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正雷 《珠江水运》2023,(6):113-116
港作拖轮是港口设施中最为重要的配套设备之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海洋运输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港口的船舶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型化,此时各大港口对港作拖轮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港作拖轮的配备标准越来越高,以满足港口快速发展的需要。基于此,本文对现代船舶的拖轮配备及使用方法进行分析,从实践作业的角度,对理论进行阐述,分析拖轮协助船舶作业的具体情况,估算出船舶所需拖轮的功率和个数。  相似文献   

2.
全回转拖轮在港口发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拖轮这一船舶分类,全回转拖轮的用途及其在国内几个港口中的应用。在船舶分类中,一般把协助大型船舶进出港口、靠离码头、港内(锚地)移泊的拖轮归类为"港口辅助船舶",通称为"港作拖轮"。在我国港口的发展过程中,港作拖轮作为一个单一的船舶类型出现,其历史不足百年。大马力全回转拖轮则是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70年代末期  相似文献   

3.
根据统计,全国拥有港作拖轮1000余艘。纵观港作拖轮的发展,从性能、动力能源形式、自动化程度、国产化程度等方面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港作拖轮承担着我国港口各类船舶的协助靠离泊、移泊、护航、接送引航员、环保等职能,同时还担负着港域内抢险、救灾、消防、应急保障等各类社会责任,在我国港口安全生产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港作拖轮具备完善的操纵性能,包括强大的动力输出、紧凑的结构布局、多样的作业功能,为保障大船安全进出港口提供了基本要求。根据统计,全国拥有港作拖轮1000余艘。  相似文献   

4.
开栏语     
正港口作业拖轮的发展已经有近70年的历史,作为港口辅助大船靠离驳作业的专用船舶,港作拖轮以其机动性、灵活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青睐。尤其随着港口规模不断扩大,船舶大型化趋势愈演愈烈,拖轮的辅助角色越来越受到重视,更大更多的拖轮开始进入市场并发挥作  相似文献   

5.
实施船舶安全管理体系,促进港作拖轮安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港作拖轮按NSM规则主动实施安全管理体系的经验做法和取得的实效,实践证明实施安全管理体系对提高港作拖轮安全管理水平和提高港口船舶安全保障能力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拖轮作为船舶功能分类中的一员,其船体结构、动力配置和作业方式均与客船和货船等运输船舶存在很大的差异。结合天津港港作拖轮在港口助泊、引航员接送的作业情况和多年的管理经验,针对港作拖轮提出智能化的设计方案,以期使港作拖轮的作业更加安全,设备使用更加可靠,船舶运营管理更加经济和环保。  相似文献   

7.
张干  江列 《江苏船舶》2012,(1):33-36
引航在港航生产组织活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是港口整个生产组织的组成部分。保障安全是接送引航员的港作拖轮的首要任务,本文重点论述了在大风浪等恶劣天气下,港作拖轮应对不同环境采取的安全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港口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货物的转移、堆码、水上拖带等环节都有能源消耗。其中岸上机械大多是电力能源,而水上拖带的主力---港作拖轮,则基本上是燃油(柴油)消耗。在港口生产众多的环节中,拖轮是燃油消耗大户。  相似文献   

9.
<正>装有全回转舵桨装置的拖轮,由于其出色的灵活性和动力性,在港口作业领域受到了极大重视和欢迎。目前新建造港作拖轮中,绝大多数均选用了全回转舵桨装置作为其推进装置。早期港作拖轮主机功率较小,轴系传递负荷不大,现场施工中对轴系施工精度要求并不高,而随着进出港口船舶吨位的增加,对全回转舵桨拖轮主机功率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轴系传递负荷也随之增加,对轴系施工工艺和精度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0.
湛江港拖轮节能减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港口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依据湛江港多年拖轮实际操作及管理经验,并以湛江港集团典型的全回转港作拖轮——“湛港拖501”轮为例,从调度管理、驾驶操作、轮机操作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有关拖轮的节能减排的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11.
上海船厂在1980年底建成的“上船1号”,是一艘钢质、单甲板、转动导管螺旋桨的港作拖轮,也是到目前为止,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马力最大的一艘港作拖轮(见封三)。它主要为沿海各港港区服务,如协助船舶进出港口、系泊、停靠码头、拖带工程船及其他浮具等;在船厂,可协助船舶进出坞、迁移码头等。经试航及使用表明,这艘拖轮具有拖力大、航速高、稳性好、操纵灵活、回转半径小等优点。“上船1号”拖轮的主要尺度和技术性能如下: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拖轮的动力系统,重点分析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架构组成、性能特点、关键技术、设计与应用等方面。以厦门港5000HP绿色智能型拖轮的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处理船舶长期监测数据,建立环境参数与船舶能效指标之间的模型;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建立并优化能源动力系统集成模拟与负荷预测模块;根据拖轮典型单次作业情况,在能耗和排放污染物等指标方面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港作拖轮采用串联混合动力推进方式,可以提高拖轮能源的利用效率,提升港口的绿色化、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正>沿海港口的港作拖轮港内作业的费率分为内贸部分和外贸部分,由交通部统一制定,分别从1992年12月15日1994年1月21日起实行。内贸部分只适应交通部直属或双重领导的港口,费收对象是航行国内航线的船舶;外贸部分适应于所有沿海港口,费收对象是航行国际航线的船舶(包括港、澳、台航线)。计费单位都是马力小时。因此本费收规则实际出现了三种费率:内贸部分有直属和双重领导的港口0.16元/马力.小时费率,地方港口的自定费率(约0.60元/马力.小时);外贸部分0.42元/马力.小时的费率。同时还有外贸部分有节假日和夜班加班附加费,内贸部分则没有。 总的看,现行的费收规则有合理性的一面,但也有一些应急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1.投入大于产出的内贸费率。 部属和双重领导的港口,内贸费率已严重的影响了拖轮公司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内贸吞吐量占比例较大的港口,已不堪重负。在此简单的作一计算加以说明。 因为费收规则规定作业不满一小时,按一个计费时计算,这就有:拖轮实际计费时数大于拖轮实际作业时数。根据统计,实际作业时数:实际计费时数=1:1.2。现以3200马力拖轮10个实际作业的计算收入: 计费时=10×1.2=12小时 收入=12×3200×0.16=6144.00元 拖轮港作的负荷输出,根据港口条件的不同有60%、70%、  相似文献   

14.
林呈辉 《珠江水运》2014,(16):46-47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泉州港口生产建设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但由于港口配套设施的滞后,特别是港作拖轮配置严重不足,造成了抵港船舶无法准时进出港口,特别是中大型船舶受到的影响尤为明显,既耽误了船期也影响了生产,许多船舶不得不因此而改港,严重制约着泉州港的发展。结合泉州港的实际,本文拟对锚在不同场合下的辅助作用谈谈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拖轮是港口生产的配套和保障,随着宁波舟山港不断发展壮大,来往港区的中外大轮与日俱增,船舶故障及险情也呈几何式上升,给繁忙的港口海上交通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因而拖轮的抢险拖带作业显得尤为重要,依据本人多年的拖轮驾驶工作经验,本文对拖轮拖带抢险作业进行了分析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际贸易日趋频繁,作为贸易运输重点的港口也随之愈加繁忙,随之产生的是日益严峻的船舶行情安全问题。本文着重介绍分析了宁波舟山港的沿海海上救助应对能力,特别是港作拖轮的救助力量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周建文 《珠江水运》2001,(10):16-17
本文在论述广州港港作拖轮工作状况的基础上,归纳提出了广州港如何经济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拖轮,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文章根据港作拖轮工作的特殊性,结合湛江港全回转拖轮管理的实践经验,从多个角度提出了港作拖轮节能降耗具体措施,拓宽了节能降耗途径,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同类型船舶的节能降耗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港口要闻     
《中国港口》2003,(8):51-52
<正> 7月4日,福州市人民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港口集装箱生产优惠政策,对福州港七项行政事业性(或企业经营性)收费进行减免,同时实施三项优化措施,支持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工作,提高港口通关速度。 减免的七项行政事业性(或企业经营性)收费主要内容为,对福州港的拖轮近洋航线附加费、航道建设基金、班轮拖轮引航作业节假日附加费、内贸货物港务费、集装箱班轮拖轮费、拖轮辅助作业时间、超规范船舶进出港护航费等。减免优惠范围为福州港江阴港区和闽江口内港区的青州码头。实施的优化措施为,一、统一作息时间,夏季作息时间为上午8:30—12:00,下午2:00—5:00;冬季作息时间为上午8:30—12:00,下午1:30—4:30。二、实施周六上班制,凡福州港闽江口内涉港单位海关、  相似文献   

20.
"云港电拖一号"是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受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委托进行开发设计,由连云港鸿云实业有限公司建造的3000 kW纯电动港作拖轮,已于2021年8月顺利交船并投入运营.至今以来各项设备运转正常,总体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