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用重庆市1978-1998年相关统计数据,结合中国大陆在同一时期的制度演进背景,分析了经济发展与运输发展的关系,提出了一个运输结构演化的制度解释,并揭示其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运输通道系统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输通道理论是交通网发展到综合运输阶段后形成发展起来的,尚需加强.本文系统 地阐述了运输通道的定义、类型与构成要素.从运输联系与运输区划相结合的角度定义为“运 输通道是联结不同区域的重要和便捷的一种或多种运输干线的组合”.运翰通道是交通网的骨 干,承担着区际运输联系的大部分或全部任务,运翰通道是否畅通对于运输网整体的效益起决 定性作用.运输通道的类型有国际性通道、大经济区区际通道、省际通道、省内运输通道. 建设现代化运输通道是我国交通建设的重要任务.为了准确的对通道进行命名和分析,必 须划分运输经济区,从交通地理的角度结合我国区际运输通道布局,拟划分为五大运输经济 区和与其相对应,我国区际运输通道六组.  相似文献   

3.
区域运输走廊与城镇空间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区域人员与货物的交流、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分析了区域运输走廊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地域结构演变、城镇空间布局体系角度出发,研究了区域城镇群体空间发展的一般过程和组织模式以及区域运输走廊与城镇空间发展的关系;运用点-轴理论,提出了区域运输走廊与城镇空间布局的互动机理。  相似文献   

4.
用重庆市 1978 1998年相关统计数据 ,结合中国大陆在同一时期的制度演进背景 ,分析了经济发展与运输发展的关系 ,提出了一个运输结构演化的制度解释 ,并揭示其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矛盾 .  相似文献   

5.
绿色运输是指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抑制运输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运输环境的净化,使运输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它要求从环境的角度对运输体系进行改进,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运输系统。这种运输系统建立在维护地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运输、  相似文献   

6.
发展多式联运提高运输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进程,五种运输方式(铁路、道路、水路、航空、管道)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18世纪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上半期,是以水运为主的发展阶段,海洋运输和内河运输对当时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到19世纪中叶,进入铁路运输发展阶段,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铁路运输迅猛发展,路网长度增长很快.铁路运输承担了3/4以上客货总量,这个阶段被视为铁路运输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7.
我国铁路货运改革提出了"门到门"运输的发展模式,给铁路物流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对于铁路货运来讲,这是改变体制、面向竞争、融入市场的良好发展契机。铁路物流企业将来要更多的承担全程物流的任务,因此,如何在具有"效益悖反"的库存和运输之间获得整体最优的运输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铁路物流系统中的库存和运输费用,用时间因素反映二者的效益悖反关系,建立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导、联合多种运输方式实现"门到门"运输的库存-运输整体最优模型,提出求解模型的模拟退火算法,并对一算例进行简单分析,最后基于模型为铁路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投入产出角度出发,结合数据包络分析(DEA)和Malmquist指数测算铁路运输效率,应用协整理论探究2000—2020年我国铁路运输效率与国民经济的动态发展关系。结果表明:我国铁路运输效率变化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效率视角下的铁路运输业与国民经济无显著双向因果关系,二者间仅存在由国民经济到铁路运输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说明我国铁路运输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作用不足,未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求。铁路运输业应以技术创新为新发展动能,进一步提升运输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9.
采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运输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的内涵,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指出运输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的相互区别及内在联系,确定运输业存在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两种经济形式。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我国道路运输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发展的有效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铁路的运能与需求长期不匹配,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提高铁路的运输效率,我国开行了铁路重载运输。经过30多年的努力,以大秦线重载铁路为代表的中国重载运输已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开行重载运输,提高了铁路运输能力和效率,不仅能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带来了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从多个方面详细论证了铁路重载运输的内部、外部社会效益,证明了在我国发展铁路重载运输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回顾我国铁路6次提速历程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我国铁路提速取得的成果.通过实施铁路提速战略,我国铁路首创了既有线快速度、高密度、重载并举的运输组织方式,缓解了铁路运输运能紧张的局面;铁路市场化进程加速,运输产品多样化;实现了铁路运输的统一指挥,初步形成了动车组行车组织方法体系;优化车流径路、直达化运输等货物运输组织理论的发展提高了铁路运输能力;既有线客货分线的运输模式为我国高速客运专线的运营提供了借鉴;城际旅客运输的发展强化了铁路的竞争优势,促进了都市圈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技术装备水平的提升、先进技术的应用为铁路运输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2.
论精细运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激烈的运输市场竞争,承运人正在从传统的运输方式转向更为精确的运输组织方式,以满足委托人日益个性化的运输需求。针对这一变化,从运输系统工程思想出发,提出了一个精细运输的概念,以解释当前在信息技术影响下运输业面临的新的变化。分析了精细运输的产生背景和精细运输的特征,提出了运输企业实现精细运输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施毓凤 《轨道交通》2007,(10):85-86
以洋山深水港为例,分析了内陆集装箱的各种运输方式,应用技术经济比较方法比较了各种运输方式的经济合理性,并从价格角度研究了公路与铁路的合理运距,指出从运输方式合理分工的角度来看,海铁联运的运距应在500km~600km以上。  相似文献   

14.
从当前来看,在我国的铁路运输中煤炭运输占据着非常大的比重,但因为我国在煤炭资源上还有产业布局上并不平衡,所以铁路煤炭运输根本没有办法满足行业的需求,所以这就给煤炭企业生产还有销售上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主要从煤炭运输的角度,并结合铁路运输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探讨铁路管理体制对煤炭运输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完善煤炭铁路运输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该文首先分析了沪宁运输通道的现状和未来通道内客运需求的发展态势,接着从综合运输角度分析了沪宁城际铁路通车产生的影响,认为沪宁城际铁路的建设增加了沪宁运输通道客运能力,提升了沪宁运输通道客运服务水平,带动了沿线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的发展,也将促进沪宁运输通道客运结构的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运输经济效益、安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对大秦铁路重载运输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大秦重载铁路具有世界先进的铁路重载运输技术,拥有丰富的铁路重载运输经验,是我国进入世界铁路重载运输行业的标志。大秦重载铁路运输的成功运用经验表明,我国铁路重载运输具有光明的前景,应大力推广大秦铁路重载运输经验,加速我国铁路重载运输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7.
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构建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城市发展和旅客出行对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的需求,界定了客运轨道交通运输系统为包括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在内的广义系统,分析了传统铁路列车停站模式的弊病,提出了构建客运轨道交通系统的基本原则,即以人为本原则、整体效益最优原则和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原则,构建了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根据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不同衔接形式,提出了替代兼用、共轨运输和枢纽换乘3种构建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的基本模式.通过对传统模式的适应性、城市位置、铁路现状、铁路新建或延伸走向、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规划、技术条件、运输组织7个条件的判别,得出了适用于23种不同特性城市构建模式的选择结果,为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轨道交通》2014,(6):32-33
铁路高速运输技术六十年代进入实用化阶段,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伴随着一场新的交通革命浪潮,铁路高速运输技术取得了一系列的新成就、新突破。尽管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有所不间,在重要经济区和大城市间的主要运输通道中,发展高速铁路运输,已是必然的大趋势。电力牵引作为铁路的主流技术,对高速铁路的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电力牵引以其高效、节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铁路行包运输水平、生产过程,管理体制的分析,结合铁路行包运输产品的特点,讨论了铁路行包运输市场营销的局限性,提出了在思想观念,产品营销,价格营销,促销,分销、内部营销,公共关系营销和管理制度营销8个方面的铁路运输市场营销策略组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发展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地分析了运输方式之间的三种基本关系及其相互的转换和影响,并运用投入产出原理,确立了我国货物运输中主要运输方式之间的输入输出关系,为我国运输方式的发展规划提供了现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