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抄底之殇     
自2008年开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世界汽车产业的影响可以说是毁灭性的。美国三大汽车巨头中,克莱斯勒、通用已宣布破产保护,福特也已是风雨飘摇随时可能应声而倒,而国际汽车形势的剧变也为中国车企提供了众多选择的可能。于是,众多关乎并购的江湖传闻甚嚣尘上,“抄底”国外汽车资产成了中国汽车行业最热门的词汇,中国汽车制造企业从没像今天这样频频出现在全球汽车大舞台的聚光灯下。针对中国车企的海外收购,业内人士分成了态度截然不同的两派。支持者认为,现在收购的成本低,是企业走出去的好机会,可以掌握先进技术和进军全球的经验。反对者认为,中国汽车企业基本上还是生产型企业,最多是一个生产研发平台;而发达国家的汽车企业则是生产研发、金融运作结合在一起的巨大平台。在海外生产、经营管理,乃至进行资本运作,处理海外政商关系等方面,中国企业还是小学生,难以消化收购的资产,还是应该做好自己的事情为主。  相似文献   

2.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心。2007年在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上,汽车企业的发展模式出现了新变化,创新、协作代替了守旧、单打独斗,而这正拉伸了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3.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面临低迷的艰难时刻。产能过剩问题继续困扰国际汽车业。能源、原材料、汇率和利息等因素的变动,开始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全球汽车工业的生产成本,汽车行业在全球并购之后经历企业重组阵痛。出路在哪里?发展循环经济,促使汽车产业从粗放经济增长的模式,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的模式,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汽车制造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久陵 《汽车与配件》2011,(24):28-29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在日前举行的《全球汽车产业论坛》上的演讲,就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中涉及的传统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汽车品牌建设、汽车标准法规和企业兼并重组等方面的重要政策趋向,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汽车产业重组模式的战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汽车工业存在的两大难题,即散、乱、差和技术创新能力薄弱,解决这两大难题的关键就是重组。采取何种模式重组呢?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汽车产业的两阶段重组战略模式,即按专业(或产品类别)的重组模式:先做强,后做大。以增强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北京奥运期间,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示,央企重组步伐将在奥运会后加快。李荣融的表态,实际上已经给包括汽车企业在内的央企重组大方向定了性。根据2007年发布的《中国汽车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到2010年中国汽车产业要形成1~2家年产200万辆以上的大型汽车生产企业,形成几家年产100万辆以上的骨干汽车生产企业。其余的数十家中小汽车生产企业,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后直面国外大汽车集团挑战的两大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加入WTO后,面对国外大汽车集团的挑战应采取两大对策:一是按新的战略模式重组我国汽车产业:二是构筑中国特色的汽车产品战略营销体系,重组我国汽车产业是解决汽车产业散、乱、差和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关键所在;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产品营销体系是增强汽车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保护我国汽车工业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在新汽车产业政策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推拉下,汽车企业之间的整合风潮正悄然兴起。商务部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最近联合发布的《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指出,从国际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来看,年产销100万辆以下的汽车公司已经不能单独存在,200万辆规模的也面临重组局面。而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调整,有人认为,目前我国汽车产业正在进入自觉重组整合阶段。  相似文献   

9.
正入世十年来,中国成功跻身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然而,汽车产业依然面临产业结构升级、企业经营模式转变、自主品牌提升缓慢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做大做强中国汽车产业的话题始终没有停止过。未来5年,汽车行业的兼并重组将再度成为行业焦点。这在今年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已表述得相当清楚:明确  相似文献   

10.
久陵 《轿车情报》2012,(2):34-35
“入世”十年给中国汽车工业带来的不仅是规模增大、技术进步,而且让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能在从未有过中国元素的世界汽车产业重组“大戏”之中,扮演重要角色,有时甚至是主角。  相似文献   

11.
编者的话     
<正>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约占了全球份额的22%。而在中国的汽车产销量中,合资企业约占了43%的份额。这说明了中国市场的影响力正在不断地增加。而与此同时,中国汽车企业在全球同业企业间兼并重组的活动也日渐频繁、能量也越来越大。其中最具份量的是,今年3月28日中国民营企业吉利以18亿美元收购  相似文献   

12.
我国汽车产业存在两大难题:散、乱、差和技术创新能力薄弱,解决这两大难题的关键就是重组。采取何种模式重组呢?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汽车产业的两阶段重组战略模式,即按专业(或产品类别)的重组模式:先做强,后做大。以增强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拂晓 《运输车辆》2009,(5):37-37
2009年4月23日,工信部装备司通报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进展情况。通报说:自2009年1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来,有关部门已相继出台了减征车购税,“汽车摩托车下乡”、新能源汽车示范与推广、推动老旧汽车报废更新、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等政策,而汽车生产企业兼并重组、标准法规的制订、政府公务用车配备更新管理办法的制订等各项工作也已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急速发展,跨国汽车企业,包括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研发工作的全球化,已构成当代汽车产业的一个重要发展规律,这不仅是对中国,在全球的汽车产业都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5.
文岩 《汽车与配件》2004,(46):12-13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第十三条:国家鼓励汽车企业集团化发展,形成新的竞争格局。在市场竞争和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企业间的战略重组,实现汽车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战略重组的目标是支持汽车生产企业以资产重组方式发展大型汽车企业集团,鼓励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方式结成企业联盟,形成大型汽车企业集团、企业联盟、专用汽车生产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相似文献   

16.
我国汽车产业经历了海外并购、国内重组的大征战之后,谋求整体上市已经成为2010年汽车市场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17.
前有比亚迪,它在2003年成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后,立刻果断地进入汽车产业;后有欧姆龙,这家以“0传感与控制技术”驰名世界的公司最近宣布进军中国汽车电子领域。一时间,国内外在各自领域数一数二的企业,似乎一起把目光投向了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徐慧妮详细报道:  相似文献   

18.
中国汽车自主零部件企业发展的机遇 中国汽车零部件发展有三个机遇,第一个机遇是国内汽车市场高速增长,这是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的最大机遇。过去十年,汽车市场几乎超出所有人预期的步伐,产销跃居全球第一,2010年是1830万辆。从全球经济发展和国内经济发展来看,特别是乘用车在全社会普及.中国汽车产业还会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这段期间,我们测算中国汽车的增长速度相当于GDP增长速度的1.5倍。  相似文献   

19.
国际化是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目前中国汽车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已经开始起步,汽车及零部件出口逐年攀升,国内企业开始将生产、研发等产业链环节布局全球,部分车企尝试海外并购。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企业面临着众多机遇和挑战,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川页 《汽车与配件》2006,(12):22-24
本土化的中国汽车业能做大不一定能做强关于汽车本土化生产的界定,目前有不同的看法。依据 2004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第11章第52条“国家支持汽车生产企业努力提高汽车产品本地化生产能力,带动汽车零部件企业技术进步,发展汽车制造业”的精神,认为凡在我国本土本地生产的,无论是国有、民营,还是中外合资, 甚至纯外资,还有多种投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