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为了探索腐蚀产物膜对缓蚀剂性能的影响,利用SEM,XRD,极化曲线及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NaHCO3溶液中腐蚀产物膜结构和成分改变对缓蚀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不同离子后,腐蚀产物膜的成分及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腐蚀介质浓度为40g/L时,由于所形成的主要成分为FeCO3的腐蚀产物膜组织结构致密均匀,缓蚀剂氨基乙酸...  相似文献   

2.
赵晓明 《中国水运》2014,(2):179-181
文中采用自腐蚀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方法研究了船体用钢Q235在海洋优势菌种(硫酸盐还原菌和需纳弧菌)共同作用下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与单种菌相比,两种菌混合作用下促进了Q235碳钢的腐蚀。混合菌种中Q235碳钢电极的自腐蚀电位均低于单一菌种,腐蚀的电流密度增加,交流阻抗值随时间减小。  相似文献   

3.
针对电弧钎焊连接镀锌钢板时的锌层破坏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用氩气作为保护气体,分别对当电流为直流和交流,燃弧时间从1s至5s时的镀锌钢板表面宏观形貌和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采用直流电弧加热镀锌钢板时表面Zn层除蒸发外,还有熔化并形成FeZn合金表层熔膜,但基体Q235钢没发生熔化。但因交流电弧“阴极锌层气化一剥离作用”使表面锌层严重破坏,并影响钎料的润湿铺展,因此交流电弧不能连接镀锌钢板。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物理场耦合软件COMSOLMultiphysics和MATLAB的联合仿真,先建立海洋工程结构钢试件模型,再利用电化学、变形网格、固体力学和疲劳等模块构建了试件在不同温度人工海水中的腐蚀疲劳仿真模型,研究腐蚀与载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建立的数值模型能较好地模拟结构钢试件的活性溶解过程,腐蚀规律符合极化曲线参数,在人工海水溶液中,随着温度上升,试件腐蚀速率逐渐上升。在20℃人工海水中,试件5年的平均腐蚀厚度为399.4μm,而当温度上升至30℃时,试件5年的平均腐蚀厚度达490.7μm。载荷与腐蚀的耦合作用会加速试件腐蚀,一定范围内,试件所受载荷越大,则腐蚀速率越大。在20℃人工海水溶液下,试件在12.0 kN轴向拉伸载荷的作用下,5年的平均腐蚀厚度从399.4μm加速至416.3μm,试件的疲劳寿命也随着腐蚀程度的加深而不断减小。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海上风电紧固件常用无铬锌铝涂层的腐蚀行为开展研究,通过在碳钢紧固件表面制备一种无铬锌铝涂层,并利用中性盐雾实验、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化学阻抗、极化曲线等分析方法分析涂层的腐蚀行为。试验结果表明碳钢紧固件表面制备的无铬锌铝涂层中铝粉呈现层叠状分层分布,锌则在涂层中其他区域均匀分布,涂层经过60天中性盐雾试验表面未观察到红锈,表明具有很好的防护性,电化学测量结果表明涂层中的锌铝粉交替作用,为紧固件基体提供良好的阴极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304不锈钢在混合菌种共同作用下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间歇式方法培养海水中硫酸盐还原菌和需钠弧菌,采用自腐蚀电位、极化曲线、冷场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研究了304不锈钢在硫酸盐还原菌和需钠弧菌共同作用下的腐蚀电化学行为,分析了东海中的微生物腐蚀特征和机理.结果表明:硫酸盐还原菌和需钠弧菌在混合培养过程中相互促进生长,在混合微生物介质中的腐蚀速率大于在单一微生物中的腐蚀速率;混合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使微生物膜加大加厚以及产生更多的腐蚀产物和代谢物,加速了不锈钢钝化膜的溶解,进而加速了304不锈钢表面的点蚀.  相似文献   

7.
Q345C-NHY3耐海水腐蚀钢是宝钢根据钢在海水中腐蚀特点设计的钢种。本文简述耐海水腐蚀钢Q345C-NHY3的力学、化学、耐腐蚀等性能,介绍了与之相配合的焊接材料的选择以及埋弧焊与手工电弧焊的工艺。  相似文献   

8.
通过人工海水挂片、氯化钠盐雾腐蚀试验和电化学腐蚀试验,研究了CuNiAlBe合金材料的腐蚀行为。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能谱仪,确定了腐蚀产物的基本组成,初步讨论了合金的腐蚀机理。结果表明:CuNiAlBe合金有着良好的耐蚀性能,由于钝化膜形成和腐蚀产物的堆集,腐蚀速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合金腐蚀均匀,没有局部腐蚀的发生。腐蚀产物的主要组成为CuCl2。  相似文献   

9.
针对电弧钎焊连接镀锌钢板时的锌层破坏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用氩气作为保护气体,分别对当电流为直流和交流,燃弧时间从1s至5s时的镀锌钢板表面宏观形貌和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采用直流电弧加热镀锌钢板时表面Zn层除蒸发外,还有熔化并形成FeZn合金表层熔膜,但基体Q235钢没发生熔化。但因交流电弧"阴极锌层气化-剥离作用"使表面锌层严重破坏,并影响钎料的润湿铺展,因此交流电弧不能连接镀锌钢板。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量极化曲线和阻抗谱,研究了Q235钢正火区在SRB和V.natriegens共同作用下的腐蚀行为。研究表明,正火区的腐蚀程度,单一菌溶液中,SRB大于V.natriegens,混合菌溶液大于单一菌;混合菌溶液中SRB和V.natriegens表现出协同作用,加速试样的腐蚀。  相似文献   

11.
利用线性极化法、失重法、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方法,研究了模拟混凝土孔溶液中,一种新型缓蚀剂对钢筋的缓蚀作用和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该缓蚀剂对钢筋具有较好的缓蚀效果;最佳缓蚀剂浓度为2%;该缓蚀剂能有效抑制氯离子对钢筋的腐蚀并对混凝土力学性能无有害影响。其缓蚀作用主要是通过在钢筋表面的竞争吸附形成保护膜从而提高钢筋耐腐蚀性。  相似文献   

12.
Q235钢焊接熔合区在混合菌共同作用下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腐蚀形貌,测量极化曲线和阻抗谱,研究了Q235钢熔合区在SRB和V.natriegens共同作用下的腐蚀行为。研究表明,熔合区的腐蚀程度,单一菌溶液中,SRB大于V.natriegens,混合菌溶液大于单一菌;混合菌溶液中SRB和V.natriegens表现出协同作用,加速试样的腐蚀;试样的耐腐蚀性能,熔合区小于焊缝区小于母材区。  相似文献   

13.
船舶在航行过程中,有大量零部件处于海水之中,通过统计研究,船舶结构平均使用5年后,很多零部件会出现腐蚀破坏现象,使船舶航行安全性受到较大挑战。为了较好地将耐腐蚀材料应用于船体防腐层,提高船舶结构防腐蚀能力以及船舶结构使用寿命、航行安全性,本文对船舶腐蚀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与总结,针对各类船舶结构腐蚀原因,对各类耐腐蚀材料防腐蚀性能、应用场合进行分类介绍,并给出相应的防腐蚀策略,为耐腐蚀材料在船舶防腐层设计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Ti靶和ZrO_2靶在Ar、N_2混合气氛中进行反应磁控溅射的方法,在不同预处理的基底上沉积制备了一系列的TiN/ZrON周期结构多层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和纳米力学综合测试系统对薄膜的微结构、表面粗糙度和膜基结合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层膜的结晶性整体较差,室温下沉积的薄膜多以非晶态形式存在.200℃生长温度下,结晶性略有提高.制备的多层膜均生长致密,颗粒分布较为均匀.在经过腐蚀处理和预镀一定厚度金属Ti层的不锈钢基底上生长的薄膜进行结合力测试.结果表明,增加预镀金属层的厚度和腐蚀处理方法可以提高薄膜的结合力.  相似文献   

15.
吕敬高 《船电技术》2013,(11):54-57
研究了2519铝合金微弧氧化膜表面形貌、截面形貌特征与成分分布特点、相结构以及微弧氧化膜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氧化膜为55 μm厚膜时主要由α-A12O3、γ-A12O3和A16Si2O13组成,并有非晶相;截面形貌呈现明显的两层结构特征,致密层厚约35 μm,表面疏松层厚约20 μm.致密层中Al、Cu、O含量均高于表面疏松层的,而表面疏松层Si含量明显高于致密层的,A16Si2O13主要分布于表面疏松层.该氧化膜使铝合金试样的Icorr减小3个数量级以上,并明显提高了腐蚀电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在实验室测得的水中目标高频回波特性的数据和高频回波亮点强度特性的定量描述参量(LTS值),对同一目标在敷贴吸声层前后的LTS值进行了计算。采用了最大值法,平均值法和最大概数法,对该目标的LTS值进行了评估。并对该目标的高频回波亮占特性和形成机理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为保障三峡船闸输水廊道反弧门的运行安全,在2021和2022年三峡船闸计划性停航检修期间,对南北两线船闸反弧门的腐蚀状况进行检测和评估,分析其防腐蚀涂层起泡破坏及门体腐蚀的原因。结果表明,反弧门涂层存在大面积起泡、剥落,门体及构件的局部腐蚀问题凸显,涂层损伤及锈蚀面积约占反弧门检测面积的20%。反弧门原有涂装材料和热喷锌层仍能发挥防腐蚀作用,尚不需要进行大面积维修,但对于局部腐蚀和涂层破坏明显的区域,应及时修复,并加强检测、维护,避免发生腐蚀失效威胁门体安全。同时,针对反弧门遭受的高速水流冲蚀、空蚀以及电偶腐蚀耦合破坏问题,提出进行反弧门表面高弹、抗冲耐磨防护材料修复以及施加牺牲阳极阴极保护防护试验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海水间浸环境下,研究不同温度对船舶与海洋工程用钢AH32钢焊接热影响区电化学腐蚀的影响。利用Autolab PGSTAT 302N电化学工作站对试样进行经典三电极测试,分析其自腐蚀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噪声、电化学阻抗谱等变化趋势,比较不同试样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19.
<正>0引言现代化船舶采用中央淡水循环冷却系统,即先由海水冷却封闭循环的低温淡水,再将该低温淡水分别输送到各辅助设备实现冷却。与海水独立冷却系统相比,这种设计有可以大大减少机舱海水管的数量,避免海水对管系、设备等造成腐蚀等很多优点。在新造船舶中,中央淡水循环冷却系统几乎完全取代原来的海水独立冷却系统。在一些船舶设计中,中央淡水循环冷却系统存在明显的缺陷,即低温淡水管系容易因空气积聚或排气  相似文献   

20.
该“海水管路防腐技术”,由中国专利局于1998年4月10日受理,专利申请号为(98203239.0),并于1999年2月5日正式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该专利技术,是通过对目前现有海水管路的腐蚀情况进行详细的研究,找出海水管路腐蚀的特点,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和实践,找出一种钞见效快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