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玉玺 《隧道建设》2013,33(7):607-614
盖挖逆作法施工的地下车站中临时竖向支撑系统是车站施工中的关键结构,也是主要的受力结构,其中,中间桩柱的准确定位是一项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工作,施工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可能会出现立柱中心偏离设计位置的情况,如何在施工中做好中间桩柱的精确定位,成为中间桩柱施工的关键技术。结合深圳地铁7号线福民站,介绍盖挖逆作法地铁车站中间桩柱施工定位装置的应用、活动接头的设计、使用方法以及中间桩柱的施工原理、工艺流程、格构柱倾斜量测等施工技术。通过实践证明: 定位装置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地下车站施工(特别是盖挖逆作法施工)中间桩柱的精确定位技术难题,并且通过格构柱倾斜量测,得出检测的结果满足设计垂直度要求。  相似文献   

2.
地铁车站是城市地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修建施工技术尤为关键,特别是在建筑环境极其复杂的松散地层中,修建大型综合性地铁车站的施工技术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修建地铁车站的多种工法中,盖挖法是一种常用的施工方法,而其中的盖挖逆作法是一种技术含量较高、施工较为复杂的施工技术。盖挖法可以细分为盖挖顺筑法,盖挖逆筑法、盖挖半逆筑法等几个分支。针对这些问题对地铁车站盖挖逆作法进行了研究。以某地铁工程为例阐述盖挖逆作法施工技术,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朱力  田海光  袁勇 《隧道建设》2014,34(3):243-248
盖挖顺作法、盖挖逆作法和盖挖半逆作法这3种工法的选型决策不仅需要考虑工法的可行性,还需要考虑工期、经济性以及社会效益等因素。为了得到3种工法选型决策的评价体系,以青岛五四广场地铁车站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该地铁车站进行3种工法的选型研究,得到盖挖半逆作法为该地铁车站的最优工法,结果符合实际工程经验;通过对有限元计算结果和现场施工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得到盖挖半逆作法表现良好,为最优推荐工法。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改扩建车站面临的新增半幅车站与既有基坑水土压力不平衡、两端延伸基坑宽度较大、换乘节点交通导改复杂等问题,通过对各区块基坑做详细比选分析,并结合考虑施工过程、永久使用阶段各种作用组合和结构型式转变的数值分析结果,确定了改扩建方案。主要结论如下:1)既有半幅基坑已开挖至底部,新建半幅基坑应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2)两端延伸基坑应采用明盖挖相结合的工法,并采用锚索支护,盾构接收范围内锚索采用可回收工艺;3)换乘节点处基坑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4)盖挖段竖向支撑构件应采用临时立柱与永久立柱结合的钢管混凝土,柱下设中间桩基础(兼作抗拔桩)。最后,通过时程分析法验证了车站主体结构在E3地震作用下能够满足抗震性能Ⅱ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张存才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4):137-139,I0014-I0015
以武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第十八B标段土建工程、天津站后广场盖挖逆作地铁车站、天津某盖挖逆作工程、杭州地铁武林广场站为背景,主体结构立柱采用钢管立柱,钢管立柱下面为钻孔灌注桩中间桩基。介绍工程施工中采用的盖挖逆作法钢立柱施工方法,施工过程中分别采用了钢护筒施工法、HPE工法、人工挖孔桩施工法、直接插入法。具体采用哪种施工方法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条件决定。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中施工地铁车站空间有限,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可降低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基坑开挖过程中频繁的加、卸载作用,使围护结构不断发生内力重新分布,引发明显变形。该文以深圳地铁7号线盖挖逆作法施工的地铁车站基坑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和施工监测相结合的手段,对地下连续墙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变形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基本一致,所采用的有限元计算方法能够较为真实地模拟盖挖逆作法施工的情况,各监测数据均未超过控制值。  相似文献   

7.
深圳益田地铁车站盖挖逆筑法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君 《隧道建设》2012,(Z1):90-94
以深圳地铁益田车站跨福强路段主体结构盖挖逆作法施工实例为背景,详细介绍盖挖逆作法施工工艺及步骤,提出盖挖逆作法施工控制的关键技术要点。通过施工效果验证和反馈,证明了此种工法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对类似工程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春奎 《隧道建设》2014,34(3):264-268
长春市解放大路站为地铁1号线和2号线的换乘车站,采用一次扣拱暗挖逆作法施工。为合理缩短工期,方便快速施工,将导洞开挖顺序调整为先上后下,先边后中的施工顺序。为了控制地铁暗挖车站施工风险,减少和避免地层沉陷等安全事故发生,对长春地铁1号线解放大路站车站主体施工阶段地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在东北地层条件下,采用一次扣拱暗挖逆作法施工过程中的车站地表沉降变形规律,同时从地层条件、工艺特点和工序安排等多方面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了上下层导洞层间土注浆加固、合理确定导洞施工顺序和有效划分拆除支撑段落等控制地表沉降变形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保证重庆北站地铁车站施工过程中地面交通以及地下停车场的正常运行,提出火车站地下广场内桩基托换并盖挖法施工地铁车站技术:先采用桩基托换上部结构,然后以托板为基坑顶板进行盖挖施工地铁车站。既有桩基和结构的临时支撑以及托板与既有桩基、钢管柱的节点处理是工程的关键和难点:在桩基托换过程中,根据既有桩基上主梁数量设置H形临时支撑体系,并及时连接相邻临时立柱,形成整体;在托板与既有桩基节点处,凿除既有桩基基础部分混凝土,保留既有钢筋,长边方向底板部分纵筋从未凿除的桩体钻孔通过,短边纵筋绕行;钢管柱与托板节点施作时预留桩顶钢筋,将其伸入到托板中,连接成一个整体,一同灌注混凝土。现场监测最大变形为16.6 mm,说明本工程采用的桩基托换并盖挖施工技术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0.
在选择地铁地下车站的施工方法时,地面交通能否得到妥善处理,已成为影响决策的一个关键因素。常会遇到这样的两难情况:明挖法难有作为,暗挖法代价太高。这时盖挖逆作法可能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它是一个折中的方案,兼顾了车站施工和地面交通这一对矛盾的双方需求。另外,盖挖逆作法在安全、质量、工期、成本的控制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建筑密集区地铁车站的施工已成为地铁建设中不可回避的难题之一。该文结合长沙市轨道交通1号线黄兴广场站的修建,探讨了建筑密集区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关键技术。基于工程实践,提出了地下连续墙旋挖钻引孔成槽施工技术,节约了施工成本与工期。提出了上空受限建筑区连续墙槽内移笼施工技术,解决了水平方向空间受限钢筋笼无法整体入槽的难题,减少了槽内移笼距离。针对黄兴广场站工程特点,提出盖挖段逆作段分层分段,通道式开挖方法,并运用数值软件对通道式开挖施工的全过程进行模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地铁车站盖挖逆作段采用通道式开挖时,地下连续墙的最大水平位移约为7.5mm,地表沉降最大值为1.8mm,说明采用通道式盖挖逆作法是可行的,能够保证施工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2.
李立  袁创辉  伍建 《隧道建设》2013,33(12):1022-1028
为探讨盖挖逆作法结构设计的要点和难点,以北京地铁8号线中国美术馆站西北外挂厅设计为例,介绍了盖挖逆作法结构的适用条件。通过对盖挖顺作和逆作2种方案进行比选,确定了逆作的设计方案;阐述了设计思路和要点、结构计算以及防水等关键节点的处理,并对钢管柱柱下基础形式、顶板与边桩冠梁的连接方式进行了比选、论证;最终采用暗挖小导洞内施作底纵梁作为钢管柱柱下条形基础,顶板与边桩冠梁采用固接方式连接,解决了施工用地紧张的难题,保证了周边建筑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张林  吴云 《隧道建设》2020,40(9):1285-1291
为解决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盖挖逆作地铁车站钢管混凝土柱与后浇钢筋混凝土梁明暗双牛腿节点的设计难题,针对盖挖逆作地铁车站,提出一种新型的明暗双牛腿式钢管混凝土梁节点形式。通过ABAQUS模拟分析和模型试验验证,对不同设计参数条件下结构的抗剪性能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 1)环形牛腿肋板与钢管壁之间的有效焊缝长度为影响牛腿结构抗剪承载力的主要参数,通过调节有效焊缝长度,可以明显改善牛腿结构的力学性能; 2)为确保剪力的有效传递,上环板穿心量宜取值为钢管柱直径的8%; 3)在实际工程中,梁柱节点处剪力较大时,可采用明暗双牛腿,其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力学性能好,具有较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马召林  李元海  李竹 《隧道建设》2012,32(5):719-724
中间柱的稳定性是超深地铁车站盖挖逆作法成败的关键之一,中间柱的沉降监控对结构的安全施工至关重要。以天津站交通枢纽超深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为背景,首次采用静力水准量测技术对超深基坑盖挖法中间柱的沉降与隆起进行了远程自动化监测,并通过对监测数据与实际工程的安全状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对中间柱沉隆控制基准值应根据开挖深度及分层开挖阶段进行适当增大的建议,解决了中间柱沉隆的连续远程监测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5.
苟亚辉  丁加亮 《隧道建设》2015,35(Z2):167-170
深圳地铁11号线11301标车公庙站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侧墙施工进度制约着车站整体施工进度。介绍侧墙模板台车组成、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并对模板台车和普通支架模板体系在车站侧墙施工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 侧墙模板台车在侧墙施工中具有缩短工期、提高施工质量和节约资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鲍立楠 《隧道建设》2008,28(3):368-372
中间桩柱施工技术是盖挖法的关键,尤其是超大深基坑盖挖逆作施工中,中间桩柱施工对结构的安全稳定性至关重要,结合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盖挖逆作法中间桩柱的施工,对超深钻孔灌注桩施工、钢管柱及混凝土施工、桩柱隆沉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阐述,并就该技术的发展及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复杂地质及多风险源地段修建地铁车站,传统的暗挖工法不能满足施工需要,STS(steel tube slab)管幕工法作为一种修建超浅埋地铁暗挖车站的新型施工方法被提出。以STS管幕结构修建沈阳地铁某车站为依托,结合现场施工,通过现场试验和监测对顶管过程中的注浆减阻、管间掏土、螺栓连接、混凝土灌注和地表沉降等进行研究,解决了钢管顶进准确定位的难题和大直径带翼缘板钢管减阻问题,得到清理管间土和混凝土灌注的施工方法,并确保了STS管幕工法修建地铁暗挖车站管幕结构的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盖挖换乘站桩柱预留型式换乘节点相关技术难题,采用结构分析、理论计算及实践验证等方法对盖挖换乘站桩柱预留型式换乘节点设计及施工技术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与总结.主要包括:1)结合远期站施工工况,利用有限元结构计算软件对换乘节点在不同施工工况下的受力形态进行分析,得出了换乘节点处构件随远期站施工工况转换引起的内力变化趋势及构件控制工况;2)系统地研究了逆作法支撑柱与近、远期站构件的连接方式,得到了立柱桩与不同构件的连接大样;3)为节省投资、方便施工,探索了利用围护结构支撑换乘节点的方法;4)为控制节点的沉降与变形,考虑工序转换的影响,给出了节点处远期站的施工方法及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杨世东  刘庆方 《隧道建设》2013,33(3):190-196
为解决盖挖换乘站桩柱预留型式换乘节点相关技术难题,采用结构分析、理论计算及实践验证等方法对盖挖换乘站桩柱预留型式换乘节点设计及施工技术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与总结。主要包括: 1)结合远期站施工工况,利用有限元结构计算软件对换乘节点在不同施工工况下的受力形态进行分析,得出了换乘节点处构件随远期站施工工况转换引起的内力变化趋势及构件控制工况; 2)系统地研究了逆作法支撑柱与近、远期站构件的连接方式,得到了立柱桩与不同构件的连接大样; 3)为节省投资、方便施工,探索了利用围护结构支撑换乘节点的方法; 4)为控制节点的沉降与变形,考虑工序转换的影响,给出了节点处远期站的施工方法及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张存 《隧道建设》2004,24(3):9-11
介绍了南京地铁鼓楼站盖挖逆做法设计中的钢管混凝土柱及其节点设计,为类似工程提供一种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