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8年12月25日在京发布《世界经济黄皮书》。黄皮书总论指出,基于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提高,大国经济政策的协调性增强,发展中国家整体经济增长,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不会演变为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  相似文献   

2.
中国邮轮经济渐行渐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发达国家,邮轮经济以其网络性、全球性和集聚性发挥着明显的经济增长极的作用。中国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市场景气,邮轮经济如能在中国蓬勃发展,将能有效提高中国航运大国、旅游大国的形象和地位。  相似文献   

3.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期,总体运行状态良好。今后5~10年,世界经济增速有望快于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发展中大国的先后崛起将加速国际经济关系的调整与格局演进,多极化趋势将日趋明显。油价上涨与经济发展失衡加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风险,但全球经济前景依然良好。  相似文献   

4.
黄何 《中国海事》2012,(3):33-34
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及世界性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中国已成为世界造船大国、航运大国和港口大国。国家海洋经济战略的深入实施和航运业的快速发展对海事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海事职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5.
彭传圣 《中国港口》2009,(3):60-60,55
美国既是经济贸易大国也是航运大国,经济贸易发展与港航业发展关系极为密切。2006年底初露端倪的美国次贷危机.在2008年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并开始影响全球实体经济,其影响显著表现在港航业的发展上且影响日益加深。  相似文献   

6.
今天,“中国因素”已成为世界海洋的焦点,中国已成为航海大国、海洋大国和造船大国,作为千年古港的广州港,是中国惟一两千年兴旺不衰的通商口岸,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主枢纽港,在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建设热潮中,充分发挥了其集聚和辐射作用。目前,世界港口格局正在重新调整,周边地区也正在大力发展港口业,广州港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7.
集装箱运输已经成为各经济和贸易大国发展状况的标志。美国是目前全球最发达的经济和贸易大国,是我国长期以来努力追赶的目标之一。美国、我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集装箱吞吐量发展变化如图1所示。如果仅仅考虑我国大陆港口的集装箱运输,美国从2003年起由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第1大国滑到第2,我国大陆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1。  相似文献   

8.
中国不仅是煤炭的生产大国,更是煤炭的消费大国,在煤炭生产和消费上都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中国煤炭生产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满足中国国内的煤炭消费,煤种较为齐全的十几亿吨煤炭,使中国煤炭的生产和消费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自治自足”的状态,所以中国煤炭的进出口贸易也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不为世界经济所重视,  相似文献   

9.
7月11日,我们又度过一个航海节。在航海节重温郑和航海精神,更加激励我们“爱我蓝色国土,发展航海事业”的志向。如今,我国不仅是海洋大国,也已成为港口大国。海洋与港口紧密相连,可以说,开拓航海业就为强盛港口打下基础,而强盛港口又将为开拓航海开辟道路。当今,世界经济已日益一体化,我们提出“和谐世界”的口号,为我们继续弘扬郑和精神、树立新的海洋观创造了前提和提供了精神指导。新的海洋观就是,经略海洋必须把和平交流、把全球资源配置与经济开发、谋划海洋获取可再生能源等资源三者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0.
汇率的政治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至今日,经济学理论尚不能对一国汇率水平及其变动提供完美的解释。对汇率的纯经济学分析固然有其重要意义,但是从相当程度上讲,一国的汇率,尤其是大国的汇率,则是由现实中的各种政治经济因素及其互动决定的。本文以最近一段时期中美之间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争论为背景力求说明,在一国内部,汇率是相关利益集团和拥有特定政治经济政策目标的政府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在国际上,汇率是大国实现或巩固有利于己的世界经济政治安排的一个重要工具,国际汇率体系所反映的实乃国际政治的权力结构。本文旨在借助对利率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来深化对汇率形成及国际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日本都是在东亚地区的国际政治和安全环境中起重要作用的国家。中国作为一个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都在迅速提升的大国,必将在国际事务和周边军事态势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并将随着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发展成为世界上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强国。日本已经由一个废墟上的二战战败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在整体经济和技术实力上处于亚洲前列。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从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出发,提出了一个落后于世界工业化发展潮流的大国应该如何进行近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在其“实业计划(物质建设)”中,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对策包含开发交通、开辟商港、发展水力、矿业、农业等十大部分,着重阐述六大计划,希望通过这些规划的实施,吸引外资,“发达工商”,“驰骤于今日世界经济之场”,“获超越寻常之利益”;同时通过经济合作,与西方国家互惠互利,使“人类博爱之情益加巩固”。在该计划中,他对福建的经济建设与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特别是从福建的海陆交通、资源和海外关系等重要省情出发,对福建的经济建设特别是港IZl、铁路体系建设提出了许多战略构想,其一腔热血和远见卓识可敬可佩。  相似文献   

13.
国外深海技术发展研究(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淮 《船艇》2007,(1B):30-41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海洋不仅是自然资源的宝库,也已成为军事大国炫耀武力与展示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广阔天地。在世界许多国家积极向海洋挺进,大力发展海洋技术特别是深海技术的今天,我国也清醒地认识到深海大洋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适时提出了新世纪国防和国家海洋战略、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发展战略以及深海重大科技工程的发展规划,这为我们大力发展深海技术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报告旨在密切跟踪国外深海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通过对国外深海技术的深入分析研究,为我国开展深海重大科技工程、实施世界第一造船大国战略和实现海军武器装备跨越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情报支持。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我们跟踪了解国外深海技术的发展水平、现状和趋势,充分认识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真正作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同时对于我国深入开展深海重大科技工程的研究、实现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和海军武器装备跨越发展的宏伟目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李克强总理在访问非洲的演讲中提出:“非洲是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一极,是全球经济增长新的一极,是人类文明的多彩一极”,非洲是世界政治舞台的一极和世界文明的一极早已为世所公认,是全球经济增长新的一极则是大国首脑在正式场合较少提及的,这一提法表明中国对非洲经济发展前景的看好,在未来双方经贸合作上也将更强调对等合作,而不是援助主导或一方强势一方弱势的不均等合作。  相似文献   

15.
基础建设     
《航海》2010,(3):33-34
澳大利亚、南非扩建煤炭港口 由于全球经济的企稳复苏,煤炭需求日益旺盛,特别是亚太地区,煤炭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为了满足强劲的市场需求,煤炭出口大国——澳大利亚和南非两国纷纷扩建港口,增加本国煤炭出口能力。  相似文献   

16.
开篇寄语     
《世界海运》2014,(2):I0001-I0001
<正>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运大国,海运事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应"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相似文献   

17.
顾国伟 《航海》2011,(5):23-24
我国现已成为船员劳务输出大国,作为弱势群体.船员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成为当务之急。选择海事仲裁解决船员劳务纠纷,由业内专家审理案件,仲裁与调解相结合,能够快速、经济地处理问题。需要强调的是,海事仲裁是由当事人协议管辖,即在船员劳务合同中应订立海事仲裁条款。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继续向纵深发展,我国国民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发展,航运业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我国是一个航运大国,也是船员大国,关注船员发展,打造高素质的海员队伍,是当前乃至今后促我国航运业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航运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2008年4月16日,我国首届船员发展在在深圳召开。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高宏峰、中国海事常务副局长刘功臣出席大会并作重要讲话。大会回顾了近年来我国船员发展的主要工作,分析了船员发展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发展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应对气候变暖而提出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全球能源和经济大变革的突出标志,以及主要大国发展经济,应对危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水运文献信息》2007,(1):18-18
上海航运交易所在其最新发布的(2007/08年中国集装箱水运形势分析》中指出:在全球经济增长、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预计2007、2008年世界集装箱海运的需求增幅,将保持10%左右的较高水平。作为全球水运大国的中国,预计2007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增长17%,总量超过1亿箱;2008年将增长15%,达到1.15亿箱。[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