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成为了研究热点并且已经有了一定的应用。为提升我国铁路冷链运输装备的技术水平,提出了基于锂离子电池技术的新型铁路冷藏集装箱供电方案,研究了锂离子电池系统架构,通过对样机不同工况下的运行跟踪,分析了电池系统运行数据,为锂离子电池技术在铁路冷藏车辆装备上的应用提供了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轨道交通工程车为平台,分析固态锂离子电池系统应用的可行性.通过对固态锂离子电池和传统铅酸电池进行对比,列举固态锂离子电池用于轨道交通工程车的技术优势,介绍固态锂离子电池系统作为轨道交通工程车动力源的配置方案和设计参数.结果表明,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的固态锂离子电池作为轨道交通工程车牵引动力源,可以提高车辆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作为在紧急情况下为轨道交通列车辅助系统供电的应急电源,铅酸或镍铬电池被普遍使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锂离子电池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介绍了GJCL-A型锂离子轨道交通车载智能应急电源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设计方案及试点应用情况.GJCL-A型锂离子轨道交通车载智能应急电源系统的试验应用结果表明,用于车厢的110V应急供电4 300 s后,其剩余电量仍有40%以上.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动车组新材料和新能源方面的技术发展方向,重点对碳纤维复合材料、铝合金复合材料、镁合金等新型材料的优缺点,以及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新型能源或储能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可为轨道交通产品相关的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轨道交通领域锂离子动力电池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简要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材料的基础知识,对叠层结构的大容量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工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并展望了未来时期轨道交通行业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锂离子蓄电池由于高能量密度等优势被应用在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机车车辆上。介绍机车车辆锂离子电池组的内部连接方式。结合机车车辆锂离子电池组特点,基于GB/T 21413.1—2008 《铁路应用机车车辆电气设备第1部分:一般使用条件和通用规则》等标准,提出其检测试验要求及具体检测方法,包括绝缘耐压试验、充放电试验、冲击和振动试验、电磁兼容试验,为锂离子蓄电池检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及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对轨道交通的能源利用、维修、管理、运营等方面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双碳节能与安全发展论坛”上,11位专家纷纷对轨道交通装备的低碳、安全发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相似文献   

8.
正在发展新型轨道交通产业的过程中,中铁工业在南京成立了中铁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开展各种制式新型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制动、轴承等系统的研发、制造和维修改造,打造中国新型轨道交通车辆自主品牌。据了解,中铁工业正在研发制造的新制式轨道交通车辆样车将于2018年面世,并被命名为"新时代号"。与传统轨道交通相比,新型轨道交通的"新"体现在绿色环保、造价低、占地少、运行噪音小、适应性强、全天候运营等优点上。同高铁"复兴号"一样,它代表着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以轨道交通车辆车载储能系统为对象,对当前应用于轨道交通车辆中的超级电容、高能电容和锂离子电池等车载储能元件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钛酸锂电池具有高功率密度、高能量密度、高可靠性的技术特点。结合钛酸锂电池的性能特点和控制策略的研究,通过项目应用实例和现场试验对比,阐述了钛酸锂电池在地铁车辆储能系统中大规模应用的技术优势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标准化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通过阐述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发展过程,分析轨道交通装备标准化工作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总结轨道交通装备企业标准化工作在认识、信息渠道、先进性、监督力度及标准、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滞后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加强企业标缝化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标准化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通过阐述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发展过程,分析轨道交通装备标准化工作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总结轨道交通装备企业标准化工作在认识、信息渠道、先进性、监督力度及标准、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滞后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加强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轨道交通装备及电动汽车在能量和电压级方面的需求,常将多个锂离子电池单体通过串联形成串联型电池系统。针对串联型电池系统中因电池单体不一致导致其功率状态(SOP)预测不准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OP差值预测器的串联型电池系统多约束动态功率预测方法。一方面,根据串联型电池系统工作特性及运行参数约束条件,采用基于多约束动态的功率预测法获得电池系统SOP预测基值;另一方面,根据串联型电池系统中各电池单体端电压的不一致性,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法的电池系统SOP差值预测器,产生因电压不一致引起的电池系统SOP差值,并与基于多约束动态法的电池系统SOP预测基值叠加,得到电池系统SOP预测值。为验证所提方法的准确性,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分别在30 s、2 min及5 min持续时间下,采用所提方法进行串联型电池系统SOP预测,其预测值始终跟随电池系统SOP实测值,预测误差约为额定持续峰值功率的2%。同时,通过与不同算法的预测结果对比,得出文章所提算法的电池系统SOP预测值更接近其SOP实测值。由此表明,对于含电池单体不一致的串联型电池系统,文章所提算法能准确预测...  相似文献   

13.
钛酸锂电池虽然能量密度较低,但在安全性、功率密度、循环寿命、环境适应性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车载储能供电的轨道交通车辆对动力电池的应用需求,因此在轨道交通车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针对采用钛酸锂电池作为动力的某导轨式胶轮列车,给出了动力电池系统的设计流程和设计原则,确定了电池系统的成组方式和性能参数。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动力电池系统符合电压范围、充放电电流要求等设计原则,满足列车的牵引制动性能要求。在电池的最佳荷电状态范围内,列车行驶距离约为20 km,在持续充电的情况下,补充该电量所需时间约为7 min。  相似文献   

14.
对国内外绿色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及运营现状进行调研,提出绿色轨道交通工程的概念,对其特征表现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从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管理等方面对城市轨道交通的绿色技术进行详细剖析,从技术集成、科技创新、装备研发及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对绿色轨道交通的发展方向进行阐述,以期为绿色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和运营维护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轨道交通机车车辆上广泛应用的电连接器,以IEC 62847:2016标准为基础,从国际标准角度,对轨道交通电连接器标准的发展、分类、主要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要求、试验分组和样品数量、环境严酷度适应性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通过吸收和借鉴国际轨道交通电连接器标准要求,提出制定我国轨道交通电连接器基础标准思路,推动形成我国轨道交通电连接器基础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我国地铁列车相关技术及装备日益发展的需要,设计了以智能化、节能环保、高可用性、高适应性及高安全性为特征的下一代地铁车辆关键技术研究方案,提出了智能化信息服务技术、新能源技术、新一代工业以太网技术、新型牵引制动技术及减振技术等列车关键技术。通过相关研究以推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产业的升级优化,提高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轨道交通行业迅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产品中有害物质带来的已知和潜在风险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分析了轨道交通装备产品有害物质的来源及危害,介绍了船舶及汽车等相关行业对有害物质的规定。阐述了轨道交通行业对有害物质的管控现状及相关法律法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管控建议,为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轨道交通系统已经发展成为以车辆装备为核心的复杂大系统。在历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中,轨道交通装备始终走在科技革命的最前沿,推动着技术应用与产业化发展。文章从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化发展的角度出发,介绍了轨道交通在智轨快运系统、重载机车智能驾驶和智能运维等领域开展的智能化应用初步探索和实践,以及轨道交通在运输安全与高效方面的提升。最后,从单体智能、群体智能和系统智能3个维度对轨道交通未来的智能形态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小型、轻量且具有大蓄电容量的锂离子电池是铁道车辆上实用的蓄电装置之一。文章介绍了铁道车辆用锂离子电池的规格、单电池结构,着重描述了该电池的各种性能。  相似文献   

20.
王永刚  吕海清  刘森  杨君 《铁道车辆》2014,(3):26-27,44
通过对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锂离子电池的对比分析,提出了采用新型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作为中低速磁浮列车悬浮系统电池的方案,并通过了相关测试及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