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高速公路半幅封闭施工区限速标志效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现场试验与统计分析,研究了高速公路半幅封闭施工作业区交通标志尤其是限速标志的警示效能,提出了分阶限速方案和交通标志效能试验方案,选择典型路段开展了既有交通标志效能试验、限速标志位置试验、分阶限速效能试验和优化后交通标志效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既有交通标志尤其是限速标志效能不足,试验路段客货车经过限速标志后车速远高于限速值,且速度降低幅度很小。通过分阶限速优化交通标志设置,施工作业区车辆速度明显降低,客车速度降低38km·h-1,货车速度降低32km·h-1;施工作业区客车运行速度与限速值的差值从60km·h-1降低到15km·h-1,货车速差从40km·h-1降低到5km·h-1,基本达到限速值,整个交通流运行速度与限速值差值变化趋势一致。可见,分阶限速优化后的交通标志效能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大型车对路侧交通标志的遮挡问题,针对普通公路大型车比例较高的特征,分析了我国常见的双向4车道普通公路外侧车道行驶的大型车遮挡内侧车道行驶的小型车驾驶员视认路侧交通标志的过程,推导了视认过程中的遮挡长度和遮挡概率的计算公式,设计了确定路侧交通标志重复设置次数的计算流程,建立了路侧交通标志重复设置间距的计算模型,并用算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重复设置一次后,两块限速标志都被大型车遮挡的概率为0.023;路侧交通标志重复设置的最佳间距为155 m.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公路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车辆超速已成为公路管理的突出问题,限制车速显然是交通安全管理运营的有效手段。作为公路的特殊路段,隧道内特殊的通行环境致使隧道发生交通事故后逃生和救援较为困难,因而应采取限速所示尽量减少隧道内事故发生概率。目前我国公路隧道限速管理中还没有一套全面、详实、有针对性的合理限速及设置限速标志的方法、指南或规范。本文提出了基于道路线形限速和基于运行速度限速的方法,并进行了实例验证说明了方法的可行性,有利于提高隧道运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赵辉 《交通标准化》2007,(11):167-168
京珠高速通过在大半径路段增设绿化带、在沿线设置车道限速标志以及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等手段,有效地预防了交通事故,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高等级公路限速措施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地设计车速和道路平纵线形等条件之间的研究,阐述了高等级公路限速标志设计原则,对高等级公路分车型限速标志的设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超速行驶是造成成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诱因,为了强化限速标志的誉示作用需要对限速标志以一定的间隔重复设里.通过分析我国现行标志标线规范中存在的问题,以交通工效学的分析手段,AkA速驾驶行为特征和道路线形特征出发,采用问卷调查统计驾驶员速度选择意愿、加速冲动时间和M走标志遗忘时间,得出在通过限速标志1-5 min后驾驶员有超速冲动,高低FO:逮情况下驾驶员的加速冲动时间则不同.同时,对FOU逮标志视读过租进行分析,推导出限速标志前里距离计算公式.据此提出了高速奋路不同FIL速值下限速标志重复设里间隔建议值和建议设置位置,并对目前高速公路限速标志设里形式提出了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高占有率(HOV)车道在我国城市道路中的设置方案,本文以城市快速路基本路段为研究对象,并选择了南京市的两条典型路段进行道路条件与交通条件的调查与分析。选取路段平均速度、延误时间以及运送能力为指标,分别设计了7种车道数分配方案,并运用VISSIM仿真软件进行现状和仿真对比分析,研究设置HOW车道的方法。结果表明,在双向六车道的城市快速路基本路段中单独设置一条3’型HOV专用道或者一条3’型HOV专用道和一条公交专用道的组合时,能够最大化提高整个路段的运营效率;双向八丰道条件下,当公交和货车比例都相对较低,而小汽车和中客车所占比例相对较高时,设置HOV车道时的利用率可能相对较低,而建立公交专用道则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高速公路部分出口前置指路标志的设置距离无法满足车辆安全驶离高速公路主线这一问题,通过建模研究高速公路出口最后一块指路标志(距离出口最近的出口指路标志)的安全设置距离。首先,将出匝车辆驾驶人的驾驶行为过程细分为三个阶段:认知-反应、车道变换以及减速驶离主线。其次,融合高速公路主线和匝道的道路条件、驾驶人视认特性、驾驶行为过程、标志设置方式等多方面影响因素,构建了高速公路出口最后一块前置指路标志的安全设置距离模型。该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中推荐的高速公路出口最后一块指路标志设置距离(500m)适用于所有主线单向2条车道以及部分主线单向3条车道和单向4条车道,不适用于主线单向5条车道;相比规范的推荐值,模型计算值考虑了道路条件和驾驶行为,使分流区产生的换道次数减少,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美国限速制定方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我国道路限速的制定更为合理,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是必不可少的。总结了美国设置限速时考虑的主要因素、限速设置方法及其适用条件。对美国部分城市的州际道路及主干路的限速实施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测速相机等自动执法设备的辅助使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驾驶人对限速的遵守程度。在借鉴美国限速方法及实施经验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在制定道路相关限速标准时,应结合国情确定限制速度与运行速度、设计速度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限速与安全、执法等之间的关系。然后针对不同的道路类型、等级等特性研究采用不同的限速方案,解决速度区限速取值及不同速度区之间如何平滑过渡衔接等问题,明确了我国限速研究的基础性内容。  相似文献   

10.
山区公路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主要原因之一是山区公路上大型货车引发的严重交通事故。设置避险车道是提高山区公路交通安全的一种预防性措施,结合国内外有关资料,系统地总结了避险车道的类型、设置位置、设计方法、平纵几何线形及相应设施设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城市快速路限速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针对8条快速路进行了交通调查。对城市快速路不同线形条件和交通条件下的分时段、分车道与分车型的85%位车速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快速路平直段及曲线段不同时段、车道与车型的85%位车速存在差异。同时,对城市快速路交通量、交通组成与85%位车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自由流条件下车速及大型车比例的分布范围。提出城市快速路可根据道路不同线形条件分车道、分车型进行限速。  相似文献   

12.
2003年,新西兰政府通过了《陆地运输标准限速设置2003-54001》;2005年,又通过了《陆地运输标准限速设置修订稿2005-54001/1》,对该标准做了进一步的完善,为道路管理部门设置合理限速提供了一套完整程序。本文简要介绍该限速标准中有关限速值的一般规定和限速值计算程序,以期为我国的道路限速设置工作提供一点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不同车辆排放对道路空气污染的贡献,以深圳市为例,基于道路运输排放因子手册(Handbook on Emission Factors for Road Transport,HBEFA)求取深圳本地化排放因子,结合深圳市典型道路实测交通流数据,计算该路段每小时CO,NOx平均排放因子和排放强度,以及不同车型机动车对路段CO,NOx的贡献率,并利用加利福尼亚线源扩散模型(California Line Sources Dispersion Model,CALINE4)对道路交通的污染排放进行模拟验证.结果表明:路段CO,NOx每小时单车排放因子分别为(1.04±0.71)g/km和(2.95±2.41)g/km,排放强度分别为(2664.27±1626.20)g/(km·h)和(7017.85±3382.99)g/(km·h),NOx排放强度日夜变化显著;大型货车约占总交通量的41%,其CO,NOx排放因子分别是小型客车的3~9倍和17~24倍,CO,NOx的路段贡献率分别是77.3%和92.9%;大型货车CO,NOx排放标准每提高10%或大型货车占比减少10%,该道路的CO,NOx排放分别减少约7.7%和9.3%.因此,提高大型货车排放标准、降低大型货车比例或是减少道路交通污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合理限制车速是确保公路安全、高效运营必不可少的管理措施。在高速公路设置限速标志时,应综合考虑公路的通行能力、车型构成比例、道路条件及路侧环境条件,并根据不同路段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设计速度或运行速度值,分段灵活设计。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在逐步加快。城市居民生活以及政治文化活动、企事业单位生产、政府机关办公、经济运行等等都需要使用和消耗大量物资。这些物资从生产单位送到用户手中将产生大量的货物运输量,而这些货物主要是由机动灵活、门到门的道路货物运输(卡车运输)完成。但由于我国许多城市都对货车进城进行限制(尤其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许多道路运输企业为了满足物资供给需求、解决送货进城等问题进行违规经营。道路运输企业通常的做法是把中小型客车的后排座位拆除,把客车当货车使用。这就产生了所谓客车运货的情况,这种情况存在诸多问题,在社会上反响强烈。本文重点探讨客车运货进城的法律问题,并结合国内外有关情况提出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标志限速管理作为道路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充分挖掘道路资源、保障道路通行的安全高效性,道路限速取值不应拘泥于各类道路一般的经验限速或设计限速取值范围。首先,根据道路线形、周围环境等将道路划分为不同的限速区段,以自由流的速度作为研究基础;其次,为保持特殊路段与非特殊路段的协调性,兼顾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及心理因素和周围环境情况,对自由流速度进行修正,完成对新建城市道路的85%位车速预测,以此速度作为道路限速的重要参照标准;最后,基于此提出一种科学合理的城市道路限速取值计算的方法,并将这一方法应用于嘉兴市三环南路的实际运行中,验证了这一限速方法的有效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17.
水泥混凝士路面具有板体性好、承载能力大、使用寿命长、养护费用少、抗磨耗能力强等优点,在道路建设及城市道路工程中广泛应用。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道路交通迅速增长,大型客车和重型货车逐年增加。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研究工作随着设计理论逐步完善,设计方法逐步合理,施工工艺不断改进。本文结合实践体会与具体做法提出一些探讨意见。  相似文献   

18.
为缓解物流业迅速发展导致的大型物流园区与高速公路的国道连接路段客货拥堵问题,从城市出入口连接段的交通流特性出发,根据连接段交叉口货车与客车的转向数量及比例,建立货车专用道交织区长度计算模型,并且对不同车道数的交叉口进口道进行渠化,将专用道交织区长度计算模型和进口道渠化方案进行了仿真,验证了交织区长度计算模型与交叉口渠化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山区高速公路车型分类方法,以重庆市包茂高速某路段的电子不停车收费数据(即ETC数据)为基础,分析平缓路段和连续上坡路段不同车型的速度分布特征发现:在不同线形路段,部分车型的速度分布有明显的特点,三型货车在连续上坡路段速度分布呈驼峰状,四型客车因营运限速的存在,在平缓路段速度分布集中于最大速度92 km·h-1 ;相同线形路段各车型速度分 布显著不同,客车车型在平缓路段速度分布表现为分散,在连续上坡路段相对集中,而货车车型的速度分布变化趋势正好相反;连续上坡路段各车型的速度特征值明显下降,但同路段上的部分车型间的速度特征值仍较为接近;连续上坡路段速度离散性大于平缓路段,追尾风险水平更高。在ETC数据基础上,运用k-medoids算法对山区高速公路平缓路段和连续上坡路段的车型进行聚类分析,优化后车型分类结果为:平缓路段车型可分为4类,分别为一型客车、二型~四型客车、一 型货车、二型~六型货车;连续上坡路段车型分类结果为4类,分别为一型~四型客车、一型货车和三型(空载)货车、二型~四型货车(三型为满载)、五型~六型货车。本文有助于山区高速公路速度管理措施的制定和道路线形设计时代表性车型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运用实测数据和仿真实验的方法,分析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区流量、速度、车头时距等参数特性。基于实测速度-流量数据,建立速度-流量回归模型。研究发现,发生交通中断前后施工区通行能力会发生显著变化:2-1施工区(单向2车道,关闭-车道)交通中断前后通过流率下降百分比为8.56%,3-1施工区(单向3车道关闭2车道,开放1车道通行)交通中断前后通过流率下降百分比为10.56%,3-2施工区(单向3车道关闭1车道,开放2车道通行)交通中断前后通过流率下降百分比为9.75%;量化大型车比例、车道关闭形式、限速、中间带开口长度对通行能力的影响,确定大型车比例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给出不同车道关闭形式及不同限速、不同中间带开口长度下的通行能力推荐值。研究结果可为施工区的交通组织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