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指导大都市区轨道交通线网布局规划,在总结国外成熟大都市区轨道线网体系基本构成、功能层次和技术特性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大都市区居民通勤出行时耗特征,明确各空间圈轨道交通服务时间目标,即城市中心区30 min以内,城市外围区45 min以内,郊区1 h以内。以此为主要控制要素确定轨道交通线网功能分级:区域铁路主要服务于都市区对外客流联系需求;市郊轨道服务于大都市区近、郊区居民通勤出行;城市中心区轨道主要服务于城市中心区内部各类出行。  相似文献   

2.
陈强 《都市快轨交通》2011,24(3):111-111
通过考察东京、大阪、首尔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建设、枢纽换乘及物业发展的基本情况,阐述对这些城市在网络布局、直通运营、枢纽换乘、地下空间开发方面的心得体会;结合广州市轨道交通发展实践,提出轨道交通线网及站点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近年来,各大中城市持续大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线网规划是指导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重要依据。城市道路是城市轨道交通的载体,沿线公交客流是未来同向轨道线路的客流基础。为全面认识城市道路网形态和轨道交通线网形态的关系,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提供参考,本文梳理二者的形态,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并重点对棋盘型路网、放射型+环形路网城市中轨道交通线网布设的要点进行理论方面的探索。研究结论:(1)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与城市道路网形态存在一定的相似性;(2)棋盘型、放射型、棋盘+环形、放射型+环形线网是经常被应用的轨道网形态;(3)棋盘型路网本身的换乘功能较强,故只有当环形客流发达时才考虑棋盘型+环形轨网的布设;(4)放射型+环形线网的换乘点往往形成多边形,应注意多边形位置的合理性,并注意优化换乘线路组合,以减少换乘次数,提高路网的通达能力;(5)本研究成果可在实践中指导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布设,并能在具体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4.
从奥运期间的北京轨道交通得到两点启示:现有技术水平可以在保证运营安全的前提下缩短行车间隔,提高轨道交通运营效率;修建轨道交通应首先考虑其社会、经济效益。提出奥运后北京轨道交通的发展重点:缩短行车间隔,提高拥挤线路的运输能力,改善服务水平;针对城市中心线网密度低的现状,研究制定不同区域内合理的轨道交通线网密度: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线间以及与其他交通方式换乘的研究,最终实现轨道交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形态对换乘便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形态和换乘特点的分析,给出轨道交通线路及线网通达性的量化描述方法。对典型线网通达性的理论计算表明:在同等条件下放射形线网比方格形线网的通达性好,便于换乘;在方格形线网中增加平行线路、斜向线路和环状线路(或弧形线路),对提高线网通达性的贡献依次为较小、较大和最大;在多条线路的交叉点设置换乘站和客运交通枢纽,是提高整个线网通达性、方便乘客换乘的有效措施。通过与莫斯科地铁线网比较,分析北京地铁线网通达性和换乘便捷性方面的不足和原因,提出应该适时选择适宜的线网节点建造多线换乘的客运枢纽站。  相似文献   

6.
基于轨道交通网络的道路公交线网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交线网评价是公交线网布局规划的重要内容.依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相关原则,从公交线网的换乘枢纽、线网布局两个方面分层次对基于轨道交通网络的道路公交线网规划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并对指标的预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和量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于基于轨道交通网络的道路公交线网的一般性评价方法,构建了公交线网合理性评价和换乘枢纽协调性评价的理论框架,以期能为基于轨道交通网络的道路公交线网评价及布局规划和优化调整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枢纽站的换乘效率直接影响到线网整体的运行效能。根据指标选取原则和换乘效率影响因素,选取换乘通畅性、舒适性、组织人数、有效性作为评价指标,在突变级数法的基础上,推导出突变理论的基本模型和分歧方程,确定突变模型。以重庆市轨道交通两路口站为例,结合换乘站乘客满意度调查结果,利用突变模型对换乘效率进行评价。验证模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进一步提出提升换乘效率的改进措施。所建立的效率评价模型可以为轨道换乘站的运营、组织及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长三角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的合理线网规模,首先,运用交通需求推算法、基础设施投资资金控制法,采用出行总量、轨道交通分担率、轨道交通负荷强度及轨道交通投资基金等指标,对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模进行研究。然后,参照国内外区域城际轨道交通规划的经验,从轨道线网密度和万人拥有轨道线网长度两方面,对轨道交通线网进行服务水平对比分析,最终确定城际轨道交通线网合理规模在5000~7000km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市郊铁路网与城市轨道网如何衔接尚存在争议。分析国际化大都市区市郊铁路网与城市轨道网衔接的基本情况,总结出国内外大都市区市郊铁路网与城市轨道网衔接的4种模式,即进入火车站、进入城市中心区、截止在外围区、与城市轨道直通运营模式,并分析4种模式的优缺点。结合重庆实际,提出适合重庆大都市区的市郊铁路网与城市轨道网的衔接模式,即市郊铁路网利用城市轨道快线网进入城市中心区,与快线网贯通的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10.
公交线网评价是公交线网布局规划的重要内容。依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相关原则,从公交线网的换乘枢纽、线网布局两个方面分层次对基于轨道交通网络的道路公交线网规划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并对指标的预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和量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于基于轨道交通网络的道路公交线网的一般性评价方法,构建了公交线网合理性评价和换乘枢纽协调性评价的理论框架,以期能为基于轨道交通网络的道路公交线网评价及布局规划和优化调整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建设现代化都市圈是实现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实践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都市圈轨道交通已成为实现都市圈时空高效组织和交通一体化的必要条件。目前,中国以超大城市为中心、1 h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都市圈已初具雏形,尤其以广州为中心的都市圈已发展相对成熟。基于都市圈内涵辨析,总结国外都市圈及轨道交通发展的相关经验,分析目前国内都市圈跨城通勤出行及轨道交通特征,回顾广州在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方面3个阶段的探索历程,总结经验并重点提出需要注意的4个方面,为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和有条件地区编制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9]328号)、《关于推动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加快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办函[2020]116号)等政策文件的相继发布,使我国都市圈现代化发展进入快车道,与此同时,也为都市圈轨道交通协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统筹干线铁路网、城际铁路网、市域(郊)铁...  相似文献   

13.
在新的历史时期,“区域统筹”、“城际协调”、“一体化”的线网规划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述了惠州市建设一体化轨道交通系统的必要性,研究了基于快速客运通道布局的一体化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惠州市应按照“抓住铁路发展机遇,积极对接城际轨道,适时建设城市轻轨”的方针,发展一体化的轨道交通系统。建议我国三大都市圈、中西部城市群的相关城市应尽早开展一体化轨道交通系统规划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陈锋 《都市快轨交通》2019,32(4):143-148
介绍东京都市圈针对轨道交通超高换乘系数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包括5年一次的大规模轨道交通调查、换乘特征分析以及换乘优化措施等。对线网规划、运营组织、设施改造以及客流组织等换乘优化措施和经验进行分类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换乘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各线路行车计划之间的良好衔接关系对缩短乘客换乘时间、改善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以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为研究对象,基于乘客换乘服务水平,建立换乘站列车到发时刻优化模型,研究路网换乘站衔接线路的列车运行图优化方法。同时,选取某城市轨道交通局部路网3条线路共4个换乘站为应用对象,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根据都市圈多层次、多样化的旅客出行需求,针对综合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布局的整体目标要求,系统研究都市圈轨道交通框架设计、空间布局等关键问题,提出基于出行时间最小的规划布局方法以及基于层级优化的规模测算,并以大西安都市圈为对象,在既有线网规划的基础上,提出大西安都市圈轨道交通线网的优化流程。  相似文献   

17.
南京市域轨道交通线网历经近10年的发展,运营里程已达200 km,具有覆盖面广、互联度高、开放性强等显著优势。线网有力地支撑了城市空间的拓展,带动沿线城市的开发,提升了沿线居民的时空可达性,在南京都市圈同城化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值此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机遇之际,为高水平打造南京都市圈的综合交通体系,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出行需求,市域轨道在后续发展中将着力提升线网的快捷性、灵活性和互动性。具体措施包括优化运营模式、完善网络布局、改善网络换乘衔接、审慎选择速度与制式、统筹沿线开发建设时序等。  相似文献   

18.
依据都市圈的特点提出了以轨道交通站点为中心,以合理的客流吸引半径的圆形范围作为交通小区进行客流预测的思路.研究了轨道交通车站客流的合理步行区及合理交通区,把车站客流划定为一、二、三级吸引范围;提出了以车站节点为中心,以客流吸引范围为半径的圆形范围作为交通小区,并划分为一、二、三类小区,选择各类小区之间出行的步行时间矩阵、等车时间矩阵、在乘时间矩阵、交通费用矩阵等作为客流预测Logit模型参数矩阵.  相似文献   

19.
针对北京市中心城区重点功能区范围内轨道交通线网密度、站点覆盖率不足等问题,以北京CBD重点功能区为研究对象,应用空间句法理论及空间分割方法,建立CBD地区道路网空间句法模型,量化分析该区域内可达性与交通流量的关系,结合既有轨道交通网络,对CBD地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设计、路由选择提出指导性建议.结果表明,将可达性评价指标与交通流量相结合,能够定量描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可达性及结构绩效,并选择可达性较高轨道交通线路路由.该方法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以及不同规划方案的比选和评价,可以作为方案评价方法之一,同时应该结合其他线网规划要素,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作为重要考虑因素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20.
通过总结国外大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发展经验,指出超大城市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网应基于既有城市轨道交通实施,并给出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系统制式、设计速度、线路运输能力、运营模式及收费方式等主要技术指标选择。以广州为例,提出市域快速轨道交通"贯穿式"空间网络布局的设想方案,并通过与地铁线路互联互通,实现广州远郊区域快速通勤的目标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网效益最大化,为国内(超)大城市发展轨道交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