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世界轨道交通》2004,(11):76-77
香港地铁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地下铁路公司,于1975年成立。其主要目的.是应香港公共交通系统的合理需求,依据审慎的商业原则.建造及经营一个集体运输铁路系统。  相似文献   

2.
目前,由于各交通服务供应商间的竞争和乘客对公共交通的期望日益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商正面临越来越多,越采越复杂的挑战。为了迎接挑战.高速、可靠、安全的铁路系统已成为城市公共交通部门和广大旅客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世界轨道交通》2006,(3):56-57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是铁道部的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作为TMIS最重要子系统之一的车站管理信息系统(SMIS)是整个TMIS系统的建设基础。车站管理信息系统是TMIS系统的重要信息源点.中央系统的信息很大一部分都将来源于车站.确报系统、制票系统等TMIS的其它系统的信息.也都将在车站系统中采集.因此.一个完善的、功能齐全的车站管理信息系统将是TMIS总体工程建设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北京交通概况 作为一个拥有近2000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中国首都北京一直深受交通问题困扰。为解决北京的交通问题,必须发展一个高效率的公共交通系统。针对北京城区地价昂贵,建筑物密度极大,快速路网已形成一定规模的特征,北京市政府选择地铁、快速公交车(BRT)和快速路公交车相结合的模式构建覆盖全城的快速公共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5.
丹麦发展运输基础设施 为了促进国家公共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丹麦政府已批准实施2010年-2020年丹麦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规划,预算总投资1000亿丹麦克朗(约折合172亿美元),其中大部分用于发展铁路运输。  相似文献   

6.
4月10日至13日,第59届公共交通国际联会(UITP)世界大会及城市交通展览在阿联酋迪拜开幕。展览会是由公共交通国际联会(UITP)组织的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公共交通盛会。有来自全球350余家展商参与此次盛会,总展览面积超过27000平方米,此次展会整合了公共交通的各个领域,是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的公共交通展会。  相似文献   

7.
欧洲铁路运输管理系统(ERTMS)计划是一个铁路信号系统革命性的计划,它将彻底改变现有信号系统的结构和信号设计。该系统的核心部分是欧洲铁路控制系统(ETCS)(2级)。ETCS应用的第二级仍然是属固定自动闭塞系统FAS(Fixed Autoblock System)范畴以内的信号系统.但区间通过信号机已不复存在,最大的特点是整个区间已存在双向通信.而最主要的是无线通信,  相似文献   

8.
轨道交通作为国内外大型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方式.具有运输能力强、承载人员多、集中度高、流动性大等特点.当形成四通八达的网络时.其安全性、协调指挥、市场化运作等方面的需求.将会对全市及各线运营管理提出更为严峻的要求。到2008年.北京市新建及既有线路将形成多个运营控制中心(OCC).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世界轨道交通》2010,(3):I0001-I0001
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贯彻落实国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战略部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城市轨道交通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措施之一。随着经济及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客运量大幅增长,单纯采用常规公共交通系统已不能适应中国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城市轨道交通在资源节约(有利于集约使用土地资源)、环境保护和运输效率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休闲旅游在公共运输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且几乎与每日上下班和商业服务人员增加的 速率同步增长。凡是在有交通运输市场服务的地方,对以休闲为目的的公交服务的需求也在 稳步增长。在这一方面,包括周末假日和周日期间在内潜在的需求就显得特别重要。   在这一背景下,RLG(鲁尔-利贝地区公共交通公司)为了改善公共交通对休闲设施的服务, 多年来一直积极与当地的旅游相关产业合作,以便提高旅游业的吸引力。以下便是高绍 尔地区旅游服务业的几个例子。   RLG   鲁尔-利贝地区公共交通公司(RLG)是公共交通集团威斯特法伦州公共交通集团( WVG)的一个下属分支机构,它与其它几个运输服务的分支机构一起构成了这个公共交通集团 :明斯特地区交通运输公司(RVM),鲁尔-利贝地区公共交通公司(RLG),乌纳地区交通运输公司(VKU),威斯特法伦铁路运输公司(WLE)。  相似文献   

11.
提出利用公共自行车系统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有效衔接,解决城市轨道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与公共自行车的关系;将轨道交通车站所在区域分为城市外围居住区、城市公共中心区、交通换乘枢纽区3类,分析各类型车站区域公共交通需求特点;最后提出改善公共交通与轨道交通衔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轨道交通应是机场与市中心交通联系中的主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将于2008年举办奥运会;上海将于2010年举办世博会;而广州将举办亚运会。对外交通问题势必成为这三个特大城市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重点对北京、上海、新加坡和香港等几个城市的机场进行分析对比。提出用“轨道交通为主,常规公共交通为辅”的方法,有效地、快捷地把对外交通节点融入城市交通网。  相似文献   

13.
河内交通面临高速的城市化、有限的道路交通网络、相对于公共交通的高比例个人机动车保有量(特别是摩托车)等许多难题.河内市政府寄希望于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并将其作为未来的主要公共交通方式,从而逐步减少个人机动车的使用.由于城市轨道交通是"站点一站点"的运输模式,因此,有必要与其他常规交通方式有效衔接,从而实现"门-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常规地面公交起讫点与轨道交通吸引半径的关系,结合青岛地铁1号线黄岛段的具体情况,研究城市地铁线与常规公交线路接驳问题。对已有常规地面公交线网和新增接驳公交线网进行调整和优化,初步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接驳的两方面功能:一方面多模式分层次的公共交通结构满足不同的出行需求,增强公共交通的吸引力,提高公共交通在出行方式中的分担比例;另一方面,常规公交为城市轨道交通集散客流,降低两者之间不合理的竞争,达到公共交通系统内部双赢,为乘客提供高效、便捷的出行流程。  相似文献   

15.
大巴黎地区的交通组织以成功著称于世,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公共交通供给充分,这其中城市轨道交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地区快线和市郊铁路的协同,对于解决单中心特大城市或网络化城市都有极强的借鉴意义。介绍早期的法国铁路(市郊铁路)基础条件,以及快线的构思与形成的发展途径,过程曲折辗转,观念、意识、利益在冲突中逐渐磨合走向协同,自然天成。在我国城市化大潮涌动的新形势下和对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饥渴中,期望对国内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健康发展、避免多走弯路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公共自行车作为一项新颖的交通项目在我国许多城市得到了迅速发展。以上海市闵行区公共自行车使用者调查结果及500辆公共自行车在一周内的运转情况为分析对象,探讨了公共自行车的相关特性,包括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单辆自行车每日使用次数等特点。分析结果表明:公共自行车在城市外围地区接驳城市轨道交通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公共自行车循环使用的特点可减少自行车停车场的土地占用面积。  相似文献   

17.
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接驳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的作用。结合城市轨道交通接驳方式的抽样调查,分析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主的出行中与之衔接的各种交通方式的接驳特征,阐述各种方式接驳的时间与距离分布及客流接驳的规律,进而对车站进行了聚类分析,以指导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道路设施的规划、建设和使用。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体系及其存在的不足,总结了我国香港地铁和新加坡公交的运营服务考核的相关经验,结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相关指标及城市轨道交通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考核标准,提出了与运营补贴挂钩的轨道交通运营绩效考核指标及考核标准,以期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或PPP项目公司考核提供抓手,敦促企业在保障运营安全的同时不断提升运营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9.
从城市公共交通的多样化出发,针对公共汽车、公共电车、轻轨、地铁等存在的不足,构想了一种单人车厢的高架轨道列车以及与站台容易实现"链接"的轨道交通网络.这种新的公共交通运输方式,不但融合了现有常规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和快速轨道交通运输工具的长处,而且有着自己独特的优点,适用于现代城市的公共交通.  相似文献   

20.
一种新的城市轻型交通系统--ULTra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有个人交通工具(小汽车等)的大量发展,给城市交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介绍了一种新的城市轻型交通系统ULTra,它是个人快速交通的一种革新形式,与其它公共交通相比,它在可持续性发展、能源使用、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可作为现代城市公共交通的一种补充。该系统无需等待、没有延误、无需换乘;在许多情况下能够比其他交通方式提供更好的服务;能源使用和污染物排放比现有交通系统均减少2/3以上。该系统目前正在进行工程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