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铁列车连挂冲击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计算仿真的方法,分析研究地铁列车在不同连挂速度下缓冲器容量与冲击加速度和车钩力之间的关系。提出地铁列车连挂车钩冲击力与连挂车辆数量无关;车钩峰值冲击力决定了缓冲器的容量;地铁列车没有必要追求过高的连挂速度;连挂速度应该在4km/h以下。  相似文献   

2.
基于非线性系统,针对列车连挂计算中缓冲器特性曲线分段线性化的特点,利用Newmarm-β方法的基本原理重新推导计算公式,改进了传统的Newmark-β方法,改善了算法的稳定性,减小了计算误差,使之适用于列车连挂的计算.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机车连挂仿真的动力学模型和求解方法,对重载机车连挂仿真计算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包括重载计算工况、缓冲器特性、车体变形、机车转向架、连挂数量、车钩间隙等因素.并且将连挂仿真计算结果和冲击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和统计,分析连挂仿真计算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以某城轨车辆用车钩缓冲装置为例,介绍了其结构组成,通过动力学仿真计算软件,建立了多编组列车模型,并进行列车的碰撞及坡道救援仿真分析,最终得到了车钩缓冲装置在碰撞及坡道救援过程中的作用力、缓冲器变形量及其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在碰撞过程中,碰撞连挂面的车钩力及缓冲器变形量最大,沿列车纵向向两端面不断减小,车钩缓冲器、压溃管、防爬器依次逐级吸收冲击能量;在坡道救援工况中,制动速度对车钩缓冲装置的动力学性能基本无影响,增加车辆载重,其制动过程中车钩作用力变大,缓冲器行程增大。  相似文献   

5.
机车车辆轴重的提高和列车编组数量的增加会导致调车连挂冲击中的纵向冲动显著增大,从而带来一系列安全隐患。通过构建摩擦缓冲器动力学修正模型、车辆冲击动力学模型及车体—钩缓—车体串联模型等,研究了不同制动状态及不同阻抗特性缓冲器组合对车辆纵向冲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缓冲器动力学修正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机车车辆调车连挂冲击中的缓冲器特性,以及制动阻力作用下的车钩力变化;车体—钩缓—车体串联模型能较好地模拟装配不同阻抗特性缓冲器的机车车辆连挂组合的冲击,对缓冲器的合理选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根据列车纵向动力学相关理论,利用ADAMS软件建立2车钩冲击连挂动力学模型,且模型经过台车冲击试验数据验证,最大冲击力和运动车钩缓冲器最大压缩量相对误差均不超过3%。利用该模型分别研究不同冲击速度、不同惩罚参数和不同钩锁弹簧预载荷对密接式车钩连挂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大冲击力和缓冲器最大压缩量均随冲击速度的上升而上升,但几乎不受惩罚参数和弹簧预载荷的影响;当冲击速度为36 km/h时,两车钩连挂失败,最大冲击力达到1 130.2kN,运动车钩和静止车钩缓冲器位移曲线分离,但最大压缩量都未超过缓冲器最大行程100 mm;当冲击速度上升或预载荷减小时,车钩连挂时间增加,且连挂时间随惩罚参数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其拐点在惩罚参数为1.0×10~5的位置;惩罚参数和钩锁弹簧预载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车钩连挂过程,当惩罚参数超过1.0×10~7或预载荷小于2.0 kN时车钩连挂失败。  相似文献   

7.
分析B型地铁列车在不同曲线线路工况的连挂救援情况,主要针对在定圆曲线、直线入曲线和反曲线两侧等工况下前端车钩是否能够实现自动连挂进行分析。当不能自动连挂时需要采用人工辅助连挂工具,给出人工辅助连挂工具的使用方法,并提出保证车辆救援连挂安全性的几点建议,可为相关地铁车辆救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地铁车辆用双作用式橡胶缓冲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闻起 《铁道车辆》1995,33(3):31-33
本文介绍长春客车厂生产的地铁车辆用双作用式橡胶缓冲器,该种缓冲器能有效地改善车辆连挂,启动,制动时产生的刚性冲撞,从而提高了车辆运用品质。  相似文献   

9.
基于MATLAB的液气缓冲器调车冲击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用于铁道车辆的新型液气缓冲器的工作原理,根据列车纵向动力学理论,建立了一对一调车冲击计算模型和仿真计算模型.通过研究4种不同工况下缓冲器动态特性曲线的变化,分析了运行阻力、缓冲介质黏度变化对缓冲器动态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增购车辆车钩缓冲器的设计与选型。通过对车钩气液缓冲器进行结构优化以及缓冲器的合理配置,提高了车钩缓冲器的能量吸收能力,减小了车辆救援工况的车钩受力,满足了车辆碰撞能量吸收要求及车辆救援和连挂要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CRH2型动车组与救援机车连挂时,前端车钩缓冲器在不同吸收率下动车组车钩力、缓冲器行程和变形时间进行仿真分析,说明了动车组前端车钩缓冲器在不同吸收率情况下,仅仅改变缓冲器的变形时间,不会对动车组连挂时的车钩力和缓冲器变形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2.
结合西安地铁列车线路实际,对列车连挂救援过程中车辆制动相关问题和车钩缓冲装置曲线连挂及通过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对列车连挂救援整个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出针对性建议,有效指导连挂救援工作顺利开展,提高列车故障情况下的救援效率。  相似文献   

13.
基于车辆在编组连挂时的缓冲器冲击修正模型,通过建立多组列车冲击模型、车体刚度串联模型以及车体-钩缓装置-车体的串联模型,分别研究不同列车编组数量、不同冲击工况、不同车体刚度及不同阻抗特性的车辆缓冲器的组合对车辆纵向冲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冲击车和被冲击车的数量均大于2时,最大车钩力与车辆的数量间不存在明显关联,且此时冲击面的车钩力比编组为其他数量时的车钩力大,因此在进行车辆冲击试验及缓冲器性能测试时,冲击车和被冲击车的数量均大于2较为合理。当车体刚度较小、冲击速度较高时,车体刚度会对车钩力产生较大影响;冲击车和被冲击车具有不同阻抗特性的缓冲器组合冲击时,其最大车钩力和缓冲器行程会不同。因此,新型缓冲器的阻抗特性应设计为在低速冲击时具有柔性,从而保证低速冲击时的车钩力平缓增长,而在高速冲击时应体现为刚性,以限制缓冲器的最大行程。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地铁列车的事故救援能力,实现救援连挂过程的三维可视化,建立覆盖多种工况的曲线模型,以及地铁车辆动态相对位置和姿态计算模型。采用一维黄金分割搜索算法,求解地铁车辆位置和姿态,以及车钩转角。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在Unity平台上搭建地铁车辆救援连挂虚拟仿真系统。虚拟仿真系统可以生成三维虚拟救援场景,实时观察车辆位置和姿态,以及车钩转角,根据用户需求,控制车辆速度和运动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影响缓冲器设计参数的因素,包括车辆结构及车辆强度、列车运行工况和编组调车工况等,确定了我国重载货物列车缓冲器设计参数的目标值,并阐述了新型重载货物列车缓冲器的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6.
利用Simpack动力学软件建立了客运列车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车钩间隙对200 km/h速度等级客车纵向冲动的影响.在车钩间隙从0~5 mm变化时,分别计算了没有纵向冲击时车体的纵向振动加速度、主振频率,及有纵向冲击时车体振动加速度和车钩缓冲器行程.计算结果表明:车钩间隙是车体受到纵向冲击后产生较大纵向振动加速度并持续振动的根源,车钩连挂间隙变小不仅可以降低车体的纵向加速度,还可以使纵向振动加速度的收敛性更好.  相似文献   

17.
重载组合列车机车缓冲器关键技术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大秦线开行2万t重载组合列车对机车缓冲器可靠运用的要求,应用列车纵向动力学软件建立2万t重载组合列车多质点模型和缓冲器数值模型;按照列车紧急制动、常用制动和长大下坡道区段循环制动3种工况,分析比较机车分别装用DFC—E100缓冲器、MT—2缓冲器和QKX100型弹性胶泥缓冲器以及在列车紧急制动工况条件下改变DFC—E100型缓冲器最大阻抗力、行程和初压力等关键技术参数对2万t重载组合列车纵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机车装用不同型号缓冲器时的列车最大纵向力均在2 200 kN以内,中部机车的最大纵向力未超过1 700 kN;适宜于2万t重载组合列车的机车缓冲器的额定阻抗力、行程和初压力分别为2.25 MN,110 mm以下和150 kN左右。  相似文献   

18.
我国重载货物列车缓冲器设计参数研究(待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影响缓冲器设计参数的因素,包括车辆结构及车辆强度、列车运行工况和编组调车工况等,确定了我国重载货物列车缓冲器设计参数的目标值,并阐述了新型重载货物列车缓冲器的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9.
系统阐述了高速重载货运机车车钩悬空故障现象。重点分析了缓冲器上浮的原因,分析认为车钩连挂高差是缓冲器上浮的最主要原因。文章计算得到了车钩、尾框不同配合间隙状态下缓冲器上浮与车钩悬空量的数据关系,并从设计源头提出了解决车钩悬空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20.
重载列车过大的纵向冲动,成为制约重载列车发展的瓶颈。使用列车空气制动与纵向动力学联合仿真系统,以摩擦式缓冲器为研究对象,根据缓冲器运动机理,构建缓冲器阻抗力与压缩行程变化的非线性模型。分别研究缓冲器初压力和缓冲器不同行程区段上阻抗特性变化对重载万吨列车在运行工况下纵向冲动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适当提高缓冲器初压力和缩短过渡段的压缩行程或增大过渡段区间首尾阻抗力差,能减小重载列车车钩力最大值,但会使加速度变大;减小缓冲器稳定区段的阻抗值,能有效减小列车车钩力和加速度,降低列车的纵向冲动。在有无牵引杆两种条件下缓冲器各区段阻抗特性变化对列车纵向冲动的影响规律基本相同。可为缓冲器的阻抗特性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