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莲 《铁道知识》2005,(6):12-13
高速运输是现代铁路的发展方向。世界铁路170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40年代以前为路网建设阶段,许多国家大修铁路建成路网;50~70年代,为牵引动力改革阶段,以内燃牵引和电力牵引代替蒸汽牵引;70年代以来各国以提高速度为目标,对铁路进行了改造和新建。1964年10月,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列车时速达210公里。相继修建高速铁路的国家有德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和瑞典等,最高的运行时速达300~350公里。中国铁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把发展快速和高速运输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通过近10多年的努力,至今已取得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2.
土耳其东西铁路干线拟按180~250 km/h速度目标值、客货共线铁路标准建设,按照中国先进、成熟的高速铁路标准和技术进行规划设计,重点研究时速250 km客货共线铁路的最小曲线半径。时速250 km客货共线铁路的最小曲线半径需要考虑高低速列车的匹配速度,速差越大,曲线半径越大;综合考虑舒适度指标及经济因素,土耳其时速250 km客货共线铁路的最小曲线半径一般值取4 000 m,个别最小值为3 500 m。  相似文献   

3.
1日本高铁 1.1日本高铁概况 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建成实用高速铁路的国家。1964年10月1日,东海道新干线正式开通营业,高速列车运行速度达到210km/h,从东京至大阪问旅行时间由6.5h缩短到3h。这条专门用于客运的电气化、标准轨距的双线铁路,代表了当时世界第一流的高速铁路技术水平,标志着世界高速铁路由试验阶段跨入了商业运营阶段。  相似文献   

4.
通过理论分析对时速400 km铁路线路最大曲线超高、欠超高以及最小曲线半径进行了研究,并建立列车通过高速铁路曲线地段动力学仿真计算模型,对不同工况下高速列车动力学各项安全性和平稳性指标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时速400 km高速铁路最大曲线超高、欠超高、过超高、欠过超高之和、最大曲线超高与欠(过)超高之和等参数可以采用既有350 km/h高速铁路规范规定值;高速列车以400 km/h速度通过7 500,8 500,9 000 m半径曲线时,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轴横向力等各项安全性指标均在限值以内;从平稳性方面考虑,高低速列车不共线运行时,对时速400 km高速铁路推荐最小曲线半径为9 000 m,一般条件下8 500 m,困难条件下7 500 m;高低速列车共线运行时,为了满足高低速匹配要求,推荐最小曲线半径为8 500 m。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第一条时速160公里的准高速铁路,于1994年12月22日胜利开通,至今已经一周年了。广深准高速铁路建成通车,标志着我国铁路客运列车时速长期徘徊在120公里以下历史的结束,使我国迈上了客运高速化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台阶,为全国铁路提高客运速度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客运高速化的重大决策 客运高速是当代世界铁路发展的总趋势,为追赶世界铁路发展步  相似文献   

6.
张建 《铁道工程学报》2012,(6):10-14,54
研究目的:土耳其东西铁路干线拟按180~250 km/h速度目标值、客货共线混跑铁路标准建设,而目前国内尚无时速200 km以上的客运共线铁路标准,本文重点研究时速250 km客货共线铁路不同曲线半径条件下平面缓和曲线长度的合理取值。研究结论:(1)250 km/h客货共线铁路的缓和曲线长度要综合考虑未被平衡的横向加速度时变率和超高时变率;(2)在曲线半径一定时,速度越高,则超高越大;高速列车行车速度一定时,设计超高值是决定缓和曲线长度的主要因素;(3)250 km/h客货共线铁路要同时兼顾高、低速列车的安全性和舒适度,设计超高值较时速250 km的客运专线小,缓和曲线长度较短。  相似文献   

7.
在安徽省政府公布的"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明确了轨道交通的发展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安徽省铁路建设完成投资750亿元,是"十五"的14倍,新增铁路营运里程491km,总里程达到2878km。其中快速客运铁路329km。至2010年底,在建铁路1268km,其中快速客运铁路1000km。除了铁路线路更多更长外,在技术、时速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建成了第一条时速350km高速铁路;铁路电气化实现零的突破,电气化率达到29.3%;装备条件明显改善,国产高速动车组列车、重载货运列车投入运营;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铁路客运全面  相似文献   

8.
法国政府对高速铁路网建设已投入大量资金,使法国成为世界上仅有日本可与其媲美的高速铁路大国。 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法国就是世界高速铁路的先锋。自从1981年第一条巴黎—里昂高速铁路建成通车以来,法国已修建大量的时速高达300公里的高速铁路。至2010年前,法国还将投入大量资金,扩展高速铁路网,并与毗邻国家的高速铁路网接轨。  相似文献   

9.
广州—湛江高速铁路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350 km/h沿海铁路客运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途经区域机场、城市经济据点星罗棋布,通道内既有广茂铁路为普速单线铁路、深湛铁路为200 km/h客货共线铁路,规划南宁—深圳高速铁路局部与本线共通道。结合沿线经济据点和工程控制因素提出4个宏观走向方案,并从经济指标、吸引客流、规划符合性、路网布局、地形地质条件、线路顺直性、运营时间7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科学合理地确定了整体效益最优的中线方案,并对广东省“十四五”铁路网规划进行了调整。研究思路、方法和成果可为类似铁路项目宏观走向方案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铁道建筑》2012,(1):62
在东京奥运会开幕前夕,由东京到大阪间长约515km的双线电气化高速铁路新线建成通车,"新干线"横空出世。当时投入使用的0系"子弹头"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达210 km/h,成为世界上第一种商业运营时速超过200 km的列车,掀开了世界铁路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1.
京沪高速接触网悬挂类型的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国外高速接触网的发展状况、运营经验以及不同国家的弓网受流质量评价标准 ,对复链型悬挂、简单链型悬挂和弹性链型悬挂三种悬挂类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 ,并建议我国京沪高速铁路接触网采用简单链型悬挂方式  相似文献   

12.
采用 TM卫星图像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对地质复杂地区进行判释评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对工作区的构造单元、地层岩性、不良地质进行了判释 ,并根据影像特征对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稳定性进行了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3.
平板橡胶支座上梁体横向倾覆稳定性的计算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建立了考虑橡胶支座变形梁体横向倾覆稳定性的计算方法,对标准设计中采用平板橡胶支座低高度混凝土梁横向倾覆稳定性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橡胶支座的变形将降低梁体的横向倾覆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大规模海工耐久混凝土在国内应用很少,各种影响因素对其影响作用不甚明了,通过正交设计的方法研究各影响因素对耐久性的影响,对指导配合比设计和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铁路桥墩横向抗震条件相对较差的情况,提出了两种抗震加固方法一墩顶隔震加固法和相邻桥墩组合振动控制加固法。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模型,推导了其振动及控制方程,并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都能有效地减小地震响应。  相似文献   

16.
梁格理论在某斜交连续梁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针对T型宽实体连续板梁桥受力复杂的结构特点以及用常规的结构分析方式难以对结构的受力行为进行较好把握的问题。研究方法:应用梁格理论对某斜交T型宽实体连续板梁桥进行结构计算简化,利用刚度等效的原则对原结构进行结构模拟以及运用有限元的分析方法对结构进行离散,同时利用通用有限元程序软件SAP2000对简化的粱格模型进行结构模拟分析。研究结果:为求解分析宽、斜受力复杂的连续梁、与此结构类似的箱梁以及实体板梁提供了一种实用简便的分析计算方法。研究结论: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计算,并与板壳模型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证明了该理论在工程应用中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连拱隧道两种工法的施工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连拱隧道施工中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围岩坍塌、已修筑的衬砌产生大面积裂缝等问题。为此,本文通过有限元方法对渝怀线金洞隧道出口段连拱隧道两种不同施工方法下的洞周位移、衬期支护的内力、安全系数等进行了分析,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可作为连拱隧道施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介绍青藏铁路望昆至唐古拉段以桥代路特大桥设计方案的提出及其设计特点.通过以桥代路的设计、施工,积极探索青藏高原高温极不稳定冻土区铁路工程的合理结构形式及有效工程措施;采用车桥动力仿真分析,全面验证以桥代路工程在运营其间的安全性与舒适度;运用Excel VBA编程技术,有效地提高了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新型材料杜拉纤维在混凝土中的作用机理分析、现场施工及试验分析,对防止结构混凝土开裂、渗水的治理提供一种有效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20.
青藏线多年冻土路基设计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多年冻土的特点,阐述了青藏线多年冻土路基设计原则、适用条件和路基设计及全球气温变化对多年冻土路基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