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凡到福建泉州开元寺参观游览的人,都能看到东西塔前后有几株古代海外舶来栽种的亭亭如盖的刺桐树。若是初夏,饱赏着她那红艳艳的花姿,更使人油然想起泉州这座古代海交巨港,曾以“刺桐城”、“刺桐港”的美称誉满海宇。刺桐,是一种落叶乔木的花树,枝上长有黑色圆锥形的棘刺,很象梧桐,叶子羽状三出,小叶三枚,  相似文献   

2.
王玉清 《航海》1989,(4):40-41
众所周知,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风暴,并且只有发生在西太平洋(包括南海)地区的这种风暴才称为台风,而在国际上更通用的名称是热带气旋。然而,热带气旋在不同的地区又有不同的名称。在大西洋和东太平洋称为“飓风”,这名称来自中美洲的叫做泰诺斯的古代土著部落,“飓风”是一个“凶神”。在西太平洋称为“台风”,对此名称的由来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古代影响我国福建沿海的风暴多来自  相似文献   

3.
徐双华 《航海》2005,(6):27-27
以古代朝鲜名将李舜臣命名的“李舜臣”号是韩国KDX-2级舰的第一艘,于2004年服役。第二艘“文武大王”号、第三艘“大柞荣”号已下水试验。  相似文献   

4.
吴明华 《航海》1996,(2):10-12
风雷激荡,百万雄师过长江的炮火震醒了这方滩涂;壮志凌云,追踪卫星、火箭的“远望号”轮从这里鸣笛启航……荻花飞扬的芦苇荡何处寻踪?中国第一个航天远洋测量船基地不时响起凯旋欢歌,二十载风雨兼程,创业志士捋袖一挥,慨而慷!  相似文献   

5.
“风阳”号轮(见封二图)和“风庆”号轮(见封三下图),是江南造船厂继上海船厂建造的“风雷”号、“风光”号等轮之后,建成并交付使用的又两艘“风”字号万吨级远洋干货轮。本轮具无限航区,用于载运一般干货。本轮为双层纵通甲板的单螺旋桨柴油机干货船。碳钢船体结构,并有冰区加强。艏柱向前斜伸,其下方设有球鼻艏。机舱为中机型。具有长艏楼,中间及艉部设甲板室,巡洋舰式船  相似文献   

6.
我国水文工作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古代劳动人民就知“刊木”以测水位涨落。《禹贡》记载:“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刊木”等水文实物无存,无法考证。而古代在岩壁上刻分划,雕图案,题刻字,反映古代水文测量记录的,则有保留至今,而成了十分宝贵的科学资料。被  相似文献   

7.
崔燕 《中国船检》2010,(6):58-61
2007年5月.正当“南海一号”打捞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时.又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在南澳岛东南方向乌屿岛和半潮礁之间.即当地俗称”三点金”海域又发现了一艘载满货物的古代沉船.消息一出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徐同领 《珠江水运》2006,(10):52-52
据传说,北宋时的苏东坡,有一年与家人中秋赏月至夜半,吟出一上联,“半夜二更半”,要三个儿子对出下联。虽然只有五个字,难度却很大:“首尾必须同字,前后意思要一样”。结果第三个儿子苏过最聪明,对曰:“中秋八月中。”有一年中秋之夜,苏小妹随苏东坡及佛印和尚在湖中泛舟赏月。  相似文献   

9.
宁波港与日本之间的海上交往,究竟始于何时?目前我国史学界仍未定论。一种说法是始于先秦;一种说法是始于东汉;再一种说法是始于唐代。三种说法在时间差距上,前后竟达一千多年。宁波港作为我国最早的外贸港口之一,在我国古代的文献中,虽不乏有关这方面的记载,但令人遗憾的是“时间概念”不清。  相似文献   

10.
张钧雷 《水运管理》2011,33(3):41-42
旱在八百年之前,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刺桐港,即如今之泉州港,已是“梯航万国”、闻名遐迩的国际海运枢纽了。当时,刺桐港内“舟船辐辏,帆樯鳞集”,除了国内船舶和货物繁忙进出之外,更有来自海外的“胡贾蕃商云集阑闵码头,海舶商舡泊满港湾江渚”,呈现“缠头赤脚半蕃商,  相似文献   

11.
博鳌声音     
话题:新常态与中国经济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保育钧:“新常态”并不只意味着经济增长率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指“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新常态”的三重含义我认为“新常态”涉及三重含义。首先,是人们对经济增速的预期,也就是7%的增长率是可以接受的。第二,是之前用环境代价来  相似文献   

12.
我厂与上海船厂协作于一九七八年九月试制成功带自动记录仪的示功器,能十分准确地测量每台柴油机的实际输出功率、柴油机工作时的燃烧压力,并绘制示功图(如图)。经在“风雷”号、“绍兴”号等十多艘万吨轮上试用证明,这种仪器具有使用方便,测试准确,可靠性好,灵敏度高的优点。自动记录示功器的试制成功,适应了船用柴油机测试的需要。本仪器能自动绘制设有示功装置的低速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有没有海事,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海事”一词在我国出现得比较晚,大概是在近代首先用于海关内部。以“海事”命名专门管理机构已是20世纪末的事了。  相似文献   

14.
当前航运市场竞争激烈异常,为了领先一步,中远国际货运总公司在1998年推广“一站服务”的基础上,1999年又由此延伸出新的举措“绿色服务”,并率先在上海开展试点。“一站服务”是指货主在订舱后,由一个业务员负责运输过程中的所有事物。而“绿色服务”则是将“一站服务”延伸到客户的办公室,由中货向客户派驻优秀的“一站服务”操作员,利用计算机联网优势在客户的办公室完成从订舱、一关三检、内陆运输、装拆箱、装船及单证流转的全过程,为您建立“绿色通道”。这样,货主方面可以更放心地向中远提供货源,而绿色服务提供者则可  相似文献   

15.
一、古代太仓港的兴衰回顾太仓港的兴起与古太湖三江的变迁有着密切的联系。所谓三江即东江、吴淞江和娄江。由于东江在唐时已淹塞,吴淞江在宋时“潮汐不通”也逐渐废弃,吴淞江“张沙填满水道”。河中水流部分宽仅二三十步,深不及二三尺,所泄之水不及旧时之万分之一,因此入海不  相似文献   

16.
指南车     
中国最早制造和使用了指南车。相传在大约公元前2600年的中国黄帝时代,中国发生了“蚩尤之乱”,黄帝在涿鹿野外攻打蚩尤,蚩尤施以法术,使周围布满大雾,黄帝的军队迷失方向。于是黄帝派人制造了一种可以知道方向的工具,这就是指南车。还有一种传说,在周公时(大约公元前1100年),轩辕氏也制造过指南车,当时南方的越裳氏进行朝贡,为使使者方便地返回,周公把指南车赠送于他。在中国古代的“古今注”、“魏略”、“晋书”、“宋书”、“南齐书”和“隋书”等书中,有关指南车或司南车的记载很多。在“宋史”上还详细记载了指南车的制造方法。这种古代的指南车是用来防止在荒野和沙漠中行走时迷失方向的。从中国的晋代起,这种指南车还用作“记里鼓车”和天子仪仗队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邢丹 《中国船检》2012,(1):31-33,102,103
在“三连降”的侵蚀下,航运企业因贷款、融资难等问题最先引爆资金链条断裂的预警信号,“钱荒”使得本就陷入寒冬的航运业温度降得更低,一场浩劫一触即发。  相似文献   

18.
“安福舻”是我国古代名船。为配合奥运火炬的传递,设计复原了仿古船“安福舻”。本文通过研究有关史料,设计确定了安福舻船型。该船建造过程采用了现代的木包钢材料及加工工艺,使得该钢结构船舶的外观具有古代皇家风格。  相似文献   

19.
荒芜的山谷,陡峭的石壁,一个强盗头子对一块岩石喊着:“芝麻,芝麻,开门吧!”,巨石就象门一样缓缓地打开,露出装满金银财宝的山洞……。谁都知道,这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来自脍炙人口的古代阿拉伯神话——天方夜谭。  相似文献   

20.
沈农夫 《航海》2002,(2):12-13
我国古代民间常用鹅作为结婚的聘礼,祝愿夫妻白头偕老,这是因为鹅在得到配偶之后十分专一;燕子成双成对,“爱情”也十分专一,除非原配的一方死去,否则它们是绝对不会变换配偶的。海洋中一些鱼类,两性“爱情”也十分忠实。尤其雄鱼在养育后代中,表现出“父爱”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