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水运》2005,(8):3
7月11日,在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我国迎来了第一个航海节,在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大会上,张春贤部长表示,为弘扬郑和精神,建设航运强国,我国将把航运事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相似文献   

2.
2005年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明朝永乐三年(1 40 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混合船队七下西洋,"涉沧溟十余万里",遍及亚非三、四十个国家和地区,历时28年之久.  相似文献   

3.
《世界海运》2005,28(3):47
2005年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纪念日,4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的7月11日为中国“航海日”,同时也作为“世界海事日”在我国的实施日期。  相似文献   

4.
<正>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2005年4月,国务院批准以郑和下西洋首航纪念日7月11日为中国航海日。2019年中国航海日论坛将于7月10日至12日在宁波举行。论坛活动由"1个主论坛、4个分论坛、1个平行论坛和12项群众活动"组成。主论坛的主题是推动航运业高质量发展; 4个分论坛分别为中国国际海员论坛、中国国际船舶技术与安全论  相似文献   

5.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浩瀚的航海史上,记载着惊喜,也记载着悲怆。从徐福、法显、鉴真、汪大渊,到鼎盛时期的郑和,构成了中国航海史的主线。在“郑和时代”,其船队之浩大、技术之精良,航线之久远世界无出其右者。郑和七下西洋,不仅开辟了航海新时代,同时也带来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文化、贸易等领域内的大变革。但在郑和之后,中国航海却戛然而止,让世界无数人扼腕痛惜。从此,中国远离了曾引以自豪的航海时代,也失去了对海洋的控制,接下来中国经历的是一段段耻辱的历史。2005年7月11日,是一个值得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同时也被中国正式确立为“中国航海日”。航海日的确立,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航海的姿态——航海壮志去又回!  相似文献   

6.
6月17日,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和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主办、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部承办的“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学术报告会”在京召开。  相似文献   

7.
正地球上的水域面积占了三分之二,一个国家的兴盛与航海事业密不可分。2005年7月11日,是中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每年的7月11日确立为中国"航海日",并作为国家的重要节日固定下来。时至今日,郑和早已由一个历史人物演变为了中国航海文化中一个标志性的文化符号。每年的中国航海日,在对郑和进行集中缅怀的航运盛会下,是中国海洋精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央举行的纪念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系列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郑和航海暨国际海洋博览会”。于7月8日至14日在上海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交通部部长张春贤和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上海市市长韩正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参观了展览。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海》2005,(1):86-86
大连海事大学校长王祖温日前透露,今年7月11日是航海家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为弘扬郑和精神,促进中国航海事业发展,大连海事大学将筹建“航海博物馆”。据悉,航海博物馆拟分为航海史展厅、高等航海教育展厅、船模展厅等部分,重点展示近现代中国航海历史和高等航海教育成果,反映航海事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林永存 《航海》2005,(5):8-12
郑和下西洋研究热点中的“宝船之谜”,至今纷争莫属。在纪念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之际,厦门福船作坊复制“郑和宝船”模型一艘,在上海举办的“郑和航海暨国际海洋博览会”参展。这艘由厦门大学庄景辉教授和福船作坊洪玉生技师共同研制的船模,重现了“郑和宝船”的雄姿与风采,为破解“郑和宝船之谜”揭示了一种新的答案。  相似文献   

11.
由交通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国家海洋局、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郑和航海暨国际海洋博览会”,已经筹备就绪,于2005年7月8-14日在上海展览中心展出。为庆祝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世界各国今年以来正举办很多各具特色的相关纪念展览。据悉,上海这次博览会不仅沿海各省纷纷加盟,而且国际业界也积极参展。博览会不仅展览郑和  相似文献   

12.
一舟 《中国水运》2005,(3):10-11
当前,举国上下都在筹备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活动,党中央确定了“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作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庆祝活动的主题,其宗旨就是要弘扬郑和精神,什么是郑和精神呢?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87年,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116年,可以说郑和是世界上最早,最有成就的航海家。学习和发扬郑和精神,  相似文献   

13.
今年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7月11日为中国“航海日”,同时也作为“世界海事日”在我国的实施日期。交通部决定,今后每年7月11日这天,所有在我国水域航行和在锚地停泊的中国籍民用船舶、中国航运企业拥有或经营的非中国籍船舶,都将挂满旗、统一鸣笛。  相似文献   

14.
2005年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郑和船队从福建长乐"伺风开洋",经东南亚、印度洋到达红海和非洲,遍访当时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航海规模之大,编队船舶之多,造船和航海技术之先进,时间之久,难度之大,组织之严密,都是同时代其他各国远洋航海活动所无法比拟的,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最伟大的辉煌.  相似文献   

15.
2005年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郑和船队从福建长乐“伺风开洋”,经东南亚、印度洋到达红海和非洲,遍访当时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航海规模之大,编队船舶之多,造船和航海技术之先进,时间之久,难度之大,组织之严密,都是同时代其他各国远洋航海活动所无法比拟的,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最伟大的辉煌。  相似文献   

16.
今年7月11日是我国首届“航海日”,也是我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航海日”的设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航海事业、海洋事业的高度重视,是我国航海史上的一件大事,不仅是全国航海界、海洋界、造船界和广大海员、海军官兵的共同节日,也是属于我国全民性文  相似文献   

17.
2005年4月,国务院根据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建议,批准将郑和下西洋首航纪念日——7月11日定为中国航海肯的法定日“航海日”,作为国家的重要节日固定下来。  相似文献   

18.
《航海》2005,(4):F002-F002
今年是郑和七下西洋600周年。郑和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航海壮举,永载世界航海科技发展的史册。郑和七下西洋广泛传播中华文明.推动各国睦邻友好的外交活动。成为航海史上的千古佳话。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实践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05年是我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600年前,郑和率领两百多艘海船、两万多人组成的庞大船队,七下西洋,历访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论时间,早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航行半个世纪;论规模,远非后来“地理大发现”时代的任何船队所能企及。郑和下西洋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交通部、上海市等单位在上海举办“郑和航海暨国际海洋博览会”以示纪念。笔者在收集中国航海史展览资料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民国时期国营招商局“郑和”轮的照片。据查证这是我国第一艘以郑和名字命名的商船(如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