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燃用乳化油的柴油机燃烧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柴油机燃用O~#柴油和乳化油的示功图分析,用自编程序计算得到了放热规律曲线。对放热规律的3要素——开始放热时刻、放热规律曲线形状和燃烧持续时间进行了定量的比较分析。探讨了柴油机燃用乳化油的燃烧特点。  相似文献   

2.
鉴于柴油机节能减排的需要,微乳生物柴油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结合国内外微乳生物柴油的研究,综述了微乳生物柴油的稳定性与理化特性,柴油机燃用微乳生物柴油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特性,对比分析了柴油机用微乳生物柴油与柴油在性能上的差异及原因。研究表明:微乳生物柴油的滞燃期较长,使得压力上升速率、缸压峰值和瞬时放热率峰值升高;燃用微乳生物柴油的有效热效率大多高于柴油;燃用微乳生物柴油可以显著降低NO_x和炭烟排放,CO和HC排放也有一定程度的减少,颗粒物及PM10排放均有所减少。在微乳生物柴油制备方面,添加扩展型羟酸酯类表面活性剂或加入金属催化剂可以提高微乳液的稳定性,减少污染物排放,满足绿色环保的要求。研究还指明,进一步降低微乳生物柴油的黏度,降低制备成本是微乳生物柴油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针对生物柴油氧化安定性较差的特点,在调和油B20中添加天然抗氧化剂,改善生物柴油的氧化安定性.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测量了标定转速、不同负荷时,分别添加迷迭香与茶多酚两种抗氧化剂的生物柴油K1B20和K2B20的示功图,并与燃用柴油B0、生物柴油B100以及调和油B20进行对比,探讨了抗氧化剂对柴油机燃烧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负荷时,与燃用B0相比,燃用B100的最高燃烧压力、最大压力升高率升高,瞬时放热率峰值降低,滞燃期缩短,燃烧持续期延长;与燃用B20相比,燃用K1B20和K2B20的压力曲线与瞬时放热率曲线形状以及燃烧特性参数基本相同.全负荷时,随生物柴油掺混比的增加,最高燃烧压力降低;燃用K1B20和K2B20的最高燃烧压力升高,对应的曲轴转角略有延迟,最大压力升高率峰值基本相同,对应曲轴转角延迟.燃用K1B20和K2B20对柴油机的输出功率影响不大,与B20相比,滞燃期与燃烧持续期略有缩短,排气温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4.
LP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燃烧分析仪测录示功图并进行放热规律分析,结果表明LPG/柴油双燃料与纯柴油相比,小负荷时的最高燃烧压力及最高压力上升率较小,大负荷时的最高燃烧压力及最高压力上升率较大;滞燃期略长,最大放热率高,燃烧持续期短,依据这些特征正确地调整使用参数和组织燃烧过程,将柴油机进行简单改造后改燃LPG/柴油双燃料可望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柴油机结构不做改动的情况下,基于燃烧示功图的分析,定量研究了甲醇含量对燃烧压力、压力升高率、燃烧放热规律和循环变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醇的含量越大,滞燃期越长;燃烧压力和最大压力升高率均增大且出现的位置后移,其中燃用M15最大压力升高率接近0.45 MPa/°CA;累积放热率达到95%时,燃用柴油为上止点后55°CA,燃用M5和M10为上止点后53°CA,燃用M15为上止点后57°CA,位置差别不大。甲醇含量增加,柴油机循环变化量增大,燃用M0的COVpmi为1.61%,燃用M10的COVpmi为1.82%,燃用M15的COVpmi为3.32%。  相似文献   

6.
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的燃烧和排放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比分析了小型直喷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和柴油的燃烧放热规律和排放物浓度.结果表明:与燃用柴油相比,发动机燃用生物柴油时的最大燃烧压力略有提高,最大压力升高率和最大燃烧放热率则明显降低,对应的曲轴转角提前.生物柴油发动机的CO排放在小负荷和大负荷有明显降低,在中等负荷与柴油发动机相同,在整个负荷范围内,HC和碳烟排放较低,但NOx和CO2排放略有升高.  相似文献   

7.
发动机燃用生物柴油对NO_x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一台涡轮增压直喷式柴油机上分别燃用生物柴油、掺混油和石化柴油进行试验,对滞燃期、燃烧始点、燃烧压力、燃烧温度、预混燃烧放热规律和扩散燃烧放热规律等燃烧参数对NOx排放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燃料中生物柴油含量的增加,发动机滞燃期缩短,燃烧始点提前,最高燃烧压力增加,最高燃烧温度上升,预混燃烧累积放热率减小,扩散燃烧累积放热率增大;燃烧参数的变化是造成NOx排放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乙醇燃料吸水性较强,生物柴油制备过程中残存水分,含有水分的燃料对柴油机的燃烧与排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建立了186F柴油机燃用含水乙醇-生物柴油的燃烧与排放模型,通过实测186F柴油机示功图进行了验证,对不同含水率的乙醇-生物柴油的燃烧和排放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了乙醇含水率对柴油机燃烧特征参数和NO_x与soot排放的影响规律。从柴油机动力、经济和排放的角度,提出了乙醇含水率阈值的概念。结果表明:乙醇含水率为0%~20%时,随着乙醇含水率的增加,缸内最大燃烧压力、缸内平均温度、平均指示压力等均呈下降趋势;燃用乙醇-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的柴油机指示比能耗有所增加;NO_x与soot排放质量分数降低幅度呈增大趋势,不影响柴油机性能的乙醇含水率阈值应低于10%。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柴油机上燃用生物柴油(Biodiesel)、微乳化油生物柴油(MB)、乙醇柴油(E20)与纯柴油4种燃料,研究在低含氧量情况下不同含氧结构对柴油机燃烧和排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纯柴油,标定点工况下,生物柴油着火时刻约提前2°CA,放热率峰值和最大爆发压力略有降低,而MB和E20放热始点相对滞后,但放热过程更集中。大负荷时,发动机燃用3种含氧燃料总体表现为NOx排放增加,而HC、CO和烟度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中低负荷时,E20的HC和CO排放明显较高。对于酯基或醇基不同结构来源的含氧燃料,携带氧的碳链长短及其附属燃料特性造成其燃烧和排放性能的显著差异,需根据各自属性优化在柴油中的添加比例,协调含氧燃料在发动机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轿车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的循环变动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轿车柴油机燃用柴油、柴油-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及生物柴油的循环变动特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生物柴油对轿车柴油机的平均指示压力、压力峰值、压力峰值相位、压力升高率峰值等缸内压力特征参数及燃烧始点、燃烧持续期等燃烧特征参数的循环变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物柴油混合比例的增加,该机的平均指示压力、压力峰值,压力升高率峰值、...  相似文献   

11.
进、排气背压对涡轮增压柴油机工作过程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研究在不同进、排气背压下,测定了柴油机示功图,进、排气管温度及压力,柴油机输出功率和排气烟度等参数,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柴油机放热率,分析了进、排气背压变化对柴油机放热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气背压变小后,柴油机燃烧持续期变长,热量利用率低;排气背压增大后,柴油机燃烧不充分,排气烟度大;排气背压变大后,涡轮增压器工作环境差,柴油机进气压力也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12.
针对1台6缸增压中冷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在不改变原柴油机结构和喷油参数的条件下,研究了生物柴油的掺混比例对发动机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负荷时发动机有预喷射,随着生物柴油掺混比的增大,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的滞燃期缩短、缸内最高燃烧压力下降,预喷阶段压力升高率峰值和瞬时燃烧放热率峰值减小,且对应的相位提前;主喷阶段压力升高率峰值和瞬时燃烧放热率峰值增大,且对应的相位后移。随着负荷的增大,发动机喷油策略改为单次喷射,随着生物柴油掺混比的增大,缸内最高燃烧压力下降,燃烧持续期缩短,压力升高率峰值略有增大,瞬时燃烧放热率峰值逐渐减小且对应的相位前移。两种不同负荷条件下,随着生物柴油掺混比的增大,混合燃料的指示热效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3.
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的燃烧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1台大排量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在发动机结构和参数不作变动和调整的条件下,研究了5种不同生物柴油含量的混合燃料(B0,B10,B15,B20和B30)对发动机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燃料中生物柴油含量的增加,燃烧始点、燃烧终点、放热重心逐渐提前,滞燃期和燃烧持续期有所缩短,发动机的缸内最高燃烧压力和放热率峰值逐渐降低,所对应的相位逐渐提前。生物柴油含量对缸内最高燃烧压力影响较小,而对放热率峰值影响较大,在大负荷工况下对放热率的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在21世纪,石油紧缺与环境污染已然成为人类发展的两大威胁,成为人类急需解决的两大难题。柴油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柴油的燃烧会产生有害污染物,严重污染环境,所以寻找柴油替代物的任务重中之重。文章选用棕榈油为替代燃料,与柴油按照一定的体积比例进行掺混,配制PD30E10,PD30E30,PD50E10和PD50E30这四种微乳化燃料,其中P表示棕榈油,E表示0号柴油,E表示乙醇。在一台六缸CRDI柴油机上做发动机测试。在小负荷下测试了柴油,PD30E10,PD30E30,PD50E10和PD50E30这五种燃油的燃烧特性。经过对比发现,在小负荷下,柴油的缸压峰值都要高于微乳化燃料;在预喷射阶段,柴油的瞬时放热率峰值高于微乳化燃料,在主喷阶段,刚好相反,微乳化燃料高于柴油。  相似文献   

15.
大功率柴油机燃烧过程高原实车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开发了柴油机燃烧过程实车测试系统,分别在羊八井地区和北京地区进行实车试验。原位空载条件下测试了某大功率柴油机8种转速时的示功图和燃油消耗量,并对两地区柴油机最高燃烧压力、燃油消耗量、放热率、指示热效率和燃烧效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柴油机在高原地区的燃烧具有以下特点:最高燃烧压力比平原地区低1~2.4 MPa,对应相位滞后;燃油消耗量高2~10 kg/h;燃烧速率降低,燃烧过程滞后;指示热效率为25.2%~30.7%,较平原地区低17.5%~20.5%;燃烧效率为77.2%~85.3%,较平原地区低13.6%~20%。  相似文献   

16.
将1台直列4缸汽油机改装为缸内直喷LNG发动机,用自行开发的发动机工作过程测量分析系统测量其缸内压力.分析了标定转速和最大扭矩转速下最高燃烧压力、压力升高率、缸内温度的变化,并计算分析了其放热规律.结果表明:与汽油机相比,改装后的天然气发动机燃烧较慢,后燃现象较严重;最大扭矩点的最大压力及最大压力升高率大于标定点;转速...  相似文献   

17.
在1台排量为2.8L的单缸柴油机上,通过燃烧过程不断强化,将输出功率从73kW提高到150kW。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提高进气压力、降低进气阻力、优化配气相位、优化喷油系统参数,将输出功率从73kW提高到92kW;第二阶段采用了电控单体泵供油系统,并优化喷孔参数、进一步提高进气压力、降低进气温度、提高发动机转速,将输出功率提高到150kW。放热率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高强化燃烧过程,虽然预混和扩散燃烧阶段的放热速率大幅度增加,但其放热量占总放热量的比率下降,后燃阶段的放热比率显著增加。因此加强扩散燃烧阶段的放热速率仍然是高强化燃烧过程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injection conditions and swirl on D.I. diesel combustion using a transparent engine system. The test engine is equipped with a common rail injection system to control injection conditions and to obtain split injection characteristics. A combustion analysis and steady flow test were conducted to measure the heat release rate due to cylinder pressure and the swirl ratio. In addition, spray and diffusion flame images were obtained using a high speed camera. The LII & LIS methods were also used to obtain 2-D soot and droplet distributions. High injection pressure was found to shorten ignition delay, as well as to enhance peak pressure. The results also revealed that the heat release rate in the premixed combustion region was markedly reduced through the use of pilot injection, while the soot distribution and the heat release rate in the diffusion combustion region were increased. The swirl effect was found to shorten ignition delay at certain injection timings, and to enhance the heat release rate in all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