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隧道施工通风系统的模糊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隧道施工通风中通风的要求以及变频调速在风机上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隧道施工通风新的控制系统,将CO浓度和瓦斯浓度作为系统输入,变频器的输入电压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出。仿真结果表明,该模糊控制系统不仅提高了隧道施工通风控制性能和自动化水平,而且节能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外对采用双洞单向行驶交通形式的隧道通风问题的研究中,大多忽视短距离连续隧道间污染空气窜流的二次污染问题,对隧道通风效率的影响也鲜见报导。以水涧山隧道与石鼓隧道进、出口段以及隧道间空旷区域为分析对象,以CO浓度为依据,采用FLUENT软件对洞口污染空气的扩散及其对下游隧道窜流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提出通过修筑通风洞和明洞处设置射流风机减少污气窜流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根据虎山特长公路隧道的特点,对不同设计速度下隧道稀释CO的需风量和稀释烟尘的需风量进行了计算,综合比较各通风方案在通风设备费、施工条件、年度运营电费等方面的优劣,确定最优方案,对国内特长高速公路隧道的通风设计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隧道通风系统能耗较高、智能化程度较低的问题,将隧道烟雾浓度、车流量、风速等多种数据作为参量,预测未来多个连续时刻的烟雾浓度,并以预测结果序列的变化程度及趋势为依据,采用模糊控制方法对隧道通风实现智能化提前控制。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与分档控制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根据烟雾浓度变化趋势而调整风机开启数量,避免了因个别采样点的影响而频繁启停风机,有利于延长风机寿命。由于根据预测结果对风机进行了提前控制,在更好地改善隧道环境的同时,缩短了风机开启的总时长,节约能源,降低隧道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5.
晋阳高速公路隧道通风系统经多年运营使用后,运行效果已不能满足通行要求,亟需进行升级改造。根据晋阳高速公路隧道通风系统调查结果,分析制定方案进行改造升级。为检验改造后隧道通风效果,选取最长的牛王山隧道作为研究对象,对隧道内的风速、CO浓度、VI浓度进行监测,分析得出隧道内风速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5.89 m/s和3.73 m/s,CO浓度最大值为43 cm3/m3/m3,VI浓度最大值为0.003 2 m3,VI浓度最大值为0.003 2 m(-1),均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达到了预期的通风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对无竖井纵向通风隧道的通风效果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选择南京玄武湖隧道为测试对象,设置合理的测试方案,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隧道内的污染物浓度分布规律,得出隧道长度与车流量两因素对隧道内CO浓度影响最大,为无竖井纵向通风隧道的设计与运营管理提供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公路隧道的需风量、交通通风力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在单向交通条件下,对<3 000 m的隧道,只要车速≮60 km/h,仅由交通通风力产生的风速能够满足稀释CO和烟雾的通风要求.这表明即使较长隧道在正常运营条件下,一般可不启动风机.在双向交通条件下,交通通风力相抵消,即使隧道较短,也可能需要启动双向机械通风装置.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大纵坡双洞隧道风量不平衡时,上坡隧道是否需要设置通风井的技术问题,以大别山公路隧道为实体工程,现场检测了互补式网络通风隧道内CO 浓度、烟雾浓度和风速,分析了大纵坡隧道采用的双洞互补式网络通风方式中换气通道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测试结果表明:互补式网络通风能够满足隧道内污染物浓度控制要求;2个换气通道能起到气流双向交换的作用,交换风量满足设计要求,互补式通风方案可行;上下行隧道通风负荷不平衡,对于纵坡较大的特长隧道,可以采用互补式通风,取消其上坡隧道的通风井。  相似文献   

9.
以北京新建隧道工程为研究对象,对隧道内污染物排放和分布特征、隧道通风与净化系统设计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随着清洁能源车保有量的不断上升,机动车污染物(CO、NOX等)的排放量呈下降趋势。本工程中,隧道内污染物浓度远低于限值,洞口排放污染物浓度高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右线污染物浓度高于左线。隧道通风与净化系统组成和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排放系数、交通流量和净化站位置等。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6):109-110
结合铜岩隧道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隧道施工通风方案、风量计算、风机选型,并对隧道施工作业环境、通风施工、通风管理进行简述,以期为特长隧道施工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