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苏州市轨道交通5号线开通后地面公交的线网优化规划为例,提出基于多源数据的轨道交通和公交换乘客流特征分析方法,并用以划分服务范围.利用轨道交通和公交的IC卡刷卡数据及手机大数据,模型分析轨道交通和公交换乘客流和潜在客流进行换乘的行为,明确轨道交通新开后对公共交通的影响范围,并预测换乘的公共交通供需变化,作为线网调整优化的依据,并在项目应用中得到较好的应用.该模型可用于轨道交通开通后公共交通线网优化的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2.
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衔接换乘,关键是在公共交通站点合理的规划自行车停车设施,方便换乘。通过分析两种自行车停车设施的特点,对西安市轨道交通站点的自行车停车设施现状进行调查,应用TOPSIS法进行换乘停车设施的选址,最后以南稍门站为例进行停车设施的选址分析,为“自行车+公共交通”的换乘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3.
王欲敏 《交通标准化》2010,(11):129-133
换乘是接驳系统规划的核心问题。接驳系统是否具有良好的换乘设计,是大容量快速轨道交通在将来能否成为客运系统主体的关键。城市公共交通之间的换乘也是我国大城市在不久的将来进行规划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了精准评估武汉市轨道交通运行现状、科学辅助编制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建设规划、探寻运营组织中的潜在问题,通过对全市公共交通IC卡记录以及地理信息数据的融合与挖掘,从全网、走廊、断面等方面量化分析轨道交通发展历程和客流时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职住辨识模型,用于获取典型居住和就业区域的空间分布信息。基于此分析通勤群体的出行时间、距离、范围、方向不均衡性以及换乘等特征,并通过群体出行规律分析城市空间布局。最后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提出建议:建立多样化运营模式,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一体化换乘,注重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利用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各行政区协同发展和鼓励就近就业等。  相似文献   

5.
换乘优惠政策被认为是能够有效提升公共交通系统吸引力的方法,提出基于换乘优惠数据和手机信令数据的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特征分析方法,以了解换乘优惠条件下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换乘特征。以苏州市为例,分析乘客换乘的时间特征、空间特征,并以实例分析城市外围轨道端点站和中心区站点换乘接驳、换乘服务范围的差异。研究表明,早高峰期间换乘客流更为集中,92%的轨道交通换乘常规公交客流等待时间在20 min以内;79%的常规公交换乘轨道交通乘车时间在20 min以内,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服务距离在5 km以内。城市外围站点换乘服务范围分散,换乘量与服务范围内用地开发强度和覆盖居住、工作人口数量有关;城市中心区轨道站点服务范围较为集中,换乘量主要与换乘站点公交供给有关。  相似文献   

6.
轨道交强与其他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设施的规划应该满足乘客方便、安全、舒适地进行各种交通方式的转换要求,确立以大容量,高速客运的轨道交通为主体的,方便性高的公共交通体系,而且不仅要提高轨道交通自身的方便性,还要考虑地铁与其他交通方式换乘方便的连续性及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种承担方式,近年来在大城市公共交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对轨道交通乘客出行方式选择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北京地铁5号线进行乘客问卷调查,掌握乘客到离轨道交通系统的方式选择规律及客流空间分布规律. 研究结论主要有:选择步行方式换乘客流量是最大的,客流主要来自直接服务区,选择常规公交换乘轨道交通的比例次之,选择小汽车出行的人一般都是驾车到有条件的车站进行P+R换乘. 在上述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轨道交通系统在规划设计上尽可能根据站点的吸引范围及区域特征实现地面公交、自行车、步行、出租车、私家车等与地铁的近距离换乘.  相似文献   

8.
人民广场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换乘进行研究.对改善轨道交通换乘枢纽站的布局、设置提出一些建议.从线路和车站相互关系的角度,分析和论述了人民广场轨道交通规划中,该系统与其他交通衔接的方式及技术问题,介绍了国外在这方面比较好的做法,并给出了一个自己的交通枢纽规划设想,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提出了具有积极借鉴意义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李艺  施澄  邹智军 《城市交通》2021,19(2):121-127
许多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已经完成从单线运营到多线网络化运营的转变.伴随网络化发展而来的集中换乘客流,给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与安全运营提出了挑战.以上海市轨道交通为例,通过对比手机信令与客流分配模型两种统计途径下的换乘客流差异,探究乘客换乘行为特征与换乘决策影响因素.将绕行换乘行为归纳为6类:高辨识度换乘车站、换乘不便捷车站、多功能复合型车站、长距离少换乘、避免拥堵和纸面地图误导.考虑轨道交通换乘站自身属性,对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配模型提出改进方向,为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自行车换乘轨道交通适合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要求。结合国内外经验,在对自行车与轨道交通换乘站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换乘站的选址原则,对换乘需求进行预测,为换乘站自行车停车场规划提供依据。自行车换乘轨道交通还必须重视配套设施的建设,以提高自行车换乘轨道交通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的发挥公共交通作用,作者研究了公共自行车与轨道交通协调换乘问题。针对公共自行车与轨道交通换乘效率低下的现状,分析了选择公共自行车换乘轨道交通的影响因素,依据出行者需求从方便快捷、安全、舒适、费用四个方面构建了换乘效率的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在B+R换乘过程中,方便快捷的重要性最大。此外,对评价体系的若干指标进行了权重验算,通过计算模型的一致性检验,表明构建的层次结构模型与所建立的指标间的判断矩阵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提升以城市轨道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整体出行服务的综合效益与吸引力,结合深圳、佛山等城市开展城市轨道交通接驳体系规划研究经验,对轨道交通与接驳交通一体化的规划设计、设施布局、实施组织、运营管理等进行研究分析.从研究阶段、用地保障、布局原则、换乘距离、实施落实、使用效果、出行便利性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轨道交通与接驳交通一体化...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的换乘组织在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本文结合VISSIM微观交通仿真软件的功能,建立了以西直门公共交通枢纽为研究背景的换乘组织仿真模型。通过现状仿真分析,发现该枢纽存在行人与车流交叉严重、换乘距离长、公交车候车时间长、客流密度大等问题。本文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增大公交车发车频率、增加行人过街设施与缩短换乘距离和时间等改善措施,并通过建立的仿真模型对采用改善措施后的枢纽换乘组织进行了模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改善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西直门公共交通枢纽的换乘组织效率。  相似文献   

14.
快速公交(BRT)与轨道交通换乘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快速公交与轨道交通共同组成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多层次的网络,这一发展战略已被世界上许多大城市广泛应用,实施这一发展模式既可以发挥轨道交通的优势,也可以体现地面快速公交的优势。在BRT与轨道交通共同运营、BRT功能定位复杂的情况下,通过对国外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的分析和研究,提出枢纽发展趋势及BRT与轨道换乘枢纽的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15.
公共交通换乘枢纽站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公共交通枢纽规划设计的目的和原则入手,讨论了公共交通系统中,公共汽车、电车之间换乘衔接模式,及公共汽车、电车与步行系统、出租汽车、P&R停车场等系统的衔接模式规划设计.还具体针对在不同的道路交通条件下,公共汽车、电车间的路段换乘模式、交叉口换乘模式、路外换乘模式的具体设计方法和处理措施.在文章的最后,还提到公共交通系统换乘信息的规划和设计,这也是公共交通换乘枢纽设计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张伟 《交通标准化》2014,(17):44-46
通过对济南市概况的介绍,引出建设轨道交通的必要性,以济南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图为例,提出了济南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的建议与思考,特别提出了泉水保护与轨道交通建设的关系,线路交叉结点的无缝换乘问题及高架线路的隔音降噪问题,可为济南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现有轨道交通体系中“换乘乘客”与“直达乘客”都直接共享同一线路车次,换乘站成为交叉拥挤的主要地段。为解决换乘站内换乘乘客与直达乘客相互占线而导致人流拥挤问题,在现有城市轨道交通规模下,将轨道交通换乘站进行整合,建立起环形或线形的“履带式”轨道交通换乘线路,结合建筑信息模型(BIM )模拟“履带式”交叉线路换乘线路的构建。新规划的“履带式”轨道交通换乘站路线直接与原线路相脱离,成为专门的换乘线路,原线路规划为直达线路,换乘乘客与直达乘客仅通过换乘站进行乘客交换,然后各行其道达到互不干扰目的。  相似文献   

18.
《轨道交通》2006,(3):18-18
在上海目前规划的18条轨道交通线路中,计划建设500多座车站,其中105座为换乘车站,三线以上的换乘枢纽多达18座,而虹桥机场站更是将出现六线换乘(五条轨道交通线+沪杭磁浮线)的壮观景象。  相似文献   

19.
轨道交通建设发展是破解交通拥堵、交通污染、绿色出行环境差和停车难等城市病的有效途径。在轨道交通大发展机遇期,有必要探讨如何科学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促进城市集约发展和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研究总结城市交通的内涵,即城市形成和发展中的内在要素,提出城市交通应服务于人的需求、组织城市高效可持续运行。从车辆技术成熟度与国产化水平、轨道交通制式多样化、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规模与城市形态和发展阶段的适配性、认证和标准体系、交通功能与城市功能融合的一体化土地开发、多模式公共交通衔接换乘等角度出发,梳理发展现况并归纳问题及症结。重点针对结合市情的轨道交通基础性问题,就科学规划城市和都市圈的轨道交通系统提出指导思想和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上海实行交通需求管理,一方面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尤其是大力发展大容量的快速轨道交通。另一方面在中心城近期控制小汽车拥有,远期控制小汽车使用。控制使用的手段之一,就是使停车泊位供应从紧,使小汽车的使用者因停车泊位难找、停车困难而减少小汽车出行或换乘公共交通。实际上,尽管轨道交通营运里程大幅增加,常轨公交优惠换乘,私车牌照实行拍卖,但小汽车每年还是稳步增长.停车需求与供应的矛盾日趋尖锐。市中心停车泊位供应从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