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游艇业》2012,(9):20-20
在三亚参加海天盛筵时,虽然我和我的同事苗则洵有很多事情要做,可是我还是极力推荐他去体验—下航海的乐趣。苗则洵毕业于海事学院,目前为一家国际游艇俱乐部的母公司工作。但是他还没有享受过玩船的乐趣。我想是时候让他体验一番了。  相似文献   

2.
我们来发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ill 《游艇业》2013,(1):25-25
@浩兰1028: “今天在海滩散步,在路过一个餐吧时遇见了贵人。一位佛罗里达州飞行员兼职帆船手请我在美妙的天气下体验了帆船航海。餐吧老板和我分享了他几十年的奇遇。真有福气。随后几天都可以航海了。太爽了。  相似文献   

3.
小明赔书     
小明是个“航海迷”,这天他从图书室发现了两本《航海》杂志,便高兴地借回了家。 晚上,他越看越喜欢,不知怎的,一个念头突然闪现在他的脑海里…… 第二天,小明兴冲冲地拿了一本《怎样养猪》交给了图书室老师: 《航海》杂志给我弄丢了,照价赔偿,找我五  相似文献   

4.
卫太夷 《航海》2012,(3):30-32
龙年新春,前往《航海》杂志社贺岁,上海市航海学会桑史良秘书长嘱我写篇彭德清老部长当年编纂《中国航海史》的往事,我欣然应命。  相似文献   

5.
洪振权 《航海》2008,(5):9-11
在上海市航海学会庆祝第四届中国航海日活动的浦江游船上,活跃着一个精神矍铄的老人的身影,他兴致勃勃地为青少年朋友讲解航海知识,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我们是新中国的海员……”他就是年逾八旬的洪振权先生。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洪振权先后担任上海海运局船长、指导船长、安监室主任,这位教授级高工曾获突出贡献专家殊荣,被同仁亲切地称为“洪教头”?他曾担任上海市航海学会第三、第四届理事会秘书长,为学会的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而今,离休后的洪老依然情系航海事业的发展,满怀热情地参与航海学会和吴淞商船专科学校同学会的工作。在航海学会正式成立三十周年之际,洪老谦逊地以一位老海员、老会员的身份,应本刊之约,撰文激励学会“励精图治,同舟奋进,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6.
张永根 《航海》2009,(4):31-31
1953年,我毕业于大连海运学院,该学院由我原来就读的上海航务学院与东北航海学院、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因此我是大连海运学院的首届毕业生。  相似文献   

7.
航海是人类在海上航行,跨越海洋,由一方陆地去到另一方陆地的活动。由于人类的地理知识有限,在从前是一种冒险行为。在现代科技发展的今天,航海也是一种风险很高的职业,危险时时相伴,尽管这样,每一条航线,都是航海前辈一海里一海里航行积累而成的。库克船长就是航海界的一位杰出代表,尽管当年他航海探险多带有殖民主义特色,但就航海本身来说,他留给后人的是宝贵的经验和资料。  相似文献   

8.
吴兆麟 《世界海运》2009,32(6):22-23
从1970年毕业留校至今,我从事航海教育已经有近40年的时间,在这40年的历程里,我见证了中国高等航海教育的沧桑磨砺,也很荣幸能够伴随母校——大连海事大学经受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兼程。如果说让我谈谈对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及大连海事大学发展的理解,我更多地愿意以一个航海教育工作者的身份,从多年的执教经验,  相似文献   

9.
6月10日下午,湛江造船工程学会在湛江海洋大学航海学院举行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20余人。罗舜佩理事长首先发言,他说:今年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民族英雄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学习他勇往直前的精神,我们在这里进一步学习史料,以史为镜,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贯彻党中央关于“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的指示,努力提高现代化修造船科学技术水平,促进我国船舶工业和航海事业的发展。湛江海洋大学航海学院史伯涛院长应邀出席了会议,并在会上讲了话。  相似文献   

10.
我退休已有5年多,仍爱读有海味及有油味的专业杂志。当我读到航海杂志举办“我与航海”征文后,决心把自己遇到的一件小事写出来。纪念我仅仅见过一次面的新朋友——他,又是我再也见不到他而引为终身遗憾的海洋上的战友。 1982年,我国正式颁布了《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并同时组建了中国海洋石  相似文献   

11.
两个多月前,我在全国人大会议上连续第二次与其他代表一起联名提交议案,建议设立中国的航海节,今天我们终于迎来了值得庆贺的日子。“航海日”的设立,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发展我国航海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我感到,党和国家这一决定,既是立足于我国悠久的航海传统和灿烂的航海化之上,又是根据当前我国国情和世界政治经济形势。  相似文献   

12.
《航海》2017,(5)
正爸爸曾经做过海员,在我小时候,他一直给我讲大海的故事。在我的印象中,大海是温柔、宁静的,也是汹涌、澎湃的,更是朦胧、缥缈的。2017年7月2日,我有幸参加了上海市航海学会组织的航海夏令营,登上了"喜悦"号,见识到了真正的大海。此前,我从未参加过航海夏令营,也没有去邮轮上玩过。踏上"喜悦"号的甲板,看着码头和边上的建筑渐渐消失在  相似文献   

13.
魏家福 《世界海运》2009,32(6):37-38
欣闻中国高等航海教育暨大连海事大学迎来百年华诞,作为一名从业40余载的航海工作者,一个对大海饱含深情的远洋船长,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在此,我谨代表中远集团,向大连海事大学表示热烈祝贺!向多年来辛勤培育了一代代航海专才的教师们表示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14.
叶小明 《船艇》2014,(1):52-59
2013年过去了,通常年底都是中国人最忙的季节,而且我们没有冬季航海的习惯,所以我的帆船比赛基本上也就划上了句号。 仔细数数这一年的航海经历,9场大帆船比赛,其中8场是作为船长组织参赛。是不是很疯狂?北京帆友聚会的时候有朋友鼓励我把这些经历写下来,希望我的经验对刚刚接触航海的朋友有些许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游艇业》2012,(12):20-20
这个月,我继续给大家介绍航海术语——高级词汇。高级词汇更加复杂、专业,结合上月刊的介绍,即使是更专业的对话,刚入门的航海爱好者也不至于抓不着头脑。航海术语不是一时一刻就可以全部掌握的,就像红酒术语一样,是要用一生去学习的语言。  相似文献   

16.
倪明  黄佳萍 《航海》2012,(3):42-43
2012年4月20日,由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联合海军上海舰艇岸情部共同举办的“我爱海军,我画海军——周补田油画展”拉开帷幕,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副馆长丛建国主持剪彩仪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明代大航海家郑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先行者,他于公元1405年开始至1433年先后七次率领船队远航,足迹遍及亚非三十余国,堪称世界远洋航海的千古绝唱。郑和下西洋是人类第一次通过科学航海,大规模远洋航行的成功实践,凸现了当时我国航海技术在世界上的先进性。但郑和航海事业未能像西方航海那样,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而是在郑和逝世之后便突然终止,表现出难以为继之局限性。这些成就与遗憾,均值得后人反思。  相似文献   

18.
黄奎林 《航海》2014,(1):30-31
韦文喜,1935年生,常熟浒浦人,出生于航海世家。他12岁跟二叔韦寿山(新洋帮匠师)学习造船知识;16岁,随父出海捕鱼、从事海运,在航海过程中寓目船林,认真揣摩船只造型、结构等,烂熟于心。  相似文献   

19.
罗梅君 《珠江水运》2012,(11):62-65
六百多年前,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实现了七下西洋的壮举,他的远洋不仅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瑰丽一页,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大国风范。自2005年国务院批准将郑和下西洋的首航日7月11日确定为我国的航海目以来,中国航海日已走过了七年的历程。2012年7月11日,以“感知郑和、拥抱海洋”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航海日即将在南京启航。  相似文献   

20.
编者记     
《游艇业》2014,(5):10-10
杨力 帆船玩家、本刊特约撰稿人 《海上8000里…我的航海生活》是从我于2012年4月-2013年11月存太平洋航海期间写的日记中精心选编而成的。我写了作为一名普遍人真实的航海生活以及在航海期间的甜酸苦辣及奇景见闻。希望读者通过我的经历能对航海感兴趣,求参与这项运动。航海不是什么英雄壮举,是一种人人都能参与的运动。当然它需要有冒险精神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