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以往,船用柴油发电机组装船前,均需在配套厂经过机组并联调试,有时往往要化很长时间才能调试成功,我们在长期的实际工作中,摸索出了一种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从测得的单机组静特性曲线中,通过计算来预估功率分配差度,依次来确定并联调试方案,从而可大大缩短调试周期,在积累一定经验后,可免去配套厂的并联运行调试工作。为进行此计算,需引入“当量机组”这一概念,所谓当量机组,乃是各同步并联机组的总合。即虚构一台机组,使其功率等于各并联机组的总合,转速等于同步转速,调速特性由各机组决  相似文献   

2.
岑黎明  李一兴  戴娜娜 《船舶工程》2016,38(S1):117-119
为使机组的轴系对中状态处于一个较佳的状态,降低轴系不对中对机组振动噪声的影响,在分析了传统对中方法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轴心轨迹监测的对中调整方法,该方法综合了考虑机组热态状态的轴承座变形、热胀等因素,可较为准确地反映机组热态运行下轴系的对中状态,实践证明该方法可为机组的热态对中调整起指导作用。同时,分析了其不足之处[其后应补充一些研究结论及意义],并指出后续还需进一步通过试验探索进行完善,以提高其应用精度。  相似文献   

3.
在风电场中,机舱尾部的风速、风向仪一旦发生故障,风电机组将无法获取风速、风向数据,为保障机组安全,故障机组进入停机状态。如风场无危险风况,机组进入停机状态将带来功率的损失。文章基于场级控制平台提出故障穿越技术,出现故障机组后,场控平台会检测与其邻近两台机组的状态、风速和风向条件。若条件满足,用邻近2台机组的风速、风向数据计算对应的均值,其结果下发到故障机组,实现故障穿越,减少停机时间。  相似文献   

4.
针对原有船舶机组电压鲁棒性的分析方法分析结果精度较低的问题,设计基于误差回馈机制的船舶机组电压鲁棒性分析方法。采用单机模型进行船舶机组电力数学模型的构建,对电压功率进行多次运算,保证机组电压模型的完整性。获取反馈系数,并代入机组电压数学模型中,得出机组电压矩阵。通过SMES控制原理进行机组电压控制,结合反馈系数,求得机组电压鲁棒性数学模型。将机组电压带入模型中,完成分析。至此,基于误差回馈机制的船舶机组电压的鲁棒性分析完成。设计对比实验,通过对比分析误差产生次数与处理情况体现分析精度。与原有鲁棒性分析方法相比,此方法误差产生次数更少,处理更加及时。由此可见,此方法更有效。  相似文献   

5.
刘胜 《珠江水运》2012,(12):38-39
本文主要对水电站中冲击式机组埋设部分、机组固定部分以及机组转动部分的安装流程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结合使用图表和文字形式对埋设部分的安装顺序和方法进行了更为详尽和准确的描述,具体来说,就包括安装机组基准、中心、高度和圆度的确定。在既有的实践过程中,这样一种安装方法下的水电站机组指标稳定、性能正常,这就表明本文所描述的机组安装方法是优良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张显羽  李乃回 《中国水运》2014,(2):152-153,156
在水电站的结构布置中常采用多台机组共用水力单元,其中一台或多台机组丢弃负荷与电网系统解列或者较大负荷增减,会导致其余运行机组出力发生摆动而与所带负荷不相适应,使之处于水力一机械一电气相互耦合的过渡过程之中,形成水力干扰。在这过程中运行机组的转动惯量对水力干扰情况下的调节品质影响较大,现采用特征线法分析机组转动惯量对调节品质的影响研究,通过研究分析为选择合适的转动惯量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汽轮给水泵机组进行振动测试,分析其振动频率特性,有以下结论:泵机叶频、倍叶频以及汽轮机转子叶频较为明显;机组振级在较低频段内和在中、高频段内较大,且在较高频段内呈现随着频率增大而增大的趋势;机组公共机架处的振动,水泵比汽轮机贡献要大;水泵出口处的振动对机组公共机架有较大影响.通过利用浮筏隔振效果估算该型设备对舰艇辐射噪声贡献较大的频率.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如何降低水泵的叶频以及叶频相关频率、汽轮机的叶频,以及机组振动中高频连续谱成分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钟伟  付辉  黄琰 《中国修船》2010,23(5):53-54
在舰艇的日常管理中,常遇到两台发电机组并车时出现无功功率分配不均的现象,即一机组显容性,一机组显感性,机组承受负载电流过大,严重时造成电流剧增,导致并车解列。造成该现象有多方面原因,解决起来相当棘手。  相似文献   

9.
由于部分风场所处的电网质量较差,电网母线电压波动造成小局部区域电网不稳定情况时有发生。在此因素影响下执行电网无功调度过程中,风电机组机端电压超出正常范围而引起风电机组脱网也时有发生,海上风电影响尤为明显。为进一步挖掘机组可发无功功率潜力,提升风电机组海陆电网适应性,针对这类无功问题,需研究新形势下能量管理平台无功功率调节方式,结合电网特性得出最优分配策略,以提高机组自适应电网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湍流强度、空气密度和风切变等3种关键环境因素对风电机组输出功率的影响,建立了分仓理论模型。以2.5MW风电机组为研究对象,对3种环境因素进行解耦分仓。采用仿真的方法研究分仓映射下机组的功率特性,并以分仓数据库为基准,得到机组的功率数据库,通过程序插值的方式得到预测功率值,结果表明:当湍流强度小于10%时,对机组的输出功率影响较小;湍流强度越大,在切入风速附近时机组的输出功率增幅更明显,但在额定风速附近时输出功率会减小;风切变变化时会直接影响风动能通量和机组的风能利用率;机组输出功率随空气密度的增大而变大,可将实际空气密度以标准空气密度为基准折合到风速中计算功率值;功率数据库具有较好的普适性,能较精确的预测实际功率值,结合风电机组的实测运行功率数据,有助于及时判断风电机组是否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1.
孙雪荣 《船舶》2014,(1):49-52
为实现拖航状态的自升式平台桩腿强度分析,借助DNV系列软件包,以频率响应分析的方法对自升式海洋平台拖航状态时的横摇和纵摇固有周期进行了计算;以频响分析中各相应固有周期的RAO值和相关规范规定的6度单幅横摇或纵摇值确定拖航的计算波高,并进行拖航状态时的准静态结构分析;最后采用API-AISC-WSD软件来完成桩腿自身结构的屈服和屈曲强度校核,从而为自升式平台确定恰当的桩腿系固和拖航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自升式钻井平台风载荷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刚  汪怡  黄曌宇 《船舶工程》2012,34(2):74-75
由于风载荷的计算方法不准确,基于自主设计的自升式钻井平台,首次在国内风洞实验室进行了平均风静力的实验研究。首先根据模型设计相似性要求对包括钻井平台的风载荷进行了模拟实验,主要通过气动测量系统获得相关数据,然后与根据规范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建议对计算分析方法进行修正,为钻井平台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汽轮机组是船舶动力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量和尺寸是影响船舶动力装置重量体积及布置的重要因素.建立包括汽轮机、冷凝器和齿轮减速器设计三部分的船舶汽轮机组数学模型,以汽轮机组重量最小为目标函数和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采用不同的优化算法对机组进行了优化设计.与原方案相比,采用优化方案后汽轮机组重量明显减小,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有更好的优化性能,优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波浪载荷预报与结构强度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理论分析和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一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进行了波浪载荷预报和结构强度评估,进而为平台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对半潜式平台波浪载荷预报和结构强度评估的分析方法和流程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坚持档案工作与建设工程的“五个同步”,牢牢抓住监理、施工、验收的“三个环节”,建立和推行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为“一体化管理”的工程档案计算机管理思路,从而强化工程项目档案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针对舰艇分段结构采用不同的装焊工艺顺序,会出现不同的焊接变形的问题,以某舰艇256#分段焊接的整体最小变形量为目标,基于热弹塑性和固有应变理论,对该分段焊接常用的六种不同焊接工艺顺序,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焊接变形数值仿真;对比六种不同的方案计算结果表明,舰艇分段焊接采用C方案以矩形块为单位,由中间向两端对称焊接、从船中向两舷焊接横向和纵向构件的工艺顺序,该分段整体变形量为最小,为最优焊接工艺顺序方案。  相似文献   

17.
吸附空调系统船用的关键是其供冷量能否适应船舶空调舱室热负荷的变化。在实验室中建立了由锅炉低压蒸汽驱动的五吸附床,制冷系统使用氨-复合吸附剂。根据夏季典型空调工况下计算的热负荷,实验研究了制冷系统供冷量与空调负荷变化之间的适配性。结果表明:系统供冷量除受循环冷却水和蒸汽的流量、温度的影响外,还受吸附床加热和冷却时间的影响;必须通过优化吸附床结构、调整吸附床的吸脱附时间,才能使蒸汽驱动的吸附制冷系统实用化。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公路基层施工时石灰土施工时混合料配比不均对其最大干密度的影响,回归分析了混合料配比与其松容重和最大干密度的线性关系,建立松容重-最大干密度的压实度控制方法,从而保证了基层的强度。  相似文献   

19.
船用中速柴油机NO_x排放性能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专业的发动机仿真软件BOOST和HYDSIM建立柴油机工作过程模型和电控单体泵仿真模型,并根据现有的柴油机试验数据和电控单体泵系统平台试验数据对计算模型进行标定;运用标定好的模型对电控单体泵系统配机的排放性能进行优化分析,最终结合米勒循环和喷油正时调整得出优化结果;考虑到油、气、室三者间的匹配要求,最终的优化把喷射、雾化与燃烧结合起来,并通过三维燃烧分析软件对电控单体泵系统的改进方案进行校核,为实现电控单体泵系统与柴油机良好的匹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20.
应用蒸汽驱动的五个由氨-复合吸附剂作制冷工质构成吸附床的制冷空调测试平台,分析循环冷却水进口温度、冷剂的循环量、蒸发温度、加热蒸汽的温度与体积流率变化影响系统供冷量的特点.结果表明,降低循环冷却水进口温度、合理地调控制冷剂流量和提供合适温度和体积流率的蒸汽可提高系统的制冷量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系统采用电加热锅炉产生蒸汽驱动时,制冷系数(COP)约为0.16,而采用船舶废气锅炉产生蒸汽驱动的COP将可达到1.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