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列车超速防护系统具有紧急制动的基础上,增加常用制动的功能,使超速防护系统功能更加完善;更符合铁路现场的需要;更接近列车自动控制系统。本文就常用制动自动控制及其与铁路信号、列车减压量的关系作了分析,介绍了常用制动的计算机实时控制方式,并对整个常用制动和紧急制劝的动作过程和时序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为保障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行,我国设计开发了列车超速防护ATP系统。基于通信特别是基于无线移动通信的列车超速防护系统是当今中国高速动车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主流关键技术。ATP各子系统高度自动化,不仅具备自诊断功能,同时还可以实现自动化检测。ATP系统的轨道信息接收单元位于列车运行方向头部第一轮对前,用于接收轨道电路低频码并传送给安全计算机进行分析,随后安全计算机将接收到的无线数据包信息进行综合处理,计算生成速度模式曲线。列车超速防护ATP系统是现代化铁路信号设备自动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简介了日本、法国等国外高速铁路列车超速防护系统的控制方式。探讨研究了高速铁路车载列探设备的控制方式,提出了对轨道电路信息和传输的要求,包括正确选择载频频率、调制方式、钢轨短路电流、信息量等要求。  相似文献   

4.
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是保证和验证铁路信号电子系统性能的重要手段。本文阐述了地铁LCF-96Ⅱ型列车超速防护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针对它的容错设计和故障一安全设计给出了Markov分析模型,在分析模型中综合考虑了故障检测、共因失效等因素,使得分析模型更加精确。最后得出了定量的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5.
“列车超速防护系统研究”是“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本主要介绍近4年来所研制的LCF-ATP系统的基本特点、可靠性基础分析、软件可靠性、制动模式、点式信息获取方式和LCF系列化问题。  相似文献   

6.
主要利用matlab强大的运算能力,根据列车制动特性,线路条件,行车许可终点,限速等信息编程仿真计算ATP自动防护曲线,列车制动距离,得出对行车许可更新时间的要求,并以友好的人机界面方式显示仿真结果,从而有助于ATP子系统的研发,提高铁路运输安全和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7.
客运专线列车速度-间隔控制机理与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制动率、制动距离、作业时间等参数取值和最小追踪间隔的计算公式.不同的全制动距离阶段划分方式及其设备配置决定了高速客运专线信号控制及列车运行方式.列车的速度-间隔控制采用一次制动模式曲线方式并以速度分级模式曲线方式作为备用模式.缩短同方向列车到站追踪间隔是缩短追踪间隔的关键.对于速度大于250km/h的旅客列车,通过进站提前减速,用一次制动模式曲线方式能够实现3min追踪间隔.在客货混线运行条件下,当车站到发线有效长不大于1200m,咽喉区长度不大于800m,120km/h的货物列车制动率0.8时,能够实现5min追踪间隔;200km/h旅客列车采用制动率为0.6即能实现4min追踪间隔.  相似文献   

8.
列车安全防护曲线计算是车载ATP的关键技术之一。IEEE1474.1^TM标准规定ATP安全制动曲线由紧急制动曲线和紧急制动触发曲线组成。紧急制动触发曲线的速度能够保证列车在侵犯该速度时能在目标点前停车,以保证行车安全。分析CBTC控车模式下,列车从超速、制动到完全静止过程中能量的转移关系,并利用能量守恒原则建立紧急制动触发曲线的计算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计算模型满足IEEE1474.1^TM中的相关要求,具有一定的实际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列车超速运行或可能闯红灯而机车司机精神不振或由于各种原因失去对制动机的操纵能力时,能在非司机操纵条件下接受监控装置的常用制动电指令去控制机车制动电指令去控制机车制动机按设计要求实施自动常用强迫制动的接口装置。阐述了该接口装置的结构,作用原理以及设计,试验,运用考核及鉴定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从提高夜间行车安全出发,根据目前广泛应用的列车超速防护技术的发展,利用车载运行线路数据库和高精度测速测距手段,预测列车前方几百米处的线路曲率半径,提出一种控制回转式机车前照灯的方案,介绍了前照灯回转角的计算方法,讨论了测距误差对投光位置的影响,证明测距误差造成的影响处在前照灯回转角度的允差之内。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了列车超速防护系统(ATP)所需具备的通信功能的基础上,对几种常用的通信协议(总线)进行了具体分析,并针对不同的ATP系统提出各自的一个最佳的通信协议(总线)。  相似文献   

12.
针对无接触网新型供电方式有轨电车运行能耗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在储能容量有限的情况下降低运行能耗并提高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的方法. 该方法在保证列车站间运行距离不变、站间运行时间在可行范围内、且满足超级电容吸收制动功率能力的前提下,通过重新分配牵引、惰行、制动3种工况执行的距离以及列车在牵引与制动工况的出力大小,计算出一条既实现节能又提高制动能量回收的列车目标运行曲线;最后使用该方法对某有轨电车实际运行线路进行优化. 仿真结果表明:在冗余时间内,该方法平均减少4%的运行能耗;同时超级电容在有轨电车制动过程中平均增加4%的制动回馈能量回馈,且能够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3.
1990年5月在大秦线西段,进行了我国万吨级重载列车静置制动和线路运行试验。本文着重分析万吨列车在起动、长大下坡调速制动运行以及紧急制动工况下列车的纵向力及其规律,并与计算机模拟结果对比。同时也讨论了制动波速、长大下坡时列车充气能力及紧急制动距离等问题。这些研究结果为今后在我国开行万吨列车减小纵向冲动、防止断钩、保证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运用Simpack建立了高速列车动力学模型,分析了高寒地区列车制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设计了400 km/h高速列车紧急制动与最大常用制动减速度曲线,并进行了黏着校核。结果显示所设计的减速度曲线能满足400 km/h高速列车的制动需求。运用MATLAB/Simulink建立制动系统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得到高寒地区干燥和冰雪条件下紧急制动距离和最大常用制动距离。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列车超速防护系统的数字仿真和联机仿真系统的构成和特点,并探讨在实时动态仿真中仿真周期的研究原则、动态图形生成方法以及I/O接口硬软件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客运专线列车经济合理开行距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客运专线列车开行距离的影响因素基础上.阐述研究客运专线开行距离的思路与方法,综合考虑运行速度、综合维修天窗、市场竞争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因素,分别计算出旅客乘车疲劳适应距离及动车组安全检修距离、客运专线列车最大开行距离和竞争经济距离。最后确定客运专线经济合理的开行距离。  相似文献   

17.
讨论“列车超速防护系统”中列车运行记录子系统的总体设计、系统结构、数据压缩方法、两个新颖电路试验结果等内容,反映子系统从设计、实现到最后试验定型过程中的新特点,体现了系统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特殊天气对行车安全有重要影响.通过分析车辆停车制动的4个时间阶段,推导出车辆制动距离计算公式,基于分析车辆紧急制动状态下的最大安全可视距离和交通流理论,结合特殊天气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而建立考虑路面附着系数、可视距离和交通量的高速公路限速值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9.
科学、合理的仿真模型是研究地铁列车折返间隔的关键.本文建立的连续型元胞自动机模型,在参数设置上具有更好的适配性,且能有效缩短步长,以提高仿真精度从而更精确地模拟列车实际运行.该仿真基于列车运行状态,对移动闭塞地铁列车追踪运行及站后折返场景进行了仿真,得到的时间-距离图、距离-速度图及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可用性及仿真精度.同时定量分析了道岔侧向限速、列车制动性能、停站时间对折返间隔的影响,提出了缩短折返间隔的措施,使折返间隔降低了31.22%,为提高线路运营能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单片机存储器共享技术和新型双口RAM器件IDT7132,论述用该器件构成列车超速防护系统最基本级的原理,提出了一种用软件解决双口RAM冲突并提高通讯性能的通讯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