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3 毫秒
1.
陈哲 《中国水运》2003,(10):36-37
<国际安全管理规则>(ISM规则)要求负责船舶营运的公司和其所营运的船舶建立起一套科学、系统和程序化的安全管理体系,并要求船旗国政府主管机关或其认可的机构对公司和船舶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审核和发证.  相似文献   

2.
一、为什么要整合 2002年7月1日,是<国际安全管理规则>(简称ISM规则)2002年修正案正式生效之日.在这一日期前,所有国际航运公司及其管理的国际航行船舶都应按该规则建立起"船舶安全管理体系"(Safety Management System简称SMS),并通过由船旗国政府主管机关或其授权的认证机构,例如船级社进行的第三方认证,船公司取得<符合证明>(英文简称DOC,即公司证书),其下属国际航行船舶取得<安全管理证书>(英文简称SMC,即船舶证书).  相似文献   

3.
申春生 《中国水运》2002,(11):31-32
<国际安全管理规则>(简称)在我国国际航运企业推行六年来,一种崭新的安全管理模式正在逐渐替代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海上交通事故得到了遏制,成效显著.随着的有效实施,交通部于2001年7月12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简称<国内安全管理规则>或).自2003年1月1日起国内跨省航行载客50人及以上的客船(包括客滚船、旅游船、高速客船)、150总吨及以上的气体运输船和散装化学品船必须按照的要求建立起安全管理体系(SMS),并接受主管机关的审核,取得相应的DOC和SMC证书后方准营运,该规则原则上对油船不迟于2003年7月1日生效.我们怎样才能按照交通部和海事局的要求,认真推进行实施、取得预期的效果呢?主管机关对这些船公司的审核应掌握到怎样的一个标准、帮助他们真正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呢?笔者结合调研情况和以往的审核经验,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指定人员"是<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中的重要条款之一,在ISM规则(International Safety Management Code for the Operation of Ships and for Pollution Prevention)结构中的地位仅次于"公司的责任和权力".如何充分发挥其对船舶安全管理体系运行应中有的监控作用,成为企业安全文化的一部分,对其作用的认识和定位是个关键.该问题不仅会影响到船舶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还会影响到安全管理水平的螺旋式提高.  相似文献   

5.
邓跃进  周韧 《中国水运》2002,(10):34-34
交通部交海发[2001]383号文件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以下简称"国内规则")."国内规则"充分应用ISM规则原理并使之国内化,其核心内容就是在国内航运公司内要建立、保持并支持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以下标示为SMS).笔者试对国内航运公司在建立SMS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2004年3月4日1400时,广州海事局解除了巴拿马籍货船"UNICORN NO.1"(独角兽一号)的禁止离港令,对该船予以放行.3月1日1700时,广州海事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对巴拿马籍货轮"UNICORN NO.1"(独角兽一号)实施禁止离港.这是广州海事局自<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简称ISM规则)实施生效以来,首次以船长不熟悉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的重大不符合项目,判定该轮滞留广州.  相似文献   

7.
舒华 《中国船检》2002,(5):55-56
在IMO 1993年11月第18届大会上,通过A.741(18)决议,采纳了<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及防污染管理规则>(ISM规则).1994年5月的IMOMSC(63)会议上,把ISM规则纳入SOLAS公约,新增第Ⅸ章<船舶安全营运管理>,从而使ISM规则的要求成为强制性实施的要求,ISM规则为船舶安全和防污染操作提供了一个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8.
国家经贸委于2001年12月20日发布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  相似文献   

9.
安全管理体系是ISM规则的核心,若能充分发挥安全管理体系的效能,就能切实转变公司的管理方式,提高公司的安全管理水平,实现ISM规则的管理目标。文章从高效率的安全管理体系、高素质的人员、良好的ISM文化和严密的监控体系等四个方面指出了如何有效运行安全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简称ISM规则),将于2002年7月1日生效.为了促进我国航运企业安全管理,对不遵守该规则带来的法律问题作一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赵广福 《航海》2020,(1):66-67
我国航运业的实质性进步,其主要体现之一便是《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和《国内安全管理规则》的有效实施[1]。本文从上述两项规则在船舶安全管理体系的应用与实际开展为着眼点,简要直观地分析安全管理体系在我国船舶安全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21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以下简称《国内安全管理规则》)对第四批船舶生效。为进一步做好辖区航运公司安全管理工作,在调研两家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化情况基础上,分析了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多样化的现状,指出了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化的优势和面临问题,并就海事主管机关应对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化发展趋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交通部2004年第7号部令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规则>(以下简称新<规则>),并于2004年8月1日起生效,1997年交通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规则>(以下简称旧<规则>)同时失效.在实施新<规则>的过程中,笔者深切的感受到船舶最低配备船员的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船舶所有人或者船员等相关人员如不了解这些新要求和变化,就可能发生一些违章,导致耽误船期或其它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何杰 《中国船检》2001,(3):33-34
关于ISM规则"指定人员"的权威理解是"由最高管理者委派,负责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完善和保持正常运行;直接与最高管理者联系,报告SMS运行情况,及时处理影响SMS运行的有关问题.指定人员可能还负责其他职能部门工作,但不影响其保证安全和防污染职能的独立性,其他职能不能与指定人员职责相矛盾."(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中国船级社编);"ISM规则没有明确表明不允许指定人员兼职,但规定了指定人员的监控职能.鉴于我国国有企业的特定情况,如指定人员兼任被监控部门职务,不利于其监控职能的发挥.因此,审核员在审核期间应鼓励指定人员不兼职,并着重查找兼职指定人员在履行监控职能方面的不符合项"(见<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若干准则>1.5).航运公司现有的指定人员都是根据以上的理解设立的,很明显,以上的理解是指体系监控职能.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航运业也实现了较为长足的进步,ISM规则和NSM规则的实施就是这一进步的体现。本文就船舶安全管理体系围绕ISM规则和NSM规则应用取得的经验与实效展开的,而由此我们就能够较为直观认识到安全管理体系对于我国船舶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信息     
国家商检局颁布《进口废物装运前检验管理办法》 国家商检局颁布了《进口废物装运前检验管理办法》。《办法》规定,对国家允许作为原料进口的废物,必须实施装运检验,并规定,口岸商检机构对已运抵口岸但未经装运检验的进口废物,可以不受理报检。 《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发证规则》颁布 交通部安全监督局近日颁布了《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发证规则》。该规则是为了保证《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的实施,规范安全管理体系的审核发证行为,明确审核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规定公司和船舶申请审核发证的条件而制定的。  相似文献   

17.
徐荣伟 《中国船检》2009,(8):90-91,124
灯光信号是直接关系到船舶避碰安全的可视信号,而其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又直接影响到灯光信号的发送.故船舶信号灯的配置及其供电系统应严格遵守<海上避碰规则>,<内河避碰规则>以及<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我国实施《国际安全管理规则》和《国内安全管理规则》的基本概况,分析了当前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船检》2004,(7):43-43
根据<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第Ⅺ-2章、<关于发布<港口设施保安规则>的通知>(交水发[2003]500号)以及<关于发布<船舶保安规则>的通知>(交海发[2004]315号)的要求,现将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联络点公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吕继佳  柴田 《中国船检》2004,(11):66-67
ISM规则作为国际性管理规则.它提供的是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的管理标准。这些管理标准主要从安全管理、安全操作和维护以及防止污染三方面提供。ISM规则从管理出发.涉及到了公司及船舶安全和防止污染管理的各个方面。规则所要求的安全管理体系.不仅已经涉及到从事管理船舶安全和防止污染工作.从事相关审核的公司和船上的所有人员.而且也涉及到船籍国主管机关、港口国有关当局和船旗国主管机关认可的机构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