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发光式交通标志的亮度和对比度是影响自发光式交通标志视认性的重要因素。本文总结了国内外一些实验研究结论,结合交通标志设计中人体视觉行为的特征,对自发光式标志的亮度、对比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发光式交通标志最佳亮度范围与对比度值,对自发光式交通标志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道路交通中逆反射体色度性能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道路交通中逆反射体色度性能包括表面色、逆反射色的概念及测试原理进行深入分析,并分别研究交通标志、路面标线、突起路标、轮廓标的色品坐标和色品图,对于科学、合理地检测逆反射体的色度性能,使道路交通中各种安全设施的颜色能够满足标准和使用要求,保障交通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现行国标GB5768-1999中对路上交通标志设置俯角没有详细规定,也缺少相关应用范例.本文通过对不同等级道路路上不同尺寸标志视认性进行分析计算,得出对于城市道路、公路的路上标志,标志牌合理俯角为4°~8°,将增强标志的视认性、安全性、美观性,并给出大型交通标志、小型交通标志设置的结构形式,建议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公路隧道出口为事故多发路段,照度剧烈过渡易引发驾驶员视觉障碍,导致驾驶员难以及时辨析道路标志标线信息,而良好的颜色对比有助于提高驾驶员对道路标志标线信息的视认性,减少驾驶员视认时间,减少隧道出口事故发生,因此有必要对隧道出口颜色视认性进行探究。利用隧道微缩模型模拟真实隧道,多次拍摄不同颜色组合视频,对不同颜色组合视认时间数据进行分析,以获得隧道出口最佳颜色组合,为隧道出口道路标志标线颜色设计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在同一环境下,颜色组合视认效果优劣依次为红白、黄黑、蓝白;同种颜色组合在隧道出口视认时间比正常路段视认时间要长;正常路段不同颜色组合的视认时间差越大,在照度过渡环境越恶劣的情况下不同颜色组合之间的视认时间差越大。结论:依据隧道内外颜色组合的视认性数据分析可知,红白颜色组合最佳;特别是在隧道出口眩光的情况下,设置红白颜色的指示标志有助于减少驾驶员识别目标信息时间,提高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5.
视线跟踪技术在交通标志视认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线跟踪技术是利用眼动仪来跟踪人的眼部运动,获取人的视线方向、持续时间等特征参数的新兴技术.本文研究了将视线跟踪技术引入交通标志视认性研究的意义和可行性,并重点阐述了眼动仪和视线跟踪技术在交通标志视认性研究中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流程,为标志视认性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大型车对路侧交通标志的遮挡问题,针对普通公路大型车比例较高的特征,分析了我国常见的双向4车道普通公路外侧车道行驶的大型车遮挡内侧车道行驶的小型车驾驶员视认路侧交通标志的过程,推导了视认过程中的遮挡长度和遮挡概率的计算公式,设计了确定路侧交通标志重复设置次数的计算流程,建立了路侧交通标志重复设置间距的计算模型,并用算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重复设置一次后,两块限速标志都被大型车遮挡的概率为0.023;路侧交通标志重复设置的最佳间距为155 m.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路侧标志遮挡问题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了提高多车道高速公路内侧车道行驶的小车驾驶员视认路侧交通标志的准确率,运用驾驶员的视认规律、车辆到达规律和概率计算方法,建立了路侧交通标志遮挡问题的数学模型和算法。运用理论模型得出连续设置路侧交通标志的方法和步骤为:决定标志设置位置,计算遮挡矩形长度,计算遮挡概率,决定连续设置标志个数。计算结果表明:设置1~6块标志时,因遮挡驾驶员不能读取标志信息的概率为2.1×10-1~9.4×10-5,不能读取标志信息的概率随连续设置标志的数量呈指数下降趋势,建立连续设置路侧标志的模型和方法简便,方案可行,可以解决多车道高速公路路侧标志的遮挡问题。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自治区公路交通标志在蒙汉文字并用中存在蒙古文翻译不规范、视认性差以及标志版面设计布局不合理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在分析蒙古文的书写规则和文字构成特点的基础上,参照汉字视认性研究的成果,确定交通标志蒙古文的字体、笔划宽度、字宽等设计控制要素,制定设计要求,并提出编制交通标志常用语汇蒙汉文对照表,制定灵活布设蒙汉文字的设计原则等系列改进措施,对蒙汉文字并用的交通标志的规范适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明确目前常用自发光材料特点,优选出稀土型自发光材料。根据自发光交通标志的不同应用场景,对不同类型自发光交通标志进行针对性设计。采用光迹追踪软件TracePro建立了农村公路自发光交通标志道路照明模型,在此基础上探究了纵向间距、设置高度以及标志尺寸等自发光交通标志关键布设参数对夜间引导效果的影响规律,为关键布设参数的选取提供理论依据。借助模拟驾驶软件UC-win/Road对拟定的自发光交通标志布设方案进行夜间可视化模拟与检验,进而验证布设方案的可行性,并提出优化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型自发光材料亮度高,发光时间长,是目前性能较为优异的自发光材料。随着自发光交通标志纵向间距的增大,盲区范围变大。随着自发光交通标志设置高度的增大,照明范围变大。随着自发光交通标志尺寸的不断增大,最大照度的值不断增加,但增加的速度在逐渐减缓。UC-win/Road软件能够有效地模拟自发光交通标志的夜间引导效果,实现自发光交通标志的夜间引导效果的可视化检验。  相似文献   

10.
轮廓标是沿道路两侧边缘设置、用于显示道路边界轮廓、指引车辆正常行驶、具有逆反射性能的一种交通安全设施。本文基于目前轮廓标所使用的逆反射体的结构类别的区别,分别对其光度性能加以分析论述,并对轮廓标光度性能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和测试过程进行介绍,可为今后深入开展标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交通标志的视认性,促进道路交通安全,对指路标志视认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 研究。首先,基于人类工效学理论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得到11 个指路标志视认性的影响因素,建立指路标志视认性的评价模型,采用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然后,在大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到了不同影响因素的权重值,结果表明标志的设置位置、遮挡情况、字型尺寸以及字数多少对其视认性的影响最为显著,且其权重值分别为0.140, 0.130, 0.127和0.106。最后,通过对南京市虎踞北路高架桥处的指路标志进行分析,验证了 该模型的合理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公路交通标志设计规范,综合考虑自发光标志本身特点,通过研究,开发了一套适用于普通公路的自发光标志及补光系统,从而解决了在供电条件不好及无供电条件时,行人及畜力车夜间对交通标志的盲视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交通标准化》2008,(8):226-226
日前,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公路交通标志视认性及设置有效性研究”通过验收。系统首次确定了交通标志的字高、对比度、汉字笔划宽度等指标,研制了公路交通标志专用字库和方向标志系统.并在工程中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4.
城市道路人行横道处夜间限速标志前置距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障过街行人的夜间出行安全,开展了城市道路人行横道处夜间限速标 志前置距离研究.通过驾驶人夜间视认距离试验,分析了驾驶人夜间对过街行人视认距离 随照度及行驶车速的变化规律,构建了驾驶人夜间视认距离与行驶车速、平均光照强度 的关系模型.基于安全行驶判别条件,给出了城市道路人行横道处夜间限速标志前置距离 的确定方法及对应不同路面类型、车速限制值和路灯平均照度的建议值.研究结果表明: 城市道路人行横道处夜间限速标志前置距离宜根据车速限制值与路灯平均照度确定,车 速限制值越低、路灯平均照度值越高,前置距离应越大;应用所提出的方法设置夜间限速 标志,可以保证过街行人的夜间出行安全.  相似文献   

15.
通过驾驶员佩戴眼动仪在模拟舱中进行动态标志视认仿真实验,获得不同车速下驾驶员视认交通标志时的注视次数和注视时间.采用动态聚类方法将驾驶员的视野平面划分成3个区域,并统计分析各区域的眼动参数规律:驾驶员的注视点分布与车速及信息量的变化呈现高度的相关性,随着车速的提高以及信息量的增多,落在标志区域的注视次数和注视时间占总数...  相似文献   

16.
充分尊重高速公路及所在路网的道路条件、运营环境,结合国内外相关科技技术成果,主要针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图设计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分系统逐桩号进行高速公路标志的核查及优化,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套可行、实用的高速公路交通标志设计优化流程与方法.有针对性地对特殊重点路段的警告、禁令、告示、服务区和辅助等各类标志的设置位置及数量等进行优化.可在交通标志设计环节中最大程度地减少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7.
公路主体竣工后,附属设施的一部分交通标志、标线的修筑工程就进入正式启动程序,众所周知,交通标志是引导、指示车辆行走的基本设施,交通标线是防止驾驶员疲劳,引导视线,引道车辆按车道有序行驶的主要依据。它们的作用是重要的,必不可少。公路交通标志是用图形符号和文字传递特征信息,用以管理交通,保证公路交通安全,协助车辆顺利通行的交通设施。主要介绍交通标志、标线的养护措施,针对其设施和构造,对养护的工作做了详细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交通指路标志信息量与视认性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确定指路标志合理路名数,在室内模拟实验基础上,运用EMR-HM8眼动仪,分析了交通指路标志信息量与视认反应时间的定量关系,对比了目标路名指路标志与非目标路名指路标志视认性。发现指路标志视认的一般规律:当路名数为2~7个时,视认反应时间不超过2.50s,且与指路标志路名数呈显著线性正相关;目标路名标志视认时间明显小于非目标路名标志的,平均差值为0.52s。提出了城市道路指路标志视认反应时间的建议取值:路名数不大于5,且车速小于50km·h-1时,可采用2.00s的视认反应时间;路名数大于5,或车速不小于50km·h-1,可采用2.50s的视认反应时间;指路标志路名数以不超过5个为宜。  相似文献   

19.
太阳能LED道路交通标志是在传统道路交通反光标志的基础上增加LED光电系统,通过专门的光敏控制电路白天自动关闭、夜间自动开启,实现LED发光体的闪烁发光,提高道路交通标志的可视距离,在夜间的警示效果更显著,从而更醒目地起到道路交通指引作用,可广泛适用于高等级公路和城乡道路。结合太阳能LED道路交通标志在国道208线城上至阳明堡二级公路改建工程中的使用,对太阳能LED道路交通标志在干线公路中的推广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高速公路半幅封闭施工区限速标志效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现场试验与统计分析,研究了高速公路半幅封闭施工作业区交通标志尤其是限速标志的警示效能,提出了分阶限速方案和交通标志效能试验方案,选择典型路段开展了既有交通标志效能试验、限速标志位置试验、分阶限速效能试验和优化后交通标志效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既有交通标志尤其是限速标志效能不足,试验路段客货车经过限速标志后车速远高于限速值,且速度降低幅度很小。通过分阶限速优化交通标志设置,施工作业区车辆速度明显降低,客车速度降低38km·h-1,货车速度降低32km·h-1;施工作业区客车运行速度与限速值的差值从60km·h-1降低到15km·h-1,货车速差从40km·h-1降低到5km·h-1,基本达到限速值,整个交通流运行速度与限速值差值变化趋势一致。可见,分阶限速优化后的交通标志效能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