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钢壳沉管自密实混凝土技术,从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指标、配合比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等进行探讨,以达到自密实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的目的,确保深中通道钢壳沉管隧道管节预制质量,同时对钢壳沉管脱空检测及缺陷修补进行了探讨,为国内同类工程建设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是世界首例采用钢壳混凝土复合结构的双向八车道沉管隧道,钢壳制造完成后浇筑免振捣自密实混凝土完成管节预制,其中单个标准管节隔仓数量约2200个,混凝土用量约2.9万m3,非标准管节隔仓数量近2000个,混凝土用量最大约2.5万m3.隧道东侧(深圳侧)的4节标准管节和6节变宽非标准管节由S08合同段承担,在...  相似文献   

3.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具有高水压、大回淤、结构超大跨和建设要求高等特点,为保证沉管隧道结构在建设与运营期内的安全和耐久性,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在世界上首次大规模采用钢壳混凝土组合结构。为推动钢壳混凝土组合结构沉管隧道在我国的发展,介绍深中通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结构选型、横断面设计、纵向管节划分、特殊结构构造和钢壳详细构造等技术,管节钢壳制造、拼装和运输的创新工艺,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技术和钢壳混凝土脱空检测方法,总结深中通道钢壳混凝土组合结构沉管隧道设计、智能制造以及施工关键技术。另外,结合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钢壳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特点,对钢壳混凝土抗剪连接件设计、钢板件连接构造和混凝土脱空检测方法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C50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是具有典型自密性和填充性的特种混凝土,其组成材料比例对技术性能和应用效果影响显著.根据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结合临江红水河特大桥工程实际要求,进行C50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试验结果表明: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需通过试验选择合理的原材料品种和掺量,并在工程应用中进一步...  相似文献   

5.
混凝土-钢管的界面损失(脱空、脱黏)直接影响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工程质量和安全,其中膨胀剂的性能和掺入量以及混凝土后期收缩性是影响混凝土-钢管界面损失的重要因素。为减小混凝土-钢管界面损失,采用新型氧化镁复合膨胀剂配置出了初始工作性能良好、后期无收缩的新型C55高性能自密实无收缩混凝土,并将其应用于六景郁江大桥的实际工程中。实践表明拱肋钢管内的新型高性能自密实无收缩混凝土工作性能良好,超声波检测结果显示,该高性能混凝土密实度高、零脱空率且脱黏率低,能满足实际工程需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试验研究胶凝材料用量、砂率和石粉用量对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技术,并测试了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的干缩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满足工程需要,石粉的掺人改善了混凝土的干缩性能.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单方粉体材料和矿物掺合料变化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掺量为30%左右时,自密实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工作性。随单方混凝土中粉体材料的增加,各组混凝土T50均降低,且掺入粉煤灰和矿渣的混凝土坍落度显著增大。粉体材料掺量为450kg/m3时,所测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满足使用要求。当粉体材料掺量不大于450kg/m3时,各组混凝土1d抗压强度均大于5.0MPa,且掺入30%粉煤灰和矿渣的混凝土28d抗压强度均大于25.0 MPa。  相似文献   

8.
顾维  郭芳  袁明 《公路与汽运》2024,(1):116-120
为研究不同类型纤维长度、长径比及掺量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对不同纤维参数自密实混凝土开展坍落扩展度试验、J环拓展度试验及离析率筛析试验,测试其工作性能指标,利用熵权法改进的TOPSIS法对其综合性能进行评价,结合灰色关联法分析不同纤维参数与工作性能之间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在自密实混凝土坍落拓展度、J环拓展度、扩展时间、离析率等工作性能指标中,离析率的权重最大;掺较短纤维的自密实混凝土的综合得分指数较高;随着纤维长度、长径比及掺量的增加,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动能力降低,稳定性增强;纤维长度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的整体影响最大,长径比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砂率和水胶比对CRTS III型板式无砟轨道填充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设计制备了9组C40自密实混凝土进行对比试验,研究不同砂率和水胶比条件下混凝土间隙通过性及抗离析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填充层C40自密实混凝土的最佳砂率为50%;当砂率处于50%左右,水胶比为0.33~0.37时,填充层自密实混凝土性能达到最优,且满足CRTS III型板式无砟轨道所需的间隙通过性与抗离析性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泌水离析严重、和易性差的问题,以巴陕高速公路工程为依托,采用当量粉体体积法,基于SF1,SF2,SF3三种填充性能等级分别进行纯水泥和添加矿物掺料的自密实混凝土试验,通过研究,确定了在砂石和用水量不变的条件下,不同填充性能等级的自密实混凝土的合理当量粉浆体体积。  相似文献   

11.
李建仙 《中外公路》2020,(1):243-248
研究了碳纤维体积掺量和水胶比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抗氯离子侵蚀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碳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微观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碳纤维掺量增大和水胶比减小会使拌和物的流动性降低,但仍符合GJ/T 283-2012《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的要求。当其掺量不高于0.6%时,碳纤维在浆体中分散均匀,可有效限制自密实混凝土中微裂纹的扩展,改善断裂韧性,提高劈裂抗拉强度,并增强抗氯离子侵蚀性能,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抗压强度。当W/B=0.36,碳纤维体积掺量为0.2%时,其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氯离子侵蚀性能比对照组分别提升了10.5%和14.8%,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填充混凝土的自密实、低收缩和高韧性的特殊要求,以九江长江公路大桥为背景,制备C55普通自密实混凝土、微膨胀聚丙烯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和微膨胀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对其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弯曲韧性、塑性收缩开裂性能、限制膨胀率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自密实混凝土相比,优选出的微膨胀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不仅满足自密实工作性能的要求,而且显著提高了混凝土的弯拉强度、劈拉强度和弯曲韧性,大幅度提高了抑制塑性收缩开裂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微膨胀特性,能满足钢-混结合段混凝土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测试掺废旧沥青混合料(RAP)、矿渣(S)、粉煤灰(F)自密实混凝土性能,采用坍落度、抗压强度的测试方法,分别对RAP不同掺量和不同矿物掺和料(粉煤灰和矿渣)的自密实水泥混凝土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RAP对自密实混凝土坍落度的影响较小,而矿物掺和料对其影响较大;随着RAP掺量的增加,自密实混凝土抗压强度逐渐衰减,而矿物掺和料对其强度改善不明显;最后通过对所有抗压强度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以RAP、粉煤灰(F)和矿渣(S)为自变量的自密实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4.
将流动性和间隙通过性作为评价新拌清水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的指标,文中研究了各种掺量对其工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10~20mm和5~10mm的粗集料混合比例为7∶3时最佳;工作性能随着粗集料体积率的上升而下降;随着砂体积率和矿物掺合料的增加,工作性能先增加后下降,当砂体积率、矿粉、粉煤灰掺量分别为0.44,25%和20%时,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深中通道钢壳混凝土沉管管节预制过程中混凝土性能控制难度大及管节浇筑参数控制严格等难题,节约人工成本和提高施工效率,针对深中通道沉管管节特定的结构型式,结合预制场选址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钢壳沉管自密实混凝土智能化浇筑工艺。该工艺在研制智能浇筑台车和折臂布料机的基础上联合“BIM+物联网+智能传感”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技术,实施效果表明,钢壳沉管自密实混凝土智能化浇筑工艺减少了浇筑过程中人为因素引起的质量风险及机械伤害,有利于提高管节预制质量及降低施工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比分析体积法和质量法计算自密实混凝土胶凝材料密度,发现随着胶凝材料组分密度差异与掺量变换,不同方法计算的胶凝材料整体密度值差异也较为明显,分析可知,由于体积不具有加和性,所以质量法计算的胶凝材料密度更接近于实际值,实验验证表明,基于质量法计算设计的自密实混凝土性能良好,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配制适用于体外预应力加固体系中转向块的自密实混凝土,以随岳高速汉北河大桥加固为背景,通过分析转向块应力分布特点及结构特性,结合转向块受力复杂、浇筑空间受限的特点,采用普通掺合料和高效减水剂研制了具有良好自密实性能和较高强度的混凝土。结果表明:转向孔之间区域混凝土所受拉应力较大且分布复杂;研究得到的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配制出的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表现良好,28d抗压强度较高,达到C55强度等级,满足汉北河大桥体外预应力加固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保证钢壳沉管自密实混凝土的入舱质量,对钢壳沉管E1—E4管节现场泵后的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进行取样测试,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支持向量机和贝叶斯推断,对影响钢壳沉管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泵后性能关键参数的敏感性进行评价,同时建立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泵后性能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泵送距离、弯头数量、输送时间和环境温度均与钢壳沉管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的泵后性能(入模温度、扩展度、V漏斗流动时间、L型仪H_2/H_1及含气量)存在关联性,且敏感性大小为环境温度输送时间弯头数量泵送距离; 2)经过工程实际验证,建立的支持向量机非线性预测模型和贝叶斯线性概率预测模型的精度均较高且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3)支持向量机非线性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要高于贝叶斯线性概率模型,而贝叶斯显式概率模型的实用性强于支持向量机隐式模型,此2类预测模型的结合使用,成功指导了深中通道钢壳沉管自密实混凝土后续管节的施工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研究超粒径骨料掺量对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强度及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加4%超粒径碎石的机制砂生态自密实混凝土与常规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相比,自密实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少,仍保证良好的工作性,强度及静弹性模量有了明显的提升,掺加4%超粒径碎石的机制砂生态自密实混凝土在体积稳定性、抗渗性能、抗冻性能和抗硫酸盐侵蚀性能都优于常规自密实混凝土。  相似文献   

20.
以砂率、胶凝料用量、粉煤灰掺量、水胶比四个因素做正交试验,选择配合比参数,经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出同时满足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