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巍 《中国水运》2014,(11):29-31
在理清数字航道建设内容和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数字航道运行下长江航道维护管理框架,针对助航设施、航道巡航、航道探测、航道测量、航道疏浚等传统航道维护业务展开深入分析,给予生态航道建设提出各业务的管理要求、管理模式以及数字航道下新模式的管理流程,并以武汉航道管理处为典型代表,详细阐述了具体业务的实施流程,构建了基本管理模式,为长江数字航道示范及全河段建设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2.
在综合考虑数字航道建设需求及长江中游航道维护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数字航道建设下的航标维护、航道巡航、航道探测、航道测绘、航道疏浚等航道维护管理模式转型升级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为初步建立数字航道运行下的航道维护管理体系提供了实施指导。  相似文献   

3.
航道技术等级是航道建设、养护、保护及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航道法》对航道技术等级作出了明确规定。本文坚持问题导向,对航道技术等级和航道规划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解答了行业内多年来对二者关系的困惑。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航道技术等级划分的必要性,并对航道技术等级划分提出了比选方案和实施建议,对航道主管部门依法划分航道技术等级、科学管理航道,以及新建、改建、扩建与航道有关工程的建设单位开展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长江在航营运船舶终端数据的测深技术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航道水深是表征航道条件、开展航道维护决策、指导船舶航行最重要的航道尺度指标。针对日益增长的航道条件动态监测、航道信息服务需求,在现有航道水深测量、航道水位改正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长江电子航道图船舶终端系统的功能,探讨在航营运船舶采集的水深数据的接入、传输、存储、处理、可视化与运用等技术问题。基于长江电子航道图船舶终端,提出了利用在航营运船舶终端数据的测深技术方案,并就技术方案的实施给出了建议。该方案的实施有助于提升航道水深的监测能力、拓展航道水深信息来源、降低航道水深信息采集成本、提高航道水深信息服务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5.
何乐 《水运工程》2016,(1):48-51
长江航道要素感知系统是“智能航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地布设航道要素感知设备,对船舶安全航行、航道资源有效利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分析长江航道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通航环境对航道要素感知设备布设技术的影响。利用层次分析法,完成了布设评判数学模型。总结归纳了长江航道要素感知设备布设选址规则,可为更加高效地使用航道要素感知设备、提升航道利用率提供指导性建议,从而优化航道要素感知设备的布设方案,提高航道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6.
构建航道运行工作体系是航道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形势要求,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构建航道运行工作体系的必要性,探讨了构建航道运行工作体系的内涵和属性特点,进而提出了构建航道运行工作体系架构,建立航道(数字航道)运行工作管理制度体系、层级工作体系和运维保障体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长江下游黑沙洲水道航道概况,研究分析了枯水期水位、航道浅区演变发展趋势,从航标维护、航道测绘、维护性疏浚、信息发布等方面提出航道维护对策,为提高枯水期航道维护质量,保障航道畅通安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3月6日下午,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信息所、航道研究所借助线上会议平台同长江航道局航标处、航道运行处开展了"航道分析需求"远程调研会。调研会上,信息所、航道研究所汇报了研究院围绕航道分析所开展的各项工作以及下一步计划,听取了长江航道局航标处、航道运行处提  相似文献   

9.
1997年,广东省对全省航道管理体制做了一次重大的改革,将原来全省干流航道由省航道局及其下设机构管理、支流航道由地方政府航道管理站管理的模式改变为"干支合一、条块结合、省与地方双重领导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这一改革,大大地提高了广东省航道管理效率,避免了航道管理机构重叠现象,理顺了营运船舶航道养护费征收体制,对促进广东省航道管理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长江下游安庆水道航道概况,研究分析了实施航道整治后的枯水期通航水位、航道演变发展趋势,从航道浅区观测、航标配布优化调整、维护性疏浚等方面提出枯水期航道维护对策并列举实例,为同类水道的航道维护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沙颍河航道安徽段航道整治工程航道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昌道 《水运工程》2011,(7):131-135
通过对沙颍河航道安徽段航道现状、船型现状的调查研究及运量的预测分析,结合京杭运河标准船型,提出了沙颍河航道安徽段设计船型,据此分析研究沙颍河航道安徽段航道整治工程设计航道尺度,对航道的通过能力进行了分析计算,提出了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2.
淤泥质海岸开敞航道的回淤计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祖德  孔令双 《水道港口》2004,25(2):59-63,68
分析了水流越过航道的变化,考虑了航道深度、宽度、水流与航道交角等因素对航道回淤的影响,提出了开敞航道回淤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模和物模的结果很接近。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典型内河航道的特点与信息化现状,从航道信息化发展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明确了内河航道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构架,并系统梳理了航道要素信息采集、航道数据资源管理与更新、航道信息技术服务与应用等信息化技术应用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任志强 《中国水运》2006,6(6):180-181
构建和谐航道,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水运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结合江苏航道实际,结合本部门、单位党员队伍的实际,阐述了和谐航道的基本概念、构建和谐航道的重大意义,分析了航道发展的不和谐因素,对如何破解和谐航道建设难题以及发挥党组织、共产党员的作用构建和谐航道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内河航道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引入交通流理论与船舶领域概念,将航道中连续行驶的船舶视为船舶交通流,对航道通过能力进行了研究。分别给出了航道理论通过能力、可能通过能力与设计通过能力的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对影响航道通过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航道等级、船舶吨位、畅行速度、船舶领域尺度是决定航道通过能力的关键因素,水文气象条件、夜航条件以及船舶实载系数影响航道可能通过能力。针对船舶到达航道的不平衡性及其日交通量概率分布规律,提出选取设计交通量的原则和方法,论述了根据航道服务水平确定设计通过能力和航道规模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内河水运发展形势与趋势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我国内河航道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缺乏成效机理、成效评估指标等基础问题,首先明确了内河数字航道的概念及发展定位,指出了本阶段的成效目标,从技术进步、机制完善、体制发展、模式变革等方面剖析了内河数字航道的成效机理,概述了交通运输信息化成效评估的一般方法,从航道条件动态监控能力、航道数据资源组织能力、航道业务数字化应用能力、航道信息服务能力等4个方面构建了内河数字航道成效的评估指标,并以长江干线数字航道的建设与运行为例构建了成效评估实例,为内河航道信息化的深化和优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有利于推动构建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内河水运体系。  相似文献   

17.
针对水运工程航道设计BIM软件“卡脖子”问题,进行了航道设计软件关键性能需求分析和软件研发。结合国内某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工程,介绍了自研软件在航道工程设计中三维地质模型、航道参数化设计、自动剖图、工程量计算以及与其他BIM软件交互等应用。结果表明,自研的航道设计BIM软件符合国内航道工程设计习惯,满足当前国内水运工程航道的BIM设计要求,可为类似航道项目设计软件的自主可控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更  许才广 《水运工程》2019,(9):181-185
为研究深圳港铜鼓航道通过能力,提高航道服务水平,通过分析港航系统作业流程,基于Flexsim仿真平台,构建了深圳港铜鼓航道仿真模型。基于不同水平年分航段、分吨级、分货类的通航船舶艘次预测结果,通过仿真试验,对深圳港铜鼓航道二期工程实施前后航道的通过能力和服务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深圳港铜鼓航道二期工程可有效提升航道通过能力、缩短船舶等待航道时间、提高航道服务水平。研究结果可为航道建设方案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长江航道局在"十五"期间启动了数字航道技术试验和应用示范,"十一五"期末制定了长江数字航道实施方案并全面推进了数字航道的工程建设,旨在推动传统的航道维护管理和公共服务由人工模式、劳动密集型向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服务型转型发展。论文以长江数字航道建设与应用为依托,简述了低功耗广域网络LPWAN(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的概念,设计了长江数字航道总体架构下的低功耗广域网络结构,从满足广范围、远距离航道通信连接的角度分析了预期效果,为数字航道向智能航道转型升级探索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20.
吴懈 《中国水运》2007,(3):62-63
航道文化建设是文化概念在交通组织这一特定领域的延伸,是航道宝贵的、潜在的无形资产和精神财富,是航道乃至交通长期发展、走向辉煌的明灯。思想政治工作则是航道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航道文化的过程就是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航道发展相结合的过程,航道文化的建设为加强航道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紧密联系航道实际情况的具体内容,又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