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某型纯电动中型客车在良好路面高速行驶工况下出现方向盘小幅快速摆动,通过对前轮摆振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筛选出七个可能导致前轮摆振的因素,并用排除法对上述因素逐一分析确认,推测轮胎的特性参数存在差异可能是导致前轮发生摆振的原因。进一步通过对比测试故障车辆安装不同品牌轮胎时,方向盘Y向加速度的大小,确认导致车辆前轮出现摆振的原因为轮胎的特性参数存在问题。对比两款轮胎均匀性参数后发现,故障车辆匹配的轮胎因侧向力波动和侧向力偏移均较大、轮胎侧向刚度偏小,导致前轮摆振的幅值较大、前轮摆振系统稳定区域较小,是导致车辆出现前轮摆振的根本原因,最终通过更换其他品牌的轮胎有效解决车辆摆振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了消除某轻型客车在高速时产生的方向盘摆振现象,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的方法对该款轻型客车的方向盘摆振现象的产生机理及其振源进行了分析。试验和分析的结果表明高速时方向盘的摆振现象是由车辆前轴各旋转部件动不平衡所引起的,通过控制相关部件的端面跳动和动不平衡量可以消除或明显减弱高速时的方向盘摆振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某轻型客车高速行驶时方向盘摆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寻找其激励源和传递路径,最后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研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对方向盘摆振补偿的功能,通过对影响方向盘摆振因素的分解,当整车基本参数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EPS进行摆振补偿.通过摆振补偿功能开发到某车型实车测试验证,有效解决高速制动等工况下方向盘摆振问题.该研究为车辆方向盘摆振问题的解决提供采用EPS补偿万式提供方法及系统.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乘用车高速行驶稳定性,提出方向盘摆振问题的敏感因素与解决方案。建立二分之一悬架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分析方向盘摆振问题产生的机理与传递路径,利用Adams/Vibration振动扫频分析方法,对方向盘摆振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仿真与试验研究。与试验值对比,减小主销后倾角度或增加悬架纵向阻尼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两种优化方案在车速120 km/h时,使最大共振峰值分别降低37.5% 和68.8%。这两种优化方法可有效改善方向盘摆振问题,对问题的规避与改善具有直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骆孟波 《汽车维修》2005,(10):37-37
故障现象:一辆桑塔纳2000型轿车,行驶里程近2万km。该车在行驶过程中总是向右跑偏,驾驶员手不能离开方向盘,同时伴有方向盘摆振、轮胎偏磨等现象。  相似文献   

7.
周宁  李磊  戴声良 《天津汽车》2011,(11):49-51
解决摆振问题可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文章探讨了某车型在高速时方向盘发生摆振问题的解决办法,通过改变相关件振动频率及阻尼特性来验证摆振问题。最后通过调整下摆臂衬套和转向系统相关零部件参数解决了此车的高速摆振问题,结果表明摆振的原因为系统共振所引起,通过吸收及改善此车况下的系统振动便可解决此类共振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汽车转向系统对汽车的行驶安全至关重要,其功能就是按照驾驶员的意愿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转向系统常见故障中,方向盘摆振最为常见,方向盘摆振不仅影响驾驶员对汽车的操纵,也会影响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平稳性以及乘坐舒适性。保障汽车转向系统的良好状态,需要平时加强保养。  相似文献   

9.
张建中 《汽车维修》2002,(11):40-40
一辆行驶中的小客车,出现方向盘摆振故障(方向盘弹手),特别是在高、中速行驶时更为严重.维修人员多次对悬架、转向球头、转向机、横直拉杆球头、主销及前轮前束进行了检查和调试,但都没有找到原因,没能排除故障.  相似文献   

10.
路进乐 《汽车维修》2001,(8):20-21,23
汽车在平直良好路面上行驶时,若驾驶员保持方向盘转角不变,应能自行抵抗侧向风、微小路面不平等外界干扰,保持直线稳定行驶。但在实际使用中,有些汽车会出现行驶跑偏、低速摆头、高速振摆等行驶不稳定现象,弄清这些现象的特点及产生原因,对于恢复和保持汽车行驶稳定性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EQ2102越野汽车前轮摆振影响因素试验分析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东风EQ2102型独立悬架越野汽车的前轮摆振问题进行了道路试验分析,研究了前轮失衡量、转向系统阻尼和刚度对前轮摆振的影响。试验及分析表明,该车摆振主要为强迫振动,通过控制激振源、增大转向系统阻尼可抑制摆振。提出了采用阻尼轴承代替主销滚针轴承来增大转向阻尼的解决方案,同时评估了阻尼轴承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升整车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车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车轮偏心对转向盘摆振的影响。从理论上分析了车轮偏心引起的激振力和车轮动不平衡对转向盘摆振的贡献;以某B级车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多个因素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调整车轮动平衡对转向盘摆振稍有影响,调整下摆臂后衬套也有一定影响,但都不能明显减小振动加速度幅值;调整车轮偏心对转向盘摆振有显著影响,调整车轮偏心后,振动加速度幅值减小了近2倍;车轮偏心比动不平衡对转向盘摆振的影响更大,通过调整车轮安装定位方式消除安装偏心,对转向盘摆振现象的改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前轮摆振的非线性仿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丽娟  林逸 《汽车工程》2007,29(5):389-392
以某轿车为例,建立3自由度整车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常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和数值仿真计算,详细研究整车的稳态转向特性和系统失稳后的前轮摆振特性。阐明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与前轮摆振特性同属汽车整车稳定性问题,前者是负刚度系统,后者是负阻尼系统。在一定的参数组合下,具有不同转向特性的汽车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摆振现象,这与实际情况相符,建议适当增加转向系阻尼和刚度以减小甚至消除摆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为获得转向柱后倾角对三轮汽车摆振影响,以国产某型三轮汽车作为样车,对其转向系统进行了简化,建立了二自由度前轮摆振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以上模型,运用数值计算方法,得到了随车速变化的前轮摆振系统振动特性及转向柱后倾角变化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小转向柱后倾角,能有效减小三轮汽车前轮自激摆振的速度区间。而当车速较高,前轮摆振系统发生自激振动时,减小转向柱后倾角能有效地降低前轮自激摆振极限环幅值和频率,甚至消除自激摆振现象。  相似文献   

15.
解放CA10型载货汽车前轮摆振的数值仿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欣业  贺丽娟  董正身  武一民 《汽车工程》2004,26(5):585-587,529
以解放CA10型载货汽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转向系统的3自由度数学模型,分别研究了轮胎特性参数、转向系统参数、悬架参数等对摆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轮胎动态侧偏特性对汽车摆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轮胎的侧偏力学特性是影响汽车前轮摆振的最关键因素之一,文中在箕是汽车研究所提出了轮胎动态侧偏特性试验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侧向力与回正力矩的精确表达式,并从能量反馈和负阻尼效应研究了轮胎动态侧偏特性参数对汽车偏摆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独立悬架汽车摆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宋健  钱珠声 《汽车技术》1996,(1):1-6,62
以标致505SL轿车为研究对象,采用分析力学的方法,建立了前悬架为独立悬架的汽车转向轮摆振数学模型。通过对摆振系统特征的分析,确定了影响摆振的主要振动模态,得独立悬架汽车特有的摆振振型,并通过道路试验证实了研究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前轮定位参数对前轮摆振的影响是极其复杂的,它不仅影响了前轮的几何特性,并且对摆振系统的运动,约束与受力状况均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建立了包括全部前轮定位参数的前轮摆振数学模型;并在轮胎试验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全面地研究了前轮定位参数对前轮摆振的影响规律。本文还研究了轮胎蛇形运动频率对汽车动力学摆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The equations of motion are derived for a single wheel steerable pneumatic tire system. Included in this system are a built-in wheel wobble and wheel-tire irregularities which produce oscillation of the normal load. Special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 dynamic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tire cornering force and aligning torqu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uilt-in wheel wobble causes a steady shimmy which is large when the wheel rotation frequency is close to the natural shimmy frequency.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a normal load oscillation which has a frequency approximately twice the natural shimmy frequency causes a decrease in shimmy st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