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2018年8月22日上午,伴随着汽笛声响,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新型救助艇"东海救321"轮正式列编,在黄浦江水域进行了首航。"东海救321"轮是为满足基地救助工作需求而专门设计的专业救助艇,艇长21.4米,宽6.7米,吃水1.38米,最大航速25节,抗风能力8级,最大救助能力40人。该艇可承担沿海20海里、覆盖救助基地50海里以内的海上人命  相似文献   

2.
沈刚  黄东行 《航海》2023,(1):70-73
救助艇在浅水、岛礁等区域救助作业中存在较大风险。本文中主要浅谈救助艇在浅滩、岛礁区水域的作业风险点,救助艇使用前中后,对安全风险进行预防预控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3.
救助基地在保障近海水域的人命、财产、环境安全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专用的高速救助艇因日常维护保养需要经常吊上岸,本文就南海救助局三亚救助基地使用的用来吊艇的QY35K汽车起重吊专门作了论述,对其保养知识作了介绍;对汽车起重吊容易出现的故障进行原因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预防及处理故障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救助快艇"北海救321"轮(见图1)是交通运输部北海救助局装备的新一代20米级救助基地配套工作船,列编以来已参与多次重大救助任务,在救助海上人命财产时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型救助快艇设计最高航速为25 kn,船长21.44 m、型宽6.70 m、平均吃水1.42 m,可在近岸和浅水区进行救助作业;具有良好的耐波性和安全性,可在4级海况以下进行救助作业、5级海况以下安全航行;主要用于沿海水域20 n mile、离基地50 n mile以内巡逻  相似文献   

5.
张鹏  杜鹏飞  程宣恺 《船舶工程》2021,43(5):35-38,52
20米级新型多功能救助艇用于沿海救助作业,其具备救助功能多、航速高、操纵性能优等特点.文章介绍了新型多功能救助艇的基本概况及研发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并从船舶主尺度、线型、主推进系统等方面展开研究,从船舶设计层面解决了该船所需的救助功能强、船舶性能高等难题,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救助艇是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1983年修正案上提出的一种新型艇,是为海上救助遇险人员及集结救生艇筏而设计的。1986年7月1日以后造的货船、客船要按规定配备此艇,我国内尚未有此类产品。为新造船配备需要,中船总公司704研究所研制和设计了7米救助艇,今年7月在宁波福明船厂试制成功。对该艇静负荷强度、稳性干舷测定、跌落、碰撞、水密、不沉性、乘员乘坐、救助落水人员、吊钩同步脱钩、五节  相似文献   

7.
正0引言无人救助艇(以下简称"无人艇")将成为海上救助不可或缺的设备。无人艇可在恶劣海况下实施海上遇险人员救助,可搭载在大型海洋救助母船上,按照预先指定的方式放至海面,在母船上通过遥控实施水面人员救助。救助对象为有一定行为能力的海上遇险人员。笔者介绍现有的无人艇的技术参数性能和功能描述,并对无人艇的实战应用进行举例说明,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海上救援新设备,最后为下一代无人艇的设计提出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8.
1月23日,2008年春运大幕拉开,为确保全国“两会”期间,华东三省一市沿海、台湾海峡及长江口中外航船的航运安全,成为交通部东海救助局一项重要的使命。是日,交通部东海救助局宣布,在辖区26个站点部署21艘救助船、3架救助直升机,并由应急反应救助队在辖区基地待命,24小时全天候应对可能发生的海上安全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9.
1月23日,2008年春运大幕拉开,为确保全国“两会”期间,华东三省一市沿海、台湾海峡及长江口中外航船的航运安全,成为交通部东海救助局一项重要的使命。是日,交通部东海救助局宣布,在辖区26个站点部署21艘救助船、3架救助直升机,并由应急反应救助队在辖区基地待命,24小时全天候应对可能发生的海上安全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海上救助系统的救助效率,本文利用复杂网络模型,对事故点和海上救助基地网络中的救助点进行风险值与重要性量化,并以此为依据对事故点与救助点进行等级划分。由于不同风险等级的事故对救助力量需求存在差异性,本文根据高风险等级事故点救援匹配高等级救助力量的原则,提出了一种基于双覆盖标准的关键点选择模型。最后,以渤海海上救助现状为实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国内动态     
《珠江水运》2014,(19):46-47
首艘国产救助艇完成水上翻转试验9月23日,我国首艘高海况救助艇“海巡06117”在连云港港口水域成功完成了翻转试验。当天下午3时58分,装载吊车利用缆绳的拉力将救助艇成功吊装入水,缆绳将艇身拉至倾斜,6秒钟不到,救助艇就在原地完成了360°翻转。据了解,该型救助艇是根据海上人命救助需要而建造的专用救助艇,在船舶主龙骨安装配重铁,降低船舶重心,如遭遇恶劣海况翻沉。  相似文献   

12.
上午10时30分,演习前的海上大"阅兵"开始,一个蔚为壮观的强大阵容依次"走"来:中国海事系统排水量最大、科技含量最高,在本次演习担负现场总体指挥协调任务的"海巡31"船;担负搜寻救助任务的上海海事局"海巡1091"巡逻艇、"海巡21救助艇";广东海事局"海巡31救助艇";东海救助局吨位最大、舱容最多、马力最强、航程最远的主力旗舰--"德意"轮.  相似文献   

13.
朱绍凡 《世界海运》2020,43(3):31-35
海上救助打捞行业是高危行业,为更好地保障海上人命和财产安全,必须确保自身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是安全生产监管的治本之策,通过双重预防机制在救助打捞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将防线关口前移,强化预防预控,加强隐患排查治理,能够保障救助打捞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为救助打捞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就救助打捞安全管理工作中如何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给出一些建议,供行业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晓雷 《航海》2020,(2):23-23
2020年3月上旬,受冷空气影响,我国东海海区风大浪高,海上险情事故易发多发。3月9日夜间,东海救助局连续作战,成功救助7名遇险人员,切实保障了海上复工复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3月9日19:33,东海救助局接上海RCC险情信息:"台海66"轮在上海北港水道505号浮附近搁浅,船艏和机舱进水,有沉没危险,船上4人待救,请求救助。接获险情后,东海救助局立即启动应急救助预案,根据事发位置和险情特点,先后指派专业救助船"东海救101"轮和"东海救204"轮前往现场救助,并要求救助船舶在前往途中科学制订救助方案,做好大风浪中释放救助艇接救等救助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海上落水人员救捞技术为切入点,通过介绍现有装备下落水人员救援技术和存在的风险、困难,探索研究新型救助装备和新技术在海上落水人员救助中的运用,旨在为救援人员拓宽救助手段,提升安全救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拖带作业作为海上救助中常用救助手段之一,对海上人命、财产救助效果显著。然而,海上救助拖带作业因其具有时间紧、任务重、信息收集不充分、海况恶劣等特点,较普通作业存在更高的潜在风险。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海上救助拖带作业的风险要素,探究风险评估方法,提出相关安全防范措施,以最大限度规范作业流程,消除安全隐患,防范拖带作业中安全事故和险情的发生,保障此类救助作业任务能够安全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海况下无人救援设备发展的需求,设计研发三体无人救助艇平台。根据水动力仿真结果和水池拖曳试验结果分析论证所设计三体船的耐波性和阻力性能并给出三体船的总布置图;设计无人驾驶巡航系统和救助系统;研制一艘基于"航行脑"的三体无人救助艇。设计研发成果表明:该三体无人救助艇具有优良水动力性能的船舶型线,其"航行脑"系统可实现智能控制平台、智能通信网关、智能自主航行系统和遇险人员救助装置的控制,利用冷热红外光电跟踪系统,能够实现对遇险人员的监测和救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海上养殖业在我国沿海水域快速发展,养殖设施种类多、密度大、范围广,甚至在个别海区出现侵占水上公共航道等现象,给船舶航行、进出港口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船舶误入养殖区事故常有发生,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据统计,本人所在单位每年进入养殖区救助遇险船舶次数平均为3次,救助这类遇险船舶受限因素多、难度大、涉及面广。  相似文献   

19.
为保障救助船舶进行海上搜救时的自身安全,以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常见的4类救助船舶为代表性船舶,考虑风、浪、流和能见度等主要影响因素,根据大量的专家问卷调查结果,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救助船舶南海海上搜救风险评估模型,研究在不同气象海洋环境条件下,救助船舶在航行和实施救助过程中自身的风险程度。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南海的实例分析显示其效果良好,此方法可较好地对救助船舶的风险程度进行直观的描述,可有效地为搜救指挥和船舶驾驶提供决策参考服务。  相似文献   

20.
中外海上救助的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明远 《世界海运》2011,34(12):43-45
通过对中外海上救助的对比分析,找出中国海上救助的薄弱环节,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整合海上救助资源、完善救助协调机制、降低海上运输风险、保证海上人命安全的对策,以促使中国海上搜救水平快速接近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