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确立各种运输方式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设计出信息熵法与灰色关联度评价法相结合的组合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各种运输方式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并据此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系统构成模型,为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提供定量化的指导方案,实现交通与环境、能源、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综合运输系统通道的构成及各系统之间的关系并运用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对综合运输系统通道的功能结构加以深入分析.本文界定了运输通道的划分,并且阐述了综合运输系统通道与各主要外部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了综合运输系统通道与社会经济、科技进步、供需成本之间的因果反馈环,并在此基础上,从通道内各种运输方式相互协调、竞争的角...  相似文献   

3.
综合运输通道客运结构配置的随机饱和熵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寻求系统、科学的综合运输通道最优客运分担,提出用最大熵原理构建客运结构配置模型,基于随机时间价值,选择旅客广义出行时间最小的运输方式,定义了通道内的基本路段饱和度和通道饱和熵,设计了用于求解模型的粒子群算法。分析发现,车外时间差、单位里程票价差、单位里程车内时间差以及旅行距离将直接影响各运输方式客运分担率的高低;以通道饱和熵最大为目标得出的常规铁路最优定价高于现行铁路票价,且通道饱和熵上升了15%,说明铁路票价偏低会造成铁路客运量过于饱和;由通道饱和熵模型得出的最优客运分担结果,缩小了基本路段上各运输方式饱和度之间的差距,实现了运力和运量的有效匹配。  相似文献   

4.
综合运输规划理论的基点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为了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分析了现有综合运输理论由于无法体现需求者对运输供给多样化、多层次的要求和不同条件下运输供给满足程度的差异性,难以解决交通运输面临的提升运输能力、可持续发展、实现本质目标、协调发展等问题,提出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性是形成综合运输规划理论的基点,强调以需求为主导,结合特定的运用条件,分析运输方式实现的技术经济特性,能够体现物量均衡和经济均衡的有机统一,属“动态技术经济特性”。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已进入构建综合运输体系的新时期。发挥综合运输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对于支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关键是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而实现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关键是要加强节点建设。综合运输枢纽是综合运输网络的重要节点,是城际和城市交通运输系统衔接的关键环节,是切实提高运输效率、方便乘客出行的有力抓手。因此,我们应抓住铁路大发展、机场建设和地铁建设加快发展以及国家公路运输枢纽规划全面实施的机遇,着手开展综合客运枢纽布局规划试点工作和示范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大力推进综合运输枢纽建设,真正实现零距离换乘和无缝衔接……  相似文献   

6.
客运通道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从客运通道的拓扑结构和空间形态分布两个角度分析了珠三角客运通道的结构特征,并提出了现状问题. 研究表明:珠三角客运通道的各种运输方式中铁路的运输效率最高,公路的鲁棒性最好;客运通道的演化是短期和长期生存效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珠三角客运通道具备分形特征,公路的网络覆盖度最大为1.495,铁路最小为1.050. 指出铁路发展相对滞后,在规划轨道网络建设完成后,网络连通性将增大3倍,各个城市之间的联系也将更加紧密,轨道交通网络的标准熵将增加4.48%,轨道交通网络覆盖度将增大36.19%,客运通道结构将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基于用户的综合运输通道结构配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综合运输通道内用户出行需求和供应特点,对传统的通道结构配置方法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从用户效应出发对综合运输通道结构进行了界定,建立了通道内运输方式的多维Logit选择函数,提出了综合运输通道结构合理配置方法,并运用极大似然法给出了模型的有关参数.最后,通过西南出海通道(成渝段)的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多方式协调发展的运输通道布局规划体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中国运输通道内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现状规划与实施方法进行了分析,归纳了当前运输通道在规划建设理念、对象、功能、衔接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立足于运输通道经济与运输特性,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建立了多方式协调发展的运输通道布局规划的理论体系、规划研究内容及实现方法。分析表明,将区位理论、功能分析、方式优势分析等环节纳入通道布局研究,可包容当前各方式规划的有效环节,并可弥补不足,增强运输通道线位确定、功能规划、衔接规划、技术评价方法的协调性,将多种运输方式在规划布局阶段协调起来。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江苏省苏南地区持续快速增长的交通需求与十分有限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在此背景下,为了充分发挥苏南地区综合运输体系的整体效能,本文借鉴计算机自动控制算法中的滚动优化策略,提出了综合运输结构配置的虚拟滚动优化法. 通过动态的滚动优化流程,保证各运输方式及路径流量分配最优,在供需适应的基础上,确定综合运输结构的最优配置. 以沪宁通道为例,在通道发展现状分析和未来交通需求预测的基础上,分析苏南综合交通供求特性,提出结构优化方案. 本文探讨的综合运输通道结构优化的基本思路、方法,可为苏南地区构建更合理的综合运输网络布局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田晓燕 《北方交通》2012,(4):153-156
公路、铁路、水运等运输方式共同构成区域综合运输体系,科学客观分析通道内的运输需求总量和运输方式以及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协作关系是准确预测公路建设项目交通量的必要前提。以桓仁(辽吉界)至丹东(古城子)高速公路为例,探讨应用综合运输分析进行公路交通建设项目交通量预测的思路和方法,为公路建设项目的交通量预测提供可靠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十三五”期间是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推进现代物流业“降本 增效”,统筹多种运输方式协同融合发展,全面提升综合运输服务能力水平的关键时期.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多式联运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物流大通道加快建设、铁路货改不 断深化、各类扶持政策密集出台.如何积极服务并融入于中央“一带一路”战略,实现综合 运输通道和枢纽节点的集约化运输组织,提升多式联运服务水平,成为行业内外普遍关 注的课题.本次论坛重点围绕多式联运体系进行研究,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 基础上,开展中欧班列国际运输与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的有效衔接,促进各种运输方式 和不同运输组织形式间高效转换,分享西部节点物流园多式联运发展的最新成果与资 讯,商讨解决多式联运领域的重点难题,提升多式联运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合肥正处于向区域性特大城市转变的战略关键时期,如何选择正确的公交发展模式至关重要。在全面分析合肥在此进程中各个阶段的空间发展、土地利用以及公交需求特点,确定了一体化公交发展模式作为合肥市公交系统的发展方向,对合肥市公交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分析黑龙江省综合运输体系现状、黑龙江省客运及物流业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黑龙江省地域和客货运输的模式特性,对建构智能综合运输枢纽、建立综合运输通道、完善综合运输网络等方面进行分析,对黑龙江省未来智能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提出方案。  相似文献   

14.
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经过“十一五”的建设和发展,各种运输方式规模有了跨越式的增长,但与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需求仍不能完全适应.论坛以“综合交通与社会经济发展:“十二五”综合交通发展展望”为主题,回顾了“十一五”综合交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未来交通的发展态势,明确了“十二五”综合交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任务,从基础设施、技术装备、运输服务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措施,探讨了区级交通、城际交通、城市交通、农村交通、综合交通枢纽等的发展战略,分析了社会经济与综合交通的互动影响,为“十二五”综合交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已有运输通道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货物运输通道的合理规模进行研究,分为通道规模计算,通道中运输方式选择及合理通道规模模型的建立3部分,得出的货物运输通道规模能满足预测规划年的货流需求并留有一定的后备系数,对区域综合运输通道的建设规模研究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截至2013 年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运里程已经超过1 万km,为中国的社会经济 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城镇化过程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城镇化以城市群发展 为依托,并通过干线运输通道连通,需要高速铁路这种大运量的公共交通进行支撑.发达 国家由于其快速城镇化所处的运输阶段不同,选择的交通运输支撑方式也有所不同,但 是大运量公共交通目前成为重要的选择方向,轨道交通尤其是高速铁路比较受到青睐.高 速铁路作为铁路全新技术进步成果,突破了陆上交通的运输速度,丰富了城镇化条件下 旅客交通运输需求选择范围.高速铁路凭借其技术经济特性,契合城镇化对交通运输系统 的要求:输送能力大,可以联系城市经济带;高速铁路网络增益契合城镇化过程的发展要 求;高速铁路能源利用模式相对友好特性符合城镇化的资源和环保要求;高速铁路的社 会经济效益可以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综合运输网合理规模是区域综合运输规划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实现综合运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控制指标。在对区域综合运输网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扩展了交通网络平衡配流方法,将运输方式选择与配流模型进行整合,形成了"方式-路径"配流模型(MPUE)。以社会总成本最优为上层目标函数,"方式-路径"配流模型为下层规划,建立了综合运输网合理规模确定的双层规划模型,并采用模拟退火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将模型运用于成渝经济区综合运输网合理规模的计算中,说明模型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18.
本次论坛以“中国未来综合交通建设与发展”为主题,涉及区域综合交通规划、低碳模式下的交通发展,以及智能交通技术进展及应用等专题. 回顾了“十一五”综合交通的发展历程,展望了“十二五”综合交通的发展前景. 提出在继续完善交通运输通道建设的基础上,重点要加强综合交通网络和枢纽的规划建设. 同时,针对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交通运输结构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民用航空、水运、智能交通以及城市交通的发展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指出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了发展的目标和思路,为中国未来综合交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裴剑平  吕鹏  范橙 《交通标准化》2014,(23):175-182
从江苏省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运营管理方式的历史沿革和现实情况出发,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城市建设、交通运输、铁路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总体变化和要求,分析判断宏观层面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运营管理发展趋势;其后,以分析现代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多样化功能为基础,从客流、车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四个方面对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运营管理的具体微观内容进行剖析,从而提出独立式、协调式、集成式、一体化四大枢纽运营管理模式,通过比较分析四大管理模式优缺点,对如何构建满足当今现代化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蓬勃发展具体需求的运营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性思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交通与能源矛盾日益突出.现有研究认为运 输业能源消耗与运输量、能源消耗强度有关,然而忽视了综合运输系统结构对能源消耗 的影响.为了解综合运输系统能耗与运输量、能耗强度、运输系统结构三者的定性与定量 关系,找出综合运输系统能耗快速增长的真正推动因素,本文以综合运输系统为研究对 象,建立基于完全分解的综合运输系统能耗影响分析模型,将能耗的影响因素分解成系 统结构、运输量、能源消耗强度三大因子,并对1995–2011 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实例计算.研 究发现,运输量的大量增加是运输业能耗显著增加的主要因素.但值得关注的是,运输结 构对能源消耗的影响日益突出.所以,我国进一步构建综合运输系统时,应当做好各种运 输方式在能耗方面的优势比较及合理的整体发展规划,使得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应该 大力发展能源消耗率低且对环境影响小的铁路和水路运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