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王勇  雷红尧  高波 《公路》2008,(3):132-138
在综合运输网络中,公路与铁路、水运等运输方式间的竞争与协作关系日益复杂。而传统公路项目交通量预测往往从公路交通系统自身的角度出发,割裂了公路交通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的复杂关系,因而影响了预测结果的可靠性。本文以国道主干线上海至成都高速公路(沪蓉高速)麻城至武汉段为例,站在综合运输的全局角度,在全面分析公路、铁路运输特性及其对综合运输分担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运输网络下的公路项目交通量分析与预测方法,并在方式分担预测过程中创造性地引入了LOGIT模型修正系数以提高其可靠性,从而保证了交通量预测的精度和准确性,以利于客观反映出公路项目在综合运输网络中的客货运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不同学者对公路建设项目的诱增交通量定义各有侧重,本文运用马歇尔局部均衡价格理论,分析诱增交通量产生机理,并根据产生机理不同将诱增交通量的产生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诱增交通量主要是已有需求在新增交通供给条件下的释放,第二阶段诱增交通量则是公路促进经济发展、带来新增需求引发的交通量增长。针对两阶段诱增交通量产生机理特点,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出发,提出分别运用改进的重力模型和空间经济可接近性模型加以预测。通过实例可以验证,采用分阶段方式对公路建设项目诱增交通量进行预测,可以使预测结果更加贴近于项目实际交通量。  相似文献   

3.
诱增交通量预测是公路建设项目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重要环节,其预测结果对公路建设项目技术标准具有显著影响。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总结,在分析诱增交通量产生机理基础上,详细介绍了重力模型法、生长曲线法、弹性系数法和MD模型法等诱增交通量预测方法,研究可为工程实际提供理论依据,增加预测结果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前高速公路交通预测方法侧重分析跨区域间的公路交通需求,难以有效反映高速公路进入城市连绵建成区后,其承担的城市交通对交通量的影响,既有公路交通量预测方法不大适用于城区段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对公路交通量预测方法进行改进,建立了适用于城区段高速交通量预测的传统公路交通量预测方法和城市交通预测方法相结合的组合预测方法。组合预测方法以成熟的城市交通预测流程为基础,交通生成和交通分布阶段采用两种方法分别平行进行预测。在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阶段,利用公路交通量预测方法预测所得项目影响区车辆OD矩阵,对城市交通规划模型获得的分车型OD矩阵进行校正。最后利用校正后的OD矩阵在城市交通规划模型中进行分配得到预测结果。该预测方法已应用于广深沿江高速沙井互通工程可行性研究交通量预测。  相似文献   

5.
张瑗媛  范操 《交通科技》2010,(3):113-115
以沪宁高速公路为研究依托,对以运输量作为表征的公路通行能力进行了研究,将公路客、货运输量通行能力与公路交通量通行能力、车种构成、各种车型的额载、实载等指标建立关联,从可操作性角度出发,提出公路客、货运输量通行能力的测算公式,给出了不同公路等级、不同车道数、不同车种构成情况下公路的客、货运输量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减少以集装箱卡车运输为主的港口公路集疏运给城市交通和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集装箱港区逐步提出一种新的可持续 发展运输模式———地下物流系统,以解决当前港口城市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 针对上海外高桥至嘉定线的地下物流系统布局方 案,根据预测的外高桥港区港口公路集疏运交通量,从碳交易、时间、成本3个角度,建立综合运输网络优化模型,以此分析在集装 箱港区实行地下物流系统的合理性; 利用Lingo12求解获得综合运输网络运量的分配,得到引入地下物流能够降低成本支出的结 果,同时达到节能减排和缓解交通拥堵的目的。 此外,对碳交易价格和地下物流系统运输单价的合理区间进行讨论。 试验结果可 为地下物流系统建成后货物配送计划和实现综合运输网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港口公路集散交通量预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集疏港交通量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港口吞吐量与公路集散交通量之间的转换关系,为集疏港公路项目的交通量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总结集疏港交通量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港口吞吐量与公路集散交通量之间的转换关系,为集疏港公路项目的交通量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古锐 《上海公路》2011,(2):68-72
基于翔实的数据,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城市化进程与公路交通建设的关系,导出了它们之间的线性相关模型,进一步从理论上证实了城市化水平与公路交通建设呈线性相关关系。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在城市化前、中期,城市化水平与公路交通建设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而在后期,城市化水平对于公路建设更有显著性的影响。最后根据模型,预测了我国十二五期间城市化与公路交通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区域公路交通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基于黑龙江省2005—2015年时间序列数据,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区域公路交通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构建了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选取公路里程、公路密度、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和营运车辆拥有量7个指标表征区域公路交通发展水平,选取城镇化率表征城镇化发展水平。利用ADF单位根检验法,检验了区域公路交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利用Johansen检验法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检验了区域公路交通和新型城镇化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因果关系。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区域公路交通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短期相互影响。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黑龙江省公路里程、客运量、旅客周转量与城镇化率为一阶平稳序列,公路里程与城镇化率一阶协整;公路里程与城镇化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黑龙江省公路里程对城镇化率的弹性为11.364;公路里程与城镇化率之间具有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区域公路交通发展能推动城镇化的进程,城镇化的进程也能加快区域公路交通发展,但具有一定的时滞。研究表明:城镇化率的增长可通过区域公路里程的增加来解释,要遵循"适度超前"的原则规划区域公路交通运输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三峡翻坝运输江南公路交通量预测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向东  高波 《公路》2007,(12):103-108
三峡翻坝运输江南公路是三峡坝区水陆联运的主要公路通道,服务于三峡坝区各种长期、应急或临时性翻坝运输需求,同时也是项目沿线地区内部及对外出行的重要交通线路。因其在区域运输网中的独特地位,其未来服务功能具备典型的多样性特点,交通需求特征迥异于一般公路项目,采用传统的交通量预测方法很难把握其未来交通需求的增长规律和分布特点。在江南公路交通量预测过程中,引入了分类预测法,并创造性地构建了基于出行意向的交通量分担模型、基于土地开发利用的新增交通量预测模型等,在诸多方面都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公路旅游交通是公路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公路旅游交通在公路交通运输业中的地位日益显现。然而目前缺乏有效的预测公路旅游交通量的方法。采用四阶段分析理论,以利川和万州地区高速公路建设为分析对象,在分析区域社会经济、旅游人数和旅游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预测区域旅游交通总量,在分析基年旅游交通量分布的基础上确定各路段的交通出行量。有效地预测了利川和万州地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旅游交通量。  相似文献   

13.
针对综合交通网络规划各方式缺乏有机融合问题,通过建立以虚拟概化线连接的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各方式交通线网和火车站、港口、机场等枢纽节点一体衔接的超级交通网络模型,运用广义费用函数计算客货在路网、枢纽及虚拟概化线上流动产生的广义费用,实现各方式交通网络融合。考虑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占全方式总量比例高,但客货运平均运距短,以县级行政单元为基础将全国划分为2 540个综合交通小区,获取2018年各运输方式全年客货运起讫点(OD)数据,通过聚合、拆分等方法,将各方式OD表叠加形成现状综合交通小区客货运输量OD表;采用总量预测、自上而下分层控制的技术路线,对2050年全国总量、分区域总量和综合交通小区客货运发生吸引量进行预测,计算2050年综合交通小区客货运输量OD,实现各方式运输需求融合。基于Fisk模型,构建组合出行情况下多方式、多类别随机用户均衡分配模型(SUE),采用连续权重平均(MSWA)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模型能够体现“宜铁则铁、宜公则公、宜水则水”的规划理念,实现乘客组合出行和货物多式联运,预测精度较高。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宏观交通趋势判断,为实现综合交通网络规划中各方式有机融合提供借鉴,并成功应用于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研究中。  相似文献   

14.
交通需求预测是路网规划和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核心内容。现有商业交通需求预测软件以国外软件为主,这些软件价格昂贵,并且没有进行良好的本土化改造,不利于使用。因此开发适合国情、区情的公路交通需求预测软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文章构建了内蒙古公路交通需求预测系统开发的基本框架,分析了交通需求预测软件的基本内容和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5.
基于季节ARIMA模型的公路交通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公路交通量季节性预测的精度,在介绍一般ARIMA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一种具有周期的季节ARI—MA模型的一般表达式,以及使用这种模型进行建模和预报的一般过程。在实证分析中,先用傅立叶周期分析法检验时间序列的周期性并求出周期长度,然后用Eviews软件对时间序列作平稳性检验以及实现模型的识别、建立、选择与预测过程。与三个常用季节预测模型:分组回归模型、可变季节指数预测模型和季节周期回归模型相比,季节ARIMA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研究结果对于更为科学准确地预测公路交通量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交通环境承载力的公路网交通量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日辉  王首绪 《公路》2006,(4):182-185
提出将交通环境承载力相关理论应用到公路网交通量预测中,提出基于交通环境承载力的公路网交通量预测模型。从环境系统污染物的输入输出模型出发,构建基于大气污染承载力的公路网交通量预测数学模型,实现基于大气环境的交通量控制目标,为交通规划部门制定可持续的交通发展规模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城市群路网服务能力,提升城市群可达性水平,提出以中心城市到其他节点的出行时间作为城市群可达性基数,按照等时线测度交通服务的可达性概念,给出了公路交通以及公路衔接其他交通方式下的城市群可达性测算方法。根据测算出的到中心城市出行时间将各区域划分为不同等级的交通圈,并分别以面积、人口、GDP三项指标的小时交通圈覆盖率对公路交通以及公路衔接其他交通方式下城市群可达性水平进行评价。以关中城市群为例,分别测算了公路网络、公路衔接现状高速铁路网络与公路衔接规划中高速铁路网络3种情景下的城市群可达性。经过比对分析发现,公路衔接高速铁路对扩大城市群2 h交通圈具有重要贡献,其中交通圈等级提升明显的县域主要沿铁路线路分布,且呈现距离中心城市西安越远,提升等级越高的趋势。公路衔接高速铁路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中长距离的出行,即1,2 h交通圈上。在引入规划中的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后,发现城市群可达性进一步提升,2 h交通圈覆盖率进一步扩大,面积覆盖率达到95%,但城市群内仍有少部分区域距离中心城市的出行时间达到2 h以上,即规划的路网仍不能满足《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城市群2小时通达”的目标,需要考虑进一步引入更快速的交通方式并配合完善公路网。  相似文献   

18.
就经营性高速公路投资项目而言,建设项目的未来交通量预测是把握项目建设时机、确定建设规模与标准、进行经济和财务评价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投资效益,因此交通需求预测的准确性在投资咨询和评估中起先决主导作用。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OD分析法和后评价类推法,更为直观地分析和预测拟投资项目的交通量,可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介绍了厦门杏林大桥工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提出:综合立体交通的发展,公路成为联系航空、港口、铁路物流中心的枢纽和纽带;交通资源的紧缺也使得公路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公路设计应该站在综合立体交通的高度,充分了解各种交通发展的要求,处理好各种交通间的相互关系,促进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