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随着穿越式涉路工程的日益增多及对涉路工程安全性认识的日益提高,涉路工程安全评价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从前期资料收集、法律法规符合性审查、安全性评估等方面,介绍了定向钻施工穿越式涉路工程安全评价的基本内容、技术要点及主要评价指标,可供同类涉路工程安全评价参考。  相似文献   

2.
耿莉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1):105-107,12
该文通过涉路工程对公路自身结构安全和公路交通安全影响,结合实际情况明确了重要涉路行为技术安全评价的条件、一般程序等内容,提出了跨越式涉路工程的相应安全防治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涉路工程对公路自身结构安全和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以及如何开展安全评价进行研究,涵盖涉路工程分类、安全评价指标内涵和安全定量化等问题。参考国外发达国家有关的技术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按照空间位置关系和涉路工程自身性质,研究提出涉路工程的分类方案:跨越式、平交与接入式、穿越式、并行式、利用公路结构物等5大类;针对涉路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问题,提出安全评价的主要指标:与公路的相对位置、自身结构安全、水土保持、环境保护、施工交通组织等;以下穿式涉路工程为例,说明安全评价指标和定量评价的主要内容。供路政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杨永红  杨朝  唐祖德  陈语  冯坤 《公路》2023,(3):252-261
市政道路工程涉路项目日益增多,为梳理市政道路涉高速公路工程安全性评价,通过分析设计方案、施工工艺、交通组织、应急处置等对高速公路桥梁的安全影响,识别改扩建市政道路涉路工程风险点,提出穿越高速公路涉路工程质量和安全评价流程,分析得出道路专业6个和管线专业5个关键评价指标。采用有限元软件LS-DYNA 3D建立单体货车和混凝土护栏碰撞模型,碰撞速度为40 km/h~80 km/h。货车Ford F800模型经实车碰撞试验修正,研究碰撞速度、混凝土护栏等级与车辆侵入路侧区域的关系。建立市政道路下穿高速公路桥梁评估数值模型,模拟计算和评价桥梁安全性。结果表明,不同设计速度和护栏等级下的护栏迎撞面与路侧桥墩的最小安全距离建议在1.0 m~2.7 m之间,并应控制下穿道路施工与运营过程对高速公路桥梁的结构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各类涉路行为日趋普遍的情况下,对涉路行为的安全评价结论成为行政许可的主要依据。针对利用公路结构物涉路工程施工会造成公路建筑物破损,敷设管线的自重破坏原有公路建筑物的受力平衡而影响公路建筑物的结构安全,现结合某风景区自来水管网利用桥梁跨越沿江高速安全性评估实例,就利用公路结构物涉路行为的安全评价展开研究,提出一套可以付诸实践的评价方法,供公路管理机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各类涉路行为日趋普遍的情况下,对涉路行为的安全评价结论成为行政许可的主要依据。针对道路穿越式行为可能会对原路基、路面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结合吕梁山风景区旅游公路新城区段下穿连徐高速公路安全性评估实例,就道路穿越式涉路行为的安全评价展开研究,提出一套可以付诸实践的评价标准,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如何解决涉路工程安全问题一直是建设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了对新建高速公路涉路工程进行安全性评价分析,以花莞高速公路涉路工程为例,分别对设计方案与施工方案进行了分析,以施工安全与运营安全为目标,对方案中涉及安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施工安全提供了指引,有利于后期运营阶段提升安全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8.
涉路项目问题日益突出,完整、针对性强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缺乏,涉路监管部门缺乏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本文借鉴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结合国内涉路项目现状,将涉路项目类型从微观角度扩充为7大类,归纳了涉路评价应包含的内容及技术要点,编制了安全评价流程图,对规范我国涉路行为安全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供公路管理机构和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涉路项目问题日益突出,完整、针对性强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缺乏,涉路监管部门缺乏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本文借鉴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结合国内涉路项目现状,将涉路项目类型从微观角度扩充为7大类,归纳了涉路评价应包含的内容及技术要点,编制了安全评价流程图,对规范我国涉路行为安全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供公路管理机构和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整理分析国内外有关涉路工程的法规和标准,结合接入式涉路工程特点,研究提出接入式涉路工程安全评价的具体指标和数值,包括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的全过程。最后以某开发区接入国道为例,说明安全评价的实际工作要点,并针对设计文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省干线平交道口涉路工程是影响国省干线运营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了解其工程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平交道口涉路工程安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工程的角度出发,对平交道口涉路工程中容易导致交通安全问题的特点进行总结,结合镇江市宜冬路搭接S308平交口工程案例对其工程特点进行重点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驾驶园》2020,(1)
涉路施工管理是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何在涉路施工中维护高速公路运营单位和过往司乘人员的合法权益,同时保证涉路施工过程质量与安全是一个难题。通过强化审批流程,严控准入关;侧重涉路施工过程安全和质量管控机制;规范涉路建成设施的后期使用与维护等措施,不断提高涉路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路侧安全的保障对于提升低等级公路行车性具有重要作用。对低等级公路的路侧交通事故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影响路侧安全的因素。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和相关文献,选取了主线车流量、支路车流量、行人流量、路堤高度等7个指标,利用物元分析法建立了路侧安全评价模型。将路侧安全等级划分了四个等级,根据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建立节域物元矩阵、经典域物元矩阵、计算各评价指标的综合关联隶属度,确定路段单元的安全等级。并将该模型应用到云南某低等级公路,对该公路部分路段划分单元进行了路侧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14.
从实际管理需求的角度,采用对涉路施工项目进行前期审批、中期检查和监测以及后期验收等方法,探索解决涉路施工安全问题的应对策略,保证高速公路的完好、安全和畅通。总结工程经验为完善公路管理机构对高速公路涉路施工全过程管理、施工行政许可的审批管理和路政管理提供可操作的方法。高速公路涉路施工活动愈发频繁,公路管理机构应重视施工行政许可的审批,更应依法加强涉路施工的管理,做到"地上地下"齐抓共管。  相似文献   

15.
该文通过分析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状况,从自然条件、路线条件、路侧条件、交通安全设施等四个方面建立了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建立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状况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该评价方法对农村公路安全规划与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车辆行驶安全评价模型及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有交通系统四大要素的基础上加入车辆行驶状态,构成"人-车-环境-路-车辆行驶状态"五要素."人-车-环境-路"因素采用打分的形式确定参数的分值,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参数权重来构建模型;"车辆行驶状态"因素则是引入加速度干扰的定义,建立了基于道路结构的加速度干扰模型.运用层级分析法建立了总的车辆行驶安全评价模型.在SuperMap软件平台上进行GIS仿真.实现了将评价模型运用到实际车辆行驶过程的安全性评价中,该评价系统可以实时地对车辆当前的行驶安全性进行评价,并根据当前的安全状况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提示.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开发地块上施工车辆进出的需求,需要在路侧修建临时开口,从安全性、通畅性、经济性3个方面建立了临时开口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设计,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引入安全系数k对临时开口的可行性进行评价。以重庆市某临时开口为例,得出了符合实际的评价结果,证明了本文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通过广河高速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路线设计部分的实例,结合国外道路安全审计研究成果和国内《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对高速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的基础理论进行了分析。分析涉及国外安全审计现状、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与国外安全审计的区别、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的定义、阶段划分和评价内容,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在国内高速公路项目设计阶段安全性评价流程和评价指标体系清单,并达到安全评价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为准确评价路侧安全性,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从道路线形、道路横断面、交通特性、交通工程设施等方面建立公路路侧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建立基于熵权物元可拓理论的安全性评价模型。采用熵权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以反映大部分指标的原始信息,并结合物元可拓模型对路侧安全性进行评价。以贵州省某省道4处弯道为例,通过计算各弯道与理想解的相对贴近度和级别变量特征值对其进行评价,其评价结果与现场情况基本一致。由此可知,该评价模型对于路侧安全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为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经济的需要,安徽路政管理人员勇于探索,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加强规范化管理, 2008~2009年间陆续出版了《涉路工程安全评价规范》等5部安徽省的地方标准,使安徽的路政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