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简化船机桨匹配的仿真过程,高效分析和管理仿真数据,基于Matlab R2014a和SQL Server2008开发船机桨匹配性能仿真软件,提供人机交互界面设置船机桨匹配参数和控制仿真模型运行,提供数据库存储仿真所需的船机桨参数和仿真试验结果。针对某型船进行典型工况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软件能较为真实地模拟船机桨匹配性能。  相似文献   

2.
多目标遗传算法在水面船舶快速性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船舶设计中,船、机、桨的匹配问题一直是设计人员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快速性良好的船舶应使得船、主机和螺旋桨之间的性能综合匹配.通过采用改进的非支配解排序的多目标遗传算法,讨论了船舶概念设计阶段快速性优化问题.以推进系统综合效率和排水量为优化目标,考虑了混合变量的多目标优化问题.文中给出了载重量为35000t油船的快速性优化设计例子.结果表明,多目标遗传算法能够快捷搜索到全局最优解.  相似文献   

3.
刘祥珺 《船舶工程》2011,33(2):44-47
为提高混合推进船舶推进系统的性能,分析了"船-泵+桨-机"的匹配方法.介绍了"船-桨-机"与"船-泵-机"的匹配方法、思路与步骤,着重研究"船-泵+桨-机"匹配中的泵、桨负载分配对推进性能的影响.以调距桨特性曲线与喷水推进推力曲线进行混合推进舰船的快速性计算,螺旋桨重载降低推进效率,喷水推进重载容易产生空化.为避免喷水推进泵产生空化,调距桨的螺距、转速可调范围变窄.  相似文献   

4.
吊舱式电力推进船舶螺旋桨匹配设计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内,吊舱推进器的设计还处于理论起步阶段,尤其是吊舱推进器螺旋桨,其设计方法尚未成熟,而螺旋桨的设计对于整个推进系统推进性能的影响又尤为关键,关系到船—机—桨匹配的综合推进性能。为此,采用常规螺旋桨敞水特性图谱等效设计POD螺旋桨参数的方法对吊舱推进器螺旋桨进行设计,分析吊舱式推进船舶船—机—桨的匹配性能。为了提高设计效率及优化推进系统的推进性能,针对吊舱式电力推进船舶,采用常规螺旋桨等效设计方法设计POD螺旋桨参数,同时基于LabVIEW图形化编程语言开发船—机—桨匹配数值分析软件以对设计参数进行静态匹配计算,并与母船的推进效率进行对比,选取最优化的螺旋桨参数作为POD螺旋桨参数,以优化推进效率。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常规螺旋桨等效设计方法设计POD螺旋桨参数的方案,同时结合开发的船—机—桨匹配数值仿真分析平台,可以方便、快捷地对吊舱式推进船舶进行船—机—桨匹配分析计算比较,提高推进性能。  相似文献   

5.
针对LNG运输船在应急过驳作业中的船型匹配问题,分析国内典型到港LNG运输船现状,确定在LNG应急过驳作业中受载船的可选船型;分析典型应急过驳作业2船的兼容性,提出17万m~3LNG卸载船匹配方案,匹配结果表明,对过驳两船船型、舱型及舱容、低温软管、碰垫及系泊等方面的兼容性分析结果表明,匹配进行应急过驳的两船兼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异步电机带定距桨电力推进系统的机桨匹配特性和规律,考虑船舶运营后的污底阻力,通过建立船舶污底与粗糙度的对应关系,数值模拟分析某型电力推进船舶阻力变化规律。基于STAR-CCM+软件建立数值水池,模拟分析常规螺旋桨设计与优化螺旋桨设计下的敞水虚拟试验、阻力虚拟试验和自航虚拟试验结果,结合机桨匹配点设计对实船尺度下的航速性能进行预报。通过研究发现:在船舶设计阶段减小定距螺旋桨的螺距比,可以使得新船的螺旋桨以较轻的负荷运转,从而获得较高的航速性能,对于异步电机带定距桨电力推进船舶机桨匹配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目前全球最大LNG加注船,也是世界首款应用薄膜型Mark Ⅲ Flex型围护系统的LNG加注船的线型设计及优化、总布置设计、船岸兼容性分析、船舶性能等方面进行研究。首先,介绍该型LNG加注船的总体开发设计过程,阐述GTT MARK Ⅲ FLEX围护系统、2个相同液货舱布置、2台全回转推进器和1台艏侧推布置等设计创新点;其次,在船岸兼容性、船舶快速性、操纵性和抗横风能力等性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总布置、快速性、操纵性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设计。该型船总体设计研究可为同类型船舶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丁举  陈红梅  于海 《船舶工程》2011,33(3):9-12
以一艘220 000 m3 LNG船为例,介绍了大型LNG船螺旋桨的设计思想、设计过程和设计桨参数.不同于常规单桨船螺旋桨设计,双桨船的适伴流设计必须考虑切向伴流影响,给出了实效切向伴流分布的计算方法.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设计桨的空泡和脉动压力性能优良,所有8个测点的脉动压力幅值都小于4kPa,推进性能满足航速要求.  相似文献   

9.
李纳  梁建生 《船舶工程》2019,41(10):51-53
针对某型双加甲板拖网渔船导管桨,建立基于底拖网作业渔船工况和自航工况的综合性船、机、桨优化匹配模型,对船机桨进行多重比较优化。采用导管和大直径螺旋桨,并通过生产实践,验证优化设计的高效性,提高拖网渔船推进系统的效率,增大系柱的拖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方便、快捷的实现船机桨匹配设计工作,创建了船舶、主柴油机和螺旋桨3大数据库,基于螺旋桨图谱设计方法,利用MATLAB语言,研究开发了船机桨匹配设计软件。通过3个实例对比分析,验证此软件有很好的计算精度,适用范围广,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海上运输业的蓬勃发展,船舶的航行速度、吨位和功率不断增长,船机桨匹配越来越受到造船业的重视。船机桨之间的完美匹配有利于提高推进系统的功率和航行速度,降低船舶油耗,增加航行时间。本文在分析船舶航行过程中船体阻力特性和螺旋桨推进特性的基础上,设计船机桨匹配设计方案,建立合适的目标函数,并利用遗传算法进行船机桨参数优化计算。实验结果表明,遗传算法计算精度高,收敛速度快。  相似文献   

12.
以30 000 m~3 LNG船线型设计为背景,研究了2种推进型式,为该类采用吊舱式推进器船型的线型设计积累了经验。使用FRAMEWORK软件和SHIPFLOW软件对由母型船初始变换过来的单桨和双吊舱线型进行阻力方面的优化,并最后进行了船模试验验证,试验结果显示优化后的线型性能指标优良。  相似文献   

13.
在川江1941kW推船船队机桨不匹配的情况下,采用90%的常用负荷和船队伴流分数,根据荷兰瓦格宁根船模试验水池BB型螺旋桨设计图谱确定螺旋桨的最佳直径螺距比及螺旋桨效率,尝试B型桨和MAU型桨剖面进行组合的组合桨型,使新设计桨与原船队有较佳的匹配性能,各项性能指标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装备调距桨的舰船越来越多,但在调距桨的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着船-机-桨难以全面实现优化匹配的情况,从而不能发挥调距桨的优势.基于船-机-桨的关系,结合调距桨的特点,提出了调距桨舰船任意负载下的最大允许航速以及减小油耗的计算方法,为该类舰船实现船-机-桨的优化匹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Matlab/Guide的中小型电动船舶船机桨匹配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新船设计中,为了确定主机的功率、螺旋桨的最佳要素及正确的预报航速,使得船机桨达到良好的匹配,就需要对新船进行船机桨匹配设计。而传统的船机桨匹配设计主要是利用图谱法,但图谱法设计工作量较大,而且涉及到大量的图表和计算公式,因此影响计算结果精度。利用Matlab/Guide进行船机桨匹配设计、计算与分析的研究,使得在新船的船机桨匹配设计中,能够降低工作强度并提高设计结果的精度,让设计计算工作更加方便。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近海运输船的船机桨匹配情况,文章以某50 m近海运输船为研究对象,使用StarCCM+软件仿真不同航速下的船舶阻力,并通过系泊特征校核和自由航行特征校核,计算船机桨匹配情况。最后将实船测试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做对比,验证理论计算的准确性,为近海运输船的船机桨匹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陈华清 《船舶》2008,19(6):47-50
以某型采用喷水推进的双体船为研究对象,借用MATLAB/SIMULINK软件平台开发了喷水推进系统仿真模型,通过对稳态和加速、换向、回转等动态工况的仿真分析,揭示了“船-机-桨”稳、动态匹配性能的特点,以及与螺旋桨推进舰船“船-机-桨”匹配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以170 000m~3 B型独立液货舱LNG船为研究对象,基于热力学方法,通过液货舱传热模型的合理简化及流换热系数的数值迭代计算,针对该B型独立液货舱LNG船进行稳态温度场分析。依据温度场分布进行货舱区船体结构钢级选择,并进一步研究外界环境温度和装载工况对整个货舱区船体温度场分布的影响,从而为B型独立液货舱以及类似LNG船液货舱结构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综合考虑22 000 k W深水三用工作船的主尺度和船型系数,对船艏线型、船艉线型和横剖面面积曲线进行分析,利用CFD软件计算兴波阻力并优化线型,选择最优线型进行船模快速性试验。与国外某三用工作船快速性比较表明,22 000 k W深水三用工作船快速性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考虑到船对船LNG加注系统的优势,综合分析并确定船对船LNG加注系统中LNG液货罐选型,液货泵选型,液货装卸管系及连接装置,介绍船对船LNG加注系统的工作流程,完成7 000 m~3LNG加注船系统及设备选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