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寇发荣  方宗德  赵研 《汽车技术》2007,(5):34-36,43
在分析汽车传统被动悬架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新型主动悬架结构。介绍了该主动悬架的工作原理,建立了二自由度的主动悬架数学模型。采用天棚控制策略,设计并研制了主动悬架样机及试验台架,进行了被动悬架与主动悬架的台架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被动悬架相比,该主动悬架能有效改善汽车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2.
张筱梅 《专用汽车》2017,(11):52-53
说起悬架,一般人通常只会联想到钢板弹簧和气囊悬架这两大悬架系统,这两种悬架系统是市面上最为普遍的悬架系统。但是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中国国际商用车展上,优软商用车悬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软)带来了他们自己独有的悬架系统——液压空气悬架。据了解,这种悬架系统相比普通悬架系统优点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有来有往     
《汽车与运动》2008,(12):14-15
Q最近发现别克新凯越的后悬架有三种叫法:1.单纵臂扭杆独立悬架;2.拖曳臂半独立悬架;3.双连杆独立悬架。我在教科书上查到三连杆以上的悬架才能称作多连杆悬架,可经销商非常自信地说是多连杆后悬架。请编辑们给看看到底应该叫什么? A:新凯越的后悬架是双连杆独立悬架,属于麦弗逊独立悬架用于后悬架的一种变种。它与麦弗逊独立悬架结构非常相似,同样以减振器作为支柱,不过麦弗逊悬架中的具备左右转向运动功能的A型下摆臂被两根螺栓铰接固定的横拉杆所替代。这种双连杆悬架部件简单,结构重量轻,悬架运动行程也较大,可以实现不错的舒适性。正如你所说,三连杆以上的悬架才能称作多连杆悬架,而经销商所谓的"多连杆后悬架",实属专业知识欠缺或是在忽悠消费者。  相似文献   

4.
半主动悬架作为汽车悬架发展的主要方向,具有良好的性价比。对于阻尼可控半主动悬架,阻尼的匹配对悬架系统至关重要。文章从保证汽车舒适性和安全性角度出发,研究汽车半主动悬架最佳阻尼匹配方法。首先分别从保证悬架系统最舒适和最安全出发研究悬架阻尼比,然后确定半主动悬架最佳阻尼比~([1]),最后匹配悬架最佳阻尼系数。  相似文献   

5.
电磁悬架以其高可控性、快速响应、高主动力等特性,成底盘悬架系统的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国内外的电磁悬架研究技术,本文对主要对磁流变式悬架,磁悬浮式悬架和电机式悬架三类悬架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并针对馈能电磁悬架技术进行阐述,随着电磁、电控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机式悬架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1前言 理论上气体悬架包括了纯气体悬架和油气悬架。但通常我们又将纯气体悬架称作空气悬架,而油气悬架则作为空气悬架的一种特殊形式。由于油气弹簧特性与空气弹簧特性有很多共同点,所以研究人员常把它们放在一起研究。油气悬架与空气悬架都以气体作为弹性介质、弹性元件,根据载荷大小得到压缩,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轿车用被动悬架、半主动悬架、主动悬架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以及各自的优缺点与发展趋势。通过比较分析得出:被动悬架因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成本低、不耗能而得到广泛应用;主动悬架虽性能优越,但因元件价格昂贵,工作时能耗高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半主动悬架性能好于被动悬架,且成本比主动悬架低得多,是今后悬架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悬架技术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工艺技术的进步而不断革新,如独立悬架、电磁悬架、液压悬架、空气悬架技术等,其中空气悬架具有刚度可变的优势,对提高汽车行驶稳定性效果很好,同时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空气悬架也将为未来的智能汽车赋能。基于此,概述了空气悬架基本工作原理、技术特性及主要布置形式,介绍了空气悬架的发展历程、主要组成部件及技术发展趋势等。  相似文献   

9.
乘用车后悬架类型较多,主流车后悬架大量采用的是扭转梁悬架和E型四连杆悬架,但两种悬架形式在布置空间、价格、性能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区别。文章从结构、承载能力、性能等维度对主流车常见的两种后悬架结构——扭转梁悬架和E型四连杆悬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可知,扭转梁悬架仅在后备箱空间、轮胎磨损方面有优势,而E型四连杆悬架在承载能力、四驱空间、操纵稳定性、平顺性方面都具有优势。建议成本优先的A0、A级车采用经济型扭转梁悬架;操稳和舒适优先的A、B级车采用成本较高的E型四连杆悬架。该分析结论为汽车研发期间后悬架类型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空气悬架系统经历了钢板弹簧-气囊复合式悬架、被动空气悬架、电控空气悬架等多种形式的变化。电控空气悬架系统是一种全主动悬架,悬架的刚度、阻尼特性和车身高度能根据汽车的行驶条件进行智能调节。系统组成  相似文献   

11.
国内重卡悬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控制空气悬架和橡胶悬架代表了目前汽车悬架系统的发展方向。橡胶悬架和空气悬架使用环境不同,空气悬架不能超载,因此在牵引车上应用广泛;橡胶悬架适应能力强,可用于超载环境,因此主要应用在非公路用车或使用工况恶劣、对车辆载荷要求大的汽车上。  相似文献   

12.
后桥参数对螺旋弹簧非独立悬架侧倾刚度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曙光  熊伟  孙华 《汽车技术》2002,(12):18-20
螺旋弹簧非独立悬架是一种复合式悬架,装有该类后悬架的轿车,其后桥的结构形式对后悬架的刚度特性有重要影响。通过对螺旋弹簧非独立悬架刚度分析,推导了该类悬架的后桥各主要参数与侧倾角刚度的理论表达式。基于桑塔纳车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各参数的改变对悬架侧倾角刚度的影响,为该类悬架的进一步改进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传统悬架只能被动减振,已越来越不能满足车辆的高性能和高能效需求,主动悬架、馈能悬架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首先介绍馈能型悬架系统的研究现状,然后分析各类型馈能型悬架的优劣,最后探究了馈能悬架发展存在的技术难点,并指出后续馈能悬架技术发展的关键方向。  相似文献   

14.
针对半挂车空气悬架缺乏评价方法与测试设备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半挂车空气悬架试验台,提出了相应的测试方法与评价指标。基于我国市场上常见的半挂车空气悬架,结合半挂车的实际工况,分析了半挂车空气悬架的原理特性,提出了空气悬架性能评价的关键指标;依据半挂车空气悬架的结构与性能指标,设计了半挂车空气悬架试验台,并阐述了基于试验台进行悬架性能测试的具体方法,为半挂车空气悬架的质量检测与产品开发提供了测试设备与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悬架振动能量回收问题,提出一种新型液-电馈能式悬架系统,阐述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基于馈能悬架的数学模型,分析其减振和馈能特性。通过样机试验验证了馈能悬架的可行性,并得到悬架的能量回收率约为42.3%。基于1/4车辆仿真模型,以50km/h的车速和一段C级路面为输入,对馈能悬架和传统被动悬架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馈能悬架可替代传统被动悬架用于车辆减振,在满足车辆行驶平顺性要求的同时,能有效回收悬架振动能量。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一种油气平衡悬架为对象,重点研究了单极蓄能器和双极蓄能器的悬架弹性特性差异,通过比较,得出了双极蓄能器在油气平衡悬架中的悬架特性具有较大优势的结论。并进行了双极蓄能器油气平衡悬架在轻量化悬架设计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以汽车二自由度悬架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半主动悬架系统,提出以车身加速度为控制目的的模糊控制策略。以白噪声随机响应谱作为B级路面的激励输入,对被动悬架和半主动悬架系统进行仿真研究。仿真后的被动悬架与半主动悬架对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糊控制策略有效的降低了悬架系统被击穿的可能性,提高了汽车乘坐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18.
结合汽车悬架检测试验台数学模型和悬架检测标准,分别采用谐振式和平板式悬架装置检测系统,重复3次对某辆轻型客车进行悬架特性检测。结果表明,平板式悬架检测台虽重复性不够好,但更能全面地反应悬架性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采用基于Routh稳定判据的Pade逼近法对被动天棚阻尼悬架系统进行降阶,寻找阶次低、元件少的ISD悬架结构。建立四分之一悬架模型,运用统一目标函数的遗传算法优化结构的参数,对比分析了传统被动、被动天棚阻尼和降阶ISD三种悬架系统的性能。结果表明,与被动天棚阻尼悬架相比,降阶ISD悬架的车身加速度、轮胎动载荷和悬架动行程均方根值都不同程度逼近被动天棚阻尼悬架,能够实现被动天棚阻尼悬架的主要性能,说明经降阶优化的ISD悬架综合性能可以接近被动天棚阻尼悬架,研究结果从理论上验证了基于Routh稳定判据的Pade逼近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在某车型后悬架硬点前期开发中,确定了整车后悬架硬点设计开发以悬架KC特性作为优化设计工况。基于工程经验和四连杆式悬架特点,选择对悬架KC特性有较大影响的悬架设计参数,通过对比分析,选用合适的DOE方法、近似模型法和优化算法,实现了整车后悬架硬点的优化设计,提高了整车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