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车辆跑偏的原因 ●轮胎产生的力 ●车轮定位的影响 ●路面的影响 (1)轮胎产生的力(如图70所示) 轮胎上产生的力会引起车辆跑偏.下面介绍一下它的典型现象. ●轮胎帘布层转向力 由于轮胎胎体的帘布层方向而产生横向力.轮胎向前转动时,随着帘布层一起,轮胎与轮胎之间横向移动而产生的力被称做轮胎帘布层转向力.  相似文献   

2.
大力 《驾驶园》2008,(2):36
轮胎是车辆最为关键的部件之一,但养护轮胎往往被人们忽视.按照行业标准:在城市路况下,每辆车的轮胎寿命在10-15万km之间.轮胎是橡胶制品,都会自然老化,一般在3-5年间,就会发生程度不同的老化、龟裂等现象.特别是在冬季的低温情况下,轮胎更易出现老化现象.如遇冰雪天气,路面湿滑,老化了的轮胎更难控制,给您的出行安全带来隐患.……  相似文献   

3.
王熙清 《摩托车》2006,(5):40-40
轮胎是车辆的易损部件之一,也是车辆行驶系统最关键的部位。轮胎没气,车辆无法行走,如果在高速行驶中突然泄气(尤其是前轮),将会危及到生命安全。从某种意义上说,呵护您的轮胎,等于爱护您的生命。真空轮胎(称无内胎的轮胎)给行驶带来极大的好处和方便,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和接受。  相似文献   

4.
轮胎是车辆行驶的重要部件,轮胎在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及车辆保养或修理后的例行检查与保养工作,是驾驶员的日常工作之一,此项工作进行的好坏,直接影响轮胎行驶里程的提高和行驶安全.据有关资料统计,高速公路上46%的交通事故是由于轮胎发生故障引起的.因此,轮胎技术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车辆行驶的安全和性能,我们千万不要忽视轮胎的例行检查与保养.  相似文献   

5.
虚拟传感器的设计思路是利用车辆的某些有效信息获得一些不能直接测量,或者至少需要昂贵的传感器测量才能获得的参数。车辆中的虚拟传感器可被用来测定路面和轮胎之间的摩擦、轮胎膨胀压力和车轮不平衡等参数。这些虚拟传感器之间通过计算机组成一个控制系统,通过该系统并利用车辆中的CAN总线技术,得出对车辆轮胎工作状态的精确控制,保证车辆行驶安全。  相似文献   

6.
边颖琦 《运输车辆》2013,(19):103-103
作为车辆与地面唯一接触的零部件,轮胎与油耗的关系却被众多用户所忽视。事实上,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有将近1/3的油耗是用于克服轮胎的滚动阻力。  相似文献   

7.
视情对轮胎调整换位 正常情况下的车辆左右轮胎应该是型号一致、花纹相似、磨损程度相当、气压符合标准.如果前轴上两个轮胎型号不一致,花纹样式和磨损程度不同,车辆行驶时则会向磨损程度大的一侧倾斜;如果后轮轮胎磨损程度不同,则附着系数和地面磨擦力不同,制动时会使车辆跑偏.如果前轴上两个轮胎气压不等,轮胎在行驶的过程中会因滚动半径不同,汽车方向自动偏向气压低的一侧,导致方向跑偏.安装轮胎应做到:一是合理搭配.应把两个磨损程度相当、气压相等和花纹相似轮胎装在同一轴,并按照轮胎上标示箭头方向装配.二是注意方向.  相似文献   

8.
胡蔚 《驾驶园》2008,(3):44-46
关于轮胎   轮胎抓地力   在谈轮胎之前,我们先谈谈抓地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摩擦力在轮胎与地面的交互作用力部分,我们称之为"轮胎抓地力(亦简称抓地力)".因为车辆与地面接触的部分只有轮胎,所以车辆之所以能加速、转弯、刹车,全都可以视为是轮胎与地面间作用力的结果.就好似人能走路、跑步或停止,也都跟脚与地面间的作用力有关.试想如果鞋底磨平了,我们走楼梯或地面湿滑时便很容易滑倒.而将人换作车来谈,使自然很容易理解轮胎与地面间的作用力是影响车辆动态特性的关键了. ……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道路运输车辆的基本特性,介绍了道路运输车辆轮胎的规格.根据国家标准对道路运输车辆轮胎检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阐述了道路运输车辆轮胎的胎压控制方法和动态鉴测新技术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2.由于车身的质量并非平均分摊在4个车轮上,经常进行轮胎换位有助于保证轮胎的均匀磨损,从而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通常前轮驱动的车辆每行驶8000 km时应进行轮胎换位,而四轮驱动车辆则需要在每6000 km时进行轮胎换位。不同驱动形式的车辆轮胎换位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对于后轮及四轮驱动车辆,应该采用( )方式进行轮胎换位(见图5)。  相似文献   

11.
车辆轮胎痕迹检验鉴定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回顾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中车辆轮胎痕迹研究的发展概况,对车辆轮胎痕迹检验鉴定的理论、技术及交通事故中现场车辆轮胎痕迹特征等进行了分析,明确了轮胎痕迹检验鉴定理论基础,总结了轮胎痕迹检验鉴定、自动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轮胎痕迹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完善我国轮胎痕迹检验鉴定技术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注意轮胎温度.车辆停驶后,要待轮胎散热后再充气.车辆满载行驶时,轮胎温度升高,胎压增大,此时充气会使该轮胎的气压规定值与实际值形成较大误差.  相似文献   

13.
直线路段积水路面车辆事故产生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路线-驾驶员-车辆"仿真系统为手段,进行了3种类型积水路面的行驶模拟,每一类模拟行驶又分开环和闭环2种轨迹控制方式,同时还考虑了通过速度、重心横向偏移量、积水区域长度及附着系数等因素对车辆事故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双侧轮胎同时遇水情况下,左右轮载不相等是车辆失稳的根本原因,车辆会向滑转相对严重的轻载轮胎一侧偏驶,为此,在乘载时要使左右轮的承重尽量均衡;仅单侧轮胎遇水时,车辆会偏向积水一侧,驾驶员应向无水的一侧转动转向器;当两侧轮胎交替遇水时,应在2块积水的交替位置将转向器迅速扳至相反方向;此外,不管轮胎是以何种状态遇水,都应该适当减速.  相似文献   

14.
摩托车制动防抱系统 (Motorcycle ABS) 车辆制动时,特别是紧急制动时,很容易造成轮胎抱死后(即轮胎锁死无法转动)车辆侧滑、甩尾,转动转向盘也无法控制车辆的方向,而且轮胎与地面由滚动摩擦变成滑动摩擦,抓地力几乎丧失殆尽.此时,ABS感应到轮胎将抱死,就会及时松开制动器,令轮胎恢复抓地力并且保持滚动摩擦状态,瞬间再次制动,有效降低车速,如此高频率地循环往复.其最大的功能是使汽车获得足够大的制动力,同时又能保证轮胎与地面间保持滚动摩擦状态,并保持控制转向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大力 《驾驶园》2008,(3):30-31
轮胎是车辆运行成本较大的部分,它的价值占汽车总价值的五分之一,特别是商用车轮胎占运输成本的10%-20%.因此,提高轮胎的使用率,对提高汽车运输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驾驶员的正确操作对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起着关键的作用,车辆保修人员对汽车底盘的维修质量也与轮胎的使用寿命密切相关.底盘技术状况对轮胎寿命的影响,除平常所注意的前轮前柬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调校.……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城市公交车辆轮胎购进、使用、保修和成本核算等的管理现状,并提出了公交车辆子午线轮胎和冷翻胎管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明确工程车辆翻新轮胎的力学性能,提高其使用寿命,通过构建工程车辆翻新轮胎计算机几何模型、有限元分析模型、承载变形特性试验系统,对工程车辆翻新轮胎承载变形特性进行有限元分析及试验研究,并与同型号新轮胎进行对比分析,获得静态接地工况下工程车辆翻新轮胎的载荷-变形、载荷-刚度、载荷-压缩率等特性规律,构建26.5R25工程车辆翻新轮胎径向承载变形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工程车辆翻新轮胎的径向变形、侧向变形变化规律与新轮胎接近,径向与侧向变形均比同型号新轮胎稍小;当胎压一定时,随着载荷的增加,工程车辆翻新轮胎径向变形呈线性增大,当胎压较低时侧向变形呈线性增大,当胎压较高时侧向变形呈非线性增大;工程车辆翻新轮胎的径向刚度及压缩率受径向载荷和胎压的影响较大,载荷一定时,径向刚度随胎压的增大而增大;胎压一定时,工程车辆翻新轮胎的压缩率随径向载荷的增大而增大,且稍小于同品牌、同型号新轮胎的压缩率;旧胎体的不同老化程度对工程车辆轮胎翻新后的承载-变形特性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在低载工况下,工程车辆翻新轮胎和新轮胎径向刚度差异不大,在接近标准载荷及高载工况下,工程车辆翻新轮胎径向刚度较新轮胎大,且随着载荷的增大,工程车辆翻新轮胎和新轮胎径向变形差异不断加大。  相似文献   

18.
轮胎。是汽车最重要的零部件之一。车辆的行驶都要通过轮胎来实现。如何保证轮胎的良好、有计划地养护轮胎、通过轮胎的磨损过程判断车辆的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确定事故车辆在交通事故现场的空间位置,是以摄影图像三维重建为基础的交通事故现场信息快速获取技术的重要内容.以图像椭圆识别及空间圆三维重建技术为基础,通过重建事故车辆轮胎轴心同心圆来获得同心圆圆心的坐标,可以实现事故车辆轮胎轴心的三维重建,从而达到事故车辆定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自封式安全轮胎与普通轮胎装车对比道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自封式安全轮胎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并与同规格普通轮胎进行了装车后的性能对比道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安装此种自封式安全轮胎车辆的动力性、经济性及平顺性等与安装普通轮胎的车辆相比无明显变化,制动性略有改善,但安全防护性能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