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航运     
《中国船检》2003,(7):54-55
长江江苏段船舶7月靠右行。自7月1日起,长江苏段行驶的船舶将靠右航行,这是我国加强水上安全管理的重大举措。交通部海事局常务副局长刘功臣表示,实施靠右航行管理制度后船长50米,吃水4.5米以上的大型船舶,按照各自靠右的原则在深水航道航行.船长50米,吃水4.5米以下的小型船舶,在主航道两侧的200米范围内航行。长江江苏段船舶  相似文献   

2.
刘红  杜梦  车军 《水运工程》2017,(11):129-134
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初通航道开通以来,工程河段河势格局基本稳定,航道水深条件逐步改善,航道维护量符合预期,航道整治效果正逐步显现。初通航道水深条件改善对大型船舶具有突出的吸引力,沿线港口3万吨级及以上到港船舶数量增加,吃水9.7 m以上的超限船数量快速增长,沿线港口到港船舶实载货量和实际吃水明显提升,初通航道经济效益显著。对初通航道虚拟标使用效果、初通航道通航安全保障、航道维护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为二期工程后续建设和维护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深水道船舶交通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深水航道船舶通航能力提升问题,根据深水航道发展变化以及历年船舶数据信息,分析历年船舶交通流变化、船舶航速分布等,以交通流理论为基础,采用归类分析方法,得出在现有条件下,深水航道船舶航速的提升,能使船舶流量增加,船舶密度适当降低,促进航道整体的通航能力。  相似文献   

4.
张家港港口作为长江内河流域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港口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工程被列为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点工程,实施12.5米深水航道通达南京完善工程将于2015年建成,因此充分研究和探讨11.5米超吃水船舶进出张家港十分必要,11.5米超吃水船舶进出张家港的通航安全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一、张家港港口通航条件现状张家港港地处长江下游南岸,处在江苏省江阴与张家港两市交界处的张  相似文献   

5.
刘俊延  夏方 《水运工程》2013,(11):29-32
根据VTS和AIS船舶数据记录,利用AIS船舶航行轨迹线分析及流量统计软件,对长江口深水航道建设不同时期 的船舶流量、船舶货运量及船舶的实际吃水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为深水航道建设带来的航运经济利益推算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江苏沿江港口发展和沿江经济产业带布局的实施,长江南京以下河段航道的能力提升和标准提高已成迫切需要。根据工程河段沿程自然条件与工程限制条件、港口与地方经济需求和船舶大型化要求,分区段论证了适合的通航设计船型、设计通航标准和航道建设规模,提出深水航道的尺度取值原则并给出主要区段的推荐取值。基于工程河段水文条件的时空变化特点,给出各设计船型不同水位保证率的限制吃水,并认为通航管理中应充分考虑大型船舶限制吃水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7.
基于海事部门船舶运输管理系统(VTS)资料及交通运输部长江干线货运量统计资料,对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运行状况及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当前深水航道通航压力的缓解对策及建议。研究表明:长江口航道货物通过量快速增长,重进轻出态势进一步发展;通航船舶运营组织方式发生一定变化,船舶朝大型化方向发展,尤其船宽超过45 m以上大型船舶数量增加明显,长江口12.5 m主航道的双向通航能力尚显不足。为缓解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长江口深水航道通航压力,宜加快长江口航道体系建设的实施步伐,并适时加强长江口主航道拓宽可能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南支航道日前开通日前,一条长达18海里的长江口南支航道已全面开通,使长江口南水道实行定线通航制:吃水大于8.5米大型船舶从北航道进出;吃水大于4米,小于8.5米的中型船舶从南港航道进出;吃水小于4米的船舶可全天从南支航道进出。长江口南支航道日前...  相似文献   

9.
试论吴淞口外大型船舶顺流进口靠泊前的掉头操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忠德 《珠江水运》2012,(12):25-27
随着上海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需要,上海港港口的发展突飞猛进,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工程达到12.5米的基准水深,上海港内的大部分码头泊位已搬移到吴凇口外,长江内的沿岸港口的新建,带来进出上海港的船舶大型化和深吃水化趋势尤为明显,港口通航密度日趋拥挤,昭舶在此水域操纵能力受到严重限制,直接威胁到来往船舶的通航安全,同时水域内大型重载船舶的靠离泊操纵对该水域的航行安全带来许多潜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与管理中的问题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15深水航道三期工程建设正在紧张地进行中,按计划在2010年前水深达到-12.5米(理论最低潮面,下同).可满足第三、第四代集装箱船和5万吨级船全天候双向通航,同时兼顾第五、第六代大型集装箱船和10万吨级满载散货船及20万吨级减载散货船乘潮通航。这标志着长江口深水航道的通航能力将得到很大提高。但是目前在深水航道整治中出现了一些意料以外的问题,如部分航段、码头前沿水深变浅,部分非航段、锚地水深变深、某些浅滩存向深水航道移动和某段深水航道疏浚困难等,这些新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和解决。本文从有利于深水航道整治和充分利用航道水深资源保障航行安全出发,指出了深水航道延伸和整治后船舶通航中出现的新问题,并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曹慧江  居尧  车军 《水运工程》2017,(11):58-63
长江口深水航道是大型海船进出上海港主要港区和长江下游主要港口的重要航道。随着大型集装箱、邮轮、散货船在北槽深水航道有限的宽度内通航矛盾日益突出,对深水航道的稳定运行与上海港的日常运营造成极大的影响。在分析长江口现有通航船舶特点及矛盾焦点的基础上,结合长江口航道资源分析,探讨利用长江口深水航道边坡进行超宽船舶交会的可行性及其优势,并提出相关实施措施。该方案是提高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资源利用率,贯彻落实供给侧改革,适应"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两个重大国家战略、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长江南京以下12. 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实施后,落成洲段航道整治效果显著,船舶流量增加且大型化趋势明显。受嘶马弯道弯急流大、10. 5 m航道与12. 5 m航道共存、下行大小型船舶混航等影响,落成洲航段通航环境复杂,2017年洪季出现多起上行大型船舶错误驶出12. 5 m航道水域而出浅的险情。根据河床演变、流场和通航行为等分析研究,落成洲航段可考虑向左侧调整主航道平面、增设下行推荐航路实现大小型船舶分道通航、应用虚拟航标、完善航道整治工程等措施,以达成安全高效的通航格局。  相似文献   

13.
船舶在江面航行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多,特别是大型海轮进江或通过狭窄的槽口,受到水位、风流、天气、视程和船舶通航密度等影响。为确保船舶安全顺利地通过狭窄槽口,要求驾引人员要掌握海轮操纵特性,熟悉航道特点,正确计算和利用潮汐、流速等。一次引领“红旗125”轮进长江,通过白茆河南水道。当时船舶满载铁矿16500t,船舶长度165m,最大吃水9.75m,航速顺水15kn左右。“白茆河南水道”是海轮进出长江的重要咽喉,大型海轮吃水超过7.1m都要计算水位乘潮航行,整个槽口水域长约4nmile左右,航道最窄处不超过200m,江底底质是活沙,如发生搁浅对船舶威胁大。  相似文献   

14.
长江口深水航道双向通航船舶宽度开发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和长江口深水航道三期工程初步设计.长江口深水航道内船舶双向交会时.两船总宽度之和不得超过某一数值,这导致一部分船舶不能与该类超大型船舶交会,出现了航道宽度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超大型船舶双向通航的矛盾,对长三角航运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影响.为了解决深水航道宽度制约双向通航船舶宽度这一"瓶颈"问题.以长江口深水航道二期工程设计尺度为边界条件,基于船舶模拟试验和实船交会试验,并结合规范要求,对长江口深水航道双向通航的船舶宽度进行应用研究,提出有效措施,以提高该航道双向通航的能力,服务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15.
随着海运事业的不断发展,为了提高营运效益,船舶制造朝着大型化发展的日趋明显,吃水明显增加,型宽明显加,大这无疑给港口的引航工作增添了难度;这些年来我国沿海兴起了港口建设的热潮,使港口之间特别周边港口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这种环境下,港口只能通过疏浚航道、扩建大型泊位来提高竞争力,但由于资金的限制,港口又无法投入大量的资金来疏浚十分宽敞的航道,使航道变得相对狭窄,给引航工作带来更魇难度。例如,湛江港新开发的龙腾水道,一期工程航道长度5.2海里、宽度140米,海图水深-12.3米;二期工程航道长度约8海里、宽度170米,海图水深-14.3米。在宽度只有140米或170米的航道上引航操纵水达10几米的大型船舶,的确是一件难度很高的工作,引航员对一些技术细节处理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船舶的安全。下面对在狭窄航道中引航遇到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基于长江南京以下12. 5 m深水航道船舶流数据以及沿程各水文站的潮位数据,以交通流理论为基础,结合水文分析,研究长江12. 5 m深水航道仪征、丹徒直、口岸直、福姜沙和南通水道的船舶流量、流向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上行船舶仪征水道大船占比为73. 2%,口岸直水道大船和小船占比相当,丹徒直、福姜沙和南通水道大船占比33%左右;下行船舶各水道大船占比在31. 5%~41. 3%,小船占优势;大潮时船舶流量受潮汐影响显著,上行船舶逐时流量过程与潮位过程关系显著,下行船舶受落潮影响明显;小潮时上下行船舶与潮位过程关系不明显;一个月内日船舶数量与大潮小潮没有直接关系。研究成果可为深水航道维护和通航安全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跨越航道建筑物的通航净空高度是《海轮航道通航标准》的一项核心内容。船舶水线以上高度是通航净空高度计算的关键参数。《海轮航道通航标准》制订过程中,根据各类营运中实船的数据,按一定的保证率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了各类船舶的空载营运状态下实际吃水与满载吃水的合理比值。按照该比值计算了全球现有实船航行时水线以上高度。同时结合调研国内外桥梁资料,确定《海轮航道通航标准》采用的船舶水线以上高度表。内容系统全面,对跨越航道建筑物设计和建设以及保障通航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长江太仓—江阴河段12.5 m深水航道实测资料为依据,统计计算沿程不同季节潮位特征值及大型船舶通航的乘潮保证率,探讨不同季节满足设计通航标准的航道水深,进而提出深水航道分季节的变水深维护方案。  相似文献   

19.
跨越航道建筑物的通航净空高度是《海轮航道通航标准》的一项核心内容。船舶水线以上高度是通航净空高度计算的关键参数。《海轮航道通航标准》制订过程中,根据各类营运中实船的数据,按一定的保证率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了各类船舶的空载营运状态下实际吃水与满载吃水的合理比值。按照该比值计算了全球现有实船航行时水线以上高度。同时结合调研国内外桥梁资料,确定《海轮航道通航标准》采用的船舶水线以上高度表。内容系统全面,对跨越航道建筑物设计和建设以及保障通航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黎  李昕 《水运工程》2012,(7):146-150
为了给长江干线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建设一期工程(太仓—南通段)设计提供技术支撑,对该段航道的平面布置进行研究。通过分析航道建设标准、航道自然条件,结合航道布置原则、通航需求、通航环境,提出航道布置方案,确定航线布置、走向、转向角等参数,并分析该方案与船舶定线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