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
以沥青与矿料的连结为基础,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抗剪强度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低沥青用量高模量(LAHP)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概念,以求在较低沥青用量的前提下获得良好的路面性能.  相似文献   

2.
微波加热旧沥青混合料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沥青厂拌热再生中出现的旧料加热问题,以实验为基础,从级配、含水量2个方面对微波加热旧沥青混合料的加热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为微波加热旧沥青混合料厂拌设备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提高乳化沥青质量为目的,对乳化设备进行的选用和配套,改进了 LR-6000型沥青乳化机的沥青、乳化剂水溶液进料方式,对沥青、乳化剂水溶液的比例进行了控制,叙述了研制沥青脱水、升温及水的加热情况,对其余工作设施进行了配套.  相似文献   

4.
关于滚筒式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沥青损失目前仅采用沥青针入度损失率指标来定量描述,存在不足之处.本文对滚筒式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沥青损失及评价机理进行了分析,并给出检测条件.  相似文献   

5.
对福建省公路部门生产的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的矿料烘干筒,从结构形式、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流程及其对成品料质量的影响方面与传统的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福建产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是适应中国国情、具有较高性能价格比的设备.  相似文献   

6.
《公路》2021,66(8):55-60
以哈密G331项目碎石加工的经验为基础,阐述了碎石加工生产线设备的选型和工艺流程,从规格、棱角性、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值、洁净度、粉尘含量等主要控制指标方面进行碎石加工关键技术的探讨,提出了沥青面层碎石加工设备选型需要考虑的因素和原则,建议沥青各结构层碎石加工应该采用破碎整形机,并采取合理的除尘措施保证集料的洁净度。同时,对于沥青拌和楼的筛网配置也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派克M3000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粉尘回收技术改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派克M3000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粉尘回收装置进行"一分为二"的技术改造,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以优质石屑代替天然砂,以回收粉代替矿粉生产沥青混凝土,并对其改造后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其降低了生产成本,获得了重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以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梁桥沥青铺装层结构受力分析为基础,对复合桥面铺装结构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以沥青铺装层表面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剪应力分别作为结构设计的主要指标和辅助指标,同时对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结构设计方法及流程进行了总结,并进行了实例计算。  相似文献   

9.
目前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案的确定主要侧重于技术指标,运用正交试验或均匀试验可以对配合比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但没有考虑经济指标.以正交试验或均匀试验优化的技术指标为基础,考虑沥青混合料的原材料成本,运用功效系数法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可以得到性价比最佳的配合比设计方案,既能保证设计质量,又可以降低工程成本,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案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 Parker-1500型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在整机的燃烧系统方面,结合实践经验进行了研究,成功地解决了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燃烧渣油的技术问题.本文主要要对燃烧系统的工艺,雾化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1.
沥青混合料均匀性与性能变异性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为了研究沥青混合料均匀性与性能间的相互关系,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通过沥青混合料均匀性指标,利用回归方法对沥青混合料均匀性与空隙率、动稳定度及力学强度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沥青混合料均匀性与性能的变异性之间存在相关性;均匀性较差的沥青混合料,其性能的变异程度较大;均匀性较好的沥青混合料,其性能的变异程度稍小;表明控制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的均匀性对控制性能变异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沥青再生剂对废旧沥青性能重塑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现代胶体化学的经典理论,分析了沥青的老化机理及废旧沥青的再生机理;通过不同老化周期沥青的性能重塑试验,对新型的沥青再生剂重塑废旧沥青混合料性能作出了分析与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沥青再生剂有效地再生了老化沥青,重塑了老化沥青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3.
阻燃SBS改性沥青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SBS对沥青的燃烧性能及复合阻燃剂对SBS改性沥青的阻燃性能与物理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动态剪切流变仪和DSC-TG试验对阻燃SBS改性沥青的流变性能和阻燃机理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SBS的加入使基质沥青的氧指数降低;复合阻燃剂可显著提高SBS改性沥青的阻燃性能,并可提高改性沥青的车辙因子和热储存稳定性;当添加的阻燃剂与基质沥青的质量比为10%时,改性沥青可成为自熄性材料,并具有较好的物理性能;复合阻燃剂的加入可提高改性沥青的热分解温度和开始燃烧温度。  相似文献   

14.
为降低炎热季节沥青路面温度,提高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减少沥青路面高温车辙病害的产生,同时减少有毒的有机沥青改性剂或路面涂料的使用,采用无机矿质粉末负离子粉作为新型环保沥青改性剂,制备了具有主动降温功能的沥青混凝土(active pavement cooling asphalt concrete,APC-AC)。通过室内车辙板温差试验与室外光照试验,研究了不同负离子粉掺量对APC-AC路面降温性能的影响,并以降温性能为参考指标推荐了负离子粉最佳掺量;借助Hot Disk 2500S导热系数仪对APC-AC及普通沥青混凝土的导热系数、比热容及导温系数进行测试,研究了负离子粉对APC-AC的热学参数影响规律;对APC-AC及普通沥青混凝土进行路用性能试验,研究了负离子粉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水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沥青混合料相比,APC-AC具有较明显的路面降温效果,当负离子粉掺量为沥青质量的16%时,APC-AC车辙板室内温差试验表面降温幅度为5.9℃,室外光照试验表面温度可降低7.4℃;APC-AC的导热系数、导温系数相较于普通沥青混凝土分别降低9%和20%,比热容则提升14%;与普通沥青混凝土相比,APC-AC的动稳定度提高16%~42%,负离子粉对沥青混凝土的水稳定性与抗裂性能基本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选择SBS和SBS-MAH(马来酸酐)作为沥青改性剂,通过分子模拟软件从微观角度分析沥青愈合性能,研究改性剂对沥青自愈合性能的影响。利用分子模拟软件建立基质沥青体系模型,并通过密度、溶解度和均方位移3个参数证实体系模型作为沥青分子的代表性;建立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和SBS-MAH改性沥青的自愈合模型体系,对比在298 K(25 ℃)条件下,设置10,20,30?(1?=0.1 nm)空隙间隔的自愈合模型,进行愈合模型的愈合全过程分析,计算愈合模型的扩散系数和愈合体积比率参数,分析SBS改性剂、SBS-MAH改性剂对愈合模型的愈合影响。结果表明:基质沥青愈合能力最好,SBS改性沥青次之,SBS-MAH沥青愈合能力最差,SBS改性沥青、SBS-MAH改性沥青的愈合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6.
因沥青老化造成的路面病害已逐渐加剧,通过设计不同的试验方案模拟沥青老化的全过程,揭示沥青老化对其性能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沥青在存储阶段的老化对沥青路面的老化贡献最少,而在施工过程中因沥青与空气接触,沥青老化现象明显,热氧化老化、紫外线老化对沥青延度变化影响最大,这也是导致路面开裂的主要原因。同时,经不同的老化方案后,沥青的135℃旋转粘度均呈明显的增加趋势,低温蠕变劲度也因不同老化方案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选择不同的基质沥青.分析了岩沥青对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影响及岩沥青的最佳用量,根据各检测性能指标,从高温、低温和耐久性能方面,分析讨论了岩沥青作为改性剂对基质沥青的影响行为和程度.结果表明,经岩沥青改性后的沥青,其高温性能大为提高,感温性得到改善,抗老化能力和稳定性有所加强,低温性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推动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技术的发展,梳理总结了国内外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的原材料选用情况与制备工艺,明确了其较优掺配方案、制备方法,探讨了SBS/胶粉复合改性机理,全面调查了国内外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流变性能与基本性能,对比评价了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与基质沥青、SBS沥青、橡胶沥青的性能差异,并基于数理统计结果与沥青相关规范,划分了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等级。结果表明: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制备工艺以高速剪切或胶体磨法为主,常用掺配方案及工艺为SBS 2%~3.5%、胶粉10%~20%、沥青加热温度170℃~180℃、剪切速度4 000~5 000 r·min-1;SBS/胶粉对沥青的复合改性过程以物理作用为主,辅以部分化学反应,且沥青组分、胶粉处理工艺将会显著影响改性材料分散状态;SBS与胶粉复合可使两者优势互补,其复合改性沥青的路用性能大幅提高;与基质沥青、橡胶沥青、SBS沥青相比,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性能优势显著,流变分级基本满足PG 76和PG-22;综合统计箱形图数据节点与相关沥青规范,将复合改性沥青性能划分为优秀、良好、中等、较差4个等级,并推荐了适用于寒区、温区、热区的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性能要求。鉴于当前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技术研究已有长足进展,建立室内改性工艺与工厂末端生产关系、探究耦合工况下性能演变规律、优化储存稳定技术与施工配套工艺将是其推广亟待攻关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丁庆军  方杨  刘新权  胡曙光 《公路》2007,(8):174-176
利用再生PE对普通沥青性能及AC-20沥青混凝土性能影响进行试验研究。再生聚乙烯能够大幅度提高沥青及沥青混凝土的高温稳定性能,对低温性抗裂性能影响不大,适于在高温炎热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再生剂-老化沥青界面扩散行为及其影响因素,采用Wilhelmy吊片法测试了不同温度下再生剂的表面张力及其与老化沥青间的接触角,计算得到润湿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浸润功和动力学参数润湿速度(润湿时间),研究了再生剂自身性质、环境温度及沥青老化程度对界面扩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氧大豆油(ESO)的掺入降低了再生剂的接触角,增大了浸润功,加快了润湿速度,缩短了润湿时间,提升了再生剂的润湿性能,促进了再生剂-老化沥青的界面扩散,而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的掺入则对再生剂-老化沥青的界面扩散有不利影响;温度对再生剂-老化沥青界面扩散行为影响显著,随着温度升高,再生剂的黏度降低,接触角减小,润湿速度加快,再生剂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充分包裹老化沥青表面;再生剂表面张力越大,其在老化沥青表面浸润功越大,界面扩散动力越大,扩散过程更易自发进行;再生剂在老化沥青表面的接触角越小,其在老化沥青表面的润湿速度越快,再生剂液滴更容易形成包裹老化沥青表面的再生剂膜;再生剂的黏度越低,流动性越好,其在老化沥青表面的润湿速度越快,有利于再生剂-老化沥青界面的扩散;沥青的老化对再生剂-老化沥青的界面扩散有不利影响,随沥青老化程度的加深,再生剂在其表面的润湿性能下降,界面扩散程度降低。故为保证再生剂对老化沥青的再生效果,在再生剂选择及研发时,应优先选用表面张力更大、黏度更低且与老化沥青间接触角更小的再生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