少船舶碰撞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防止碰撞事故引起灾难性的油船损伤造成被撞油船的货油泄漏,油船采用双层舷侧结构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防范措施,然而,考虑到远洋船舶的尺度越来越大,航速也越来越高,撞击船 也应对进一步减轻灾难性碰撞事故的威胁承担一定的责任,本文采用软首结构的比例模型进行了一系列压溃试验,将试验结果与有限元模拟结果以及一种简化的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本文集中对软首结构的破坏机理及反作用力P的特点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在实际设计中应用软首结构的推茬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祁斌 《中国船检》2011,(3):62-62
据统计,目前超过90%的碰撞事故,超过80%的油船事故,79%的拖船搁浅以及75%的火灾和爆炸,都是由人为失误引起的。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海洋工业领域中的管理者和设计者目前仍未意识到人因工程学(HFE)在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为防止大型油船因触礁或碰撞等事故造成船体破损泄油污染海洋,本文综述了国外双层壳体油船的技术现状,介绍了该型油船货油舱的结构特点和防止泄油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船舶结构碰撞与搁浅风险分析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刚  张圣坤 《船舶工程》2000,119(6):57-61
统计资料显示,船舶(特别是油船)的碰撞和搁浅事故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是造成海洋原油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总结了船舶碰撞和搁浅风险分析的一般方法,全面地回顾了目前船舶碰撞和搁浅风险分析以及人和组织因素(HOF)对船舶碰撞与搁浅事故的影响的研究现状,最后就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船艇》1990,(6)
自从美国埃克森运输公司的“瓦尔迪兹(Valdez)”号巨型油船在运行中出现严重漏油,造成大面积污染的事故发生以后,国际上一些国家及有关组织便开始要求改进油船设计,以便有效地减少油船由于碰撞、搁浅或爆炸所引起的漏油事故而造成环境污染。油船新设计的方案是将传统设计中的单层舷侧及单层底部结构改为双层舷侧(Double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液货黏度对双壳油船舷侧结构碰撞性能的影响,以5万吨双壳油船为目标船,以5万吨散货船为撞击船,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进行船舶碰撞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对碰撞过程中产生的碰撞力、结构变形和结构吸能等参数进行对比分析,阐述舱内不同的液货黏度对双壳油船舷侧结构损伤机理及碰撞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货油运输过程中,不同的液货黏度对双壳油船舷侧结构碰撞性能的影响很小,在其碰撞性能的研究过程中可不考虑液货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撞击船载货对双壳油船舷侧结构碰撞损伤的影响,以7 000吨级双壳油船为原型,运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建立船舶碰撞数值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碰撞过程中产生的碰撞力、结构吸能、撞击速度变化和撞深变化等参数进行对比分析,阐述撞击船载货对双壳油船碰撞损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撞击船载货对双壳油船舷侧损伤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油品运输越来越繁忙,油船是油品南来北往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在繁忙的运输、装卸和洗舱作业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发生火灾乃至爆炸事故。  相似文献   

14.
船舶碰撞缓冲型球鼻艏概念探讨--球鼻曲率对碰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碰撞事故中,被撞油船船侧的破裂会引起严重的海洋污染,故油船双层船壳设计成为防止被撞油船破损的有效措施。但随着海上运输船舶的数目及尺度的日益增大,双层船壳已不能满足防止船侧破损的要求。本文提出了缓冲型球算般的构思。在船舶相撞的过程中,球鼻艏曲率的尖锐程度影响被撞船船侧的损伤程度,故提出并讨论了表征球鼻艏碰撞特性的标志性参数。通过对不同曲率的球鼻艏一系列的碴撞数值仿真计算,详细描述了外形曲率对球鼻艏的变形形态、碰撞力、碰撞力密度及能量吸收的影响,指出船舶采用钝形的球鼻艏能有效减小碰撞时的穿透损伤。  相似文献   

15.
简讯     
E3型油船的设计综合外刊报道,根据73/78 MARPOL公约附则1的1992年修正案第13F条规定,5000dwt以上的油船必须设计为双底双壳结构型式(或采用等效替代的布置方案),30000dwt以上的油船至少必须有2m宽的双层壳体。为控制油船碰撞或触礁货油外溢污染海洋的事故,并结合现有大型油船船队的船龄老化的情况,欧洲主要5家船厂决定重返超级油船市场。1990年夏,西班牙造船公司、德国不莱梅高坎造船公司和荷瓦兹-德意志造船公司、法国  相似文献   

16.
从双壳油船碰撞损伤程度快速预判的作用和意义出发,结合有限元仿真软件进行大量的仿真模拟,探讨基于数值仿真的双壳油船碰撞损伤快速预判方法,阐述双壳油船舷侧内壳和外壳结构的碰撞损伤特征。绘制基于载重量7 000 t双壳油船的碰撞损伤预判图谱,并初步探索碰撞损伤程度的量化参数。双壳油船碰撞损伤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快速预判的方法可快速分析特定状况下各种碰撞损伤程度,在实际预判双壳油船碰撞损伤程度上具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为防止油船在维修过程中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提升其安全性,对油船修理过程中的安全管控措施进行分析。以2起典型的油船爆炸事故为例,对其油舱燃爆原因进行剖析。结合多年的修船现场管理经验和相关安全管理制度,提出油船修理期间的安全管控方法和措施。分析认为,修船企业需从预防和辨识油船修理的风险因素,控制和消除事故发生的危险源等方面着手,紧密围绕油舱内的油气状态和施工人员的行为对船舶进行管理,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确保油船修理安全可控。  相似文献   

18.
爆炸是船舶及海上设施安全的重大灾害,对于油船来说,爆炸事故更具灾难性,它将给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以及水域环境带来难以挽回的严重后果。爆炸事故在已发生油船事故中占据较大比例,因此防爆安全一直以来都是油船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沿海油船的设计、审图、建造、检验等过程中,电气防爆安全都是被设计、施工及检验人员高度关注的环节。现行的法规规范根据载运油品危险程度,以60°闪点为界将油船大致分为两类,并分别以不同的要求区别对待。本文主要介绍了载运闪点≤60°油品的沿海油船危险区域、防爆设备选型、配电系统、电缆敷设及通风要求、防爆设备检验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刘萧 《中国船检》2015,(2):60-63,122
2015年伊始,两起船舶碰撞事故给航运业蒙上了厚厚的安全阴影。先是2015年1月2日,利比亚注册的油船"Alyarmouk"轮与新加坡注册的散货船"Sinar Kapuas"轮相撞,导致"Alyarmouk"轮一个油舱损坏,大量原油泄漏。再是该事故两周后,"Gas Melawi"号LNG船与"Menggala"号渡轮在巽他海峡相继发生碰撞。细心观察两起事故不难发现,尽管现场"惨烈依旧",但其却与以往的碰撞略显不同,开阔水域内发生碰撞成为了其共同点。那么,这两起碰撞事故对船舶避碰工作有哪些启示呢?  相似文献   

20.
随着海上运输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海上船舶的数量越来越多,航道也越来越拥挤,船舶碰撞事故时有发生。船舶碰撞事故会造成船舶沉没、燃油泄漏等多种严重后果,危及船舶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研究碰撞事故后的受损船舶的操作性及水动力特性,可以有效提高受损船舶的事故后航行距离,为救援和脱离险情争取宝贵的时间。本文主要研究了受损船舶的水动力特性,主要使用的方法是计算流体力学(CFD),不仅建立了受损船舶的水动力模型,还对受损船舶的运动进行了仿真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