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文本挖掘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事故致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解  王建平  许娜  周哲 《隧道建设》2017,37(2):160-166
地铁工程项目是典型的高风险大型复杂项目,施工安全风险事故多发且引发因素众多。为明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致险因素,为安全风险事故的预控提供依据,选取2002—2015年国内151例地铁施工安全风险事故报告,借助R语言和文本挖掘的方法,分别对事故报告进行分词处理、特征项选择、向量空间模型构建、共现规律识别,并利用词云和网络结构图等方法可视化文本挖掘结果;从中发现地铁施工安全风险事故的6项关键致险因素和23项一般致险因素,并以关键致险因素为基础构建致险因素集合,为地铁施工安全风险事故的预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成都地铁中医学院站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海勇  石达强 《隧道建设》2011,31(5):559-565
为确保复杂环境下地铁车站的施工安全,以成都地铁中医学院站“站桥合一”模式及深基坑盖挖施工为例,总结地铁车站施工的安全风险类型和风险应对措施,并对措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及风险应对策略进行探讨。对地铁建设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思路提出以下建议:1)充分理解地下工程施工是“维持和构建稳定的过程”;2)工程建设风险具有阶段性,针对不同阶段应有相应的预案和处理措施,若前阶段的风险未处理或处理不当,将会演变为施工阶段的风险;3)风险源及风险因素的辨识和消除是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4)认识到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和不同风险应对措施将对风险控制产生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汤建军 《隧道建设》2012,(Z1):132-137
为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减少和杜绝地铁明挖车站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通过识别施工生产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运用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其风险严重程度,进而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和风险控制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以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石湖路站施工为例,介绍地铁明挖车站施工安全控制要点,分别从临建阶段、围护结构施工、土方开挖、钢支撑架设及主体工程施工等7方面对安全管控做了总结,对确保地铁车站施工安全、平稳、有序进行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徐凌  罗富荣 《隧道建设》2016,36(3):320-325
地铁车站附属工程爬坡段仰挖施工大多是在工期、进度等压力下被动采用的一种施工方法,施工风险比较大。为降低施工风险,确保安全,须从设计、施工及管理等方面严格管控。以北京地铁7号线暗挖车站10处仰挖附属工程为依托,在对比分析地铁车站附属工程各类施工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仰挖施工的技术及管理措施,分析了仰挖施工的工程进度与地表沉降规律。监测结果表明,在综合采取设计、施工及现场管控措施后,仰挖施工在安全风险及对周边环境影响方面得到了有效控制,地表沉降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为保证工人在作业空间窄、管理难度大、风险程度高的隧道中进行安全、优质、高效的施工,及时避免危险的发生,同时掌握工人的出勤情况,依托高精度定位系统对工人的位置进行实时定位。文中以张吉怀(张家界—吉首—怀化)铁路隧道(凤凰段)工程项目为背景,研究基于超宽带(UWB)的隧道高精度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6.
陈波  徐成桂 《公路工程》2020,(1):146-151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川南某山区公路在建项目的深基坑施工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并作研究,其中一级指标包含5个因素,二级指标包含16个因素。通过邀请相关专家打分,获得评估数值,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之后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项目风险等级。结果表明,本工程基坑施工安全风险评定等级为风险较大,主要风险因素为:现场管理风险>施工作业风险>工程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7.
为准确有效地评价地下型地铁车站的安全风险状况,本文将地铁车站可能遇到的火灾、恐怖袭击、设备故障、水灾、地震等5种类型安全风险事件同时纳入考虑,建立了基于可拓理论,考虑多种风险因素的地铁车站安全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共包含1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5个三级及55个四级指标.最后基于某地铁车站所获得的各个指标数据,对评价体系进行了实际运用,验证了其可操作性与准确性.建立的评价体系可以为地铁车站安全管理人员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工程施工对其邻近建筑物安全性产生影响,识别风险并采取措施保护邻近地面的建筑物、提高其安全性,降低暗挖工程施工及轨道交通运营阶段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并将其作为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的重点的问题。针对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红旗河沟车站工程施工对邻近地面建筑物安全性影响问题,分析车站工程对邻近地面建筑物安全风险管理的优化流程,构建轻轨车站施工对邻近地面建筑安全风险管理系统,提出对建筑物可能产生的风险提出具体保护措施,对邻近的建筑物的施工阶段、施工后及运营阶段按风险等级进行安全管理全过程信息化监控,进而对邻近建筑物安全性进行可靠性评价,可用于指导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保证其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9.
《隧道建设》2014,(3):242-242
<正>近日,中铁四局"特大断面地铁车站暗挖施工技术研究"荣获2013年中国质量评价协会科技创新奖。特大断面地铁车站暗挖施工技术是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及专家论证,将传统的地铁车站特大断面暗挖双侧壁导坑9部开挖法调整为6部开挖法,相比之下,可减少开挖步骤,优化临时支撑,增大各断面的作业空间,方便机械施工,在满足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0.
邓尤术  杨永祥 《隧道建设》2012,32(2):197-200
在大跨径地铁车站TBM与暗挖交叉施工中,为最大程度地减小车站施工与TBM施工的相互影响,使车站和TBM均能安全、连续不中断地施工。以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红土地车站为例,采用TBM从下部掘进过站后再进行上部核心土开挖,先施作拱部二次衬砌混凝土,再进行下部开挖及边墙衬砌施工,即大跨径暗挖车站采用先拱后墙的施工方法。通过设置临时仰拱,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各部位的监控量测。实践证明:通过先拱后墙的施工方法,很大程度上减小了车站施工与TBM施工的相互影响,保证了TBM硐室及车站拱部的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1.
陈政  郭亚林  郭春 《隧道建设》2022,42(12):2048-2063
为解决成都地铁设计和修建过程中碳排放计量问题,以成都地铁18号线6车站7区间为研究对象,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成都地铁建设阶段碳排放进行预测研究。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框架对地铁车站和盾构区间建筑材料生产阶段、建筑材料运输阶段和现场施工阶段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计算,建立基于鲸鱼优化算法(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WOA)的深度极限学习机(deep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DELM)地铁碳排放预测模型,并与基于风驱动优化(wind driven optimizer, WDO)、灰狼优化(grey wolf optimizer, GWO)、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er, PSO)、人工蜂群优化(artificial bee colony, ABC)、多元宇宙优化(multi-verse optimizer, MVO)、原子搜索优化(atom search optimizer,ASO)的深度极限学习机(DELM)和未优化的BP(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KELM(kernel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DELM算法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得到: 1)WOA-DELM算法预测结果相关一致性为0.757,略高于其他算法; 2)根据WOA-DELM算法对地铁碳排放主要输入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到地铁车站碳排放预测的关键影响因素为车站长度和轨面埋深,对应指标碳排放相对变化率分别为30.1%和23.1%。  相似文献   

12.
陈峰 《隧道建设》2015,35(4):335-341
为避免车站和区间盾构隧道施工在"时空"方面的矛盾,充分发挥盾构的使用效率,同时减少车站施工中管线迁改、拆迁、征占地、交通倒改等工作,可采用盾构法与浅埋暗挖法结合修建地铁车站。以北京地铁4号线暗挖车站建设为背景,采用FLAC 3D软件对采用盾构法与浅埋暗挖法结合修建地铁车站的施工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施工过程中管片结构及周围环境均处于安全状态,工程风险可控。  相似文献   

13.
陈进山  李海龙 《隧道建设》2011,31(5):598-604
以深圳地铁新建3号线老街站换乘综合体与运营地铁车站接驳工程为实例,对运营车站临时加固防护、分部切割既有结构、新旧结构接驳等关键技术展开论述。提出运用金刚石绳锯与金刚石水钻相结合的一种静力切割工艺,很好地解决了该工程作业环境复杂、技术要求高、风险大等难题,安全、高效地完成了新建结构与运营地铁车站接驳工程。  相似文献   

14.
夏润禾 《隧道建设》2019,39(10):1601-1609
为掌握地铁隧道坍塌事故机理,强化生产安全事故防范和地铁隧道施工中重点环节、关键工序的风险管控,对当前城市地铁隧道施工中出现的坍塌事故原因和类型进行分析,深化对地铁隧道施工坍塌形成机理的认识,提出预防事故发生必须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施工安全标准规范为准则,构建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结合具体案例对盾构隧道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探究事故原因和违法违规追责行为分析基础上,从安全生产管理原理出发,完善地铁施工安全责任体系、完善地铁施工安全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分级分类建立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加快信息技术与安全生产的深度融合等方面,提出地铁隧道坍塌事故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具有作业空间受限、风险因素较多、管理难度较大等特点,如何进行安全、优质、高效施工成为隧道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文中以张吉怀(张家界—吉首—怀化)铁路隧道(凤凰段)工程项目为背景,研究BIM5D技术与智能平台的应用,阐述基于BIM技术的进度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物料管理、BIMVR等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杜宇 《隧道建设》2020,40(7):1017-1028
为解决已建成运营的地铁与外部环境不协调和不能满足新的运营功能需求的问题,必要时需对运营地铁工程进行改扩建。以西安地铁已实施的几种土建相关改扩建工程(包括车站主体、车站出入口、车站风亭、车站小型附属构筑物)为例,对改扩建工程的背景、实施方案、实施效果、风险源及技术措施、运营保障措施、实施管理机制、投资及综合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梳理。认为: 1)对地铁进行改扩建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应通过多角度比选出最佳改扩建方案; 2)实施前应充分论证和验算,将不利影响、实施风险、工程投资降到最低; 3)在乘客密集的公共区域施工作业,需加强运营管理,制定专项紧急保障方案,避免发生运营事故; 4)现缺少针对改扩建工程的施工及设计规范、标准,缺乏系统化的管理程序及机制,建议尽早形成地铁改扩建完善的建设程序、合理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陈楠 《隧道建设》2020,40(2):202-208
为解决地铁深基坑施工安全评价指标模糊性、灰色性和专家认知极端性造成安全等级难以确定的困难,提出基于IOWA算子的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安全评价方法。主要研究与结论如下: 1)耦合WBS-RBS 2个维度从渗流破坏、突涌破坏、机械伤人、坑内土体滑坡、支撑失稳、踢脚破坏6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 2)对专家初始决策数据重新排序,利用IOWA算子确定指标初始权重并引入系数调整边界权值,得到指标最终权重; 3)运用灰色聚类提升评价过程透明化,聚类分析出车站深基坑施工安全等级; 4)以郑州地铁1号线紫荆山车站为例,认为紫荆山车站深基坑施工安全等级高,渗流破坏、坑内土体滑坡、支撑失稳、踢脚破坏是影响深基坑施工安全的主要风险指标,建议施工方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丁乐 《隧道建设》2015,35(4):328-334
随着城市地铁工程的快速发展,地铁周边建筑物基坑的施工必然会对邻近的地铁车站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超近距离的基坑施工;因此必须进行更为可靠的安全评估。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TS,考虑边界条件、土层参数等工况条件,建立了基坑开挖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先计算出基坑开挖前地铁结构的初始应力状态,再计算出由于基坑施工引起的位移、内力等的变化,根据该变化值来判断基坑施工对地铁结构的影响。同时,为满足超近距离安全评估可靠性较高的要求,提出运用Plaxis有限元模型进行复核,为超近距离地铁车站的深基坑施工安全评估提供了操作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上海将加强地下空间使用安全管理,推进地铁车站与周边地下空间新增连通建设。上海市民防办方面表示,根据2008年地下防护体系工作思路,今年将编制完成《上海市地下空间近期实施性规划(2007—2012)》,研究和修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技术标准。同时,还将开展地下空间应急管理单元建设,开展“地下空间使用安全风险评估指标”课题研究,建立和完善地下空间管理风险评估体系,其中将会加强地下空间使用安全管理,推进地铁车站与周边地下空间新增连通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为防止地铁车站基坑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从建设管理、地质勘察、基坑工程设计及基坑工程施工等4个方面,根据层次分析法及专家意见确定了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层次结构的评价指标及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地铁车站基坑工程的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并以上海某地铁车站基坑工程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地铁车站基坑的综合评价为“基本安全”,与实际安全状况吻合,说明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