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综合交通模型体系构想及成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上海综合交通模型体系的总体构想,包括总体目标、基本功能、框架结构、工作机制、公共平台等几个方面,计划分为三期完成。一期研究成果包括:公共交通系统模型研究层面从既有模型的全网层面深化到客运走廊层面,新增公交票价、道路车速等客流影响分析技术;道路交通系统模型研究层面从5个区域网络的宏观层面拓展到19个行政区、县网络的中观层面,校核线从2条扩大到4条,改进了车流分析技术;世博交通系统模型反映世博交通与日常交通流的高强度叠加特性,开发交通流叠加分析、交通供需迭代反馈分析,游客活动链等新技术;虹桥枢纽系统模型针对枢纽内交通系统多、集散客流规模大等特点,采用交通方式功能分析、用地开发交通影响分析等技术,预测枢纽本体及周边影响区域的客流、车流特征。  相似文献   

2.
我国非常重视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工作.温家宝总理关于地铁规划、建设做过很多批复,曾明确指出为了节约能源要发展公共交通,发展公共交通要发展地铁.前期规划与客流预测对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以苏州市轨道交通5号线开通后地面公交的线网优化规划为例,提出基于多源数据的轨道交通和公交换乘客流特征分析方法,并用以划分服务范围.利用轨道交通和公交的IC卡刷卡数据及手机大数据,模型分析轨道交通和公交换乘客流和潜在客流进行换乘的行为,明确轨道交通新开后对公共交通的影响范围,并预测换乘的公共交通供需变化,作为线网调整优化的依据,并在项目应用中得到较好的应用.该模型可用于轨道交通开通后公共交通线网优化的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4.
南京市地铁1号线开通初期客流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南京市地铁1号线开通初期进行精准的客流预测,以规划地铁1号线沿线车站1km半径范围内的51个交通小区为研究重点,进行了5类个人出行调查,利用四阶段法建立交通模型进行预测分析。在交通方式预测阶段,利用交通意向调查数据建立了轨道交通转移率模型,得到轨道交通OD预测结果。最后,将预测结果与实际客流进行比较,说明客流预测精度较好,验证了所使用的出行调查和模型方法的合理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公交客流OD矩阵反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交客流OD矩阵是进行公共交通规划的重要基础数据。根据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理论中交通分布预测的重力模型法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公交客流分布函数模型,根据公交OD矩阵与公交线路的日均客运量以及区域人口、社会经济、用地性质等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一种免OD调查的公交客流OD矩阵的反推算法。用Matlab语言编写了多条线路公交客流OD矩阵推算程序,给出了oD矩阵的检验及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成都到龙泉片区的交通通道为研究对象,假设通道开通地铁的情况下,采用D-optimal试验设计意愿调查问卷,选择费用、时间等变量以及个人属性作为效用变量,建立公共交通出行的多项logit模型,结合意愿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求解,分析通道中公共交通出行选择行为,并预测成都到龙泉片区主要交通方式的客流分担率。分析表明,地铁将承担通道中大部分的客流。  相似文献   

7.
以成都到龙泉片区的交通通道为研究对象,假设通道开通地铁的情况下,采用D-optimal试验设计意愿调查问卷,选择费用、时间等变量以及个人属性作为效用变量,建立公共交通出行的多项logit模型,结合意愿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求解,分析通道中公共交通出行选择行为,并预测成都到龙泉片区主要交通方式的客流分担率。分析表明,地铁将承担通道中大部分的客流。  相似文献   

8.
王静  赖艺欢  刘剑锋 《城市交通》2023,(2):102-108+10
客流预测是市域(郊)铁路规划设计的必要环节和重要依据,然而其研究体系和技术方法仍处于初步实践阶段。考虑旅客群体异质性,提出基于乘客画像的复杂客群解析方法,归纳既有市域(郊)铁路的客流特征。完善并创新市域(郊)铁路客流预测方法,提出分客群、分层次交通需求分析以及多情景、多时间维度线路客流预测技术路线。同时,明晰市域(郊)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内容的异同,基于市域(郊)铁路建设的二元场景指出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域(郊)列车的线路应增加旅客聚集人数、不同运营时刻表和客运组织模式对客流的影响等分析内容。以某市郊铁路S1线为例,从需求分析、网络化运营、站城一体化开发、多源数据融合等角度总结市域(郊)铁路客流预测需关注的问题,实现对客流预测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9.
公交客流预测是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重要内容,是确定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模、布置场站及布设线路的根本依据,也是制定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分析神经网络的作用机理和公交客流生成量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公交客流生成量预测的三层BP神经网络模型,以土地利用(8个神经元)、人口数以及区位系数作为输入神经元,输出神经元为公交客流的产生量和吸引量,隐层神经元数根据最大相对误差最小为目标试算求得.以哈尔滨市一日的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标定与检验,结果证明,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0.
读书     
《城市交通》2013,(1):100-100
公共交通优先(上海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探索与实践)作者:黄融出版单位: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12月本书在全面总结上海多年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当前上海公共交通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未来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挑战,充分借鉴国内外大城市的经验教训,提出了进一步促进上海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对策建议。全书既有对发展历程的回顾总结,也有对现状问题的描述分析;既有对国内外经验的借鉴介绍,还有对未来发展的探索思考。书中最后附录的《世博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实践》、《上海综合交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上海公共交通发展“十二五”规划》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解决铁路车站开通初期客流预测缺乏数据支撑,以及估计不同交通方式成本来计算客流转移量结果与实际偏差较大的问题。【方法】以新开通南沿江城际铁路江阴站为例,考虑该线与既有高速及城际铁路的线位关系,基于城际出行链,依托旅客出行行为调查对区域内可选择的不同交通方式的城际出行效用进行定量计算,采用Multinominal Logit(MNL)模型,区分工作日与非工作日,结合客流分配现状对效用变量系数进行标定,据此预测南沿江城际铁路江阴站开通后发往南京、上海枢纽的客流量,同时结合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推演计算发往沿线其他站点的客流。【结果】结果表明,南沿江城际铁路江阴站的开通可以有效吸引江阴地区原本选择既有铁路、公路去往南京、上海的客流以及选择公路去往南沿江城际铁路沿线其他城市的客流。【结论】因此,南沿江城际铁路的开通能有效缓解辐射范围内既有铁路、公路的运输压力,客流预测结果还将支撑站点运力资源配置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指导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引领城市发展,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实现交通与用地协调发展的作用,提出一种基于节点备选集合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模型.考虑影响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主要因素,以直达客流、线路数量、建设成本、线路长度等作为线网布局的特质因子,建立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数学优化模型;根据模型多决策变量的特点,采用免疫克隆算法进行求解.以某市的实际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证明模型算法合理、实用,可为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提供良好的定量支撑.  相似文献   

13.
短时客流预测可为轨道交通运营部门规划调度提供参考,其中短时客流预测的精准性尤为重要,为进一步提高城市轨道站点短时客流预测精准性,提出一种结合集合经验模式分解算法和贝叶斯优化算法的改进LSTM方法。先使用集合经验模式分解算法(EEMD)对地铁站点的客流数据进行分解,以减少数据噪声干扰;再通过贝叶斯优化算法(BOA)对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超参数进行优化,从而提高模型的参数精确性。采用真实的客流数据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单一LSTM以及单层组合模型,双重叠加后的EEMD-BOA-LSTM组合模型预测结果平均绝对误差降低21.8%~44.8%,均方根误差降低16.9%~47.4%,对短时客流的预测结果误差改善显著。  相似文献   

14.
四阶段模型对精明增长模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雪明 《城市交通》2008,6(1):59-64
同交通有关的精明增长措施集中体现在减少小汽车出行、鼓励非机动车出行、混合土地使用以及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方面。传统的四阶段模型主要用于宏观的长期交通预测,在模拟精明增长策略方面存在许多缺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三个层次上进行改进:短期内,维持现有的宏观模型框架不变,对其内部涉及的假设、变量和模拟过程进行改进;中期通过微观分析得到同精明增长有关的4D弹性系数对传统交通模型结果进行调整;从长远考虑,应构建对精明增长敏感的同土地利用相结合的新交通模型。交通数据来源和模型方法研究是制约模型改进进程的主要因素。传统的四阶段模型在模拟精明增长方面有许多问题,应当进行全面的改进,但是必须循序渐进,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浅谈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建设的宏观指导性文件,是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的深化。通过规划目标及目标函数、线网规划的约束条件、公交线路站点规划、线网优化以及公共客流量分配对城市公共交通进行规划,可以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保障上海世博交通正常运行,从不同区域和出行过程中不同地点两个方面分析了世博交通信息服务的需求特点。提出了世博交通信息服务系统框架,具体描述了信息服务集成应用平台和信息应用服务系统。阐述了出行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道路交通联动诱导系统、公共停车信息服务系统、枢纽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客流预测预报服务系统、园区客流引导服务系统7个世博交通信息应用服务系统的功能。最后提出了系统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际铁路客流预测是进行城际铁路规划、设计、建设及运营各项工作的基础,而客流分担率的预测则是城际铁路客流预测四个阶段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当前城际铁路客流分担率模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城际铁路客流分担率修正模型,并对修正模型的总体思路、基础数据、预测步骤等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8.
精细化研究轨道交通车站客流影响因素对于建立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长效互动机制,发挥轨道交通支撑和引领城市发展作用,指导轨道新线开通和周边用地开发等具有重要意义。以南京为例,首先获取轨道交通运营客流AFC数据和网络爬取的POI数据;然后考虑四种类型轨道交通车站客流特征,挖掘用地特征、公共交通接驳特征、车站属性三类因素;最后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与城市用地开发之间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基于POI获取的住户数、商业设施数、文化设施数、公共汽车线路数等数据对工作日轨道交通进站客流有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从宏观上对客运枢纽换乘客流进行分析和预测.引入最大熵模型,以现有换乘客流矩阵作为基础,对模型参数标定并对问题进行了求解.根据历史数据计算,得出综合枢纽的换乘矩阵,与实际数据对比后发现误差较大,经过分析再次添加两个参数,并用实际数据进行标定,最后将模型运用到大连北站综合枢纽的实例中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优化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方案,支撑和引导上海大都市圈城市发展,首先结 合上海地铁运营实际,对既有轨道交通网络规划进行评估,分析得出既有规划存在线路功能单 一、局部线网结构不合理、换乘枢纽功能过于集中等主要问题。然后,通过研究上海大都市圈城 市发展趋势,提出未来上海将形成“中心城区”、“通勤圈”和“经济圈”三大圈层,基于不同圈 层的交通需求特征,在新一轮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中,要适当转变既有规划理念,重点发展城际铁 路、区域快线系统,构建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同时,优化轨道交通枢纽布局,强化不同层次轨 道交通之间的衔接,以提高轨道交通网络整体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