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了英国二战期间及战后与美国的核合作关系,阐述了英国弹道导弹的独立研制情况以及与美国结为战略核同盟的过程,概括了英国海基核力量的发展及装备情况,分析了英国海基核力量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美两国进入冷战对峙状态,任何新技术都首先被运用到军事领域,导弹技术和潜艇的发展为双方相互打击提供了另一种选择。40年代末,双方主要以研制潜射巡航导弹为主,而50年代初,苏联人的热情转移到弹道导弹上,其弹道导弹技术越来越成熟,但弹道导弹体积大,射程近,无法达到洲际导弹的能力,也就无法打击美国本土目标。潜射技术和弹道导弹结合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从50年代到70年代,苏联研制了一系列潜射弹道导弹,使其海基战略核力量逐步达到了可与美国相抗衡的地步。[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印度的战略家笃信,印度只要拥有核武器并保持最低限度的核威慑,就一定能够成为未来世界中的多力量中心之一。自独立建国以来,历届印度政府都在实践这一理论。在1998年强行进行地下核试验后,印度明确提出发展基于空基、海基和陆基的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据此,印度海军拟定了雄心勃勃的核力量发展计划:建造和引进核动力潜艇,发展海基弹道导弹。虽然海基核力量在现阶段尚不构成印度核打击力量的重点,但其未来发展令人关注。正如印度海军司令巴德维德拉·辛格上将在2002年12月2日指出的:印度作为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在建设三位一体核力量时,海基发射平台理应成为印度最强大的核力量。  相似文献   

4.
据美国海军新闻网2008年6月报道。美国导弹防御署(MDA)主任称,美国空军与部署在夏威夷考艾岛的海军一起成功完成了最新的海基“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BMD)系统的导弹拦截飞行测试。  相似文献   

5.
《舰船科学技术》2015,(7):233-237
近年来,美、俄、英、法等主要海军强国弹道导弹核潜艇装备发展迅速,包括法国"凯旋"级、俄罗斯"北风之神"级、美国和英国下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等。本文通过对这些国外新型弹道导弹核潜艇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国外弹道导弹核潜艇平台和技术的发展趋势,供我国潜艇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海基核力量源于前苏联时期的巨大海上核遗产,曾是世界上最可怕的海上威胁,西方将其称为“世界上最无法捉摸”的力量。在海基核力量中,战略弹道导弹潜艇最具代表性,其发展既是海上武器技术的结晶,也是东西方对立的斗争史,反映了前苏联/俄罗斯军事帝国的兴衰。  相似文献   

7.
据俄新社2009年3月19日报道,一位海军高级军官周四表示,俄罗斯海军将在2009年进行至少3次新型“布拉瓦”海基弹道导弹的发射试验。  相似文献   

8.
据俄新社2009年3月5日报道,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当天表示,俄罗斯计划在2009年完成海基“布拉瓦”洲际弹道导弹(ICBM)的全部试验并使其投入服役。  相似文献   

9.
在印度雄心勃勃的导弹研制计划中,最扑朔迷离的莫过于海基(包括舰射型和潜射型)弹道导弹系统。尽管最后的谜底尚未完全揭开,但印度神秘的海基弹道导弹系统已经掀起它的盖头。2004年10月27日和11月7日,印度国防部和国防研究开发组织在东海岸奥里萨邦的昌迪普尔海上综合试验场先后试射了潜射型和舰射型“弓箭”(梵语“德哈努什”)弹道导弹系统,弹头准确落在孟加拉湾预定海域。国际社会对印度试射陆基型弹道导弹早已经习以为常,但“弓箭”海基导弹系统的这两次试射却引起举世关注。究其原因,是这种导弹既可携带常规弹头,也可携带核弹头,它的成功试射标志着印度向拥有海上核成慑能力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然而,被印度政府和军方寄予厚望的“弓箭”究竟有多大作用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60年代,潜射弹道导弹开始在美国海军服役,这种导弹可以靠近敌方海域发起核攻击,达到战役的突然性。面对美国不断发展的海基核力量的威胁,苏联海军意识到应装备一种远程反潜飞机来反制。当时,苏联海军已经开始装备伊尔-38“五月”反潜巡逻机,但其机械设备较为简单,航程短,无法满足反潜的需要。苏联海军最早要求为2个舰队装备160架远程反潜机,后来这个数量减少为114架,但最终实际只装备了100架。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将KdV、eKdV和MCC内孤立波理论应用到内孤立波数值模拟水槽入口速度条件计算,讨论内孤立波与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强非线性作用问题。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所得FPSO内孤立波水平载荷、垂向载荷及力矩与实验结果相吻合,内孤立波载荷主要由波浪压差力、粘性压差力和摩擦力构成,粘性压差力很小,可以忽略;在水平载荷中,摩擦力较压差力约小一个量级,流体粘性的影响不可忽略;在垂向载荷中,摩擦力比压差力小很多,在分析时可以忽略流体粘性的影响。由于FPSO始终处于上层流体中,对内孤立波的模拟波形和其诱导流场的影响很小。波浪压差力可利用傅汝德-克雷洛夫公式基于动压力进行计算,而水平载荷中的摩擦力则需根据内孤立波诱导速度的切向分量对FPSO吃水湿表面求积分的方法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2.
李璐  尚世超  郭宇  张维毅 《船舶》2019,30(4):87-94
牺牲阳极阴极保护设计缺乏针对单块阳极形状尺寸和整体方案的优化方法。为解决此问题,首先引入细长系数和扁平系数的概念;然后基于规范推导无涂层时牺牲阳极形状尺寸与所需牺牲阳极总数量和总质量之间的关系;接着利用结构物的极化要求和牺牲阳极材料的消耗要求等确定牺牲阳极形状尺寸的可行域;最后结合经济性指标建立完整的优化问题模型并给出求解方法。此优化设计方法能够确定牺牲阳极形状尺寸和获得经济性最优的整体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主动式截断混合模型试验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海洋工程试验技术,然而由于缆索运动具有较强的非线性特征,时域内系泊缆截断点处的运动往往需要采用数值方法进行迭代求解,运算量十分可观,成为实现主动式混合模型试验技术的障碍。文中提出一种基于Narx网络模型计算时域内缆索截断点处加速度方法,该方法较一般数值方法所需要的计算时间更少且能保证较好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比分析多种典型蠕变本构模型,考虑应力水平、本构模型、蠕变时间等三个因素的影响,确定了TC4ELI材料钛合金常温压缩蠕变本构方程及其系数,初步建立了钛合金耐压结构蠕变数值计算方法。对钛合金环肋圆柱壳模型开展蠕变数值计算,给出蠕变前后模型的应力、应变和位移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修正的时间强化模型可以表征钛合金耐压结构初始蠕变阶段和稳态阶段的蠕变特性,能够适用于深海钛合金耐压结构的蠕变计算;产生蠕变变形后钛合金耐压结构应力重新分配,高应力区范围有所扩大,蠕变后弹性应变和总应变均减小;相比于纵向,蠕变对环肋圆柱壳结构的径向变形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5.
针对鱼雷反潜时复杂的入水过程,采用FEM/SPH耦合方法,对鱼雷入水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了鱼雷入水过程中的冲击加速度和入水初始段鱼雷姿态的变化。仿真过程中发现了"忽扑"现象对鱼雷入水后非定常运动的重要影响。通过分析试验数据,完善仿真模型,模拟了"低压力"引起的鱼雷入水后的"忽扑"现象,仿真分析了鱼雷真实的入水非定常运动过程。结果可为鱼雷入水弹道设计和结构承载能力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邓玉清  张楠 《船舶力学》2019,23(1):29-42
水下航行体表面一般开有流水孔、通气孔、压载水舱格子板孔等各种孔腔。孔腔流动时常伴随着各类振荡,引起结构的振动和疲劳,还会激发很强的噪声,因而对孔腔流动进行控制非常具有理论和工程实际意义。文章主要探索适用于水动力领域的流动控制方法。首先,在前期工作基础之上,采用大涡模拟方法(LES)对孔腔涡旋流动和速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其次,在孔腔的前缘开槽进行吹喷、抽吸,采用不同控制参数(控制方式、控制流速、开槽宽度以及开槽位置)计算低水速下孔腔的涡旋流场、脉动压力等,详细地分析各参数的控制效果,选取有效的控制参数,得到有效的控制方案;最后,计算了中高水速控制流动,评估流动控制方案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平台运动是深水钻井隔水管系统波激疲劳的主要来源之一。传统的隔水管波激疲劳分析不考虑或简化钻井平台运动,为了更精确地评估隔水管系统波激疲劳损伤,建立了深水钻井平台-隔水管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及波激疲劳损伤评估方法,开展了动力定位和锚泊定位模式下的隔水管系统动力学响应及疲劳损伤分析,深入揭示深水钻井隔水管系统波激疲劳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两种定位模式下的平台-隔水管系统受波浪载荷的影响,在常规波浪频率范围内发生波频振动,锚泊定位模式下的平台-隔水管系统还呈现一定的低频特性;两种定位系统下的深水钻井隔水管系统疲劳损伤最大值均发生在隔水管系统顶部,锚泊定位模式下的隔水管系统波激疲劳损伤变异系数较大,动力定位系统下的隔水管系统波激疲劳损伤较大。  相似文献   

18.
翟高进  卢蓉芝  张开 《船舶》2019,30(4):43-48
考虑到客滚船机舱总段结构的复杂性,为确保吊装安全,使用TSV-BLS软件构建总段有限元模型,计算整体吊装时总段的应力和变形、钢丝绳的拉力等,并对吊装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实船顺利吊装证明该吊装方案设计合理,对于其他船舶机舱总段的吊装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黄苗苗  张楠  朱爱军 《船舶力学》2019,23(5):531-540
中国南海区域海洋内波出现频率较多。海洋内波携带着巨大能量,对于水下航行体的安全航行具有非常大的威胁。为了研究内波对水下航行体的水动力性能影响,该文基于RANS方法和KdV理论建立了分层流中的内孤立波与水下航行体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在对约束模型数值模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DFBI方法结合重叠网格技术,开展了内孤立波作用下水下航行体自由运动的数值模拟。分析表明,内孤立波与航行体相遇,会使得其周围流场变得异常复杂,从而引起突变的流体动力和运动,对此时的航行安全性应给予极大重视。  相似文献   

20.
安方  张万良  段勇  熊晨熙 《船舶力学》2019,23(4):488-496
文章围绕智能结构水下振动控制中传感器/作动器的位置优化问题,搭建Abaqus-Matlab联合建模平台,得到水下智能结构的状态空间模型,建立基于能量传递的优化准则,在频段为0~600 Hz处,对比可选传感器及作动器位置区域的可控、可观度的大小,由此获得了传感器/作动器的最佳粘贴位置。最后通过相同激励信号下,不同配置位置的水下压电智能圆柱壳振动能量传递的大小,验证了优选位置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