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享  苏志国  崔峰  万海霞 《水运工程》2015,(12):128-132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构建煤炭码头三维可视化管控系统。通过与信息管理系统生产运营数据的对接,在网络环境下,实现煤炭码头生产运营状态的实时展示和实时信息查询,以及生产运营过程中设备的快速定位及紧急报警。该系统可为煤炭码头管理人员提供直观的、可交互的辅助港口运营分析、决策的平台。通过在黄骅港煤炭码头的工程应用验证了该系统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开发基于PBOM(Process Bill of Material)的钢板切割过程管控系统,实现切割过程的管控。该系统采用二维码识别技术跟踪量具和零件,确保操作材料的完整性,实现量具和零件的控制。将RFID技术用于感知切割工作区域中的员工信息,系统记录员工数量、每位员工的个人信息及其实际工作情况,反映切割过程人员的实际情况,实现对切割人员的管控。通过切割管控系统实现终端指导现场切割操作,跟踪过程执行状态,记录切割过程、质量数据标准化工艺执行过程和质量检验过程,实现切割执行过程的管控。该切割过程管理系统可减少切割和质量检验的随意性,增加实时评估和调度功能,实现对过程系统的实时反馈,其已在船厂成功实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目前智慧工地现状的深入研究,结合航道建设工地实际存在的问题,分析信息交互不畅等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各子系统的信息采集网分布、数据储存及计算、综合平台管控的问题,基于信息协同管理理论关联各系统,通过BIM可视化技术展示工地上各模块功能。并结合武安I标工程进行系统分析和实践,将VR安全体验系统、交互式宣传交底系统、视频监控系统、BIM系统等集成于管控中心平台,从而实现对航道建设工地进行准确、实时的决策。  相似文献   

4.
为了推动集装箱码头全域多维度实时管控,全面梳理集装箱码头业务流程,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融合数字孪生技术和互联网三维引擎技术,构建集装箱码头大数据三维可视化管控系统。该系统以连通码头生产数据、实现码头生产和设备全生命周期管控以及码头三维可视化管控为目标,包含码头三维可视化建模、码头生产运营可视化分析、设备管控可视化分析等功能模块。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统计归并码头生产运营数据,实现码头三维可视化分析,从而有效提升集装箱码头综合服务水平和智能化运营能力。  相似文献   

5.
复式航道智能管控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开发、拓展、融合船舶动态风险管理系统、船舶航行计划智能编排推演系统、VTS监控系统、VTS信息智能分发系统、船舶交通组织模式应用、VTS信息管理子系统等功能,整合了VTS管理服务、VTS用户需求及船岸数据交互流程,实现了交通组织、航行计划编排、风险管控和信息交互的功能结合和数据共享,成果显著提升了VTS监管效能,产生明显的安全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李夏  周滢  童荣彬 《港工技术》2022,59(1):78-81
本文阐述了港航施工企业通过多种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开发应用的"自航挖泥船运营管控系统".该系统突破了航行船舶远程通信障碍,应用了"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实现了数字化平台应用.一方面系统实现了信息的远程采集应用,满足了挖泥船航行作业远程管控需求.另一方面,系统通过船舶施工效能分析辅助决策管理,提升船舶运营效益.该系统...  相似文献   

7.
<正>一、黄骅港生产管控模式需求分析神华黄骅港务公司生产管控模式是按照煤炭码头装卸的业务现状,收集各个岗位的生产相关数据信息,综合处理所有的节点信息,形成黄骅港数据共享、数据集中的管控一体化系统。管控一体化系统最大的操作模式的改变为对相关岗位录入数据的及时性作出要求,将黄骅港原有的事后管理模式变成了事前以及事中管理。黄骅港生产管控模式至少包括计划管理、调度管理、生产作业实绩监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江苏船舶》2016,(5):1-7
LNG(液化天然气)-燃油合建加注趸船是同时具有燃油和LNG加注能力的水上加注站,可为LNG动力船舶提供LNG和燃油双燃料补给。通过对该类船舶的LNG系统、燃油系统、防火及灭火、危险区域控制、监控系统等关键性问题进行的技术研究,提出了各系统的设计特点和设备选型原则,并以200 m~3LNG-柴油合建加注趸船为例设计了船型方案。  相似文献   

9.
分析探讨LNG运输加注船的作业安全影响因素,设计面向LNG运输加注船的智能作业安全管理系统,应用船舶智能化技术,采用数据、视频等感知手段并进行信息融合,建立作业管理模型,提供安全管理的辅助决策输出,提升LNG加注作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船舶管件加工在生产管理、调试和生产线柔性管控等方面的不足,利用数字孪生技术,进行船舶管件加工生产线虚拟模型构建、虚实生产线同步行为设计、虚实生产线交互接口设计、信息分析和生产线柔性管控等方面研究,设计开发基于数字孪生的船舶管件加工数字化生产线柔性管控系统,实现船舶管件加工生产线自动生产和远程管控等。该系统可为其他离散型制造生产线建设和管控系统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针对船舶建造过程中应用软件未覆盖完整、应用系统相互独立、“数据孤岛”现象仍然存在以及信息化与业务难以融合的问题,提出基于先进工业互联网架构的船舶整体管控平台,分析整体管控平台与各应用系统间的数据交互和业务流程,探索某船厂在整体管控平台体系下的云边端协同技术。通过将信息技术与船舶生产技术充分融合,构建“统一数据、统一模型、统一架构”的船厂整体管控平台,实现船舶各业务系统的设备标准接入、数据融合共享和智能协同管控与决策,进而提高跨业务、跨层级和跨应用系统间数据共享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针对码头重型集装箱吊装机械体积大、惯性大、操控难等问题,为保障装卸机械安全高效生产,严格管控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加入防疲劳系统。通过分析驾驶员面部表情特征实现对驾驶员的疲劳程度、注意力状态的实时识别并提供报警信息,同时可将检测结果通过GPS模块发送到网络后台或移动终端,实现对驾驶员的远程监控,后面管理人员可以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筛选分析,为驾驶员、营运单位和监管部门提供安全保障服务。  相似文献   

13.
基于数字孪生的船舶管加工数字化车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孪生是实现物理车间与虚拟车间交互融合的有效技术手段,被国内外相关学术界和企业高度关注,但目前的研究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且缺乏整体解决方案。本文分析传统车间管控系统架构存在的不足,提出基于数字孪生的数字化车间运行新流程。基于B/S架构进行数字孪生系统设计,并给出与业务系统进行数据及接口集成的方法。利用数据采集网关技术,将现场设备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分类、清理及上传,实现基于现场实时驱动的虚拟车间运行。从产品、生产线、过程信息3个方面构建基于数字孪生的车间信息模型。最后,基于武昌造船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自动化直管柔性加工生产线实现了数字孪生车间系统。  相似文献   

14.
根据目前各军兵种所控制的本级管控的专用长途光纤传输系统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基于J2EE技术,系统采用五层的结构模式,同时结合SSH架构进行开发,实现了通信资源的系统设置、资源管理、业务管理和 FTP文件管理等功能,为通信资源能够准确、灵活、可靠地按照业务流程进行信道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并实现对所有相关数据的查询、检索、更新、导入导出、打印等功能。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智慧管理平台的系统架构和关键技术。该系统通过搭建感知网络,依靠前端的传感设备及通讯技术,可提供数据通道,消除信息孤岛;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可实现港口管理数据互联化,从而集成战略规划和运营管控能力、数据认知与分析服务能力、业务流程优化与协同能力、技术创新应用与实践能力,实现港口运营的智慧管理,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6.
基于智能量测技术、DSP技术、嵌入式技术开发电机管控、电量检测、绝缘监测及故障定位等多类型智能控制器。以单个控制器作为基础管控节点实现了设备级数据采集、状态感知、精准控制及设备互联,实现了船舶电气设备自主控制,状态监测。通过物联技术构建船舶设备综合管控网络平台,利用数据解耦、重构实现了船舶供配电系统的互联互通,对全船供配电系统进行综合检测与控制,实现"源-网-荷"的统一调度、控制监测及更高层级的智能化管理。  相似文献   

17.
随着船舶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船舶管控、状态监测、环境探测等提供了新的模式。船舶物联网的基础是AIS和VTS系统,单一系统的采集信息无法全面分析船舶运行状态,同时,多个系统的采集信息存在冗余相关,如何实现信息的有效融合,成为船舶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关键。本文设计分布式船舶物联网信息融合模型,提出以灰色理论为基础的航迹关联模型和以Kalman滤波算法为基础的航迹融合模型,有效提高AIS和VTS系统间信息融合的效率和准确性,以及系统的可靠性和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高速公路在拥堵情况下的通行效率,解决在交通事故发生位置集中变道易引发二次事故的问题,以宁夏地区的高速公路为例,针对其通行诱导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柔性车道管控算法的高速公路通行诱导系统。该系统通过综合应用多源的交通路况数据、突发事件数据和情报板信息发布技术,结合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需求和应急处置机制,实现智能化的通行诱导。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高速公路通行诱导系统能有效提升高速公路通行诱导信息发布工作的效率和信息化水平,进而提升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现代化港口航道疏浚施工的特点,提出了疏浚智能管控系统的解决方案。通过数据自动采集技术,实现船岸一体化监控,并根据监控统计数据分析生产效益指标,为疏浚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本文论述了该系统的框架结构和几项关键技术,同时以黄骅港为例,介绍了系统的具体实现方案,以及系统的界面设计和功能组成。  相似文献   

20.
针对水运工程软基施工质量精细化管理难题,文章基于智能建造的内涵,提出了软基施工智能建造的总体框架,构建了从信息智能感知到智能分析再到智能馈控的施工智能管控体系,开发了软基施工智能建造管控平台,汇聚了施工智能管控系统的各类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形成了互联协同、智能生产、科学高效的软基施工智能施工指挥中心。实际工程应用表明,智能建造技术实现了软基施工的可视化和智能化管理,大大提升了工程的施工质量管控水平和效率,在类似工程中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